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牧编著的这本《黑白诊断(弈城2-3段涨棋的阶梯)》所有的内容均取材于弈城2-3段的网络对局(对局的ID有所变化),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素材。讲评力求简单明了,不做高深的理论探讨。对未定论的知识不进行研究,对大型的、复杂的变化不涉及。努力进行“接地气”的解说。在棋评中,把围棋教学中的子效分析方法及运用棋诀讲棋理尽力融入在书中,目的是为了简单、好记、实用。
黄小牧编著的《黑白诊断(弈城2-3段涨棋的阶 梯)》的宗旨是:面对弈城围棋2—3段的实战,在布 局、中盘、官子阶段,找出围棋爱好者的问题手。提 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简单、实用,避免复杂多变 的方案,把高难度的问题留给职业高手去解决。
棋力的提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初是磨炼技艺 ,然后是悟道,*终是参禅。当然,只有少数人(如 吴清源)可以达到“禅”的境界。但只要努力钻研思 考,相信有一定天赋和悟性的人,可以成为业余高手 。
黄小牧,1962年出生,1978年入选安徽省围棋队,1982年定为专业四段,1984年退役,1987年毕业于天津体院。1990年代表《合肥晚报》队获第3届全国“晚报杯”团体亚军,1993年获第6届全国“晚报杯”个人第七名,定为业余6段。三次获安徽省棋协杯个人**。2014年,代表安徽省芜湖市工会获全国首届职工围棋邀请赛团体**。1988年起任安徽省芜湖市体校围棋教练,致力于围棋少年的培养工作,曾培养出职业棋手黄云蒿四段,业余5段若干。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发表著(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译著《小林流布局的魅力》获《围棋天地》的好稿一等奖。
**型 金柜角
第2型 利用“硬腿”
第3型 大眼的“气”
第4型 大眼杀小眼
第5型 有眼杀无眼
第6型 跨是手筋
第7型 活用还原法
第8型 次序井然
第9型 倒脱靴
**0型 金鸡独立
**1型 自补
**2型 追求*佳
**3型 盲点
**4型 补强自身
**5型 守住要点
**6型 活用常识
**7型 连环劫
**8型 两打同情不打
**9型 角小乾坤大
第20型 先弃后取
从装帧和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也算得上是上乘之作。纸张的厚度适中,墨色浓淡适宜,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棋谱的绘制非常清晰,黑白分明,线条锐利,这对于阅读复杂的棋形至关重要。很多劣质棋书因为印刷问题,导致某些交叉点模糊不清,严重影响阅读体验,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而且,全书的装订也很牢固,即使我经常翻阅和做笔记,它依然保持得很好。好的工具能让人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本书在物理层面上做到了这一点,让我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享受。一个好的载体,承载着高水平的内容,这才是真正的好书应该具备的特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活,不像一些传统的棋书那样刻板说教,而是充满了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感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一些关键变化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围棋艺术的热爱。他不仅仅是在记录棋谱,更像是在讲述一幕幕精彩的对弈故事。书中有些对局,光是看棋谱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但经过作者的深入解读,那些看似平稳的局面下隐藏的暗流涌动、双方的心理博弈,都被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简单地追求眼位和实地,而是开始关注全局的态势和对手的心态。这种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也是真正能让棋力得到长远发展的关键。对于希望突破瓶颈的棋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战应用的棋手,所以选择棋书时会格外看重它是否能指导我在实战中提升。这本棋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精选的对局,大多都是在实战中遇到过,或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局面。他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的着法,而是聚焦于那些在实战中确实能找到最优解的应对。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定式演变,作者给出了非常贴合当前棋坛主流趋势的分析,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参加业余比赛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立刻找机会在网络对弈中尝试运用新学的思路,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胜率确实有所提高,这本棋书的实战指导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这是一本我最近读到的棋谱集,里面的棋局解析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致,对于每一步棋的思路转换都剖析得入木三分。尤其是一些看似平淡的布局,经过作者的梳理后,我才发现其中蕴含着如此多的变化和陷阱。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一步步地推演,不仅学到了具体的招法,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中盘缠斗时的决断力。有时候读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我都忍不住停下来,自己先试着找找看最好的应对,然后对比书中的解析,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非常棒。而且,书中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注清晰明了,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不会因为复杂的棋形而感到迷茫。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下”,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下”。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难度递增来排列棋局,而是更侧重于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深入探讨。比如,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讲解了“如何处理被侵入的三三”的复杂局面,作者从攻防两端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让我对这个经典难题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专题式的梳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不再需要翻阅厚厚的几本书去寻找零散的知识点,这本书就像一个高度浓缩的精华包,把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点系统地呈现在眼前。对于系统性构建自己的棋艺知识体系来说,这种编排方式简直太友好了,让人感觉每读一页都在向着更精深的境界迈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