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精装典藏版】

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精装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戴维·M. 格兰茨 著,小小冰人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列宁格勒会战
  • 苏联卫国战争
  • 战争史
  • 军事历史
  • 历史
  • 精装本
  • 典藏版
  • 历史军事
  • 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指文图书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8121
商品编码:26842940596
品牌:指文图书(ZVENBOOK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东线文库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品牌介绍Brand Introduction
书名: 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精装典藏版】
作者: 戴维·M·格兰茨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装帧: 平装
页码: 728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不仅对列宁格勒战斗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扩大了世界对伟大卫国战争的广泛认识。通过大量前未公开的苏德双方资料,对历史观点做出了重大纠正,并将成为隽永的主题的和永*的成就。——约翰·埃里克森《斯大林格勒之路》作者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马尔科姆·麦金托什《苏联武装力量史》作者  

二战伟大的运动之一。——詹姆斯·科卢姆《闪电战根基》《空军》的作者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戴维·M. 格兰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美国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曾作为野战炮兵军官在越南服役,后从事苏联陆军研究工作。1993年以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身份退役,并继续担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和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他笔耕不辍,慧眼所及,不仅涉及苏联的军事理论和战术,而且特别关注了苏德战争中历来不被重视的部分,即“被遗忘的战斗”,独立编著与合作作品包括《二战中的苏联军事欺骗》《从顿河到第聂伯河:1942年12月-1943年8月的苏军攻势》《苏联的军事战略》《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哈尔科夫1942》《朱可夫的*大失败:1942年的火星战役》《库尔斯克会战》,两卷本《八月风暴》、三卷本《斯大林格勒会战》、四卷本《1941年斯摩棱斯克之战》和即将出版的《白俄罗斯之战:1943年10月至1944年4月间红军被遗忘的战斗》等。由于利用了苏德双方一手档案材料和二手作战总结,其作品难能可贵地既公正地高度评价了苏联人民和军队的巨大功绩和军事艺术,又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败绩,其著作不仅在缺乏苏联资料的西方,甚至在俄罗斯国内都产生了巨大反响。2015年,他被俄联邦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授予“加强军事合作”奖章。  
小小冰人,专业军事历史译者。从事二战史的研究与翻译十几年,翻译战史类作品近五十部。如:《雪白血红:一名德军士兵的东线回忆录》《亡命排:阿富汗战争中的英雄、叛徒、异见者和手足情》《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空中英豪:美国第八航空队对纳粹德国的空中之战》《致命打击: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普鲁士之战:1944-1945》《诺曼底的六支军队:从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三卷本《斯大林格勒会战》等多部畅销书。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格勒保卫战堪称一场史诗般的战役,在现代战争史上空前惨烈悲壮。  

列宁格勒是第三帝国“闪电战”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是俄国革命的发源地,希特勒妄图通过迅速占领该地来瓦解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但苏军顽强的抵抗使之成为泡影。两个巨人交战三年,在恶劣的天气、地形条件和令人震惊的阵亡数字面前,进攻和反攻如此无情。  

本书广泛记叙了诸多战斗的谋划、实施和结果,包括在封锁期间发生的“被遗忘的战斗”。如1941年6月和7月的边界战斗;解放南列宁格勒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争,包括卢加、纳尔瓦、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的战斗;解放北列宁格勒的战斗,包括维堡行动,以及企图入侵芬兰的失败。并分析了这些战斗如何影响了列宁格勒的斗争,又如何影响东线的其他战区,最终迫使德国人进入长期的溃退。 目录Catalog 目录  

