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0 23:53:12 来自: Athos (Not me.) 我也有一个梦想的评论 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 4 之前看剩下的三联出版的林达系列最后一本《我也有一个梦想》,看了一大半时被迫因为到期还掉,费尽周折地从海那边的图书馆调运过来,拿到手里原来是不同的版本。同样是三联,很多年前的,虽然装潢明显差了很多,但是只要是林达…… 于是接着半个月前的地方继续看下去,开始了就没有办法停止。而这一段日子看了这么些杂乱无章的东西,唯独这半本,才让我真的津津有味,有感有思。 林达之所以厉害,在于他们非常让人无法抵御的叙述功力,以及超强的清晰思路。首先他们可以把繁复庞杂的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并且丝毫不失去原本的滋味和魅力;然后还能从各个角度,完全理性客观地去分析说明背后的种种;最后总可以在结论的时候让人信服地频频点头。 也许是因为我本身的底蕴局限,或者对美国历史和社会的浮于表面,所以至少在我看林达那些字字分明、毫无夸张耸动辞藻的文章时,我感觉到的踏实学问和思辨功底,这本身就已经是很好的说服力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如此着迷于林达作品的根源。做历史,做社会,需要的是这种踏实深厚——但是,却同样少不了“西方式”的思维观念作主导。 谁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民主”与“自由”,这不是这么简单的两个词而已,也同样成为愈发明显的普世价值。而我们,这些急于跳脱出原始的旧社会的孩子,也就相当需要有个人来指点: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运用了不起的民主与自由,却没有崇洋媚外和邯郸学步? 这一部,虽然是林达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我却是最后才看到,甚至是在看完所有的后续出版的那些之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我已经早已熟悉并习惯享受阅读他们文字了。 黑人民权运动。 整本书的主旨。但是又岂止一本书可以讲清楚的问题。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大洋对面的遥远国度,黑人奴隶、汤姆叔叔、南北战争、马丁路德金,所有这些东西还是过于符号化了。缺少的正是这一类介绍普及性质的书本。细细读来,案例连着案例,事件接着事件,原来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简单,原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这样的手段去解决,原来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看到战争过后在偏远小镇里发生的仇视黑人种族案件,常常涌动的眼泪最终还是没有止住。这些是不是对于我们来说太沉重了?并不是,我们需要从小去正视历史和伤疤,这一点,我们真的做的并没有人家好。 下午在图书馆把最后一章翻完,这种天气的图书馆因为冷气显得尤为清凉理性。看到好笑处几乎要乐不可支地笑出声来。 一处是说,在美国“浩劫博物馆”开幕仪式的时候,场外有一个抗议区,当时有三群抗议团体——一群是KKK的白人种族分离主义者,一群是黑人种族分离主义的支持者,还有一群,居然是青年犹太人组织。原因在于,他们是为了向之前的两组人的抗议而表示他们的抗议。 还有一处,是说现在美国的KKK和新纳粹,都是被人们视为“疯子”一类的人,偶尔出现个游行也会得到很少的正视。于是在一次KKK游行的时候举了块“白色至上”的牌子,路边就有两个白人把自己全身涂满绿色,然后笑嘻嘻地举着一块“绿色至上”的牌子,立即就使KKK显得无趣和荒唐。 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