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桑兵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绪论
第一章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与西学
一 西人东来
二 科学与学科
三 国际汉学的影子
第二章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
一 粤人与南学
二 太炎门生
三 新文化派
四 学分南北
第三章 大学史学课程设置与学风转变
一 史家之总法
二 议论与讲学
三 南北异同
四 综合与考据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
—以整理国故为中心
一 日本:有信有疑
二 韩国:声应气求
三 欧美:汉学专利
四 内外有别
第五章 东方考古学协会
一 新兴学科
二 意在结盟
三 分歧与影响
第六章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
一 入院因缘
二 师生名分
三 讲学与研究
第七章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一 不古不今
二 咸同之世
三 具有统系与不涉附会
第八章 陈垣与国际汉学界
——以与伯希和的交往为中心
一 独吾陈君
二 海内公意
三 汉学正统
四 天下英雄谁敌手
第九章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一 旧嫌新隙
二 文理争风
三 学派与政争
第十章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
一 作案动机
二 案中有案
三 意在争胜
四 治学方法
第十一章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
——以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为中心
一 新史学与史学革命
二 新旧难辨
三 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
四 专精与博通
再版后记
人名索引
征引书目
一 著述文献
二 报刊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是如何区分的?

陈寅恪对于民国学术的评价有那么高吗? 他对晚清有何独特观察?

清华国学院成立谁是主导,留下了哪些经验与后遗症?

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到20世纪50年代初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等终止,历经半个世纪。流派纷呈,观念不一,但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 交流融合,特别是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的鼓荡,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在学术层面上融入近代世界体系之旅程。作者不以时代群趋为 是,由沉潜而期冀千虑一得,由学人交往与学术公案探寻学界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近代中国学术源流与轨辙。

用户评价

评分

##桑兵老师的学术史研究 很多公案 经过他的解读 曲径通幽 别开生面

评分

评分

##桑兵老师的学术史研究 很多公案 经过他的解读 曲径通幽 别开生面

评分

评分

评分

##近代国学伴随西学而生,而此时中学也已在西学的现代规制下有了更易,其与西学、西方汉学也有很大联系。不仅如此,中西之别及其伴生的新旧之别也孕育出更加复杂的派别之争——分裂的中国与“分裂的西方”(@罗大师),太炎门生与胡适派、法日派与英美派等等大抵皆是如此。各章节之间往往也有联系,深意或许在“自叙”和终章最后几段体现的最明显。

评分

##这本比《学术江湖》《国学与汉学》都好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