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理想国

孟子的理想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伟俊著 著
图书标签:
  • 孟子
  • 儒家
  • 先秦
  • 政治哲学
  • 理想国
  • 道德修养
  • 仁政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ISBN:9787559803054
商品编码:20374530228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何伟俊 著 定  价:45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页  数:32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9803054 前言 天地交响,孟子绝唱
导言 孟子其人,《孟子》其书
卷一、卷二 梁惠王章句
――劝导君王,高歌仁义
1.1 初见梁惠王――布“仁义”之道
1.2 开导梁惠王――“与民同乐”
1.3 向梁惠王阐述“仁政”措施――“安民”“养民”
1.4 对梁惠王讲――“为民父母”在“保民”
1.5 请梁惠王相信――“仁者无敌”
1.6 仁者,不嗜杀人
1.7 引导齐宣王――“发政施仁,孰能御之?”
2.1 从“与民同乐”隐喻“仁政”
2.2 从“与民同之”隐喻“仁政”
2.3 君王之勇,以民为安
2.4 王者之道:忧乐以天下
2.5 仁政之途,与民同之
2.6 国君的责任和担当:四境之内治
2.7 听取民意,任人唯贤
2.8 残仁害义,罪有应得
2.9 治国理政,尊贤任能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孟子的理想国(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是继《论语里住着的孔子》之后,作者何伟俊对《孟子》的解读和感悟。作者从《孟子》整本书提炼出了贯穿《孟子》全书的核心思想――“仁义”,并从文本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作出了富有个性的阐释。作者注意博采众长,汲取多家智慧,但面对不盲从,提出自己独立思考,其中一些见解颇有创意。 何伟俊 著 何伟俊,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人。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读书教研、树蕙滋兰为终身志业,热心并坚持推动地区内师生阅读。1998年创办兴化市小学青年教师读书班,至今18年未间断;2010年创办兴化市小学教师“心远”读书会,从中走出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出版《小学语文教学散文》《互动学作文》《在书香里成长》《论语里住着的孔子》等书。其中《论语里住着的孔子》被评为《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一。
《东风破:一座被遗忘的城邦》 在古老东方的某个角落,坐落着一座名为“东风城”的邦国。它曾是文明的灯塔,以其精妙的治国理念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闻名于世。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东风城的辉煌却如同被一阵疾风吹散的落叶,渐渐被遗忘在尘封的史册之中。 本书将带您穿越时空的迷雾,探寻这座失落城邦曾经的荣光与失落。我们将深入了解东风城独特的政治体制。它并非权力高度集中的君主制,也不是激进的集体主义。城邦的统治者们深谙“民为邦本”的道理,将民众的福祉置于政务的核心。他们推崇贤能政治,选拔官员的标准严苛而公正,注重道德修养与实践能力。每一次的决策,都以是否能长久地惠及普通民众为出发点,力求在秩序与自由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东风城在经济发展上的理念也令人瞩目。他们并非追求无休止的扩张与掠夺,而是倡导精耕细作,尊重自然的节律。土地的分配并非被少数权贵垄断,而是力求公平,鼓励自给自足。手工业的发展也以精益求精为目标,产品不仅注重实用,更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审美。他们的经济思想,并非鼓吹财富的无限累积,而是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的均衡发展。 教育在东风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相信,一个国家的强盛,根植于其国民的智慧与品德。因此,教育并非为少数精英所垄断,而是惠及每一个孩子。学校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品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与人友善相处的智慧。他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将个体塑造成为一个独立、完整、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公民。 更令人称道的是东风城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他们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社会治理模式,强调邻里互助,社区共建。当个体面临困境时,整个社区都会伸出援手。在处理社会矛盾时,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协商与调解,而非强硬的压制。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使得东风城内部矛盾较少,社会氛围融洽。 然而,再美好的理想,也难逃历史的变迁。东风城并非完美无瑕,它也面临着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挑战。是什么让这座曾经辉煌的城邦最终走向衰落?是外敌的入侵?是内部的腐化?还是时代发展的洪流裹挟着它无可奈何地沉寂?本书将尝试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寻找这座失落城邦最终消失的原因,并试图从中汲取对当下社会建设的启示。 《东风破:一座被遗忘的城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关于理想社会构建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那些被忽视的古老智慧,或许蕴含着超越时代的价值。它让我们思考,一个真正理想的国度,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内核,又该如何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抵御时间的侵蚀,焕发持久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孟子的理想国》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迷宫,每一步探索都伴随着惊喜与启发。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直接枯燥地罗列孟子的思想,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精辟的论述,将深邃的哲学概念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章节,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更加鲜活和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警示,更是对整个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一种深刻反思。书中还深入剖析了“仁”与“义”在构建理想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恻隐之心”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共处。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书中的理念与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对比,不禁感叹,尽管时代变迁,但人性的基本需求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却从未改变。这本书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治和社会治理的智慧结晶,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的视角,更加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和道德实践。

评分

捧读《孟子的理想国》,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而又不失优雅的文笔,将孟子关于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宏大构想娓娓道来。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是对“君子”人格的塑造和对“仁德”治国理念的强调。作者通过对孟子论述的层层剥茧,让我看到了一个理想的统治者,不仅要有卓越的才能,更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他对“养吾浩然之气”的阐释,更是将政治理想与个人品德的升华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感召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一个理想国的建立,并非仅仅依靠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觉醒和品德的提升。作者在书中对“道义”与“功利”的辩证分析,让我对现实中的一些决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当下,我们更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道德伦理的约束。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

《孟子的理想国》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政治学的认知。作者对于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解读,与其说是政治策略,不如说是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书中对“不忍人之心”的探讨,将政治与人性最柔软的部分连接起来,展现了一种基于同情和关爱的治国理念。作者在论述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辨,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阐释,这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对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休戚与共关系的深刻理解。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并非建立在武力之上,而是建立在人民的幸福和安宁之上。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于“理想”这个词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过践行道德和关爱他人来实现的可能。

评分

坦白说,起初翻开《孟子的理想国》时,我抱着一种纯粹的好奇心,但很快就被书中磅礴的思想力量所震撼。作者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将孟子关于“政通人和”的理想愿景,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困境进行了深度对话。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福利政策,而是触及到了生存的根本和发展的源泉。书中关于“道义”与“现实”的权衡,让我看到了古代智者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智慧和勇气。作者在行文中,善于运用类比和引申,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并产生共鸣。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无为而治”的重新解读,它并非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积极引导。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理想的社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传承。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当今社会,借鉴古人的智慧,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这本《孟子的理想国》简直就是一本思想的宝藏!我拿到这本书后,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代哲学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困境,然后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作者对于“仁政”的阐述,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一个真正理想的社会,是如何建立在人道主义和民生至上的基础之上的。书中对“王道”的探讨,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对具体治理方略的细致分析,让我看到了古代圣贤们对于社会运作的深刻洞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孟子描绘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论家,而是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关怀的实践者,他对于百姓疾苦的体察,对于统治者责任的强调,都让我深思。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孟子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理想国”这个概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践行的目标。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