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极权主义的起源(二版)
:65.00元
作者:(美)阿伦特,林骧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108048516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第2版)》的主要分析对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类政治大灾难 ——极权主义,包括德国的主义和苏联斯大林的大肃反。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这个词*早出现于1925年,一般认为是意大利党人的创造,强调国家权利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与控制。本书被公认为是极权主义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它与1941年弗罗姆的《逃避自由》、1944年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5年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9年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1956年弗里德利克、布热津斯基的《极权主义和》等著作一样,是那一代饱受战乱之苦的知识分子对极权政权和乌托邦思想的主要反思成果。
内容提要
目录
《极权主义的起源》译者序
初版序
部《反犹主义》序言
第二部《帝国主义》序言
第三部《极权主义》序言
部 反犹主义
章 常识的反犹主义
第二章 犹太人、民族国家与反犹主义的产生
一 暧昧的解放和犹太国家银行家
二 早期反犹主义
三 初的反犹主义政党
四 左派反犹主义
五 安全的黄金时代
第三章 犹太人与社会
一 在贱民与新贵之间
二 权势奇才
三 在恶与罪之间
第四章 德雷富斯事件
一 案件事实
二 第三共和国与法国犹太人
三 军队与教士反对共和
四 人民与暴民
五 犹太人与德雷富斯派
六 赦免及其意义
第二部 帝国主义
第五章 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
一 扩张与民族国家
二 权力与资产阶级
三 暴民与资本的联盟
第六章 种族主义之前的种族思想
一 贵族的“种族”对抗平民的“国家”
二 种族统一作为民族解放的替代
三 开启历史的新钥
四 “英国人的权利”与人权
第七章 种族与官僚政治
一 黑色大陆的幻影世界
二 黄金与种族
三 帝国主义的特性
第八章 大陆帝国主义:各种泛运动
一 部族的民族主义
二 无法律性的继承
三 党派与运动
第九章 民族国家的衰落与人权的终结
一 “少数民族的国家”与无国籍的人民
二 人权的窘困
第三部 极权主义
第十章 无阶级社会
一 群众
二 暴民与精英的短暂同盟
第十一章 极权主义运动
一 极权主义的宣传
二 极权主义的组织
第十二章 执政的极权主义
一 所谓的极权国家
二 秘密警察
三 全面统治
第十三章 意识形态与恐怖:一种新的形式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汉娜· 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出身于德国汉诺威一个犹太人家庭,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先是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1951年成为美国公民。同年,《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出版,为她奠定了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 流亡之前,阿伦特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协助犹太组织工作,为此曾被过。去美国之后,她为流亡者杂志《建设》撰写评论等;做过肯舍出版社的编辑;1952年担任过“犹太文化重建委员会”的负责人。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随着《人的状况》、《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等著作的出版,使她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瞩目人物,近年来声誉日隆。1975年12月阿伦特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坦白,《极权主义的起源(二版)》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冲击。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引人入胜,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梭于历史的长河,去探寻极权主义是如何从萌芽状态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吞噬了无数生命和自由。让我特别动容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极权主义的出现仅仅归咎于少数人的野心,而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结构、大众心理以及历史机遇在其中的作用。他对“群众”的分析尤为精彩,他解释了在特定环境下,个体为何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甘愿被裹挟进入集体的狂热之中。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深刻的人性寓言。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迫使我重新审视那些关于权力、自由、个体与集体关系的固有观念。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因为只有理解了极权主义的起源,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来之不易的自由。
评分《极权主义的起源(二版)》这本书,是一次令人震撼的思想之旅。作者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识,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极权主义。他没有止步于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究了那些潜藏在社会肌体深处的病灶,是如何一步步导致了极权主义的爆发。我特别被作者对于“意识形态”和“恐怖”这两个关键要素的分析所吸引。他阐述了意识形态如何能够俘获人心,如何能够将个体从社会中抽离出来,并最终驱使他们成为集体机器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剖析了恐怖手段在维持极权统治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侵蚀人性的尊严和基本权利。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即便是在探讨那些令人不安的主题时,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客观的分析态度,这让读者在感到压抑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清晰的认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历史的悲剧,更在于它警醒我们,在任何时代,都不能放松对自由和人权的警惕。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极权主义的起源(二版)》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以为不过是又一本关于历史的陈旧论述。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思想的张力。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能够将如此宏大而复杂的主题,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极权主义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这种跨文化的、跨历史维度的比较,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认识到极权主义的普遍性和复杂性。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感到受益匪浅,仿佛在与一位博学而又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对话。这本书不仅教我认识了极权主义的过去,更让我思考了它的现在与未来。
评分这本《极权主义的起源(二版)》实在是一本让人读得欲罢不能的书。从书名上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作者对于极权主义这一复杂而又深刻的概念的追溯,简直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地揭示其最核心的构成要素。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开篇就建立的那个宏大的历史叙事框架,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思想流派、社会变迁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清晰而又错综复杂的图景。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眼见证了那些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关键时刻。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动机分析,还是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会现象的解读,都显得鞭辟入里,令人信服。而且,作为“二版”,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打磨和更新,使得论证更加严谨,逻辑更加流畅,对于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视角也进行了整合,这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极权主义根源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它更是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关于权力如何被扭曲,关于自由如何一步步被侵蚀。
评分我必须要说,《极权主义的起源(二版)》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历史”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的笔触相当老练,不仅仅是记录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探究了“为什么会发生”。他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甚至痛苦的真相,而是用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剖析,将极权主义滋生的土壤、孕育的机制、以及最终开花结果的路径,都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极权主义简单地归结于某个民族或某个领袖的“邪恶”,而是将其置于更广泛的历史、哲学、社会和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这是一种极其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书中某些论断而陷入沉思,甚至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似曾相识的现象,这恰恰说明了作者的洞见具有穿越时空的现实意义。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是认知上的。它让我更加警惕那些看似微小但却可能播下危险种子的言论和行为,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