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杂文二集》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集,收录了鲁迅1935年所作杂文四十八篇。杂文是鲁迅创造的一种新型文体。这种文体既吸收了英国随笔篇幅简短、绵里藏针、微而显著、小而见大的特色,又借鉴了魏晋散文“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文风,特别是继承了魏晋文章的骨力。其杂感和短评,是鲁迅杂文的骨干,侧重于议论,融会了诗的境界、形象和美的文字等。它是诗与政论的融合,是史笔与诗情的结晶,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体,是战士和诗人一致的产物。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是,用书契来代结绳的人,又是什么脚色呢?文学家?不错,从现在的所谓文学家的最要卖弄文字,夺掉笔杆便一无所能的事实看起来,的确首先就要想到他;他也的确应该给自己的吃饭家伙出点力。然而并不是的。有史以前的人们,虽然劳动也唱歌,求爱也唱歌,他却并不起草,或者留稿子,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卖诗稿,编全集,而且那时的社会里,也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夫的,想来该是史官了。
评分##文坛笔战之“文人相轻”直击现场。谈归隐也是噉饭之道;谈名人之言并不是名言;谈人言可畏,弱者伤害更弱之人;从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中谈了解一个文人全貌并不容易;谈摘句的局限。书中总总,也是带着枷锁的跳舞。
评分##文坛笔战之“文人相轻”直击现场。谈归隐也是噉饭之道;谈名人之言并不是名言;谈人言可畏,弱者伤害更弱之人;从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中谈了解一个文人全貌并不容易;谈摘句的局限。书中总总,也是带着枷锁的跳舞。
评分##此书是作者35年的杂文集,其中重要的观点是关于“文人相轻”的,作者认为当下的文坛上的争论不是什么相轻,而是“非”对于“是”的污蔑造谣、“是”对于“非”的攻击抗战,是与非是明明白白的。还有就是作者多篇文章的矛头都对准了林语堂,虽然攻击是对准林的文学主张和一些错误,但不可能不夹私怨的
评分##主要还是沈老笔下讨人厌的笔战,文人相轻几篇还是火力十足,就像他自己说的,既然上了擂台,那就要光明正大的战斗,不能又抗一个旗帜出来说自己是小民,不能欺负我,呜呜呜没用的!文学是战斗的,特别是在某些时候,最近算是真的体会到了这几个字的意义。特别喜欢《论“人言可畏”》一篇,几十年过去了,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变化,有些人,做了语言的杀人者却不自知,睁着眼睛说瞎话谁不会啊,但你要知道,这些虾滑,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多大的痛苦(都唧唧口德吧…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周大太委屈了,说了好几次别人说他是封建余孽,看来打击不小啊~
评分##一九三五年六月九日灯下,鲁迅。
评分##时间把这笔锋打磨得愈发锐利,《论“人言可畏”》放在今天仍是一面明晃晃的镜子。书主要收录鲁迅先生为其他人写的序、对漫画、讽刺等观点议论。最突出的是鲁迅与林语堂关于“文人相轻”的辩论,言辞犀利,可见当时文坛的辩论之激烈。在近代的背景下,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革,文以关心社会家国时事、针砭时弊为主旋律,林提倡“闲适幽默”似乎更适合在和平年代。
评分##收入1935年所作《京派与海派》《几乎无事的悲剧》《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名篇
评分##李欧梵论称鲁迅的杂文颇有对居中国文艺传统主流之散文(小品文)的传承和创新,本辑中诸多文章大可一窥渊薮。涉及杂文、文论、作家评论、往来序跋等诸多主题,文字简峻通脱,达致先生所推崇的魏晋风骨,傲视文坛,挥洒自如。 这一阶段似无新的原则性大论争,但文网仍密集高悬。于是鲁迅自许为枭鸣一般的文章,在这里倒颇似带着枷锁的跳舞,赏心悦目。“前进的青年”所谓鲁迅现在不大写文章,试看七论“文人相轻”,四题“未定草”,再议南人与北人、帮忙与扯淡,咬定讽刺不同于幽默等,老调子真的不值一驳空余一哂。 可惜,《文学百题》被删削不少;为避审查 “含胡的居多”;而且,并未照收骂战另一方的文字,种种限制使得先生之文,难免不能将看得太明的洞见和冷观说得太透。 更可叹可惜的是杂文终于未能日见其斑斓。鲁迅活得更久,会更失望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