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下)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雲五 编,李宗侗 注
图书标签:
  • 春秋左傳
  • 左傳
  • 史學
  • 古典文學
  • 中國歷史
  • 先秦
  • 注釋本
  • 譯本
  • 文化典籍
  • 史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灣商務印書館
ISBN:9789570524383
版次:1
商品编码:1600426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古籍今註今譯
开本:18開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96
正文语种:中文
商品尺寸:17*23cm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古籍今註今譯」為臺灣商務印書館與文復會(國家文化總會)、國立編譯館合作出版,為中華文化之精髓,註譯者皆為地位尊崇之國學大師,絕對是此類書籍權威之大作!
馬英九總統專序推薦!

内容简介

春秋因魯史而修者也,所記共七條,左氏春秋是集合各國的史書而成,此種議論實由唐朝趙匡發其端,記有十三條,這些皆能證二書的不同。春秋與左氏春秋皆開始自魯隱公,而所書紀年只以晉國事而論,晉事常舉三軍或六軍帥佐的姓名,必是抄自宋晉各國史官所記載的。至漢劉歆必須將左氏春秋改為春秋左氏傳,而博士弟子必說「左氏不傳春秋」,以示抵制。至西晉杜預更「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見杜預春秋序)遂成現行的體系。本書是依「隋書經籍志春秋左氏解誼」及「春秋左傳經傳集解」。隋書經籍志載有春秋左氏解誼三十一卷,漢九江太守服虔注。他所分卷數與杜預的春秋左傳經傳集解三十卷不同。杜預書亦載於隋書經籍志,自唐作正義就用了他,遂為唐後學者通用的書。《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依服虔例分為三十一卷,所不同的是莊公杜預只有一卷,而本書分為二卷,其餘則與杜預相同。

作者简介

李宗侗(1895 ~ 1974)
字文伯,河北省高陽縣人。自幼聰明過人。17歲時到法國留學,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1924年返國,受聘於國立北京大學,兼法文系主任,曾出任故宮博物院秘書長等職。1948年,受聘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後歷兼國史館史料審查委員、編譯館編審委員、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顧問、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委員等職。對中國古代史頗有研究,在學術上時有獨特見解。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二十一 昭公一
卷二十二 昭公二
卷二十三 昭公三
卷二十四 昭公四
卷二十五 昭公五
卷二十六 昭公六
卷二十七 昭公七
卷二十八 定公上
卷二十九定公下
卷三 十哀公上
卷三十一 哀公下
附錄一
附錄二
校訂

精彩书摘

  卷二十一 昭公
  昭公元年(公元前五百四十一年)
  昭公名裯,襄公子,母齊歸,在位三十二年,薨于乾侯,語法威儀恭明日昭。
  ㈠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今註】 此經無傳。
  【今譯】 昭公元年春王正月昭公行即位典禮。
  ㈡叔孫豹會晉趟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戌、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於虢。
  楚公子圍聘于鄭。且取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既聘,將以眾逆,子產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聽命②。」令尹命大宰伯州犂對曰:「君辱贶寡大夫圍,謂圍將使豐氏⑩撫有而室,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若野賜之,是委君贶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⑤,將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復矣,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⑩,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慽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桃。」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橐而入⑥,許之。正月乙未,入逆而出,遂會於虢④,尋宋之盟也。祁午謂趙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於晉⑤,今令尹之下信,諸侯之所聞也。子弗戒懼,又如宋②,子木之信稱於諸侯,猶詐晉而駕焉②,況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於晉,晉之恥也。子相晉國以為盟主,於今七年矣。再合諸侯②,三合大夫⑤,服齊狄,寧東夏,平秦亂②,城淳于⑤,師徒不頓,國家不罷,民無謗議,諸侯無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終之以恥,午也是懼,吾子其不可以不成?
  ……

