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前一起制订胎教计划 为了生出健康聪明的孩子,夫妇二人在怀孕之前制订周详的计划是相 当*要的,如身体准备、思想准备、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
思想准备 决定受孕的时机 如果有了想要孩子的念头,夫妇两人就该好好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时候 要孩子比较合适,*好包括怀孕的时机、育儿计划等所有具体事项,还要 仔细盘算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因为怀孕、生育和幼龄教育等将会是一笔 不小的开销,而在经济环境较为宽裕的情况下,妻子的精神状态也会比较 放松。如果有长期旅行或是搬家的计划,*好推迟怀孕。
事先学习胎教方法、怀孕和生育的相关知识 妻子怀孕可能是夫妻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怀孕的那一刻让他们开始了 一种崭新的生活。孩子的出生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幸福,同时也是沉甸甸 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当无知地迎接孩子的到来,而应该先将该学会的全 部学会,减轻一切可能减轻的负担。
读一读关于怀孕知识、生育知识和胎教方法的书籍,常去社区中心、 医院和幼教中心听一听相关的讲座,或者通过互联网参读别人的育儿日记 、生产日记和胎教经验谈……这些对你都会有所帮助。
如果能为将要到来的孩子提前进行学习,准父母们就能体会到胎教的 极其重要性、胎教可以以什么方式进行,以及怎样做好生产准备。夫妻一 起学习还能加深两人之间的感情,这种情感将自然而然地延续到即将出生 的孩子身上。
压力会严重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健康与活力 万病的根源都是压力。尽管我们说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动力,但如果 压力过大就很容易成为致病的诱因。承受各种压力的同时身心会变得非常 虚弱,患上疾病的概率则会大幅提升,随之内分泌逐渐失调,正常排卵受 到影响,受孕也就可能因此遇到障碍。
我们应当记住,胎教的根本是让母亲保持安定的心态,从而改善宫内 环境,受孕胎教也是如此,也是让妻子的内心达到安定的状态。实际上, 如果内心有所不安或是受到了压力,人的体液和血液就会变得*具有酸性 ,这一变化就有可能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接触。
夫妇二人经常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有人说爱情需要表达出来才会*加美好,那么丈夫和妻子就应该常常 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意,这样一来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就自然减少了。
生活在一切都忙碌运转的时代,夫妻两人共度的时光少之又少。受孕 胎教的真谛就是让夫妻双方的身心达到良好的状态,然后孕育生命,两人 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越多,他们之间的爱情就会越加深笃。
夫妻有共同关心的话题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养几盆花草,读相同 的书籍并进行谈论,或者共同旅行、欣赏音乐……这些都是值得采用的方 法。
身体调理 怀孕前3个月要停止避孕 如果要怀孕,自然要停止避孕。那么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又应 该在什么时候怀孕呢?应该在停止服用药物3个月以后再怀孕。虽然在刚停 止服用药物就怀孕,不至于生出畸形儿,但为了*大限度减轻不良反应, 我们还是应当留下足够的时间。
做孕前检查 怀孕之前应和丈夫一起去做孕前检查,确定夫妻两人是否有会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的疾病。我们都有可能患有自己不知道的疾病,因此在接受 这些检查之后,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应治愈后再怀孕。
戒烟戒酒 在制定怀孕计划之后,*应该做的**件事情就是戒除烟酒。烟和酒 对身体有害已是人尽皆知的。吸烟的男性精子活动能力低,精子数量较少 。如果丈夫完全戒除较为困难,为了将要诞生的下一代,起码应该在妻子 怀孕期前后尽量减少吸烟的数量和次数。
当心药物 有很多父母担心自己服用的药物会导致畸形儿的出生,实际上怀孕0~ 4周内,孕妇很难意识到自己怀孕的事实。于是误服药物导致流产的事情偶 有发生。而有计划怀孕的*大好处就是能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由于 怀孕是在计划内,所以就能做到对药物有所防范。
维持标准的体重 有许多人为自己体重的增加而感到烦恼,过度的节食对身体同样有害 。体重过重或是过轻都会降低受孕的概率。即使受孕成功,不正常的体重 依旧会给生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超重时可能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 尿病等,还会对关节造成损伤,体重过轻则会减缓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 低体重儿出生的可能。
饮食习惯 营养膳食要均衡 无论对谁而言,以自己的健康为标准选择摄取营养都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如果打算怀孕,就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只有这样,才能为怀孕初期向 胎儿提供充分的营养打下坚实的基础。P34-36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胎教总动员”,以宏观的角度将胎教 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中。第二部分“从受孕开始一直到体内 胎教”,介绍了孕前准备与检查的相关事项,让胎教从准备受孕的那一刻 开始。第三部分“和丈夫进行的每周胎教”,以孕周为单位,详细记录怀 孕每一周胎儿宝宝和准妈妈的生理变化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本阶段*适合 使用的胎教方法,让准妈妈们不再为了“如何胎教”“怎样胎教才有效果 ”这样的问题而困惑。
菅波 **母婴咨询顾问,2005年创办之宝贝网站,担任“之宝贝书系”总策划。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开发探索,深受父母及广大读者的喜爱。 戴淑凤 主审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关工委早教项目专家。北京儿童心理协会理事,北京市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组评委。
我们的孩子长多大了
怀孕1~4周
怀孕5~8周
怀孕9~12周
怀孕13~16周
怀孕17~20周
怀孕21~24周
怀孕25~28周
怀孕29~32周
怀孕33~36周
怀孕37~40周
PART ONE 胎教总动员——让我们开始吧
10月胎教比10年教育*重要
胎教的学问
影响孩子健康的胎教
IQ取决于遗传还是胎教
胎教不是孕妇一个人的事
PART TWO 从受孕开始胎教
怀孕之前的“受孕胎教”
胎教,怀孕之后为时已晚
怀孕前一起制订胎教计划
思想准备
身体调理
饮食习惯
生活作息
怀孕之前一定要做的检查
TORCH
血型检查
HIV检查
贫血检查
肝炎检查
尿常规检查
卵巢与子宫检查
弓形体检查
衣原体检查
为了孩子的健康有计划地怀孕
精子与卵子的相遇实现了怀孕
生命之种——精子和卵子
推算预产期
怀孕征兆
斯瑟蒂克胎教法
让孩子变成天才的斯瑟蒂克胎教法
胎教的方法
不同时期的胎教法
PART THREE 和丈夫一起进行的每周胎教
胎教周历
怀孕1~4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日记胎教法
心理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1~4周
胎教周历
怀孕5~8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游泳胎教法
音乐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5~8周
胎教周历
