| 协和医院营养专家 这样做辅食宝宝超爱吃+养好脾和肺 宝宝不积食不咳嗽长大个 套装共两本 | ||
| 定价 | 66.6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李宁 主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2255068、9787122257536 | |
辅食知识储备篇
记住这15条,孩子吃得香,长得好2
1.婴儿添加辅食不要早于4个月或晚于7个月2
无论如何,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间*早不要早于4个月2
添加辅食的时机不要一刀切2
不要晚于7个月添加辅食3
早产儿添加辅食要先矫正月龄3
2.辅食添加是行为能力训练过程3
添加辅食能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3
添加辅食能促进胃肠和代谢功能成熟3
添加辅食有助于培养各种行为习惯3
3.配方奶粉不是辅食4
4.**餐辅食对婴儿非常重要5
**次辅食一定要单独给孩子做5
**次辅食进食过程要尽量愉快5
**次辅食要有仪式感5
5.婴儿辅食从营养米粉开始6
6.蛋黄不是**辅食6
7.辅食添加初期一顿吃多少并不重要6
孩子的食量应该由少到多6
吃多少应由孩子自己决定6
8.不主动添加调味料7
初期的辅食**是食物本身的味道7
孩子并不容易缺钠7
9.**一开始就用碗和勺子喂辅食8
10.婴儿不接受辅食不强迫8
11.要te别注意辅食性状的循序渐进8
4~6个月,吞咽型辅食8
7~9个月,蠕嚼型辅食8
10~12个月,咀嚼型辅食8
1岁以后,向模式靠拢9
12.碳水化合物是辅食的主角9
13.大便中出现原始食物颗粒应调整制作方法10
14.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10
各类辅食并非越早添加越好10
添加辅食种类顺序参考10
15.高致敏性食物1岁后再尝试添加10
如何判断食物过敏11
确定过敏的食物一定不要加11
添加婴儿辅食前的准备工作12
做辅食的常用工具选择12
原材料处理工具12
制熟工具12
研磨工具13
分装与保存工具13
其他工具14
选择当季的辅食食材14
正确加工辅食,减少营养流失15
选择合适的婴儿餐具15
给孩子选质量合格的餐具15
平时的使用和清洗方法要正确16
食材巧保鲜,留住辅食营养17
有些食材不需要放入冰箱17
放入冰箱保存的食材要先做处理17
巧妙利用冰箱冷藏室17
正确的解冻方式17
加辅食后怎样喂奶18
添加辅食初期不主动减少喂奶18
辅食初期,吃完辅食接着喂奶18
1岁半以前奶是主食18
1岁以后再喝纯牛奶、酸奶19
奶要一直坚持喝19
让孩子爱上白开水20
白开水是**的补水途径20
给孩子喝安全健康的白开水20
从小培养喝白开水的习惯21
给孩子准备合适的饮水工具21
奶嘴21
奶瓶21
水杯21
菜水、果水、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22
菜水、果水、蔬果汁的营养微不足道22
菜水、果水、蔬果汁会影响孩子顺利接受白开水22
别给孩子喝市售饮料22
从加辅食起,开始培养良好就餐习惯23
相对定时、定点、定量,规律进餐23
定时23
定点23
定量23
让孩子安静吃饭23
让孩子学会细嚼慢咽,但不拖拉24
让婴儿一次性吃饱,避免少食多餐24
1~1岁半是学习独立进餐的敏感时期25
给孩子机会自己练习吃饭25
大人喂食的行为不能持续太久25
1岁半后开始说明餐桌礼仪26
要让他遵守礼貌的就餐秩序26
要让孩子了解就餐礼仪26
要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就餐姿势26
牙好才能吃得好,做好餐后口腔卫生27
如何判断辅食添加得好28
......
