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理想國

孟子的理想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何偉俊著 著
圖書標籤:
  • 孟子
  • 儒傢
  • 先秦
  • 政治哲學
  • 理想國
  • 道德修養
  • 仁政
  • 中國哲學
  • 思想史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集團有限公司
ISBN:9787559803054
商品編碼:20374530228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作  者:何偉俊 著 定  價:45 齣 版 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集團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頁  數:324 裝  幀:平裝 ISBN:9787559803054 前言 天地交響,孟子絕唱
導言 孟子其人,《孟子》其書
捲一、捲二 梁惠王章句
――勸導君王,高歌仁義
1.1 初見梁惠王――布“仁義”之道
1.2 開導梁惠王――“與民同樂”
1.3 嚮梁惠王闡述“仁政”措施――“安民”“養民”
1.4 對梁惠王講――“為民父母”在“保民”
1.5 請梁惠王相信――“仁者無敵”
1.6 仁者,不嗜殺人
1.7 引導齊宣王――“發政施仁,孰能禦之?”
2.1 從“與民同樂”隱喻“仁政”
2.2 從“與民同之”隱喻“仁政”
2.3 君王之勇,以民為安
2.4 王者之道:憂樂以天下
2.5 仁政之途,與民同之
2.6 國君的責任和擔當:四境之內治
2.7 聽取民意,任人唯賢
2.8 殘仁害義,罪有應得
2.9 治國理政,尊賢任能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孟子的理想國(一位普通教師的孟子閱讀筆記)》是繼《論語裏住著的孔子》之後,作者何偉俊對《孟子》的解讀和感悟。作者從《孟子》整本書提煉齣瞭貫穿《孟子》全書的核心思想――“仁義”,並從文本齣發結閤曆史與現實作齣瞭富有個性的闡釋。作者注意博采眾長,汲取多傢智慧,但麵對不盲從,提齣自己獨立思考,其中一些見解頗有創意。 何偉俊 著 何偉俊,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人。興化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以讀書教研、樹蕙滋蘭為終身誌業,熱心並堅持推動地區內師生閱讀。1998年創辦興化市小學青年教師讀書班,至今18年未間斷;2010年創辦興化市小學教師“心遠”讀書會,從中走齣一批省內外有影響的名師。齣版《小學語文教學散文》《互動學作文》《在書香裏成長》《論語裏住著的孔子》等書。其中《論語裏住著的孔子》被評為《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之一。
《東風破:一座被遺忘的城邦》 在古老東方的某個角落,坐落著一座名為“東風城”的邦國。它曾是文明的燈塔,以其精妙的治國理念和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聞名於世。然而,曆史的長河滾滾嚮前,東風城的輝煌卻如同被一陣疾風吹散的落葉,漸漸被遺忘在塵封的史冊之中。 本書將帶您穿越時空的迷霧,探尋這座失落城邦曾經的榮光與失落。我們將深入瞭解東風城獨特的政治體製。它並非權力高度集中的君主製,也不是激進的集體主義。城邦的統治者們深諳“民為邦本”的道理,將民眾的福祉置於政務的核心。他們推崇賢能政治,選拔官員的標準嚴苛而公正,注重道德修養與實踐能力。每一次的決策,都以是否能長久地惠及普通民眾為齣發點,力求在秩序與自由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東風城在經濟發展上的理念也令人矚目。他們並非追求無休止的擴張與掠奪,而是倡導精耕細作,尊重自然的節律。土地的分配並非被少數權貴壟斷,而是力求公平,鼓勵自給自足。手工業的發展也以精益求精為目標,産品不僅注重實用,更蘊含著匠人的智慧與審美。他們的經濟思想,並非鼓吹財富的無限纍積,而是強調資源的閤理利用與社會的均衡發展。 教育在東風城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相信,一個國傢的強盛,根植於其國民的智慧與品德。因此,教育並非為少數精英所壟斷,而是惠及每一個孩子。學校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品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與人友善相處的智慧。他們認為,真正的教育,是將個體塑造成為一個獨立、完整、能夠為社會貢獻力量的公民。 更令人稱道的是東風城對社會和諧的追求。他們發展齣一套獨特的社會治理模式,強調鄰裏互助,社區共建。當個體麵臨睏境時,整個社區都會伸齣援手。在處理社會矛盾時,他們更傾嚮於通過溝通、協商與調解,而非強硬的壓製。這種溫和而有效的方式,使得東風城內部矛盾較少,社會氛圍融洽。 然而,再美好的理想,也難逃曆史的變遷。東風城並非完美無瑕,它也麵臨著外部的威脅和內部的挑戰。是什麼讓這座曾經輝煌的城邦最終走嚮衰落?是外敵的入侵?是內部的腐化?還是時代發展的洪流裹挾著它無可奈何地沉寂?本書將嘗試從史料的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尋找這座失落城邦最終消失的原因,並試圖從中汲取對當下社會建設的啓示。 《東風破:一座被遺忘的城邦》不僅僅是一部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關於理想社會構建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們,在追求進步與發展的過程中,那些被忽視的古老智慧,或許蘊含著超越時代的價值。它讓我們思考,一個真正理想的國度,究竟應該擁有怎樣的內核,又該如何纔能在曆史的長河中,抵禦時間的侵蝕,煥發持久的光彩。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孟子的理想國》簡直就是一本思想的寶藏!我拿到這本書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古代哲學的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現實世界中的種種睏境,然後又像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嚮。作者對於“仁政”的闡述,讓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認識到,一個真正理想的社會,是如何建立在人道主義和民生至上的基礎之上的。書中對“王道”的探討,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對具體治理方略的細緻分析,讓我看到瞭古代聖賢們對於社會運作的深刻洞察。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孟子描繪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理論傢,而是把他塑造成一個有著深厚人文關懷的實踐者,他對於百姓疾苦的體察,對於統治者責任的強調,都讓我深思。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與孟子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理想國”這個概念,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烏托邦,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去踐行的目標。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點燃瞭我內心深處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评分

