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觅诗记-(全三册) |
| 作者: | 韦力 |
| ISBN: | 9787532163014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 定价: | 330.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精装 |
| 出版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 页码:1456 | 字数:1252000 |
| 内容简介 |
| 《觅诗记》是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之一部。 中国的诗赋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有着特别清晰的流变主线,显现出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有着何等的生命力。本书以《诗经》一书的采集和编纂者作为专题寻访的人。对诗人遗迹的勘访,以时代为序,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而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则以生年为序,凡是无法确定生卒年的诗人,则将其排在该代的后面。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到了唐代较为发达,本书诗人寻踪之旅,当然是以唐代诗人为重点。但是为了文体上的划分,“唐宋八大家”归于文的范畴,本书不再收录。本书收录的范围,下限则定在了清朝的结束。清朝结束之时,晚清的许多诗人仍然在世,故酌情收录了几位跨越这个时限的诗人。 |
| 图书目录 |
| 序 言 尹吉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屈 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宋 玉: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 枚 乘:椐椐强强,莘莘将将 司马相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扬 雄:惟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 张 衡: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 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蔡文姬: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阮 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山 涛、向 秀: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刘 伶: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 张 华:居欢惜夜促,在蹙怨宵长 郭 璞:晨霞孤征,云翼绝岭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鲍 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沈 约: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谢 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庾 信: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顾野王:长歌挑碧玉,罗尘笑洛妃 卢照邻: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 骆宾王: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王 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 炯:赫赫宗周,皇天降休 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李 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王 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 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岑 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元 结: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 卢 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孟 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欧阳詹:可贵不贵,物失其类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薛 涛: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卢 仝:生涯身是梦,耽乐酒为乡 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杜 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罗 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司空图:休休休,莫莫莫 皮日休 、陆龟蒙:处处路傍千顷稻,无情有恨何人觉 胡 曾: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黄 滔:吴王殁地兮,吴国芜城。 故宫莫问兮,故事难名。 韩 偓: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林 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余 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赵 抃:天地涵容百川人,晨昏浮动两潮来 彭汝砺:爱君有素节,霜雪不凋谢 苏舜钦: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鄱阳四洪:涂曲休辞辱,行将与夏通 周必大: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陆 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王十朋:江湖鱼鳖知多少,尽在恩波浩渺中 范成大: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翁 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戴复古: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悼亡 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耶律楚材: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 刘秉忠:天地春秋几苍雁,江湖今古一扁舟 谢枋得: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 王 恽: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赵孟頫:此行登仕版,未觉负儒冠 虞 集: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萨都剌:万事皆由天理顺,何愁衣禄不周全 揭傒斯: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丁鹤年:富贵倘来还自去,只留清气在乾坤 于 谦: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李梦阳:随流非我心,特立乃见疑 严 嵩:幽泉树杪飞残滴,瑶草岩中吐异芬 何景明:莫向高楼空怅望,暮蝉多在夕阳边 高 拱:岂期柯叶盛,终拟栋梁材 杨继盛: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戚继光: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 王锡爵:我命非我排,自有天公在 张 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钱谦益: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误一生 冯 班、冯 舒:从来天地无端恨,尽入贫穷一寸怀 傅 山: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 吴伟业: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 钱澄之:岂无他树,恋此旧枝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 朱彝尊:辽海月明霜满野,阴山风云草连天 梁佩兰:不知天地里,还有几人同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 王士禛: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宋 荦: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吴 雯:一日阴晴看不定,人间万事任东西 赵执信: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沈德潜:金和玉节超今古,山到嵩高莫并高 厉 鹗、杭世骏:何限伤心付阿灰,卅年壮志事全违 曹秀先:平生爱读秋声赋,听到蝉吟亦可人 袁 枚: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 赵 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翁方纲:雕虫篆鸟那比数,鸿都未立前三年 黄景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龚自珍:洗尽狂名消尽想,本无一字是吾师 王闿运:天地悲歌里,兴亡大梦中 张百熙:忧乐几人在,戎马关山愁 陈三立:忧患随缘长,江湖入梦明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钱振锽:古来好诗原有数,世间知己宁无缘? 