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度重視智能製造領域標準化工作,去年底,工信部和**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閤製定並發布瞭《**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明確瞭建設**智能製造標準體係的總體要求、建設思路、建設內容和組織實施方式,為推進智能製造提供瞭強有力的標準支撐。辛國斌、田世宏主編的《**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解讀/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叢書》,以內容結閤應用案例深入講解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對重點行業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相關標準進行瞭分析,有助於進一步加深對《建設指南》的理解,值得行業、企業藉鑒參考。
本書為《**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 年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的**官方 解讀。本書基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製造綜閤標準化 工作組、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相關標 委會及其成員單位的信息化、工業化和標準化經驗, 闡述瞭“指南全文和編製說明”、“智能製造體係架 構”、“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重 點行業標準”、“智能製造的展望”等內容,從相關 技術、産業現狀、標準化現狀與需求3個方麵全麵深 入地解讀瞭《建設指南》。
本書的齣版,旨在促進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 智能製造建設和標準化工作的經驗交流,為我國各地 開展智能製造建設工作提供參考,幫助企業用戶及科 研院所的專傢對於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有較為係統、 清晰的認識,輔助各地用戶應對智能製造的頂層設計 、智能工廠建設、互聯互通等問題,便於全國各行各 業的讀者加深對《建設指南》的理解。
辛國斌、田世宏主編的《**智能製造標準體係 建設指南<2015年版>解讀/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 南叢書》適閤智能製造從業人員、研究院所相關研究 人員參考學習。
**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
一、總體要求
二、建設思路
三、建設內容
四、組織實施
附件1:智能製造相關名詞術語和縮略語
附件2:已發布、製定中的智能製造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
《**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編製說明
一、編製背景
二、編製原則
三、編製過程
四、重點問題說明
第1篇 體係架構篇
第1章 智能製造係統架構介紹
1.1 引子
1.2 背景
1.3 德國和美國的係統架構
1.4 如何構建我國智能製造係統架構
1.5 智能製造係統架構的特點
1.6 智能製造係統架構與標準化
第2篇 基礎共性標準篇
第2章 基礎
2.1 術語
2.2 參考模型
2.3 元數據
2.4 數據字典
2.5 標識
第3章 安全
3.1 功能安全
3.2 信息安全
第4章 管理
4.1 信息安全管理體係
4.2 兩化融閤管理體係
第5章 檢測評價
5.1 産業現狀
5.2 相關技術
5.3 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第6章 可靠性
6.1 相關技術
6.2 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第3篇 關鍵技術標準篇
第7章 智能裝備
7.1 傳感器及儀器儀錶
7.2 嵌入式係統
7.3 控製係統
7.4 人工交互係統
7.5 增材製造
7.6 工業機器人
第8章 智能工廠
8.1 智能工廠産業現狀
8.2 智能工廠涉及的相關技術
8.3 智能工廠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第9章 智能服務
9.1 智能服務産業現狀
9.2 智能服務的相關技術
9.3 智能服務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0章 工業軟件與大數據
10.1 工業軟件
10.2 工業大數據
**1章 工業互聯網
11.1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和體係架構
11.2 整體網絡架構
11.3 網聯技術
11.4 資源管理
11.5 網絡設備
第4篇 重點行業標準篇
**2章 航空
12.1 航空産業現狀分析
12.2 航空智能製造技術
12.3 航空智能製造標準化現狀與需求
**3章 船舶
13.1 船舶産業發展現狀
13.2 船舶産業智能製造相關技術
13.3 船舶産業智能製造標準化現狀與需求
**4章 **數控機床
14.1 産業現狀
14.2 **數控機床相關技術
14.3 標準現狀與需求
第5篇 展望篇
**5章 智能製造的展望
15.1 智能製造的機遇與挑戰
15.2 智能製造的標準**化
15.3 組織建設
15.4 總結
附錄A 智能製造相關標準化組織
A.1 智能製造相關**標準化組織
A.2 智能製造相關**標準化組織
附錄B 問題解答
B.1 我國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和**相關標準體係的關係
B.2 信息物理係統與智能製造的關係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敘事方式,雖然嚴謹,但並不枯燥。它在闡述復雜的標準體係時,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圖錶和示例,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各個標準模塊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的詳細梳理,這讓我在理解整體體係時,能夠清晰地把握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動效應。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標準條目,而是著重解釋瞭標準背後的邏輯和意義,以及它們是如何服務於智能製造的整體目標的。這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大大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我能夠真正地“讀懂”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將復雜的知識分解成易於消化的部分,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標準”這件事的理解被顛覆瞭。過去,我可能認為標準隻是技術性的東西,離我比較遙遠。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標準體係的建設,實際上是在為整個産業的發展“定規則”、“劃跑道”。智能製造標準的建立,就是為瞭讓不同企業、不同設備、不同係統之間能夠“對話”,能夠協同工作,從而實現效率的最大化和價值的最大化。這份指南的建設,不僅關乎技術的統一,更關乎産業的協同、資源的優化配置,甚至是國傢競爭力的提升。它讓我看到瞭標準在現代工業體係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國傢在這一領域所做的超前規劃。這對於我理解中國製造業如何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優勢,提供瞭全新的視角。
评分對於我而言,這本書最寶貴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曆史錨點”。2015年,正是中國製造業經曆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智能製造的概念開始在産業界和政策界廣泛傳播。閱讀這份指南,就像迴溯瞭那個時代,理解瞭當時國傢對於智能製造的初步設想和戰略布局。它讓我明白,智能製造不是憑空齣現的概念,而是基於中國製造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而提齣的。這份指南的齣現,標誌著國傢開始從宏觀層麵引導和規範智能製造的發展,為後續的政策齣颱和産業實踐奠定瞭基礎。我可以通過這本書,理解早期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的初心和目標,以及它在整個産業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領航員”角色。這對於我理解當前智能製造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走嚮,具有重要的曆史縱深感。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足夠吸引我瞭,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讀者,對於“智能製造”這個詞匯的頻繁齣現,我既感到興奮又充滿疑問。尤其是在2015年這個時間點,國傢層麵的標準體係建設指南,這不僅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像是一張描繪未來工業圖景的藍圖。我想瞭解的是,這份指南究竟是如何勾勒齣智能製造的骨架和脈絡的?它是否提供瞭一個清晰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不同技術、不同環節在智能製造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會不會對那些希望擁抱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企業提供具體的指導,例如從哪些方麵入手,需要關注哪些核心技術,又該如何構建自身的標準體係?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那個時期,國傢對於智能製造的認知深度和廣度究竟如何?這份指南在當時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預見瞭我們今天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我想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國傢在推動製造業智能化進程中所下的決心,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設計的戰略路徑,從而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趨勢。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標準”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方法論”和“戰略思維”的書。智能製造並非一蹴而就,它的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構建這個復雜係統的方法論。它詳細闡述瞭標準體係建設的邏輯,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層層遞進,邏輯嚴謹。我特彆欣賞的是,它沒有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到具體的標準類彆、標準層級、標準製定流程等細節,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智能製造標準體係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來的。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理解這些“硬核”內容,能夠幫助我跳齣碎片化的信息,形成對智能製造體係的整體認知。它讓我明白,要實現真正的智能製造,必須依靠完善的標準體係作為支撐,否則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建造一座智能工廠的“理論大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