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典,是现代人眼中
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
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孙子》讲行为哲学,
《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
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这四本书年代早,篇幅小,
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
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
##周易不太懂,以后慢慢读。其他三本读完了,还需再读,尤其是跟其他版本对读。看了以后,发现看周围的人和事,经常就是儒家道家兵家的某一方面。虽然理解还不透彻,还需要专门研究。李零的读法尽管有人批评,但我挺喜欢,就是放到当时当地去读,历史地社会地去读,在具体时空中去读,而不是抽象的义理思辨或纯粹的文字考证。
评分《孙子》有点乱。此人很推崇毛,不过讲战争的话,毛确实没什么问题。 《老子》太考据。如果作为第一本老子的话,这本书略深,作者大量考据的写法不应该配上“我们的经典”这样极具普适可读性诱惑的大标题。
评分##作者原本的排序是《论语》《老子》《孙子》《周易》,我根据自己的兴趣是按照《论语》《老子》《周易》《孙子》来读的,若非因当下时政,还真不知何时会翻开《孙子》。全部读完,回想起来,倒觉得最合适的顺序是:《论语》《孙子》《老子》《周易》。《论语》以人为本,讲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孙子》讲的是斗争的极端状态,做人的基本道理受到极大挑战,大部分都被颠覆。《老子》是《孙子》的源头,将人放在宏大的宇宙中,以天地为本,再看如何做人。三本书共同构建起的做人的道理,便复杂而立体起来。《易经》本来就是天书,讲天地万物的规律,人只是万物中的一份子,没什么特别的,人要生存,归根结底还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易经》是真没看懂。四本下来,再读《庄子》就更有趣了!
评分##周易部分力所不逮,跳读过去了
评分##作者原本的排序是《论语》《老子》《孙子》《周易》,我根据自己的兴趣是按照《论语》《老子》《周易》《孙子》来读的,若非因当下时政,还真不知何时会翻开《孙子》。全部读完,回想起来,倒觉得最合适的顺序是:《论语》《孙子》《老子》《周易》。《论语》以人为本,讲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孙子》讲的是斗争的极端状态,做人的基本道理受到极大挑战,大部分都被颠覆。《老子》是《孙子》的源头,将人放在宏大的宇宙中,以天地为本,再看如何做人。三本书共同构建起的做人的道理,便复杂而立体起来。《易经》本来就是天书,讲天地万物的规律,人只是万物中的一份子,没什么特别的,人要生存,归根结底还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易经》是真没看懂。四本下来,再读《庄子》就更有趣了!
评分##去圣乃得真孔子
评分##李零先生几本书的合集,有些脱胎于给北大学生授课的讲稿。个人认为《去圣乃得真孔子》《唯一的规则》更好一些,前者以《丧家狗》为基础,后者以《兵以诈立》为基础,都是在通读通解的基础上精读细读,立足于经典,又有所提高,义理重于考据,可以成一家之言;《人往低处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讲《老子》《周易》,感觉在文字校释方面用力甚勤,当然这是先生本色当行,但除前言、后记外,很多地方仅局限于串讲文义,考据重于义理。先生行文别具一格,多用短句、散句,初读可能不太适应,但读久了更能感觉出这种写法的好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先生的智慧、幽默与博大。
评分##常读常新,可深可浅了罢。
评分##易的部分没读,老孔两篇不错,孙部分略啰嗦而不专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