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日本人):括號裏的日本人
:38.00元
作者:(日)橘玲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86421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日本人):括號裏的日本人》顛覆對日本人的所有思維定勢,“日本人論”的古典著作《菊與刀》《武士道》,剖析當代日本人的革新之作。
★福音戰士、海賊王、酷日本、媽媽黨、純愛與、孤獨死、1940年統製經濟體製、“失去的二十年”、“橋主義”……《讀賣新聞》盛贊推薦:“迄今為止,對日本人*深入全麵的剖析!”
★把“日本人”放到括號裏,就是拋棄對日本人的舊觀念,重新解讀當代日本人的國民性,準確把握當下真實的日本和日本人。
★根據多國機構聯閤組織的當代世界價值觀調查:
○為瞭國傢你會積極地參加戰爭嗎?僅有15.1%的日本人持積極態度(中國是75.7%);
○你對自己身為日本人而感到自豪?僅有57.4%的日本人持正麵態度(中國是78.9%);
○或權力應受到極大的尊重嗎?僅有3.2%的日本人認為權力應該受到尊重(中國是43.4%)。
這是我們以為的日本人嗎? 是時候該重新認識日本瞭!
★《(日本人):括號裏的日本人》真正告訴我們:日本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日本經曆著怎樣的社會陣痛?繼19世紀明治維新、20世紀戰後改革之後,21世紀的日本人將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內容提要
談論日本和日本人,美國人類學傢本尼迪剋特的《菊與刀》是繞不開的經典。然而,時過境遷,這部奠基性著作的時效性、局限性日益顯著。
而《(日本人)》顛覆瞭對日本人的所有思維定勢,運用進化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研究,對日本和日本人進行係統分析。作者橘玲指齣,以往強調的所謂“日本人的特性”,或者是人的共通本性,或者是農耕社會的行為準則。日本人不曾改變的是他們的世俗性價值觀。從萬葉時代以來,曆經江戶時代的封建製、明治時代的天皇製、戰後的民主製,日本人始終認為快樂地度過現世就是一切。他們隻認可靈驗的神祇和給自己帶來好處的。
由此入手,《(日本人)》進而分析經曆瞭兩次“體製轉型”——19世紀的明治維新和20世紀的戰後改革——的現代日本社會,富有洞察力地揭示齣當今日本的混亂迷失及其深層原因,並對日本該如何重新找到“國傢定位”提齣瞭自己的建議。
《(日本人)》的論述精闢、犀利且引人深思,完全顛覆以往我們對日本的想象。對於任何想認識真實日本和日本人的讀者而言,這本書不可或缺。
目錄
寫在前麵 放入括號裏的“日本人”
0微笑的國度
錶達微笑的說法有13種/察言觀色的“格萊恩查”/數值化的身份/的素質是“妥協”/麵子與關心/普通的“日本”
1武士道與新世紀福音戰士
實體不明的侵略者/另一個“福音戰士”/政治空間與貨幣空間/“統治的倫理”與武士道/“市場的倫理”與掙錢遊戲/零和與正和/武器武士道
2“日本人”的東方主義
認識“自我”的工具/ “武士”是形象商品/“日本人論”是舶來品/第十八個使徒/小結(1)
3用進化論說明“愛的荒蕪”
概率的術/預裝進大腦中的因果律/概率的世界與復雜係統的世界/與純愛/疾病為什麼會存在?/作為年輕根源的老化現象
4“人的本性”是從進化中産生的
互酬與交換/贈予的軍備競賽/吃人是人的本性/“咱們”與“那夥人”的實驗/神為何而存在?/狩獵采集部落人的世界/小結(2)
5哥倫布的雞蛋
農耕革新/溫帶地帶與文明的發祥/妥協與全體一緻/沒有曆史的世界
6東方人的頭腦,西方人的頭腦
日本人與美國人的默認策略/你的話到此為止吧/關係與分類/小結(3)
7空氣與水
敬啓者,麥剋阿瑟將軍/將日本納入美國的領屬/“水”的秘密/世界範圍的價值觀調查/由“價值觀地圖”看日本的特殊性/有自己活法的日本人/戰爭的得失計算/一切從萬葉時始
08從“水”看日本論
公務員為什麼不接受?/“傢”是社會的小單位/一人一個傢庭的奇妙社會/公司交際/媽媽黨的交際圈/日本人的命運/小結(4)
09全球主義是烏托邦思想
日本人是“劣等人種”/因無能為力而變得富裕/優勢與相對優勢/自由貿易的烏托邦/看守與囚犯/市場原理主義與美國主義
10公元前的全球主義
古希臘的民主政治/猶太人發明的神/近代的改革/小結(5)
11關於“正義”的哲學
從道德上講,漲價對嗎?/雙重房貸能夠使人得到救濟嗎?/猩猩的“正義”/善惡二元論與規則原理主義/政治哲學的四種正義/關於“原理”的鬥爭/“農村社會”的極限
12何謂美國主義?
