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烘豆大全:首爾咖啡學校之父的私房烘豆學
作者:田光壽
出版:四塊玉文創
语种:繁體中文
页数:240 页
装帧:平装
ISBN:9789865661373
出版日期:2015-06-11
選豆X烘豆X配豆首爾咖啡學校之父教你掌握三大關鍵,
喚醒咖啡豆的原有味道與香氣,
烘出香醇迷人的風味咖啡!
? 咖啡豆烘焙得好,咖啡味道自會很迷人。
一個**的烘豆師,
可以讓咖啡豆從沉睡的味道與香氣覺醒過來。
?
本書特色
以「烘豆實務經驗分享」為主題
有別於偏重基本入門資訊及理論的烘豆書,本書直接以烘豆實戰紀錄,搭配理論知識,幫助你迅速上手。
?
由簡入深的扎實內容
從入門的豆形辨認、瑕疵豆挑揀、烘焙機原理、烘豆注意事項開始介紹,到進階的烘豆手法、配豆原則……等都仔細介紹,讓你一步一步學習,奠定*堅固基礎。
?
簡明的烘豆曲線
除了教大家從視覺、嗅覺、顏色、觸覺評價生豆,還以一目了然的簡易圖表詳細記錄半熱風式、熱風式、直火式烘焙的烘豆曲線。
?
附杯測圖及烘焙階段的溫度與時間表
烘焙的成果、時間表和杯測過程,都以客觀的角度提出分析,幫助大家烘焙出理想風味。
好評推薦
2013年北歐咖啡烘焙大賽冠軍 陳志煌
2014年WCE世界盃咖啡大賽烘豆冠軍 賴昱權
Peace & Love Cafe負責人 簡嘉程
003前言
Part 1 烘豆理論
008何謂烘豆?
008烘焙為生豆注入生命力 ..
008烘豆在於控制火候
009烘豆是種感覺
011★ 咖啡味道與香氣不同的原因
017烘豆方式的差異和原理
017直火式烘焙
019半熱風式烘焙
022烘豆前的注意事項
022烘豆機的容量
023烘豆的順序
024生豆的評價
039圖解烘豆
039一般烘焙圖示
043★ 在吸熱反應與散熱反應的時間點,調整火力的方法
044學院派烘焙圖示
050各式各樣的烘豆方法
050投放時設定溫度的方法
052餘熱的方式
060燜蒸的方式
066烘豆結果的檢驗方法
?
Part 2 烘豆實戰
070鐵比卡種
070鐵比卡品種的特徵
071烘焙的重點
073牙買加藍山
087夏威夷可娜
102波旁種
103波旁種的特徵
103烘焙的程度
105肯亞A A
121薩爾瓦多艾弗勒斯
139卡杜拉種
139卡杜拉品種的特徵
141哥斯大黎加塔拉珠
158瓜地馬拉安提瓜
159★ 林蔭栽種法
176哥倫比亞精選咖啡
?
Part 3 配豆實戰
196何謂調配豆?
