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卡尔维诺×非虚构,来看看卡尔维诺如何用想象力驾驭非虚构写作。
作为一位以想象力闻名于世的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会怎么写游记,写书评,写文坛随笔呢?在本辑“卡尔维诺经典·非虚构作品”中,我们将为读者奉上卡尔维诺的四本非虚构作品:《收藏沙子的旅人》、《论童话》、《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和《文学机器》。卡尔维诺将用他非凡的想象为非虚构写作注入新的意趣,展现出他对于文学之路的卓绝创见,对于世界文坛的独特贡献,以及*越文学范畴、*越时代的价值。
★《论童话》是卡尔维诺对编写《意大利童话》的全面总结。
《论童话》包含了卡尔维诺对意大利童话整理工作的全部思虑,从这项伟大事业的缘起,到他为自己确立的工作标准,到他在工作过程中潜入的意大利民间故事的浩瀚海洋,再到他提纲挈领,为意大利童话梳理出来的特质,无不展现出卡尔维诺是整理、重写意大利童话的*佳人选。正是卡尔维诺对《意大利童话》的梳理和打捞,使得它成为比肩《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世界经典。而卡尔维诺也当之无愧地成了“意大利童话之父”。
★《论童话》是卡尔维诺献给世界童话的一首情诗。
卡尔维诺在《论童话》中为我们梳理了世界各地童话各具特色的魅力,从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到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爱尔兰民间故事》,从狂野的非洲童话到夏尔·佩罗的《鹅妈妈的故事》,卡尔维诺将世界各地童话的奇妙、质朴、趣味和寓意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他所说:“童话决定了世间男女的命运,决定了生命中受命运支配的那一部分。”
内容简介
因为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才能成为比肩《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经典,而一手缔造这一奇迹的卡尔维诺,他眼中的经典童话有着怎样的基本规律和范式?
《论童话》是卡尔维诺对意大利童话编写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他献给世界童话的一首情诗。卡尔维诺研究了世界各地的童话故事,把它们的奇妙、质朴、趣味和寓意都吸收到意大利童话的整理和改写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意大利童话之父”。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
(Italo Calvino)
意大利当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
精彩书评
找卡尔维诺编写《意大利童话》,这个选择不仅是英明的,而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的意大利没有任何其他作家更适合这一角色,接下来的许多年也不会再有。
——马里奥·拉瓦杰托,意大利文学评论家
目录
前言
引言
版本说明
非洲童话
意大利童话
塞拉菲诺·阿玛比莱·古阿斯泰拉的《西西里乡间童话寓言故事》
雅各布·格林与威廉·格林的《献给孩子和家庭的童话》
弗朗切斯科·兰扎的《西西里喜剧故事》
童话中的民间传统
比喻概览
夏尔·佩罗的《鹅妈妈的故事》
《西西里民间童话和中短篇故事》
附录
版本说明
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的《童话的历史根源》
伊萨亚·维森蒂尼的《曼托瓦童话》
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爱尔兰民间故事》
作者生平
精彩书摘
意大利童话
一、徜徉在童话间的旅行
最初编写《意大利童话》的动力来自出版方,有人希望出版一部意大利童话集,与那些外国民间故事巨著比肩而立。但究竟要选择哪些文本呢?“意大利的格林”是否真的存在?
众所周知,伟大的意大利童话作品,其诞生时间要早于其他国家。早在16世纪中叶的威尼斯,斯特拉帕罗拉就编写了《欢乐之夜》(Piacevoli notti)一书,短篇小说让位于比自己年长许多的乡下“姐姐”,也即叙述神奇故事和魔法的童话,这种介于哥特风格与东方风格之间的卡帕乔式想象力得以回归,并且薄伽丘散文中的方言痕迹也俯拾皆是。到了17世纪的那不勒斯, 詹巴蒂斯塔·巴西莱对巴洛克式的方言风格运用得驾轻就熟, 因此他选择了“民间故事”,也就是“短小精悍”的童话,并留给我们一部著作: 《五日谈》(我们读到的是贝内德托·克罗齐还原为意大利语后的版本)。这部作品犹如一位来自那不勒斯的莎士比亚所做的荒诞的梦,其间萦绕着一种恐怖的魔力,故事中不仅有几个吃人的妖怪或女巫,而且充盈了精心雕琢的奇异画面,将崇高与庸俗甚至污秽交织在一起。时至18世纪,视角再一次转向威尼斯,但这一次,恼怒又骄傲的卡洛·戈齐(Carlo Gozzi)满怀得意和炫耀与哥尔多尼进行较量,将童话搬上舞台,故事中的人物则成了舞台上戴着假面具的角色。