那不是侮辱嗎?/的權力/從道德上講,能力主義是正確的/兩個共同體/自由民主主義的正義/善意與傲慢/美國主義侵蝕著美國/全球化空間的規則/小結(6)
13核電站事故與皇太子事件
昭和天皇退位論/亂發脾氣的大臣/消失瞭的核電站事故責任/無限責任與無責任
14福島的中心是空的
戰國時代的會戰是公共事業/窮人的銀行連帶責任/法律的性和自我責任/股東擁有主權是“謊言”/巫術式的無限責任/小結(7)
15我們的失敗政治篇
公共選擇的理論/官僚內閣製與機關代錶製/日本是機關聯邦國傢/“日本改造計劃”的失敗/民主黨內閣VS官僚內閣/北風與太陽
16我們的失敗經濟篇
1940年體製/統製經濟的局限/通産省的敗北/後的守舊派/日本能走嚮“全球化”嗎?/落後一圈的名/小結(8)
17“大停滯”的時代
股票投資産生不瞭利益/藉債度日的美國/中産階級的沒落/硬幣的正反麵/“美夢”成泡影/吃光瞭的果實/問題齣在國傢
18“橋主義”與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與新保守主義/後福利國傢的政治哲學/應時代之需的新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新自由主義與愛國/140個字的反駁/包容所有建設性的批判/新自由主義的東西/小結(9)
19賽博空間的評價經濟
邁剋爾傑剋遜與投資銀行傢/自我增殖的資本主義/網絡競拍的道德/所謂“心情好”/匿名貼吧的小奇跡/推特可以擴散好評/臉譜的實名製/後現代的開始
20走嚮自由的烏托邦
以“我”為中心的時代/液體化的社會/無限循環的“我”/酷日本(CoolJapan)/搗毀伽藍/烏托邦的自由市場/走嚮未知的世界/小結(10)
後記 傳播新世紀福音的戰士們
譯後記
作者介紹
橘玲
日本知名作傢,畢業於早稻田大學。2002年齣版的經濟小說《洗錢》,被評為“驚天動地的閤法避稅小說”;2006年齣版的《永遠的旅行者》入圍第19屆山本周五郎奬;其他作品還包括《在殘酷世界裏生存下來的方法》《在下雨的星期天思考幸福》等。
譯者簡介
周以量
“知日派”文化學者,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比較文學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嚮為日本文化(文學)、中日比較文化和比較文學。主要著譯有《富士山與日本人》《導演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周遊》等。
文摘
序言
這部小說描繪瞭一個在現代都市中掙紮求生的年輕人,他的內心世界充滿瞭迷茫與焦慮。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捕捉瞭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細微的情緒波動,那種被生活洪流裹挾著前進,卻又時常感到無力和孤獨的體驗,讓每一個在現實中摸爬滾打的讀者都能産生強烈的共鳴。書中對城市冷漠人情和人際關係中微妙隔閡的刻畫尤為深刻,仿佛能讓人聞到那種水泥森林特有的潮濕氣息和疏離感。敘事節奏並不急促,更多的是通過場景的堆疊和人物內心獨白的交織,緩緩鋪陳齣一幅當代都市生存圖景。讀完後,你不會感到熱血沸騰,但會陷入一種沉思: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瞭故事裏那個與世界保持著安全距離的陌生人?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提供瞭這樣一個契機,讓我們能坦誠地審視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盡管這個過程可能略帶疼痛。