捧讀《孟子的理想國》,我仿佛置身於一場彆開生麵的思想盛宴。作者以一種極其嚴謹而又不失優雅的文筆,將孟子關於理想政治和社會秩序的宏大構想娓娓道來。書中最令我觸動的,是對“君子”人格的塑造和對“仁德”治國理念的強調。作者通過對孟子論述的層層剝繭,讓我看到瞭一個理想的統治者,不僅要有卓越的纔能,更要有深厚的道德修養和對人民的深切關懷。他對“養吾浩然之氣”的闡釋,更是將政治理想與個人品德的升華緊密結閤,形成瞭一種強大的精神感召力。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一個理想國的建立,並非僅僅依靠製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在於人的覺醒和品德的提升。作者在書中對“道義”與“功利”的辯證分析,讓我對現實中的一些決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在追求物質發展的當下,我們更不能忽視精神層麵的追求和道德倫理的約束。這本書不僅是一次知識的汲取,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评分

《孟子的理想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智慧的迷宮,每一步探索都伴隨著驚喜與啓發。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並沒有直接枯燥地羅列孟子的思想,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精闢的論述,將深邃的哲學概念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章節,這句耳熟能詳的古語,在作者的解讀下,變得更加鮮活和具有現實意義。它不僅僅是對統治者的一種警示,更是對整個社會結構和權力分配的一種深刻反思。書中還深入剖析瞭“仁”與“義”在構建理想社會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培養“惻隱之心”來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和諧共處。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書中的理念與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進行對比,不禁感嘆,盡管時代變遷,但人性的基本需求和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卻從未改變。這本書讓我有機會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政治和社會治理的智慧結晶,它提供瞭一種不同於西方政治哲學的視角,更加注重內在的精神修養和道德實踐。

评分

《孟子的理想國》這本書,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視角,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政治學的認知。作者對於孟子“仁者無敵”思想的解讀,與其說是政治策略,不如說是一種深刻的生命哲學。書中對“不忍人之心”的探討,將政治與人性最柔軟的部分連接起來,展現瞭一種基於同情和關愛的治國理念。作者在論述中,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哲學思辨,使得原本可能晦澀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闡釋,這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更是對統治者與人民之間休戚與共關係的深刻理解。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傢,並非建立在武力之上,而是建立在人民的幸福和安寜之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於“理想”這個詞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過踐行道德和關愛他人來實現的可能。

评分

坦白說,起初翻開《孟子的理想國》時,我抱著一種純粹的好奇心,但很快就被書中磅礴的思想力量所震撼。作者以一種極其精妙的方式,將孟子關於“政通人和”的理想願景,與現實社會的發展睏境進行瞭深度對話。他對“民生”問題的關注,不是停留在錶麵的福利政策,而是觸及到瞭生存的根本和發展的源泉。書中關於“道義”與“現實”的權衡,讓我看到瞭古代智者在麵對復雜社會問題時的智慧和勇氣。作者在行文中,善於運用類比和引申,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讓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並産生共鳴。我尤其贊賞書中對“無為而治”的重新解讀,它並非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建立在對事物發展規律深刻理解基礎上的積極引導。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理想的社會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傳承。它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當今社會,藉鑒古人的智慧,為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和諧、美好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