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不煩躁、不吼罵,平和搞定孩子的壞習慣 |
作者 | 童利菁 |
定價 | 32.00元 |
齣版社 | 山東畫報齣版社 |
ISBN | 9787547419380 |
齣版日期 | 2016-09-01 |
字數 |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教養2—6歲的孩子,總讓父母覺得他的每個動作、所有行為都很可愛,但也很可惡;希望他獨立,卻又害怕他受傷! 對於他的壞習慣,父母總是一邊發怒,一邊矛盾著,如果嚴厲責備或處罰他,會不會讓他留下陰影? 何時該寵愛,何時該嚴格規範,真難以下定決心。跟隨本書的引導與步驟,幫孩子培養好習慣,不煩躁、不吼罵,輕鬆搞定小小叛逆者! |
作者簡介 | |
童利菁,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碩士,主修情緒障礙。曾任颱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係老師。她輔導各類生活上存在問題的孩子,不論問題單純或復雜,永遠正嚮地看待每個孩子,並且經常提醒傢長,教養孩子不能求快,不能一見到孩子的缺點便用力批評、糾正,而要把眼光放遠,以目標為導嚮,循序漸進地教導。隻要父母肯下功夫,沒有無法解決的難題。著有《彆為孩子的拖拖拉拉抓狂》等。 |
目錄 | |
目錄 自序 不懂糾正技巧,也能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 1 章如何讓孩子乖乖吃飯?——不要理會他的餐桌怪招/ 1 01 對孩子的混亂自我喂食秀,多點幽默和包容/ 3 自我進食是經驗學習,不是速度與整潔的訓練/ 3 準備專用餐具讓孩子練習,也方便父母喂食/ 4 提供較黏稠的食物,並分兩段進食/ 5 02 孩子喜歡玩弄食物,要平靜且堅定地迴應/ 6 即使孩子的行為讓你很想笑,你也要忍住/ 7 一次隻給一口的分量,或變換食物內容/ 7 轉移注意力或讓他唱獨角戲 / 8 拿走他的食物,他會立刻明白你不是在開玩笑/ 9 03 吃多吃少沒有關係,隻要吃飽瞭就讓孩子離開餐桌/ 10 在孩子的心中,探索世界比吃飯更重要/ 10 讓孩子和大人一樣,挨著餐桌用餐/ 11 滿足孩子自我喂食的欲望,有助於他專注地吃飯/ 11 不論孩子吃多少,隻要吃飽瞭就讓他離開餐桌/ 12 04 用娛樂誘惑孩子吃飯,他會餐餐要求看錶演/ 13 扮小醜“誘”孩子吃飯,會養成他“無秀不餐”的習慣/ 13 將食物變得有“趣味”,讓孩子有“食趣”/ 14 切碎食物方便吞咽,或增加風味以打開他的味蕾/ 15 一起為食物取名字,孩子會更樂意把它們吃掉/ 16 耐心等待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並尊重他的特殊喜好/ 16 05 隻要不影響發育與發展,就不必太在意孩子食欲差/ 18 即使孩子食欲正常,也可能會突然起變化/ 18 飯前彆讓孩子喝太多飲料,以免影響食欲與食量/ 20 給他時間慢慢吃,並允許他挑食/ 20 06 不強迫定時定量,孩子纔能學會錶達飢餓感或飽足感/ 22 隻要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孩子會讓自己餓著或吃太飽/ 22 忽視孩子的挑剔行為,提供新食物讓他選擇/ 23 為食物做造型,可誘發孩子的食欲/ 24 餓的時候就喂,但要限定孩子選擇食物的範圍/ 24 第二章 如何讓孩子愛乾淨?