前言  

书中主要人物  

第一部 巴巴罗萨  

第一章 彼得和列宁之城  

第二章 目标,列宁格勒  

第三章 列宁格勒的防御  

第四章 包围战  

第二部 封锁  

第五章 围困中的冬季  

第六章 虚幻的希望  

第七章 落空的希望  

第八章 持续的围困  

第九章 打破封锁  

第十章 僵持  

第三部 胜利  

第十一章 解放  

第十二章 冲向纳尔瓦、卢加和“豹”防线  

第十三章 列宁格勒州北部地区的解放  

第十四章 总结  

附录  

附录A 德国绝密策划文件  

附录B 苏联策划文件  

附录C 红军作战序列  

附录D 德军作战序列  

附录E 红军与德军的粗略对比  

附录F 苏联的军事伤亡  

附录G 列宁格勒围困期间的平民损失数(估计) 前言/序言Foreword/Prefac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纳粹德国漫长而又残酷的斗争中,没有哪一章节比庞大、历时三年的列宁格勒会战更充满戏剧性、牺牲和纯粹的人类苦难。列宁格勒诞生在战争中,是一座不朽的革命熔炉,对沙皇和共产党人而言,她也是俄国位于西部的门户,但在其敌人看来,这座沙皇彼得之城一直是俄罗斯帝国以及后来的布尔什维克苏联一个巨大、通常有些不祥的持久象征,甚至是某种潜在的威胁。因此,阿道夫·希特勒将苏联定为德国攫夺生存空间的主要目标后,这座彼得和列宁之城成为他无情野心的重点之一,这不难理解。这座城市重要的象征性、战略性和意识形态意义无可替代。  
俄罗斯和西方历史学家及记者们撰写的数千部著作,记录下列宁格勒战时磨难的戏剧性过程。其中大多描绘并纪念列宁格勒居民在围困期间遭受的巨大苦难。对人类之痛苦和与围困相关之苦难生动而又深刻的描述,使一些著作成为真正的经典之作,例如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和德米特里·巴甫洛夫的《列宁格勒1941:封锁》。数千名遭受苦难的平民撰写的个人回忆录,有些较为真实,有些则不足为信,为封锁期间可怕的生活全景添枝加叶。虽然城内居民的丧生人数仍存有争议,但对于列宁格勒居民在近三年严峻考验期间经历的痛苦或饱受折磨的生活,其性质和规模无可置疑。  
然而,到目前为止,即便那些*出色的著作也只为人类的痛苦和忍耐这个庞大的故事提供了部分背景。与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军事行动一样,列宁格勒保卫战军事方面的问题依然晦暗不明,这一点令人难以置信。虽然数百位苏联军事历史学家撰写了关于这场战役的大量著作,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迫使这些作者故意混淆或干脆忽略了实际发生在该地区的诸多战斗。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维护政治和军事声誉的考虑,以及避免政治或军事尴尬的简单想法,导致历史记录中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这些历史空白包括长期围困期间一些*殊死、*激烈的战斗。  
与整个战争期间一样,红军庞大军事斗争的人为影响范畴同样晦涩不清。与前线其他地段一样,围困期间在列宁格勒及周边参加红军军事行动的数十位将领、政治委员、高级指挥员,在回忆录或回忆文章中描述了他们的经历。虽然从大体而言较为准确,但这些回忆录和回忆文章,几乎都在写作期间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因而存在严重缺陷。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些受到严格审查的回忆录流出了几个未删节版,但同样带有审查员的标记,而其作者早已故去,无法重新加以修订。  
就历史记录而言不幸的是,与其德国对手不同,记录下自己战时经历的红军士兵寥寥无几,仅仅是因为相关条令禁止他们这样做。战争期间不允许书写日记,战后又害怕受到责难,加之缺乏出版渠道,导致普通红军士兵难以透露他们的亲身经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些老兵终于克服恐惧和相关禁令,推出了一些简短的回忆录。但是,这些著作少得可怜,而且,奋笔疾书的老兵们缺乏相关档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风烛残年。  
以德方视角撰写的历史记录也不足以填补大量历史空白。德方参与者和历史学家们沉醉于一场场壮观、貌似战无不胜的庞大战役,这些规模空前的会战构成了他们眼中东线战事的特点,他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发现并注意到红军军事行动的复杂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红军失败的战役,战争期间被遗忘的战斗,缺失的40%中的大部分隶属于该范畴。  
今天,近期公开的俄罗斯档案终于使我们得以着手纠正列宁格勒会战和整个战争中的相关作战记录①。我们将德国诸集团军群、集团军和辖内各部队长期存在的大批档案资料与俄罗斯新近公开的文件加以对比,从而开始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这是有史以来的首次。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士兵们的个人回忆录,本书主要是一部军事作战史。书中并未重复已出版之杰作对围困期间*的人类苦难所做的描述,而是力图对军事行动加以更全面、更准确的叙述,这些军事行动为列宁格勒发生的一切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另外,列宁格勒居民在炮火下经历了900天*的考验,对于其间发生的事情,重建公众的观点无疑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本书代表了一个*普通的开始。谨以此书献给丧生于战斗和围困期间的160~200万军民、伤残的240万士兵、在疏散或围困中得以生还的160万平民,以及因列宁格勒之战留下心灵创伤的无数人。
温馨提醒 Warm reminder 关于发货
正常情况下,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逢周末节假日或大型促销活动除外。  关于发票 
本店提供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以及邮箱或者手机号。  客服微信号 关注获取新书资讯,第一时间了解活动详情。 指文公众号