评分這部作品展現瞭作者對社會邊緣人群生活狀態的深刻洞察力。書中的主要人物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或反派,他們是生活在灰色地帶的普通人,他們的掙紮與選擇,充滿瞭灰色地帶的無奈與妥協。作者巧妙地避開瞭說教式的批判,而是通過展現人物在特定社會結構壓力下,如何艱難地維持著自己微薄的尊嚴,來引發讀者的思考。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對幾位配角形象的塑造,雖然齣場不多,但每一個都栩栩如生,他們的命運如同多米諾骨牌般,相互牽連,共同構成瞭時代背景下個體命運的悲歌。這種群像式的描繪,使得整個故事的厚度和廣度都得到瞭極大的提升,讓人在閤上書本後,腦海中依然迴蕩著那些底層人物堅韌而又無望的眼神。
评分我必須承認,初讀這部小說時曾有過棄讀的衝動,因為它晦澀難懂,充滿瞭令人不安的意象。但堅持讀下去後,我發現瞭一種近乎於冥想的閱讀體驗。作者似乎非常熱衷於描繪“靜默”的力量——無論是物理上的寂靜,還是言語上的沉默,都承載瞭巨大的信息量。很多關鍵情節並非通過對話推動,而是通過人物在長時間的沉默中眼神的交匯、手部細微的動作,甚至是一次深呼吸來暗示。這種對“非語言交流”的精妙捕捉,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文學感染力。它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去解讀字裏行間那些被刻意留白的區域,去填補人物內心深處那些無人知曉的空白。這是一部挑戰讀者耐心的作品,但對於那些渴望深度體驗文學張力的讀者來說,它無疑是一次極其值得的探索。
评分從文學手法上來看,這部小說的敘事視角變化令人耳目一新。它時而采用全知視角,宏觀地審視著一切;時而又突然切換到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將讀者直接拽入角色的意識深處,體驗那種極端的個體感受。這種靈活的切換,使得故事的張力保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上。書中關於“身份認同”的探討是貫穿始終的核心母題,無論是角色對自我職業的認知,還是他們在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都顯示齣一種身份模糊和身份焦慮。特彆是書中對於那些試圖逃離原有生活軌跡,卻發現“他鄉”同樣充滿陷阱的描寫,處理得極為老辣。它並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或救贖,而是將這種尋找自我的過程,描繪成一場永無止境的、充滿徒勞感的漂流。
评分讀完這部作品,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其語言風格的獨特和冷峻。它似乎拒絕瞭一切華麗的辭藻和多餘的渲染,文字本身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人性的某些脆弱之處。敘事結構上,它采用瞭非綫性敘事,時間綫不斷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跳躍,這種碎片化的處理方式,恰好呼應瞭角色記憶中那些無法拼湊完整的過往經曆。書中充滿瞭大量的意象和象徵,比如反復齣現的雨天、生銹的鐵門、以及某段無法被完整迴憶的鏇律,這些元素共同構建瞭一個壓抑而又充滿詩意的氛圍。對於那些追求情節跌宕起伏的讀者來說,這部作品可能顯得有些“慢”,但如果你沉浸其中,會發現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背後,都隱藏著作者精心設計的伏筆和深意。它更像是一部需要耐心品味的藝術品,而非快餐式的消遣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