——把梳洗變得有趣,並讓他有主控權 / 27 01 剪指甲時會失控尖叫,可等他情緒放鬆時再剪/ 29 寜願吃討厭的食物,也不願靜靜坐著剪指甲/ 29 把剪指甲變成一項全傢人參與的有趣遊戲/ 30 利用孩子洗澡或熟睡時幫他剪指甲/ 31 02 減輕孩子洗頭痛苦的方法,就是縮短洗頭時間/ 32 孩子對“洗頭”這件事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32 事先備好所有洗頭用品,便能迅速完成工作/ 33 正確的洗頭技巧,可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 33 分散注意力或讓孩子學遊泳,使他不再抗拒洗頭/ 34 03 把洗手變成有趣的遊戲,孩子會喜歡且主動去做/ 35 孩子心中重要的事是吃、喝、玩、樂、睡,不是洗手/ 35 把洗手變成一件有趣的遊戲,孩子就會主動去做/ 36 為孩子示範正確的洗手方法,並讓他擁有主控權/ 37 04 突然拒絕洗澡,其實都是叛逆期惹的禍/ 38 為瞭爭取自主權,孩子會推翻父母所有的教導/ 38 讓孩子可以在澡盆中自由活動,使洗澡變得有趣/ 39 放棄澡盆,陪著孩子一起淋浴/ 40 第三章 如何讓孩子說話不結巴?——仔細觀察、耐心引導 / 41 01 孩子說話結巴,不論花多少時間都要耐心聽他說完/ 43 因講話速度追不上思考或詞匯量太少,所以講不清楚/ 43 不要催促孩子,也不要在孩子麵前討論這個問題/ 44 利用機會傳授給孩子錶達技巧,也同時學習認識詞匯/ 44 聽不懂孩子的話時,就觀察他的肢體動作與錶情/ 45 盡量讓孩子自己與人溝通,無法溝通時再幫他翻譯/ 45 02 孩子說話嘰哩咕嚕,其實是正在努力練習錶達/ 47 孩子說話沒人聽得懂,這並不錶示他不會說話/ 47 用心猜測,其實能猜對孩子錶達的大部分意思/ 48 齣生排行與性彆,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49 幫孩子培養語言技巧,並為他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49 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同,父母無須過度緊張或內疚/ 50 03 孩子錶達能力倒退,是因他忙著學習各種技巧/ 52 孩子會因專注於所熱衷的事物,而忽略錶達技巧/ 52 孩子自言自語是在“思考”,不必大驚小怪/ 53 要給孩子安全感,不要過度要求他錶達/ 54 仔細聆聽就會發現,孩子很努力地練習與修正語言/ 54 04 孩子學習語言緩慢,是體能活動占據他的心思/ 55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說話時間錶/ 55 一旦學會技巧,錶達能力差的孩子便能講得既快又清楚/ 56 要孩子正常學習語言,就要避免和他講“童言童語”/ 57 除去壓力,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 58 05 孩子齣現“對話挫摺”時,要一點一點幫他進步/ 59 幫孩子練習對話時,要注意孩子把詞匯擴張解釋的問題/ 59 幫助孩子熟練語言時,要注意其心理需求與壓力/ 60 與孩子練習對話時,重要的是“耐心聆聽”/ 61 孩子語意不清時,要幫他錶達,彆打斷他/ 61 06 彆要求孩子字正腔圓,他的舌與唇還無法靈活發音/ 62 孩子發音不準是正常現象,不要挑剔或嘲笑他/ 62 觀察孩子說話時的反應,尋找阻礙其發音準確的原因/ 63 請醫生檢查孩子是否存在舌係帶過緊或其他問題/ 64 第四章 如何戒除孩子惱人的固執癖好?——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和自尊 / 65 01 孩子愛吸吮拇指,是因進入不同生命階段而感到不安/ 67 感情陷入衝突與矛盾時,吸吮拇指可讓孩子得到慰藉/ 68 若不會造成傷害,就不必強迫孩子放棄/ 68 強迫手段不可能讓孩子放棄吸吮習慣/ 69 02 不讓父母講電話,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關注/ 71 讓孩子感受到關懷,他就不會乾擾父母講電話/ 71 彆激起孩子的防衛心和不安全感/ 72 讓孩子加入對話,或改用無綫電話/ 72 給孩子一部個人專屬電話 / 73 03 什麼東西都往嘴裏送,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行為/ 74 孩子用“嘴巴”探索世界時,彆急著製止他/ 74 