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给中国科学界一个巨大然而值得回味的惊喜。屠呦呦以及青蒿素研究,虽历经40余年风雨,仍难掩其光辉,且越发呈现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本书作者饶毅、张大庆两位教授,以其科学史的慧眼以及关怀,早在数年前,就带领研究生黎润红,关注青蒿素研究项目,以事实厘清中国科学研究的这个经典案例。书中首次呈现了三位作者的精彩工作成果,披露了屠呦呦先生以及青蒿素研究独特而漫长的科研历程,是全面理解屠呦呦先生及其团队的重要文本。
##“这些单位用青蒿制剂和青蒿素制剂共进行了6555例的临床验证,用青蒿素制剂治疗的有2099例,其中恶性疟1511例,在恶性疟中用于救治脑型疟141例。”
评分##在诺贝尔奖设立120年来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诺贝尔奖颁布给中国女科学家,第一次把自然科学奖颁发给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让本土中国人获得了生理学或医学奖。
评分##了解研制过程,原因,方法,病理过程。战争,杀伤力。中国中医记载的方法。病原体侵袭红细泡,发烧,冷。
评分##饶毅老师的一次演讲中,得知此书。重庆大学图书馆借阅,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时读完。讲述了青蒿素研究得过程,屠呦呦在研究中的贡献与作用。我对研究综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有多处错别字。给出版社写过反馈信。
评分##原本以为很枯燥,又是一部诺奖得主的歌颂传记,不料词句都透着一股淡然的客观理性,关于青蒿素的方方面面都记录得很周全,值得推荐。
评分##“这些单位用青蒿制剂和青蒿素制剂共进行了6555例的临床验证,用青蒿素制剂治疗的有2099例,其中恶性疟1511例,在恶性疟中用于救治脑型疟141例。”
评分##是因为角度很学术吗?我觉得读着很闷。
评分##从正面意义来看,青蒿素获奖充分表明“全国一盘棋,科研大协作”的科研模式仍未过时,不仅国内“两弹一星”大会战、胰岛素合成大攻关和杂交水稻大协作均获成功,而且国际上人类基因组计划也通过全球大联合取得了空前突破。
评分##不知道那些人為什麼會給這本書五星,真的,可讀性不高,都是論文式的數據和研究過程描寫。但是,對於地描寫整個研發的過程,還是值得借鑒的。 屠呦呦,中國人的驕傲,世界人的福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