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经济学原理
定价:29.80元
作者:马歇尔 著;文思 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3405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卷 导言
章 绪论
第二章 经济学的实质
第三章 经济规律
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目的与课题
第二卷 基本概念
章 绪论
第二章 财富
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和必需品
第四章 收入与资本
第三卷 论需求及其满足
章 绪论
第二章 欲望与活动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
第四章 需求弹性
第五章 一种物品不同用途的选择
第六章 价值与效用
第四卷 生产要素
章 绪论
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
第三章 人口的增长
第四章 人口的健康与强壮
第五章 工业训练
第六章 财富的增长
第七章 工业组织
第八章 分工及机械的影响
第九章 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第十章 大规模生产
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
第十二章 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
第五卷 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章 论市场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
第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
第四章 资金的投放与分配
第五章 各种需求与供给
第六章 混合企业各部门应分担的费用
第七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
第八章 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的关系
第九章 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
第十章 从报酬递增规律看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第十一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
第十二章 垄断理论
第六卷 国民收入的分配
章 分配概论
第二章 劳动工资
第三章 资本的利息
第四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
第五章 地租
第六章 土地租佃
第七章 分配总论
第八章 进步对价值的一般影响
第九章 进步和生活程度的关系
内容提要
《图解经济学原理》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构建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重点论述了财富与人类欲望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清除贫困和增进福利;强调货币间接衡量人类情感和动机的重要思想;提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两种动机,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知识的呈现上,非常注重“为什么”。他不会直接抛出理论,而是先引导读者思考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再逐步引出相应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比如,在讲到“需求定律”时,作者先描绘了在物价上涨时,人们往往会减少购买的场景,然后才引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这一核心规律。这种“从现象到理论”的讲解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脱离现实的象牙塔理论,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看似相似的概念,比如“需求”和“需求量”,“供给”和“供给量”的区别,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辨析,并通过图示和举例加以区分,避免了初学者在这方面产生的混淆。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也让我得以建立起扎实的经济学基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思想性”。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原理时,都会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个原理背后所反映的人类行为模式和决策逻辑。例如,在讲解“理性人假设”时,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人定义为冷冰冰的计算机器,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信息有限、约束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这种对人类动机和行为的深刻洞察,让我开始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审视周围的生活,理解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其实有着内在的经济学逻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多了一些经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思考方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学会了用更系统、更宏观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去理解社会现象。这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厚重。翻开封面,触感温润,纸张的厚度恰到好处,不像那种廉价的铜版纸,有种沉甸甸的实在感。书页的印刷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鲜艳但不刺眼,图片和图表的细节清晰可见,即使是初次接触经济学概念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直观的视觉呈现,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经济学模型,比如供需曲线、边际效用递减等,都配有精心设计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理论的生动解读,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公式和逻辑推导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关于“稀缺性”的讲解,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文字描述,而是通过生动的场景插画,将资源有限与人们无限需求的矛盾形象化,让我瞬间领悟了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总的来说,从装帧到排版,再到插图的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对品质的追求,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的学习体验,这对于一本理论性较强的著作来说,实属难得。
评分对于一个对经济学完全陌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绝佳的入门读物。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尽量避免了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在必须使用专业词汇时,也会及时给出清晰的解释和同义替换。我记得在读到“边际分析”的部分,一开始觉得有点抽象,但作者通过对“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生动比喻,比如一家面包店每多生产一个面包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让我瞬间就理解了这种“增量”思考方式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经济学家的趣闻轶事,这些“调味剂”让原本严肃的经济学读起来轻松不少,也让我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生动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以其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示例,成功地消弭了我对经济学的距离感,让我感觉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话,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经济学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的严谨性。它并没有将经济学理论碎片化地呈现,而是像一条清晰的主线,将微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从最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生产者决策,到市场机制、价格形成,再到更复杂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层层递进地展开。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入,对于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会追溯其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并给出详实的解释。我尤其喜欢他对“机会成本”的阐述,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各种生活化的例子,比如选择学习还是工作,选择购买A商品还是B商品,来强调做出任何决策都伴随着放弃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放弃所带来的价值。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深刻地理解经济学思想的演变和核心要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概念的记忆。整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且逻辑严密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让我看到了微观经济学这个庞大领域的全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