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西闽回顾汶川大地震生死体验,2008至2018十年心路历程
·献给大地震中痛失所爱的人,献给在灰暗时刻仍热爱生活的人。
·这本书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写。十年,需要一个总结,需要回顾,需要思考,否则我无法继续活下去。活着,太艰难了,书中描述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还是没能够写尽这十年的痛苦和欢欣。
——李西闽
海报:
“子夜时分,我停止了打字,用凉水洗了把脸,打开门。黑黝黝的山林隐藏着未知的东西。
我深深吸了口气,又关上了门。我想起了遥远的乌斯怀亚,矗立在小岛之上的也格来日斯灯塔——它是黑夜里的灯火,总有一些东西应该被照亮。”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为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西闽长篇新作,讲述三个人震后挣扎求生、战胜心理与身体伤痛的故事。作家“李西闽”在震后多次无法忍受身体疼痛与内心恐惧,试图自杀,但不忍抛弃妻女,也不愿向恐惧认输;摄影师苏青眼见一对新人在自己面前瞬间消陨,总试图弥补内心的愧疚;当地农妇李翠花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却也努力想要一个新的生命。
李西闽,福建长汀人,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成都文学院特邀作家。在《收获》《天涯》《作家》《青年作家》等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唐镇三部曲”《酸》《腥》《麻》,以及《死亡之书》《狗岁月》《血钞票》《崩溃》《巫婆的女儿》《温暖的人皮》等长篇小说三十多部。另有六卷本《李西闽文集》以及十卷本《李西闽经典小说文集》出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被埋废墟七十六小时,获救后写作的长篇纪实散文《幸存者》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李西闽身体壮实、态度诚恳,却一脑袋奇思妙想。他爱旅游,爱美食,爱热闹,爱朋友,却常常为死亡的恐怖所困扰。
——《收获》编辑 叶开
李西闽情感上的坚强,和写作的勇敢,让他直面这场灾难。他不仅是勇敢,而且理性,写灾难从个人记忆跳出,笔触深入,理性仍然是情感和写作双重的,李西闽写作做了大胆尝试,纪实和虚构融合,让人难分哪些是写他自己,不过写到他个人部分更真切和痛感。
——作家裘山山
李西闽的小说让我感动,并没有仅仅限于个人经历,认识自我的问题变成一个时代的问题,连接虚构和非虚构,展现出他的纠结。
——评论家项静
后记
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凌晨五点多,丁屋岭的村落和山野还一片漆黑,呼啸的冽风拍打着窗棂,有公鸡的打鸣声传来,我的脑袋发热,还处在亢奋之中。在丁屋岭写作此书的过程,也是我的心灵经历凛冬的过程。仿佛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寒冬,过去的毕竟过去了,天亮之后,我还是要踏上新的旅程。
我泡了壶茶,慢慢地品尝,就像是品味这十年来的甜酸苦辣。
这本书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写。
十年,需要一个总结,需要回顾,需要思考,否则我无法继续活下去。
活着,太艰难了,书中描述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还是没能够写尽这十年的痛苦和欢欣。无论如何,我还是写了这本小书,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生而为人,真的很抱歉。我无法对十年来关爱我的人、与我共渡难关的亲友付出什么,只能在此对他们说声,谢谢!
记得有次,我和一位同样经历过灾祸的读者见面。他给我带来了一摞厚厚的手稿,说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我,只能送给我他在车祸后几年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因为他得知我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希望他的手稿对我有用。他是个比我年长的老者,我们只在一起待了一个多小时,我送他走出咖啡馆时,他对我说了句话:“好好活下去。”我目送拄着双拐离去的他,眼睛湿了。那摞手稿给我的震动很大,我看到了一个人是怎么在艰难的困苦中战胜自己的。我深知,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在痛苦之中,要真正获得重生,还必须靠自己,因为最终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被自己打败。
每年5月12日那天,我会出现在银厂沟,站在当初被埋的地方,对自己说,在这片山野,你还站立着,还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还有蝴蝶在野花丛中飞舞。还有像易延端这样的好兄弟陪着我,我必须活下去。这些年,陪我去过银厂沟凭吊的有许多朋友,比如都江堰诗人文佳君,好几年,他将我从彭州接到都江堰去,目的是为了让我开心,他的良苦用心,让我感动。成都以及周边城市的朋友裘山山、蒋蓝、余海静、魏巍、杨婷、谢玲珑、谢倩、魏冬梅、李亚伟、杨孜等,都对我十分地关爱,在我最艰难时,给过我温暖。最让我铭记的是我的救命恩人们:赵斌、范夕忠、黄贵清、鲍俊杰、李小飞、张世鹏、王洪伟、侯斌……每当想起他们,我就觉得不能苟活于世。十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朋友都帮助过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出名字了,我心里记着你们。
十年,也就是一瞬间。
我不知道下个十年会怎么样,但是,我可以对十年来关爱我的亲人朋友们说的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和风浪,我都会面对,不会退缩,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挺直腰杆做人。
这段时间,在丁屋岭写作,很感激这里的人们,他们淳朴善良,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写作场所,并且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我必须感激这些人:卓国志、陈日源、黄冠奇、丁强强、三秀、丁冬香、丁仰秋、丁瑞先、丘有滨、卢弓、刘雄、林强辉、董茂慧等。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是我这十年的心灵史,也完成了我写作的另外一种转变。此书成稿后,得到了《青年作家》主编梁平、副主编卢一萍等的肯定,并在该杂志全文刊载。同时,也得到了浦睿文化陈垦兄弟的帮助,由他们公司出版此书的单行本。该公司的编辑仲召明、余西对此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深表感谢。
李西闽
2018年3月24日于上海家中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我们为什么要呼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