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典,是现代人眼中
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
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孙子》讲行为哲学,
《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
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这四本书年代早,篇幅小,
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
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
《孙子》有点乱。此人很推崇毛,不过讲战争的话,毛确实没什么问题。 《老子》太考据。如果作为第一本老子的话,这本书略深,作者大量考据的写法不应该配上“我们的经典”这样极具普适可读性诱惑的大标题。
评分##年末抽三天翻一遍。常读常新,文化之书,历史之书,传统之书,生活之书,是谓经典,或存或亡,无褒无贬。李零炼句,长句断成短句,意思相连,一句自成一段收尾留白。打定的主意在上下文前后章里头回旋。四本体例统一,前言,题词,读法。观点一本接一本,术呼应术,思想对峙思想。内证。道德与政治。编与写。装帧不错,摆案头也好,拆封适合久放不,再观望吧。
评分##李零先生几本书的合集,有些脱胎于给北大学生授课的讲稿。个人认为《去圣乃得真孔子》《唯一的规则》更好一些,前者以《丧家狗》为基础,后者以《兵以诈立》为基础,都是在通读通解的基础上精读细读,立足于经典,又有所提高,义理重于考据,可以成一家之言;《人往低处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讲《老子》《周易》,感觉在文字校释方面用力甚勤,当然这是先生本色当行,但除前言、后记外,很多地方仅局限于串讲文义,考据重于义理。先生行文别具一格,多用短句、散句,初读可能不太适应,但读久了更能感觉出这种写法的好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先生的智慧、幽默与博大。
评分##补记
评分##年末抽三天翻一遍。常读常新,文化之书,历史之书,传统之书,生活之书,是谓经典,或存或亡,无褒无贬。李零炼句,长句断成短句,意思相连,一句自成一段收尾留白。打定的主意在上下文前后章里头回旋。四本体例统一,前言,题词,读法。观点一本接一本,术呼应术,思想对峙思想。内证。道德与政治。编与写。装帧不错,摆案头也好,拆封适合久放不,再观望吧。
评分##读完,还行。
评分##补记
评分##周易部分力所不逮,跳读过去了
评分##国学祛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