苏曼殊: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
| 文摘|序言 |
| 一百一十九位诗人,故里、墓园、祠堂、遗迹; 五百余张实地勘访图片; 五百余张善本古籍书影; 上溯《诗经》,迄于晚清,三千年诗赋流变,作诵之人星汉灿烂; 藏书家韦力,以一己之力,勘访传世遗存,呈现天地悠悠诗情。 |
| 作者介绍 |
| 韦力,号芷兰斋,藏书家、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凭个人之力,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四部齐备,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较多的人。著有《古书之爱》《古书收藏》《芷兰斋书跋集》《琼琚集》《硃痕探骊》《鲁迅藏书志》《得书记》《失书记》《觅宗记》等,另有与安妮宝贝合著《古书之美》。 |
总而言之,《觅诗记》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方位的阅读享受。它并非那种能够让你看完后立刻滔滔不绝讲述内容的“话题之作”,但它却能在你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时地在你脑海中浮现。韦力先生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心灵的尘埃;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我喜欢它所传递的那种温文尔雅、内敛含蓄的东方美学,喜欢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这套书,值得反复品读,也值得推荐给那些渴望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人们。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瞬间获得某种“答案”的书,但它一定能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更加深刻的体验,一种对生活更加诗意的感知。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觅诗记》,我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待,或许是出于对“全三册”篇幅的些许畏惧,亦或是对“觅诗”这个概念本身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想象之中。然而,随着指尖划过书页,一种奇妙的沉浸感便悄然降临。它不像那些直白的学术论著,也不像通俗的散文集,而是仿佛带着某种古老的韵律,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沉淀下来的温润。我尤其喜欢作者韦力先生在行文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细节的敏感捕捉,那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常常能勾勒出一番耐人寻味的画面。就如同你走在一条陌生的古巷,不经意间瞥见一扇斑驳的木门,或是听到一阵悠远的鸟鸣,这些微小的感知,在作者的笔下,被放大、被赋予了某种超越时间的情感价值。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与一位老友对话,他娓娓道来,将我带入一个个他所经历过的,或是想象中的世界,让我暂时忘却了眼前的喧嚣,沉醉在那份宁静与诗意之中。这种阅读体验,对于长期在快节奏生活中奔波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珍贵的慰藉。
评分读完《觅诗记》的第一册,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二册。与第一册的初步印象相比,第二册的内容似乎更加深入,也更加多元。韦力先生的笔触在这一册中展现出了更强的穿透力,他不仅仅停留在对表象的描绘,更是开始触及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解读,那种既尊重又富有创新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他能够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延伸出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或是道出一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将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的能力,在我看来是极其难得的。而且,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引人深思的留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不会感到枯燥,也不会觉得仓促。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不同的时空,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并在不经意间,点醒我一些关于人生、关于价值的思考。
评分对于《觅诗记》的第三册,我只能用“意犹未尽”来形容。在经历了前两册的铺垫和深入后,第三册仿佛将所有的情感和思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韦力先生的文字在这一册中,展现出了一种更加成熟和老练的韵味,他对于人生百态的洞察,对于世事变迁的体悟,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也愈发强烈。我开始能够理解他字里行间所表达的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对过往的怀念,以及那种对未来的期许。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觅诗”的作品,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百科全书,在不同的篇章中,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或是至少,找到一种思考的方向。它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并非刻意煽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韦力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平凡的生活场景描绘得富有诗意,将寻常的物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笔下的那些“觅诗”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寻找诗歌本身,不如说是在探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与真挚情感的追求。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中停下脚步,反复咀嚼其中的句子,仿佛在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每一次品尝都有新的体悟。书中的某些段落,甚至让我联想到了一些久远的记忆,那些被遗忘在时光角落里的片段,因为这些文字的唤醒,重新变得鲜活起来。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如何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如何在这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澄澈与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