协和医院营养专家 这样做辅食宝宝超爱吃
科学做辅食,宝宝爱吃饭、不生病、不过敏,吃,对孩子来说,除了摄取营养,帮助消化功能发育,还对孩子的牙齿发育、舌头发育、颌骨发育都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所以科学喂养是极为重要的。
本书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讲解孩子“吃”这个重要的命题,除了告诉家长在每一个阶段孩子该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会家长要怎么给孩子吃,以帮助每一对新手父母轻松养出生理和心理都zui棒的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本书都会用几个要素te别说明这个阶段辅食添加的注意点,同时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所需要的营养素、所能接受的食物性状,给出适合添加的食材以及易操作的辅食食谱,让新手爸妈轻松搞定孩子的每日饮食。
养好脾和肺:宝宝不积食·不咳嗽·长大个
小儿生病,大多不外乎、发烧、咳嗽、积食、腹泻;家长养娃的苦恼,除了生病外,大都集中在挑食、不长个、太胖或太瘦。这些问题,从中医角度来看,就是脾肺失养所致,因此养好脾和肺,小儿的常见病大都可以预防和治好。
《养好脾和肺 宝宝不积食 不咳嗽 长大个》由名老中医,中医儿科知名专家徐荣谦执笔,锁定育儿中遇到的普遍的问题,教给家长养好宝宝脾、肺两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作者结合临床案例,将深奥的中医理论用普通家长能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说清道理,给出好用又安全的食疗方、按摩方;不仅如此,对小儿的饮食起居本书作者也给出了贴心的提示。
“看得懂,用得上,用着好”是我们本书写作的初衷,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家长。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太亲民了,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读起来就像是邻家学识渊博的姐姐在分享她的育儿心得。尤其是在处理那些让人头疼的喂养难题时,比如宝宝抗拒吃蔬菜、挑食厌食等问题,书里提供的解决方案都不是一刀切的教条,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变通性。它会告诉你,如果宝宝今天状态不好,可以降低辅食的稠度,或者更换一种熟悉的口感来安抚情绪,这种灵活性对于应对千变万化的宝宝情绪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食物情感连接”的讨论,提醒我们喂养不只是提供卡路里,更是爱的传递。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生活场景的模拟,让理论知识更容易被代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温暖的指导方式,极大地缓解了我在育儿初期的焦虑感,让我觉得育儿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亲子间的和谐。
评分这套书的包装拿到手就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得非常贴心,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清新自然的色调,让人感觉内容也会非常健康、有营养。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本,里面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清晰的步骤图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完美结合,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毫不费力地跟着操作。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辅食书那样,只推崇那些用料复杂、耗时巨大的“网红”食谱,而是非常注重食材的易得性和制作的便捷性,很多食谱我下班后半小时内就能搞定,这对于忙碌的职场妈妈来说简直是救星。而且,书里对不同月龄宝宝的喂养要点分析得极其到位,从泥糊状到块状食物过渡的衔接点把握得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循序渐进”,而不是简单地罗列食谱。我按照其中推荐的几个经典搭配试做了一次,宝宝居然一反常态地吃得津津有味,连平时最挑食的西兰花都吃光了,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做辅食的信心。这本书绝对是把营养学和实操性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让喂养这件事从压力变成了享受。
评分我必须赞扬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构建得极其科学合理。它不是将辅食制作和中医调理生硬地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两者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喂养闭环。在辅食制作的部分,作者不仅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食材需要“蒸”而不是“煮”,为什么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加入某种油脂,这些背后的营养学原理讲解得非常透彻,让人吃得明白,做得放心。而养护部分,则如同一个强大的后援系统,确保孩子在吃辅食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脾胃虚弱而吸收不佳,或者因为外界环境变化而容易生病。这种将“输入”(辅食)和“内功”(脾肺调养)相结合的思路,是我在其他任何育儿书籍中都未曾见过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为家长着想的细致。这种系统性的知识输入,极大地提升了我育儿的科学素养,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成一个有判断力的“决策者”。
评分从装帧质量和内容密度来看,这套书的性价比简直高到惊人。纸张的厚度和油墨的质量都属于上乘,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做笔记,也不会轻易损坏。更重要的是,每一页的内容都充满了干货,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或是不必要的铺垫。我以前买过一些辅食书,很多篇幅都在讲宏大的育儿哲学,真正能用的食谱和技巧却寥寥无几。但这一套完全相反,它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以及如何通过饮食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书中对食材的季节性选用和营养素的搭配原则介绍得极其精炼,完全可以作为工具书长期放在厨房里随时查阅。特别是那些针对过敏和肠胃不适的应急食谱,我已将其标记出来,以备不时之需。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两本书,更像是为期数年儿童健康管理提供的专业咨询档案,绝对是值得所有重视科学喂养和体质调理的家长必备的宝典。
评分翻开第二本,我的关注点立刻被那些关于“脾胃”和“肺部”调养的内容吸引住了。作为家长,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动不动就积食、咳嗽,跑医院成了家常便饭。这本书对中医食疗在儿童养护中的应用阐述得非常深入浅出,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讲“要健脾”,而是具体到哪些食材具有什么功效,如何通过日常的粥品、汤水来达到巩固脾胃的效果。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山药、薏米这些常见食材,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来调整其药性,以适应宝宝不同季节的需求。文字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有力量感,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和信服,仿佛真的是一位资深的中医专家在耳边细细指导。我尝试着给孩子做了一款书里推荐的“清润润肺汤”,连着喝了几天,原本有点轻微的鼻音似乎都减轻了,这种亲身体验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说服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治未病”的理念,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饮食中为孩子的健康筑起坚固的防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