怀孕9~12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胎谈胎教法
音乐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9~12周
胎教周历
怀孕l3~16N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童话胎教法
氧气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13~16周
胎教周历
怀孕l7~20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旅行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17~20周
胎教周历
怀孕21~24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森林浴胎教
胎教备忘卡21~24周
胎教周历
怀孕25~28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视觉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25~28周
胎教周历
怀孕29~32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视觉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29~32周
胎教周历
怀孕33~36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孕妇瑜伽
胎教备忘卡33~36周
胎教周历
怀孕37~40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孕妇普拉提
按摩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37~40周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相当的“知心大姐”型,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传统育儿书籍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作者似乎深谙新手父母的忐忑与无助,她总能在你最困惑的时候,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温柔而坚定地拍拍你的肩膀。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孕期情绪波动”的描写,简直是神来之笔。她没有简单地说“孕妇要保持开心”,而是深入剖析了激素变化如何影响情绪,以及这种情绪如何通过生理信号传递给宝宝,随后立刻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应对策略——不是让你去“压抑”情绪,而是教你如何“科学地释放”和“转化”它们。我读到那里的时候,差点没忍住笑出声,因为那描述太精准了,简直就是我本人的写照。这种能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字力量,是冰冷的理论知识所无法比拟的。它让我觉得,育儿不是一场孤独的战斗,而是与书中的作者,以及所有正在经历这一切的父母们,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且富有远见的“时间轴”概念。很多育儿书都聚焦于当下:宝宝出生后怎么办,孩子三岁时该学什么。但这本书却把目光放得更远,它探讨的是“早期经验如何被刻录,并在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中被‘读取’”。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深度。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在一周内让孩子学会认字,而是在阐述为什么你今天哼唱的旋律,可能会影响他未来对美的感知能力。书中对“早期听觉记忆编码”那部分的论述,结合了历史案例和前沿研究,令人深思。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与伴侣的日常对话、散步时对自然界的描述、甚至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世界观。这本书成功地将“胎教”这个概念,从一个狭隘的“技能训练”范畴,提升到了“生命哲学”的高度。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一种非常怀疑的态度去阅读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科学育儿”、“准父母必读”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充斥着夸大的口号和未经证实的玄学理论,读完之后除了徒增焦虑别无他获。然而,这本书真正吸引我的是它那股子“脚踏实地”的劲儿。它没有上来就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吓唬读者,反而是用一种近乎学术论文的严谨态度,从孕期的生理变化入手,循序渐进地探讨了环境刺激对胎儿神经发育的微观影响。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研究成果时,标注得非常清晰,那些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实验,被用大白话解释得通俗易懂,却丝毫没有削弱其科学性。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因为我不是在被“忽悠”,而是在接受一套基于实证的知识体系。它教会我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底层逻辑的构建,远比死记硬背具体的胎教方法要重要得多,因为它赋予了我们为人父母者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对“父亲角色”的深入挖掘和赋权。很多孕期书籍总是将焦点过度集中在母亲身上,让准爸爸们感觉自己像是旁观者或者仅仅是提供经济支持的角色。但这本书则用大量的篇幅,专门为父亲们设计了参与的路径和方法。它不仅强调了父亲在母亲孕期情绪支持上的重要性,更详细地阐述了父亲的声音频率、肢体接触以及参与的互动模式,如何直接影响胎儿的依恋模式建立。书中提供的一些互动游戏和伴侣间的沟通练习,设计得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让人一看便知如何上手。我丈夫看完相关章节后,一改往日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变得非常主动和积极。这种对家庭整体参与的重视,体现了作者对现代亲子关系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了将“胎教”视为整个家庭的共同项目,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棒了,光是拿在手里,那种温润的触感和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宝典。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又不失现代感,色调柔和,让人一眼看去就心生宁静与期待。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不仅保护视力,更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翻开的每一页都蕴含着千年的智慧。排版布局也极为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需要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插图或图表,都不是那种俗套的卡通形象,而是运用了大量的写实或抽象艺术手法,既美观又恰当地解释了复杂的理论概念,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视觉享受。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作者和出版团队对“给未来负责”这件事是多么的认真和敬畏。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来看,光是这份用心,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让人心生欢喜,更别提它承载的知识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