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兆光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言 「從周邊看中國」到「歷史中國之內與外」 xv
壹 「周邊」的重新界定:移動與變化的「中國」 1
一 從〈禹貢〉到《史記》:「九州」與「中國」
二 統一與統合:帝國內部政治、制度與文化的同質化
三 內與外:古代敵國的爾疆我界
四 有疆無界:移動的「周邊」
貳 成為「中國」:「外」何以成「內」 27
一 從《職貢圖》說起:「朝貢之邦」與「神州帝宅」
二 「胡化」與「漢化」:帝國向南再向南
三 宋明之「中國」:仍是「九州」?
四 歷史的頓挫:大清帝國的擴張
參 成為「外國」:「內」何以成「外」 47
一 「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北宋的西北與西南
二 「限山隔海,天造地設」:安南成為異國
三 「少虧尺寸」:帝國疆域贏縮之無奈
中文大學出版社:具有版權資料
肆 核心與邊緣:凝聚、雜糅、延續 67
一 「歷史過程」:如何書寫「中國」形成的歷史?
二 制度、社會與文化:「中國」得以延續的基礎
三 穩定的、移動的和交錯的
四 傳統帝國與現代國家的糾纏
伍 重思所謂「漢化」、「殖民」與「帝國」 85
一 政治史與文化史:如何重新理解「漢化」
二 同與異:大清帝國也是「殖民主義」嗎?
三 何謂「帝國」:歷史中國何時是帝國?
結論 如何解釋「中國」?
在現代概念與古代歷史之間 123
附錄 對「天下」的想像
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131
後記 199
引用文獻 20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用户评价

评分

##核心内容几句话可以说清楚,不少地方与《何为中国》重复,对一些时髦中国史研究概念的评论比较心平气和。附录有点意思。

评分

##歷史中國多元而未必一體。

评分

##娓娓道来,写得极好,葛老师真是学界瑰宝,最后的附录论文鞭辟入里。扎实的文献是一切研究的关键,喊口号、拽名词的所谓研究实在是令人发指。当然,按照现在的局面,恐他日更难于昨日了。

评分

##良心学者的良心写作

评分

##良心学者的良心写作

评分

##附录。

评分

##近几年的中文互联网上,最引战的话题或许是和“民族主义”有关的一切词语了。葛兆光先生的这部作品,再次厘清了历史上“中国”概念,厘清内与外的关系,并建议打破刻舟求剑式的“边疆史”“民族史”两分法。高屋建瓴犹是。 历史学家是诊病因的大夫,但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葛先生在厘清“历史中国”观念的同时,相当谨慎的避开了所谓“现实意义”的提法。 可正是他写的这本病历,给现在的一些“新儒学”研究者,一些乔装的“世界主义者”去掉了伪面目,不仅反对虚无主义,更对野心十足的新民族主义敲响警钟,可谓一部力透纸背的批判作品,或许这就是历史的现实警惕意义吧。 许倬云,葛兆光二位先生在有关民族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著作,有机会一定要读全咯。

评分

##延续何为中国的主题!写的很好!历史中国的内与外在移动和变化,不能用现代国家的概念去理解古代帝国的历史,也不能用现代中国的领土来理解古代中国的疆域。

评分

##对天下体系历史与现代神话的剖析最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