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在京东平台上的图书基本信息,仅作参考。 | |
图书名称: |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超越时空的音乐通史,一本“过时”的经典之作) |
作者或编译者: | (美)朗 著,顾连理 等译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49548637 |
原价: | 198元 |
出版日期[仅参考]: | 2014年6月 |
装帧及开本: | 精装16K |
页数[仅参考]: | 1150页 |
其他参考信息: | Tangren其他参考信息 |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 |
此书是美国诺顿出版社长期以来的看家书和畅销书,其内容之精当是目前国内已经出版的音乐史图书中首屈一指的作品,且文字漂亮,架构精妙,是不可多的经典之作。 原著于1941年在纽约出版,随即被公认是美国音乐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里程碑著作。六十年来,《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不仅巳成为音乐史学领域的大师级经典论著,而且也被证明对文化史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就单个学者所著的单卷本音乐通史而论,至少在英语世界中,至今尚无任何著作在体现史家的“才、学、识”方面堪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相比。该书中译本亦获得国内翻译界一致好评。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名著,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文化泛音”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都堪称“大师级别”。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的汉译经过,恰恰就是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有趣‘注脚’。” |
作者简介 | |
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Lang,1901--1991)原籍匈牙利。少年时代曾学习大管、研习作曲,但天生多方面的文化兴趣使他最终转向音乐学。青年时代,眼看右翼政治势力上台,社会形势恶化,同时受到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贝拉·巴托克的鼓励,转道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音乐学、比较文学和文化史)和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文学、音乐学、艺术史和美学)求学。虽然最后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但整体的知识背景和思想基础均源自欧洲。这种对西方(尤其是欧洲)文化传统全方位的透彻了解和博闻强记其实是他日后撰写《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直接前奏。 |
目录 | |
中译者序 引言 第一章古希腊 音乐在美的圣殿中 神话时期与荷马时期的音乐 诗、歌与器乐 “悲剧从音乐精神中诞生” 音乐社会学概观 音乐科学 古代音乐的最后阶段 第二章拜占庭 东部基督教的音乐 古希腊音乐与拜占庭音乐的比较 拜占庭教堂音乐与圣诗 第三章罗马 第四章基督教早期教父时期 “中世纪”对“文艺复兴” 基督教教会音乐的问题 基督教礼仪音乐的渊源和组成要素 崇拜仪式的组织结构·世俗音乐·基督教会的抵抗 基督教祭礼音乐的神学、哲学和科学基础 第五章格里高利艺术与它的影响范围 格里高利大教皇 不列颠的罗马圣咏 卡洛林帝国的罗马圣咏·凯尔特人的影响 格里高利音乐的支系 格里高利艺术的衰落 罗马风格时期普世神圣艺术中的格里高利圣咏 卡洛林时期的世俗音乐 音乐的理论、艺术和哲学观念 第六章格里高利艺术的进一步扩散 戏剧从礼仪中产生 抒’隋诗、戏仿诗文和打诨歌 中古抒情诗歌的音乐渊源 封建主义及其艺术 吟唱诗人 骑士抒情艺术的其他方面 游吟艺人 骑士艺术的衰落 普罗旺斯艺术所唤醒的意大利抒情艺术 英格兰的吟唱诗人和游吟艺人 恋诗歌手 第七章哥特风格 哥特风格的兴起 复调的起源 早期复调的形式和手段 古艺术 罗马式艺术与哥特风格 中古的音乐教义与理论 基督教会对复调的抵抗 法兰西哥特风格对周边文明的影响 第八章新艺术 中世纪秩序的崩溃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 新艺术和古艺术 法国的新艺术 意大利的新艺术 14世纪的音乐实践 音乐理论和美学的新趋势 14世纪中对音乐的广泛传播和普遍欣赏 第九章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得到现代研究的确证 晚期哥特式音乐的最后体现 哥特因素和早期文艺复兴因素的风格调和 英格兰的影响 勃艮第乐派 新哥特风格的兴起 佛兰德斯音乐家的迁移·15世纪的意大利音乐·法兰西—佛兰德斯作曲家的崛起 16世纪音乐的问题 改革与复兴——德国的人文主义·工匠歌手 德国艺术中的勃艮第与法兰西—佛兰德斯的影口向 德国作曲家的解放 路德与德国的新教音乐 古典“尼德兰”风格及其国际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音乐 威尼斯乐派 意大利一佛兰德斯风格 