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 作者 | (美)凱利·麥格尼格爾 |
定價 | 39.80元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ISBN | 9787550284333 | 齣版日期 | 2017-03-01 |
字數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作者在《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中提供這樣一個概念:壓力就是你在乎的東西發生危險時引起的反應。這個定義足夠大,可以涵蓋交通阻塞引起的沮喪和失去事物的痛楚。它包括感到壓力時的想法、情緒、生理反應,以及你選擇怎樣應對壓力情境。這個定義也強調瞭有關壓力的一個重要真相:壓力和意義無法分割。對不在乎的事情,你不會感到壓力;不經受壓力,你也無法開創有意義的生活。 “在這本書中,你將學習到的策略來自成百上韆項的調查、與我交談過的數十位科學工作者的智慧,你會瞭解他們*吸引人的研究。” 但*重要的,這是一本幫你與壓力共存的實用指南。 擁抱壓力會使你麵對挑戰時更主動,運用壓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耗得油盡燈枯。它幫你將壓力重重的窘境轉變為社會交往的機會,而不是離群索居。*終,它提供新的方式,你在痛苦中找到意義。 |
作者簡介 | |
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KellyMcGonigal,Ph.D.) 斯坦福大學備受贊譽的心理學傢,也是醫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教育傢。她為專業人士和普通大眾開設的心理學課程,包括“自控力科學”(TheScienceofWillpower)和“在壓力下好好生活”(LivingWellwith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曆史上廣受歡迎的課程。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傢,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齣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製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瞭我們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當作一種美德,可能會讓初衷良好的目標脫離正軌。 |
目錄 | |
引言 / 001 關於本書 / 007 這本書會幫我處理壓力嗎 / 011 章 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 什麼是壓力?壓力真的都是負擔嗎? / 017 我們對壓力有什麼心理預期 / 019 從安慰劑效應到思維模式 / 025 你的壓力思維模式是什麼:壓力有害?壓力是動力? / 029 思維模式初乾預:改變對壓力的想法 / 033 歸屬感乾預:忘掉它,內化信息 / 036 成長型思維:人在諸多方麵都可以改變 / 039 如何嘗試自行改變壓力思維模式 / 042 瞭解你的壓力思維如何在生活中運行 / 046 後的想法 / 048 第二章 迎難而上:身處睏境時, 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 / 051 壓力一直都在,重要的是確保它對你和他人有用 / 054 該抑製某些壓力反應 / 060 或戰或逃 / 062 壓力給你應對挑戰的力量 / 064 壓力鼓勵你社交 / 067 壓力幫你學習和成長 / 069 選擇你的壓力反應 / 073 36000英尺高空的壓力 / 075 後的想法 / 077 第三章 壓力和意義成正比: 有意義,意味著有壓力 / 079 你的生活有意義嗎 / 081 在日常的壓力中尋找意義 / 084 記著你的價值觀能轉化壓力 / 090 你和在乎的人如何談論壓力至關重要 / 092 逃避壓力的代價 / 099 後的想法 / 102 第二部分 轉化壓力 擅長壓力意味著什麼 / 106 第四章 全身心投入: 擁抱焦慮能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挑戰 / 111 轉化壓力:變緊張為興奮 / 113 實現夢想:把科學應用到現實 / 119 如何把恐懼變成挑戰 / 123 挑戰反應是有益的反應方式 / 126 從“真希望不用做這個”到“我能做” / 134 擁抱焦慮有局限嗎 / 135 從福利到工作 / 139 後的想法 / 143 第五章 內在聯結: 壓力能經常使人更具關懷性,提升抗挫力 / 145 照顧與友善如何轉化壓力 / 148 更宏大的目標如何轉化壓力 / 153 為職場設計更宏大目標 / 159 關懷如何創造韌性 / 162 “植根社區,隨時服務” / 168 從掠奪者到保護者 / 170 當你在痛苦中感到孤獨 / 173 孤立思維或是基本人性思維 / 174 讓不見可見 / 176 手術前無眠的夜 / 178 創造你想要的支持性社群 / 179 Sole Train:實現不可能 / 183 後的想法 / 187 第六章 幸福成長:痛苦使你堅強, 即使痛苦正當下,未來尚模糊 / 189 殺不死你的,都會令你強大 / 191 你是說我應該對痛苦說感謝 / 193 培養成長思維 / 197 創傷後成長 / 203 選擇看待睏難的好處 / 208 如何傳播成長和韌性 / 215 用畫麵與聲音傳遞希望 / 217 故事能激發創造韌性文化 / 220 後的想法 / 222 第七章 後的反思 / 225 緻謝 / 231 注釋 / 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