不必急於改掉這個毛病,但要確定所咬東西的安全性/ 75 對於危險物品堅決說“不” / 76 04 孩子經常尿床或尿濕褲子,不要羞辱或嘲笑他/ 77 處罰或威脅孩子,隻會使問題變得更嚴重/ 77 90%的幼童會在六歲前自己停止尿床行為/ 78 不動怒,不懲罰、不羞辱孩子/ 79 減輕孩子的壓力並保護其自尊/ 79 要求孩子睡前少喝水、上床前要上廁所/ 80 05 儀式化行為,是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 81 固定行為讓孩子有安全感,可預測並掌控自己的生活/ 81 配閤孩子的堅持,他反而能夠順從父母的要求/ 82 讓孩子體驗其他小孩的生活,可軟化他的堅持態度/ 83 06 拒絕任何改變,是為瞭控製熟悉且安全的環境/ 84 生活紀律是幼童安心生活的基礎/ 84 暫緩改變並耐心地支持孩子 / 85 幫孩子預做心理準備,以強化他的適應力/ 85 07 喜歡重復聽同樣的故事,因為聽再多次都不滿足/ 87 不論孩子想聽多少遍,都配閤他,讓他聽個夠/ 87 用不同的聲音講故事,或和孩子一起分角色扮演/ 89 先講新故事再講重復多次的故事,但彆強迫孩子接受/ 89 08 孩子吵著“現在就要”時,要教他“等一下”的道理/ 90 幼童沒有時間概念,一分鍾有如一世紀般漫長/ 90 要求孩子“等一下”時,必須確定這件事是值得等待的/ 91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幫他快點度過等待的時間/ 92 第五章 如何戒除孩子的依賴習慣?——讓他明白你不會消失,但也不會對他過度保護 / 93 01 孩子依賴心強,可讓他多接觸不同的人/ 95 不過度保護,纔不會強化孩子的依賴感/ 95 父母竊喜孩子對自己的依賴,隻會使孩子變得更依賴/ 96 通過遊戲,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會消失不見/ 97 即使要急著離開孩子,也要錶現得從容不迫/ 97 02 孩子太黏媽媽時,要製造機會讓爸爸照顧他/ 99 爸爸持續努力地付齣,可降低孩子對媽偏愛/ 99 不竊喜、不鼓勵也不迎閤孩子的黏人行為/ 100 讓爸爸有機會全權照顧孩子 / 101 03 孩子在團體遊戲時也黏著媽媽, 就彆急著將他推入團體裏 / 102 韆萬彆對孩子說:“你看,小明都不會黏著他媽媽!”/ 102 在孩子還沒調整好心態前,彆急著把他推入團體中/ 103 孩子加入團體遊戲時,要隨時給他支持與鼓勵/ 104 04 孩子愛要求“陪我玩”,可教他一個人玩的遊戲/ 105 培養孩子自我娛樂的能力與經驗/ 105 隻要教個小技巧並起個頭,孩子便可以自己玩遊戲/ 106 純粹陪伴但不陪玩 / 107 幫孩子找個玩伴,或讓他加入遊戲團體/ 107 05 敏感又脆弱的孩子,不要笑他是“愛哭鬼”/ 108 視孩子的性情來管教,就能收到佳效果/ 108 愛他,也要製訂明確的規則約束他/ 109 不要直接批評孩子的個性,那會讓他感到被貶低/ 109 彆為敏感的孩子貼上“愛哭鬼”的標簽/ 110 一個錶情或一個眼神,都足以讓敏感的孩子學到教訓/ 110 06 個性膽小的孩子,要多鼓勵但少保護/ 112 尊重孩子內心的恐懼 / 112 耐心支持、鼓勵,但不強迫 / 113 孩子提起勇氣冒險時,父母要警戒但不過度保護/ 114 07 動不動就掉眼淚,有時是孩子想得到更多關愛/ 115 孩子愛掉眼淚,有時是父母過度反應與保護所緻/ 115 敏感孩子容易把挫摺放大,但不錶示他不快樂/ 116 以同理心對待敏感的孩子,多贊美,少批評/ 117 韆萬不要啓動孩子的哭泣神經/ 117 父母的負麵情緒會強化敏感孩子的沮喪情緒/ 118 08“害怕陌生人”是正常現象,彆強迫孩子接受陌生人/ 119 “害怕陌生人”的問題無法可解,隻能等其自然消失/ 119 不要強迫孩子接受陌生人的擁抱,要給他時間調適/ 120 讓孩子接觸不熟悉的人,助他較快融入陌生世界/ 121 第六章 如何安撫情緒爆炸小暴龍?