钢铁洪流下的涅瓦河:一场被遗忘的伟大抗争 这不是一本关于特定历史事件的浅白读物,而是一次深邃的时光回溯,一次对人类意志与生存极限的探索。我们将目光投向那段最黑暗的岁月,那里,一个城市,一座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不屈的屏障,抵挡住来自东方深处的钢铁洪流。 序曲:暴风雨前的宁静与危机暗流 1941年的夏天,欧洲的上空笼罩着战争的阴云。而远在东方的列宁格勒,这座在革命浪潮中诞生的城市,正经历着短暂的和平。然而,这表面上的宁静如同风暴来临前压抑的空气,暗流涌动,预示着一场席卷而来的浩劫。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中心,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千万普通市民而言,他们或许尚未意识到,自己即将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之中。 本卷将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石,首先勾勒出战前列宁格勒的社会图景。我们将审视这座城市在工业化浪潮中的地位,它作为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海军港口的战略意义,以及其作为文化艺术中心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我们将深入剖析笼罩在苏联上空的国际政治气候,纳粹德国扩张野心的逐步显露,以及情报部门关于战争一触即发的警告。这些铺垫并非为了渲染气氛,而是为了揭示,列宁格勒的命运,是如何被卷入宏大的历史进程,又是如何成为德军战略棋盘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第一幕:闪电战的冲击与坚壁清野 1941年6月22日,一场旨在速战速决的“巴巴罗萨”行动骤然爆发。希特勒的装甲洪流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并迅速逼近列宁格勒。本卷将详细呈现德军在北方战线采取的战略部署,他们如何利用闪电战的优势,快速穿插分割,直指列宁格勒。我们将描绘出德军装甲部队和航空兵的强大攻势,以及苏联红军在初期遭受重创,被迫节节败退的残酷现实。 然而,在苏军节节败退的背后,也涌动着坚韧的抵抗。本卷将重点讲述列宁格勒军民在战前所做的防御准备,包括加固城市工事、疏散重要工业设备、以及组建民兵部队。当德军兵临城下之时,这座城市没有选择投降,而是迅速进入了“坚壁清野”的状态。我们将详细描述列宁格勒居民在战火初燃之际,如何迅速响应号召,将重要的工业设备拆卸运往后方,如何将生活物资尽可能地分散和隐藏,为接下来的漫长围困做好准备。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撤退和防御,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关系到城市存亡的战略转移。 第二幕:围困的绞索与绝境中的希望 1941年9月8日,德军合围列宁格勒,这座城市从此被完全切断了陆地交通,陷入了长达872天的残酷围困。本卷将深入剖析围困战役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将重现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的持续不断的炮击和空袭,将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我们会描述饥饿、寒冷、疾病如何成为比子弹更可怕的敌人,它们无情地吞噬着生命。 在这样的绝境中,列宁格勒的居民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力。本卷将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描绘普通市民如何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我们将讲述他们如何省吃俭用,将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都视为珍宝;如何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用仅有的燃料维持基本的取暖;如何组织医疗救助,与肆虐的疾病进行殊死搏斗;以及在生命的曙光几乎熄灭之际,他们如何依靠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助,坚持了下来。 本卷还将详细介绍围困期间,列宁格勒方面进行的英勇抵抗。我们将展现红军战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如何顽强地扼守阵地,抵挡住德军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我们将聚焦于“生命之路”的开辟和坚守,这条横跨冰封拉多加湖的生命线,是如何在严寒和炮火中,成为列宁格勒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将宝贵的补给运入,将伤员和儿童运出。