前言/序言


《三国志》: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作者: 陈寿 朝代: 魏晋时期 成书年代: 公元三世纪中叶 --- 内容简介: 《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面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伊始,至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80年)吴国灭亡为止,近百年间的历史风云。这部鸿篇巨制,以其严谨的史料考证、清晰的叙事脉络和精辟的人物刻画,成为了研究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圭臬之作。 全书共六十五卷,采“纪传体”的传统体例,由“志”“表”“传”三部分构成。“志”记载了礼乐、律历、天文、地理、兵器、职官等制度沿革,为后世研究汉末至晋初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表”则以表格形式清晰梳理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90年)董卓之乱到晋武帝太康年间的重要世系和军事行动,是梳理复杂权力关系的极佳辅助。“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共五十卷,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中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 一、 魏史的宏大叙事:权力的漩涡与帝国的奠基 《三国志》的篇幅中,曹魏的部分最为详尽,这既是由于陈寿曾仕于曹魏政权,对史料掌握更便利,也反映了曹氏集团在三国时代占据的统治地位。卷一至卷五的《武帝纪》至《高贵乡公纪》,清晰勾勒出曹操从一名地方豪杰到一代枭雄,最终奠定曹魏基业的完整历程。陈寿对曹操的评价,采取了既肯定其雄才大略,又隐晦指出其权谋过于严苛的复杂笔法,极具历史思辨性。 重点人物的传记,如《荀彧传》《郭嘉传》《贾诩传》等,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功绩,更深入剖析了他们在政治哲学、战略规划上的贡献。例如,对荀彧的描绘,着重于他作为汉室忠臣与曹魏柱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深刻体现了乱世中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困境。此外,《司马懿传》与《诸葛亮传》的并列,更是史学上的妙笔。陈寿通过对比曹魏后期权臣司马懿的隐忍与谨慎,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智慧与人生选择。 二、 蜀汉的兴亡:理想主义的悲歌 在《三国志》的叙述中,蜀汉集团的描述显得更为精炼,但其精神内核却无比鲜明。《诸葛亮传》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传》等,集中体现了刘备集团“匡扶汉室”的政治理想。陈寿对关羽、张飞的勇武与性格缺陷的并陈,以及对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评价,都使得这些英雄形象立体而真实,而非脸谱化的神化。 《后主传》的收尾,尤其耐人寻味。陈寿对刘禅的描述,虽不乏对其昏庸的批评,但也侧面反映了蜀汉在地理劣势和人才凋零下的艰难维持。从永安托孤到最终的成都陷落,蜀汉的故事,是一曲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逐渐幻灭的悲歌。 三、 孙吴的深沉:江左的经营与传承 东吴的传记,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特别是对孙策、孙权两代君主的描述。孙策的雄武与英年早逝,为江东的基业奠定了基础;而孙权的“守成之主”形象,则在陈寿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他如何在群雄逐鹿的夹缝中,依靠“制权”之术,将江南的资源整合,维持了政权的长期稳定。 《周瑜传》《鲁肃传》《吕蒙传》《陆逊传》等名将传记,详细记录了赤壁之战的辉煌、夷陵之战的转折,以及孙吴在对内稳定与对外扩张中的平衡艺术。陈寿对孙吴集团的刻画,更侧重于其地域特性和家族统治的延续性,展示了与中原政权迥异的政治生态。 四、 史学价值与思想深度 《三国志》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史家之绝唱”。陈寿以极高的史学标准,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进行去芜存菁,力求“不增一文,不隐一事”。他避免了后世小说和民间传说对历史人物的过度渲染,保持了一种冷静而克制的叙事风格。 更重要的是,陈寿在叙事中展现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他通过对魏蜀吴三方兴衰得失的细致记录,探讨了人才战略、军事部署、制度建设乃至君主个性和政治伦理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这部史书,不仅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基石,更是中华传统史学精神的典范之作,其对权力、忠诚与道义的探讨,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以近乎冷峻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最真实、最复杂、也最引人入胜的群雄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我一直觉得《左传》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著作,但苦于文言的阻隔,难以深入体会。这本书的“今註”部分,用现代的语言阐释了古人的思想和表达,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遥远的概念是如何被具象化和理解的。例如,书中对于一些政治阴谋、外交辞令的解读,往往能点醒我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让我对历史人物的权谋和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今譯”则更是将那些历史事件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读起来仿佛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讲述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往事,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让《左传》这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读者眼中,重新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春秋时期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更系统地理解《左传》原著的辅助读物。