——與其講道理不如改變他的情緒 / 123 01 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不要跟著起勁/ 125 孩子情緒反復是為瞭爭取獨立,即使做錯也義無反顧/ 125 應付孩子動不動就鬧情緒的有效方法:吃東西或休息/ 126 彆中瞭孩子的詭計,也不讓他無理的行為變成常態/ 127 以幽默的方式迴應,並讓孩子體驗鬧情緒的後果/ 127 02 隻會對父母發脾氣,是因孩子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 129 知道父母絕不會離開自己,纔敢對他們宣泄情緒/ 129 父母如果也情緒失控,孩子就更難冷靜下來/ 130 被孩子鬧到快崩潰時,就先離開現場整理情緒/ 131 你的語調越平靜溫和,越能控製孩子的情緒/ 131 不作任何迴應,就是停止孩子怒火的好方法/ 132 03 孩子以自我傷害發泄憤怒,父母要冷靜應對/ 133 孩子做齣惱人的行為時,不要衝動得想以牙還牙/ 133 對孩子的自我傷害手段讓步,會讓他得寸進尺/ 134 讓孩子知道生氣是正常的,但絕不可破壞規則/ 135 引導他用較好的方式發泄情緒,並給予足夠的機會發泄/ 136 04 打人,是因為不知如何處理挫敗的情緒/ 137 打人並非預謀或惡意,隻是還不具備同理心/ 137 約束孩子打人,必須視孩子的個性與當下的氣氛而定/ 138 不要對孩子打人反應強烈,以免他變本加厲/ 139 孩子打人要立即處罰,他纔能聯結兩件事的因果關係/ 139 05 孩子對任何事情都說“不”,其實並非叛逆/ 141 因為搖頭比點頭簡單,所以孩童喜歡說“不”/ 141 說“不”,是在試探父母的/ 142 不做孩子的負麵榜樣,並鼓勵其正嚮行為/ 143 給孩子選擇權,但沒有選擇時就彆給/ 143 06 孩子討厭聽父母說“不”,所以要慎選說的時機/ 145 關鍵或必要時刻對孩子說“不”,纔能見效/ 145 讓孩子明確知道規則,且不去預測他會犯錯/ 146 堅定地說“不”,並立刻製止/ 147 肯定並贊美孩子的配閤 / 147 第七章 如何迴應孩子煩人的“為什麼”?——即使隻是他的口頭禪,也不可忽略 / 149 01 不停地問“這是什麼”,是孩子獲得關注的手段/ 151 好奇心的驅使與為瞭博取父母的關注/ 151 為瞭快速掌握日常生活常識而問個不停/ 152 02 催咒似的問“為什麼”,可使孩子得到成就感/ 154 好奇生活中全新的人、事、物,所以愛問“為什麼?”/ 154 習慣無意義地問“為什麼”,隻為得到更多關注/ 155 漠視孩子的“為什麼”,會壓抑其好奇心與學習興趣/ 155 第八章 如何引導孩子的“性”疑問?——幫他上一堂生理課,而不是性教育課 / 157 01 孩子焦慮自己的小雞雞會消失,父母應誠實解釋/ 159 擁有健康的“性”態度,纔能教授孩子正確的性知識/ 159 誠實地幫孩子上一堂生理課 / 160 孩子未主動提齣“性”問題,就彆急著和他討論/ 161 02 孩子愛探索私處是暫時行為,無須過度焦慮/ 162 孩子探索私處是正常行為,五歲後便會自然停止/ 162 小女孩喜歡探索自己的私處,父母該如何應對/ 163 針對小男孩的“性”疑問,父母要據實迴答/ 164 在公共場閤時,提醒孩子不可伸手探索私處/ 165 孩子過度沉溺於陰部碰觸時,要找齣原因/ 165 03 倘若孩子追問“我是怎麼來的”,父母不要敷衍迴應/ 166 不論孩子多麼年幼,都要讓他明白“繁殖”這件事/ 166 給孩子上一堂生理構造的“正名”課/ 167 不逃避、不敷衍,直接且誠實地迴答/ 168 隻解釋生物學的部分,無須多給不必要的答案/ 169 04 孩子撞見父母在做愛,父母不要情急地對他吼叫/ 170 不論孩子的年紀多小,都不適閤看到父母做愛/ 170 嚮孩子解釋“做愛”時,不要超齣其理解範圍/ 171 要安撫受驚嚇的孩子,不要因一時情急而對他吼叫/ 172 冷靜地告訴孩子,你們需要隱私/ 172 |
編輯推薦 | |
彆讓不起眼的壞習慣傷害孩子一輩子! 2—6歲,是孩子養成壞習慣*快速的階段,也是改變孩子壞習慣的黃金時期。 在孩子*個翻天覆地的叛逆期,就幫他培養一輩子受益的好習慣! |
文摘 | |
序言 |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