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指文图史巨著“二战单兵装备”系列的第二册,我们将延续第一册《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的风格,奉上上千幅图片,图文结合,解析二战德国陆军单兵的装备资料。
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二战单兵装备: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二战单兵装备: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
作者简介
赫英斌,1974年生人,自小喜欢军事以来,热度一直未减。从第*本《船舰知识》开始,阅读国内和港台各类军事刊物三十多载,至今保持阅读军事书刊的习惯。从军事论坛开始,尝试着整理翻译些军事短文。代表作为“二战单兵装备”系列。
编辑推荐
★揭密二战期间世界*先进、*精锐的德军单兵装备,从作战装备到日常用品,甚至娱乐所需一一仔细剖析,海量珍贵的实例照片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上千幅图片,全彩铜版印刷,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军迷的收藏佳作!
★真实详尽的装备介绍,从武器到鞋袜,从一颗子弹到一粒纽扣,那些你绝不可能了解的细枝末节,统统为你揭开。
★“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丛书:重点关注二战各国军人身上那多彩的戎装、闪亮的勋章、复杂的武器、各式各样的装备、战斗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套丛书以单兵装备的细节入手,加深读者对二战的认识与理解。
目录
第一章钢盔
第二章制服
第三章鞋类
第四章带扣与腰带
第五章防毒面具
第六章作战装备
第七章观测用品
第八章武器
第九章补充用品
第十章身份证件
第十一章荣誉饰品
第十二章健康与卫生
第十三章食品
第十四章宣传
第十五章音乐
第十六章烟草
第十七章休闲时光
精彩书摘
谈起二战中的参战各国,相信不少二战迷对德国情有独钟。二战德军那精密而复杂的武器、华美而实用的制服、精巧而细致的勋章、纷繁而激荡的攻防系统,无一不让二战迷们为之津津乐道。在这里,我们不去追忆那曾经的硝烟与战火,不去探求那过往的荣辱,也不去细评那些功过成败。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败北,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这个和约对德国军事力量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也就是后来“10万国防军”的由来。魏玛国防军(或称为帝国防卫军,Richswehr)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组建了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这就是后来二战中强大的德国军队的原始根基。然而《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制裁与惩罚措施反而激起了德国人的民族自负心理,使得德意志人的民族主义恶性膨胀。1933年1月30日,怀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并将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灾难的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掌权,开始重建新德国的武装力量,使得德国军队迅速膨胀。国防军的总兵力,到1934年10月已经扩充到30万人;1935年秋增加到40万人;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时;已经组建了22个军,下辖53个师,共计300万人;等到1943年则达到了1100万人(注:人员数据来自前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局出版,中国人民**军事科学院外军部译编的《军事百科词典》)!其中也包括了日后以震惊世界的“闪电战”而名扬天下的德国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尽管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就已经开始为日后的扩充做准备,但由于希特勒的野心,政局日益紧迫,导致了德军以远远超出军方和工业界预料的速度急速膨胀。如此之快的扩充速度给德军的兵员补充、训练、装备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在单兵装备方面,这些影响就包括了采用造价低廉的材料替代原先造价昂贵的原料,在制造工艺上进行简化等。但就总体上来说,德军单兵装备的质量一直代表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德军的单兵装备设计优良、结构坚固、功能齐全而且普遍比较轻便,品种与品质比起当时许多国家那少得可怜的装备而言,那可是真正的“德国品质”!随着战争的推移,战时经济萎靡不仅在武器装备质量与制造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普通士兵的单兵装具方面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出于节省制造原料与制造工艺等因素,各种降低造价与制造工时的减缩设计日益变得普遍。此外,战争造成的经济紧缩不仅使德制武器装备在品质上有所下降,在单兵装具上也造成了普遍地恶化,尤其在战争临近结束、德国各种资源已近枯竭之时——但是相对来说,此时德军的单兵装具仍然要比其面对的对手要先进得多。
本书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为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
