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县的宝山辽墓的发现,为古代中国美术史和东亚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本书将宝山辽墓壁画放在墓葬整体中进行审视,讨论的重点包括绘画与建筑的互动和画像程序、绘画的风格与画者的身份,以及壁画与墓葬赞助人的文化背景、当时政治环境及辽代礼仪风俗的联系。宝山辽墓不但改变了以往对辽代初期艺术水平和风格的理解,而且也为我们思考十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黑白图部分就没必要印铜版纸了吧!
评分##1.1月13日 火车上读完 巫鸿部分,李清泉部分未读 2月3日 读宝山辽墓考古发掘简报,开篇对墓葬建筑形制的介绍挺详细,涉及些古建范围。
评分##@2019-01-27 11:10:49
评分##可以看。
评分##巫鸿的文章其实就是英翻中,李清泉的论文倒是白球一打四处开花。记得以前读曹星原的时候,一个感觉是辽代的史料,可用的极少,但是一本书读下来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啊
评分##正文一共两篇。巫鸿一篇试图接续他在《华化与复古》中对房形椁的讨论,可若是他在前文中将五斗米道和北魏房形椁相连这一论断尚说得过去的话,这篇中将北魏房形椁与辽代石屋相比照则显得有些轻率了,与其理解为连续性,或许理解为游牧民(时髦一点说即是内亚)的共性会更好些。李清泉一篇则稳中有进,对壁画模仿织物的观察十分敏锐,对墓葬中的肖像式描绘及佛教因素的分析也很精到,不过对于石屋到木椁的转化似可再深入。 宝山辽墓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个案,值得更多观察,两篇文章虽精到,然尚有许多意犹未尽之处。由此延伸,十世纪在艺术史上无疑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转折点,如要深入,则可参考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与《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这两部文集以及夏南悉的Liao Architecture。
评分##1.1月13日 火车上读完 巫鸿部分,李清泉部分未读 2月3日 读宝山辽墓考古发掘简报,开篇对墓葬建筑形制的介绍挺详细,涉及些古建范围。
评分##巫鸿的文章其实就是英翻中,李清泉的论文倒是白球一打四处开花。记得以前读曹星原的时候,一个感觉是辽代的史料,可用的极少,但是一本书读下来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啊
评分##40页那里巫鸿已经提出来了武则天的《织锦回文记》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被质疑是出于后人伪托了,那么后面的文章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这篇文献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