《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下)》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的“今註”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包含了对原文中一些关键概念、政治制度、外交策略乃至生活习俗的深入解读,这对于理解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和人物行为至关重要。例如,对“诸侯”、“卿大夫”等官职的解释,以及对某些盟会、战争性质的分析,都显得尤为精辟。而“今譯”则以一种非常自然、流畅的语言,将原文的意蕴精准地传达出来,使我能够更加顺畅地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译文,既保留了原文的风骨,又增添了现代语境下的易读性,让我能够更好地体会《左传》作为一部史学巨著的价值。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阅读《春秋左传》一直是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古文的表达方式、词义的演变,常常让我望而却步。但《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下)》的出现,无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左传》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今註今譯”模式,将原本艰涩的文言文,转化为了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每一个难懂的词语,都会有详细的解释,每一个复杂的句子,都会有流畅的翻译。这种“翻译+注释”的双重保险,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不会遇到卡壳的地方。而且,它的注释并非泛泛而谈,而是紧密结合原文,指出字词的本义、引申义,甚至是对某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背景介绍,都力求准确和详尽。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理解《左传》所叙述的历史内容本身,而无需过多地纠结于文字的障碍。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左传》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片段,感觉它是一本厚重且不易亲近的历史经典。直到最近才开始真正系统地去接触它,而《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下)》的问世,恰好成为了我深入了解这部巨著的契机。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其注释的详尽和翻译的精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字词的含义,更是深入挖掘了许多词语在当时语境下的特殊用法,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例如,对于一些地名、官职、祭祀礼仪等的解释,都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至关重要。而它的翻译,更是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做到语言的自然流畅,避免了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时代,亲眼见证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评分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下)》的出现,对我这个从小就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深厚兴趣,但又常常被文言文的晦涩所困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我并非是专业的古文研究者,只是一个普通爱好者,平日里阅读古籍,常常是“望文生义”,或者需要翻阅大量的字典、注释,效率低下且容易误解。而这套《今註今譯》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今註”部分,用现代白话文对原文进行解释,清晰明了,仿佛一位博学的长者在细细地讲解那些古老的典故和语句,让我能够理解字面意思之外更深层的含义。而“今譯”则更是将整段的文意流畅地呈现出来,读起来如同在读一篇现代的文章,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之前读《左传》,总觉得它像一座高耸的山峰,可望而不可及,现在,通过这套书,我仿佛有了登山的向导和安全的绳索,一步步地接近山顶,感受其中的壮丽。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刻画,在今译的帮助下,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不再是冰冷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人情味和戏剧张力的故事。

评分

夜里十二点也没有睡着,起身翻起是书将南怀瑾作的序言看了一遍,大致可了解易经历代研究概况。是书商务出版社原是委托南怀瑾今注今译,后因琐事缠身,南怀瑾解易另有思路,逐渐搁置,后来,徐芹庭主动承揽是书亦注,故是书非南师作品,当然徐亦是解易一大家。

评分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歷代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推崇它爲「羣經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易經》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註述,把它由卜筮的範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爲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

评分

★馬英九總統專序推薦!

评分

上中下一套齐了,2014年好好读读。

评分

精装,大字,注释精当,喜欢!支持京东!慢慢欣赏!

评分

活动价格好,快递小哥速度飞快,满意!

评分

我和身边的人很多都没看过论语,惭愧!

评分

非常棒,今天图书节真是太棒了,包装也很好,东西完整,快递小哥态度也非常棒!

评分

久闻大名的国学系列读本,品相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