读完本书,读者还会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德国的强大。这种强大不只体现在德国的昨天,在今天,如果我们仔细去探寻也依然会发现,原来德国的制造业拥有着如此之多的世界知ming品牌,甚至ding级品牌。二战德国的纵横驰骋,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是德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刚刚拜读完一本关于一战法国步兵装备的著作,简直是身临其境!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从步枪、刺刀,到钢盔、制服,再到背包、急救包等一系列单兵装备的细节。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配合着文字描述,让我清晰地看到了那个时代法国士兵们是如何武装自己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 Adrian”头盔的章节,它不仅仅是一个防护工具,更承载了一段历史和民族的象征。作者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兵种的装备差异,比如突击队员和普通步兵在武器和防护上的区别,这让我对一战的战术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士兵的个人日记片段和回忆录,用最真实的声音讲述了这些装备在战场上的实际使用情况,有时是坚实的依靠,有时却显得笨重不堪。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能听到堑壕里枪炮的回响,感受到士兵们在严酷环境下的挣扎与坚持。这本书不仅是装备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战争史。
评分近期拜读了一本关于古罗马军团步兵装备的书籍,内容详实,引人入胜。作者细致地梳理了从罗马共和国早期到帝国晚期,军团步兵装备的演变过程。书中着重介绍了“斯奇玛”短剑、“皮鲁姆”标枪、以及不同材质和设计的“洛里卡”链甲和板甲,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在实战中的作用和发展。我尤其对罗马士兵佩戴的“斯卡图姆”盾牌印象深刻,它巨大的尺寸和特殊的形状,不仅提供了极佳的防护,还能用于战术配合,比如“龟甲阵”。书中还穿插了关于士兵的头盔(“加莱亚”)的演变,从早期的青铜头盔到后来的铁制多层结构,以及他们所穿的“图尼卡”和“卡利加”军靴。作者还探讨了后勤补给和装备标准化在罗马军团强大战斗力中的作用,以及士兵个人携带的营具、炊具等生活用品。这本书让我对罗马军团的军事组织和作战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装备图录,更是一部关于罗马帝国崛起的侧影。
评分最近接触到一本关于冷战时期苏联空降兵的装备研究,信息量极大,视角也很独特。它不像以往那种侧重于武器性能的描述,而是更加关注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苏联为了应对潜在的空中突袭和快速反应需求,是如何为他们的空降部队量身打造一系列装备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包括AK系列步枪(特别是其轻便性和可靠性)、SVD狙击步枪、RPG火箭筒等地面作战武器,以及各种通信器材、降落伞系统、夜视设备等特种作战装备。作者还特别强调了苏联空降兵在冬季作战和恶劣地形下的装备适应性,比如特制的防寒服、雪地靴和滑雪板等。其中,关于“ BMD空降战车”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这种集空运、空投和地面作战能力于一体的装备,在当时无疑是革命性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军事体系背后,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实战需求的精准把握。
评分读完一本关于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的书,感觉非常震撼。这本书聚焦于太平洋战场上那些英勇无畏的“海兵”,他们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坚定的意志,一次次发起残酷的登陆战。作者详细描述了M1加兰德步枪、M1911手枪、BAR轻机枪等经典武器的性能和在实战中的表现,并着重分析了他们独特的头盔、迷彩服以及各种辅助装备,比如游泳板、烟雾弹和医疗包,是如何为他们在海滩上的生存和进攻提供保障的。书中大量的战地照片和战术图解,将“硫磺岛”、“冲绳岛”等著名的登陆战役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我尤其被关于“火焰喷射器”使用的一章所吸引,那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但又极其有效的武器,其在清理日军碉堡时的作用不容忽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装备的考据,更在于它展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二战中的精神风貌,那种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气概,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我刚读完一本关于中世纪欧洲骑士铠甲演变的专著,简直是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本书从早期锁子甲的防护局限性,一步步解析了板甲是如何逐步取代锁子甲,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作者对铠甲的材质、锻造工艺、连接方式以及不同部位的设计都做了极其细致的描述,比如头盔的演变(从简易的圆顶盔到复杂的全封闭式头盔),胸甲的曲度如何更好地抵御打击,以及腿部和手臂的关节保护等。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复原模型照片,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代骑士的装备差异,仿佛穿越回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哥特式铠甲”和“米兰式铠甲”的对比章节,它们在美学和实用性上的不同取向,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军事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这本书不仅是铠甲的研究,更是对中世纪欧洲军事史、工艺史和社会风貌的一次回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