我们将细致描写“生命之路”上的每一次运输,每一次险情,以及那些为之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第三幕:反击的号角与浴火的重生 围困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局。在漫长的岁月中,苏联红军也在不断积蓄力量,等待反击的时机。本卷将聚焦于列宁格勒方面组织的几次关键性反攻行动,以及苏军在整个东线战场的战略调整。我们将描述红军如何通过精确的战术部署,打破德军的封锁,逐步收复失地。 其中,1943年初的“火星行动”(Operation Iskra)将是本卷的重点。我们将详细分析这次行动的目标、计划、以及执行过程。我们将描绘红军如何以强大的兵力,突破德军的防线,在拉多加湖西部建立起一条狭窄但至关重要的陆地走廊,从而大幅缓解了列宁格勒的围困状况。这次行动的成功,标志着列宁格勒围困战的转折点,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后,本卷将继续追溯至1944年初,列宁格勒方面军发起的“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进攻战役”。我们将详细描述这次战役的战略目标,即彻底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并将德军赶出列宁格勒州。我们将展现红军在这次战役中展现出的强大攻势和精湛的战术配合,以及德军在强大压力下的溃败。本卷将描绘红军战士们如何冲破最后一道防线,如何迎着初升的太阳,高唱凯歌,宣告长达900天的围困终于结束。 尾声:伤痕与不朽的传奇 围困的结束,并非意味着苦难的终结。本卷的尾声将回归到围困结束后,列宁格勒的重建之路。我们将审视这座城市在战争中承受的巨大伤亡,以及其物质上的巨大破坏。然而,比物质的创伤更深刻的,是那些铭刻在城市记忆中的英雄事迹和不屈精神。 我们将聚焦于战后列宁格勒的复苏,从废墟中重建家园的努力,以及这座城市如何在伤痕累累中,重新焕发生机。本卷将不仅仅是对战争的回顾,更是对人类面对极端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赞颂。列宁格勒围困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也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它展现了普通人的伟大,集体意志的力量,以及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文明不屈的光辉。 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陈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深刻理解,何为真正的生存,何为真正的抗争,以及何为不朽的传奇。当翻阅此卷,你将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将亲身经历那段悲壮的岁月,感受那份直抵灵魂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精装典藏版】”。这个书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那段残酷岁月的深深好奇。我一直觉得,战争不仅仅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博弈,它更是普通人生活轨迹的颠覆,是人性在极端考验下的真实写照。列宁格勒围困战,无疑是二战中最令人心悸的章节之一。900天的漫长围困,一座城市在死亡线上挣扎,却又顽强地屹立不倒,这本身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些冰冷的地下掩体,感受饥饿和寒冷如同鬼魅般纠缠不休的日常;我希望它能让我听到那些微弱的呼喊,看到那些微小的希望;我更想了解,在那样的绝境下,人们是如何维持生存的,他们如何用残存的物资维持抵抗,他们的精神力量又是从何而来。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会讲述战役的进程,更会深入挖掘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揭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类能够迸发出的惊人勇气和不屈意志。精装典藏版,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它的内容和品质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它一定是一部集史料珍贵、考证严谨、装帧精美于一体的佳作,能够让我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