197調配豆的基本條件
211配豆的方法
211混合烘焙配豆
212單一烘焙配豆
213混合烘焙配豆和單一烘焙配豆同時使用的情況
214配豆比率調配的方法
214一般決定配豆比率的方法
217複雜的配豆比率決定方法
221配豆注意事項
221配豆前的檢查項目
222配豆後的檢查項目
223配豆時的檢查項目
226★ 常見問題
这本书简直是烘焙界的“黑金”!我光是翻开封面,那股深入骨髓的咖啡香气似乎就要扑面而来,仿佛能瞬间将我带到首尔那间充满传奇色彩的咖啡学校。作为一名咖啡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深入浅出讲解烘焙原理,又能提供实战指导的宝典,而这本书完美地契合了我的期待。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会罗列参数的工具书,而是充满了“灵魂”——作者那种近乎匠人般的执着和对咖啡豆近乎偏执的热爱,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实战经验的结晶。读着那些关于生豆选择、烘焙曲线的细腻描述,我仿佛能感受到每一次热量传递带来的微妙变化,那种从生涩到醇厚的蜕变过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建立起对“火候”的直观认识。特别是它对于不同产区豆子在烘焙过程中表现的差异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让我这个初学者也敢于大胆尝试以前只敢远观的稀有豆种。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烘焙指南,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你身旁手把手地教导你,那种温度感和亲近感,是冰冷的文字无法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烘焙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温度到了就出豆”的初级阶段,深知自己离真正的“咖啡匠人”相去甚远。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强光照亮了我前方的迷雾。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极度务实的态度。他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来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看似玄奥的烘焙工艺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理解、可以执行的步骤。特别是书中对于“褐变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阐述,结合实际烘焙的观察点,让我这个理科出身的人也豁然开朗。以前我对“梅拉德反应”的理解总是浮于表面,但读完这本书后,我能清晰地在烘焙过程中“看到”这些化学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烘焙过程的掌控感。而且,书中对不同设备(比如家用小型烘焙机和专业大型机器)的适应性调整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表明作者深知不同读者所处的环境限制,真正做到了贴近大众需求。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也非常清晰,即便是首次接触烘焙的读者,也能迅速上手,而不是被厚厚的文字劝退。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作者“首爾咖啡學校之父”的身份背书。这种来自行业顶尖人物的第一手经验,是任何理论教科书都无法比拟的财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瑕疵豆”的处理哲学。许多书只告诉你“要避免瑕疵”,但这本书却教会我,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识别已经产生的瑕疵风味,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烘焙策略来“修补”或“掩盖”某些不理想的口感特征,甚至是如何利用一些看似瑕疵的特性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风味层次。这种“以柔克刚”的烘焙智慧,充满了东方哲学的韵味。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烘焙后咖啡豆的“陈化”过程与风味释放的关系,这方面的深度挖掘是我在其他烘焙书籍中很少见到的。它让我明白,烘焙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完成,如何储存和“养豆”同样是决定最终出品的关键一环。总而言之,这本书是关于如何“精进”的教科书,它把咖啡烘焙从一门技术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让人读后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去实践一番。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完整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把咖啡豆烤熟,而是深入探讨了从生豆采购的源头,到烘焙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把控,再到最终出品的风味校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定制化”烘焙的强调。他鼓励读者不要死抱着既定的曲线模板不放,而是要根据自己手中的豆子特性、想要的杯测结果,以及烘焙机的“脾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配方”。这种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正是现代精品咖啡文化所推崇的。书中关于烘焙“结束点”的判断,被描述得极其富有诗意和科学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温度数字,而是一种对风味达到饱和点的精准预判。对于那些渴望突破瓶颈、将自己的烘焙水平提升到“可以稳定复刻出顶级风味”境界的烘焙师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本武功秘籍,里面蕴含着从内功心法到招式套路的全部精髓。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咖啡豆的敬畏心更深了,对烘焙过程的理解也更加通透了。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典型的“咖啡书海沉浮者”,买过的烘焙书堆起来都能当凳子了,但大多都是浅尝辄止,要么是理论堆砌到让人头疼,要么就是案例少到只能当背景装饰。直到我捧起这本《烘豆大全》,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私房秘籍”的含金量。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感觉”的捕捉和量化。烘焙这门手艺,很多时候依赖于烘焙师的直觉和经验,而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找到了连接“直觉”和“科学”的桥梁。作者似乎把他在首尔咖啡学校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所有“临门一脚”的诀窍,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了。那些关于如何通过“一爆”的声音判断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如何根据烘焙室的湿度调整排气阀的细微操作,都写得细致入微,仿佛我正亲自站在烘焙机前操作一般。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把咖啡制作过程神化,而是回归到最本质的——理解咖啡豆的“性格”,从而“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想从“咖啡饮用者”蜕变为“咖啡创造者”的同道中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能让你少走五年弯路的必读之作。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