复调的最后综合·天主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帕莱斯特里那 音乐一政治形势的变化 乐器和器乐 器乐的种类与形式 文艺复兴晚期的德国音乐 法国文艺复兴的第二阶段 胡格诺教派及其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及西班牙音乐 西班牙—佛兰德斯乐派的合唱作曲家 都铎王朝之前的英格兰音乐 都铎王朝早期的作曲家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矛盾对音乐的影响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乐派 声乐 器乐 文艺复兴的审美原则 文艺复兴生活中的音乐 人文主义的反响——抒情戏剧的倾向·文艺复兴音乐实践面面观 宗教改革运动的后果 音乐在大学里 新世界中的音乐 第十章巴洛克 文艺复兴的衰退 宗教思想作为早期巴洛克艺术的原动力 变化中的艺术理想 巴洛克中的浪漫主义——戏剧 戏剧与诗歌、音乐的关系 音乐戏剧的前身 早期的音乐戏剧 蒙特威尔第 宗教歌剧·清唱剧·喜歌剧 罗马和威尼斯 17世纪晚期的意大利歌剧 作曲与演释的新技巧:通奏低音·管弦乐队·键盘音乐 器乐的原则与类型·意大利的小提琴乐派 “大巴洛克”的时尚——天主教的教堂音乐 17世纪早期的西欧1378 新政治哲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路易十四风格 路易十四鼎盛时期的音乐 法国思想对歌剧的根本抵抗 琉特琴音乐与羽管键琴音乐 三十年战争 德国的巴洛克音乐 德国的早期巴洛克歌剧 社会力量的重新组合 斯图亚特王室统治下的英格兰——革命与王政复辟 其他国家中的巴洛克 尼德兰国家 西班牙 北美 第十一章晚期巴洛克 专制主义与启蒙运动 哲学背景 巴洛克的音乐思想 气质与感情类型说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象征主义 世俗主义:晚期巴洛克的主导精神 晚期巴洛克的歌剧 那不勒斯乐派 意大利歌剧在德国 意大利歌剧在英国 晚期巴洛克的天主教教堂音乐 新教北方的宗教思想和音乐思想 教堂音乐与歌剧的和睦关系 晚期巴洛克的器乐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合唱作品 器乐作品 晚期巴洛克的英国音乐 亨德尔 清唱剧 巴赫与亨德尔 …… 第十二章洛可可—华丽风格—情感风格 第十三章古典时期 第十四章18世纪音乐的边缘及其实践 第十五章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 第十六章浪漫主义 第十七章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第十八章反潮流 第十九章19世纪音乐的边缘及其实践 第二十章通往现代之路 索引 |
精彩内容及插图 | |
音乐在美的圣殿中 所有的文明民族中,古希腊人a 对“美”与“善”的亲和关系具有最敏锐的感觉和理解。Kalokagathia 一词体现出美和道德相互统一的观念。kalo 意为“美”,agathos 表示“善”。两者的先后次序说明,美更受人重视,但道德戒律紧随其后,对美的原则颂辞赞礼。艺术的突出地位受到普遍尊崇,艺术的实践得到鼓励。 对美的顶礼膜拜,可从希腊人的文学和造型艺术中勾画出清晰的概念。古人公认对荷马与索福克勒斯怀有深挚的敬意。手边有许多优秀译本的现代人同样如此。希腊人曾对费迪亚斯和普拉克西特利斯的雕塑表示崇敬,随着时光流逝,我们的这种仰慕之情有增无减。然而,甚至那些对希腊天才无限仰慕的人,也很少停下来想想音乐——这门在现代生活中占据如此突出地位的艺术。对大多数人而言,希腊人是一个有非凡天赋的民族,孕育了众多的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雕塑家和建筑家。至于他们的音乐家,我们甚至想也没想到过。 奇怪的是,与造型艺术方面的天才相比,古希腊人更看重音乐的成就。古典文学中难得涉及雕塑和建筑,却经常提到音乐。造型艺术没有自己的缪斯神。在众神的圣殿中检视一番,如果想找到一个相当于阿波罗的美术之神,就只能满足于瘸腿的赫菲斯托斯了。其实,赫菲斯托斯只是奥林匹亚山神的军械士,众神常常拿他当作嘲弄对象。希腊的国家对音乐深怀敬意,极力推崇,在处理一切有关音乐的问题时充满自信。制定音乐的观念和原则被认为是国家大事。音乐在生活的艺术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以致俊杰高士通常被尊称为有乐感的人,而粗民走卒则被贬为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品达将吹管乐器大师米达斯誉为征服人心的英雄;号角演奏家赫罗多鲁斯曾十次赢得奥林匹克奖。柏拉图虽然公开表示讨厌艺术,但他在《理想国》中仍用很多篇幅来讨论音乐。 希腊人是敏感的南方民族,对音乐的感官性质反应强烈。他们的心中活跃着两种灵魂,其一向往清晰、节制和中庸,其二导向奇想与狂热—— 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为此,他们不遗余力宣扬阿波罗的理想:希腊人意识到,自己较易受到另一极端的影响。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的对立也反映在音乐领域中。平静安详的音乐与狂暴刺激的声响形成对照,观众为之感染和激动。理查德·瓦格纳掀起轩然大波时,同样的争端重又出现。尼采被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张力所撕裂,将切身经验写进《悲剧在音乐精神中诞生》一书,其中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两种音乐构成尖锐对峙。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