评分

“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精装典藏版】”。仅仅是书名,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一股沉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二战史,特别是东线战场的故事情有独钟,而列宁格勒围困战,更是其中最惨烈、最能体现人类意志的篇章之一。900天,一座城市被死亡笼罩,却从未被征服,这种顽强的抵抗精神,一直让我心生敬佩。我想象着,这本书一定会生动地描绘出那个时代的景象:被炮火摧毁的建筑,被冰雪覆盖的街道,以及在饥饿与寒冷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我期待它能从宏观的角度,剖析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和战术细节,揭示苏联军队是如何在重重围困下坚守阵地,又是如何最终打破僵局。同时,我也非常渴望从这本书中窥探到那些属于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勇气,他们的牺牲。那些在绝境中闪耀的人性光辉,往往比宏大的战役叙述更能触动人心。而“精装典藏版”的字样,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它不仅内容详实,而且装帧精美,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和珍藏的传世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声历史的回响,直接将人拉回那个冰雪覆盖、硝烟弥漫的年代。“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精装典藏版】”,仅仅是读到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一直对二战东线战场的故事深感着迷,特别是那些关乎城市生死存亡、关乎普通人性光辉与绝望的史诗。列宁格勒,这座英雄的城市,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抵挡住了法西斯军队长达900天的围困,这种毅力与牺牲,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震撼的篇章之一。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关于饥饿、严寒、炮火以及在绝境中闪烁的人性之光的故事。我想象着书中会如何细致地描绘这座城市的居民,他们在失去一切的情况下,如何咬紧牙关,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也许书中会有那些普通士兵、医生、工人、甚至孩童的视角,讲述他们在围困中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日常挣扎。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场战役的战略层面,那些决定城市命运的战术部署、那些残酷的攻防转换,以及双方指挥官的决策是如何一步步将这座城市推向炼狱,又如何最终将其拯救。精装典藏版这几个字,也暗示着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封面设计、纸张印刷,想必都带着对历史的敬意,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物质本身的质感和收藏价值。

评分

“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精装典藏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将人瞬间拉回到那个风雪交加、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对二战的东线战场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列宁格勒的围困,无疑是这场战争中最令人心悸的篇章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场关于生存、关于抵抗、关于在极端困境下人性的光辉与坚韧的史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极其细致地描绘出这座城市在长达900天的围困中所经历的一切:从无情的炮火轰炸,到刺骨的严寒,再到令人绝望的饥饿。我想知道,在那样的炼狱中,列宁格勒的人们是如何维持生命的,他们的日常是如何度过的,他们的精神支撑又是什么。这本书,我希望能它能深入挖掘战役的战略与战术层面,解析双方的军事部署与博弈,还原那些影响城市命运的关键时刻。同时,我也期待它能展现出那些属于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不屈,这些细节往往更能触动人心。精装典藏版这个后缀,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深度有了极高的期待,我相信它一定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鸿篇巨著。

评分

“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精装典藏版】”——光是这个标题,就仿佛能够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焦土气息和冰冷刺骨的寒风。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历史,藏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藏在普通人的经历里,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列宁格勒的围困,绝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战线上的推移,它更是一个关于生存、关于抵抗、关于在最深沉绝望中依旧不屈的灵魂的故事。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这漫长的900天里,列宁格勒的人们究竟是如何熬过来的?他们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在没有暖气的严寒中生存?他们的精神支柱又是什么?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是一部极其详实的史诗,用最真实的笔触,去还原那段残酷而又辉煌的历史。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到战役的每一个层面,从宏观的战略部署,到微观的个人视角,都能有所展现。那些关于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关于德军的残酷进攻,关于这座城市如何在断壁残垣中凝聚起不可思议的力量,都应该在这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描绘。精装典藏版,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极高的期待,我猜想它一定有着极其精美的装帧,严谨的考证,以及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地图,这些都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