然而这是一种沉重而牵强的娱乐。早在太阳王时代,童话就已经在凡尔赛宫廷显露头角,到“伟大世纪”落幕之时,夏尔·佩罗已在凡尔赛宫创造出一种新的文体,并最终创作出具有民间朴素风格的珍贵作品,而直至彼时,童话也得以在民间口耳相传。此种文体形成了一种风尚,却逐渐失却自然之质:附庸风雅的贵妇们纷纷沉溺于改写和编造童话故事。由此,伴随着对笛卡尔理性主义式高雅且温和的想象力的品鉴,在四十一卷的《童话集锦》(Cabinet des Fées)中,被润饰和蜜糖化的童话在法国文学史上由盛入衰。
19世纪的曙光初现之时,格林兄弟的作品使得阴郁凶残的童话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复苏,正如那些祖传的作品都带有永恒的中世纪色彩,这些作品也是德国“民族精神”无名的产物。对民间诗歌的爱国式热忱在欧洲学者中扩散开来;托马赛奥(Tommaseo)研究了托斯卡纳、科西嘉、希腊和伊利里亚的民间诗歌;然而“民间故事”(在19世纪我们是这样称呼童话的)却徒劳地等待着我们的浪漫主义作家成为它们的发现者。作为受到托马赛奥学派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作家,“农民女伯爵”卡特里娜·佩尔科托(Caterina Percoto)运用弗留利方言创作了一系列宣扬爱国主义和伦理道德的短篇小说与传奇故事, 其中一些故事取材自民间口头传说;而在众多对于民间故事持训诫保守态度的作家中,锡耶纳作家泰米斯托克雷·格拉迪(Temistocle Gradi,1824—1887年)在他为年轻人创作的《杂文读本》里,将童话回归方言,以此为这些心灵提供了腐蚀性较小的精神食粮。
得益于一代秉持实证主义的民俗学者孜孜不倦的工作,人们开始根据年长妇人的口述记录童话故事。这些学者和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同样确信,即使印度不是人类的起源地, 也是人类历史和神话的故乡,在如此复杂的太阳宗教的影响下, 人们为了诠释晨曦而创造了灰姑娘,为了诠释春天而创造了白雪公主。但与此同时,参照德国人树立的范例(韦特尔和沃尔夫在威尼斯,赫尔曼·克努斯特在里窝那,奥地利人施耐勒在特伦蒂诺,还有劳拉·贡赞巴赫在西西里),人们开始收集“短篇故事”,例如安吉洛·德·古贝尔纳蒂斯在锡耶纳,维多里奥·因布里亚尼在佛罗伦萨、坎帕尼亚和伦巴第,多梅尼科·孔帕雷蒂在比萨,朱塞佩·皮特雷在西西里,有的人运用粗略总结的方法,有的人则一丝不苟地抢救童话,并使其鲜活地流传至今。这样的热情也影响了一个地方性的研究群体,他们对采集方言和详细资料抱持极大的兴趣,由此形成了民俗学档案期刊的联络网:在那不勒斯有路易吉·莫利纳罗·德尔·齐亚罗的《詹巴蒂斯塔·巴西莱》,在巴勒莫有皮特雷的《民间传统研究档案》,在罗马则有德·古贝尔纳蒂斯的《意大利民间传统杂志》。甚至连当时年仅十七岁的贝内德托·克罗齐也懵懂地追随一种伪观念,要求沃梅罗的洗衣女工为他讲述诗歌和童谣,好让他为德尔·齐亚罗的《巴西莱》提供素材。
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尤其是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间那些从未被赞誉过的“民间心理学家”(有一段时间人们喜欢用皮特雷创造的这个术语来称呼这些学者)的研究工作,一座叙事文学的高峰从操着不同方言的人民口中崛起了。然而这笔财富注定要封存在专家的图书馆中,无法在民间流传。尽管早在1875年,孔帕雷蒂就有意完成一部收录意大利各大区童话的作品集,当时由他本人和第安科纳主编的《意大利民间诗歌与故事》(Canti e racconti del popolo italiano)出版了一卷《意大利民间故事》(Novelle popolari italiane),并且他承诺再出版若干续集, 然而最终却未能问世。因此,“意大利的格林”还是没能诞生。
在学者看来,“童话”这一文体已被界定为学术专题,它在我们的作家和诗人间并未经历过浪漫主义思潮的洗礼,而这股热忱却席卷了从蒂克到普希金的整个欧洲,最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的领地,例如大师科洛迪就从17世纪法国的《童话集锦》中汲取了童话创作风格。时常有一些著名作家试图为孩子们写童话书;我们要记得的是卡普安纳那部富有诗意的杰作《很久以前……》(C’era una volta...),这是一部同时吸取了想象力和民众精神养分的童话集。(此外,我们还需记住的是卡尔杜齐将民间叙事文学带到课堂上,并在他为高中生编辑的课本中插入了皮特雷和奈鲁奇所收集的托斯卡纳民间故事。还有邓南遮,在他对民间故事最感兴趣的时期,他曾在《拜占庭新闻》的“童话与寓言故事”专栏署名发表自己改编的童话,其中有一些阿布鲁佐地区的故事是由费纳莫莱和德尼诺收集的。)
然而,我们仍然没有一部囊括整个意大利民间故事的巨著,这部作品读起来应当是轻松愉悦并且面向普罗大众的,而非仅仅把民众当作素材的来源。那么这件事在今天可行吗?在文学风潮和科学热情如此“姗姗来迟”的情况下,一部意大利童话集能否诞生呢?我们认为,或许直到现在,编写这样一部作品的时机才终于成熟,因为我们手边已有大量可寻获的资料,而且那些颇为棘手的“童话问题”也已远离众人的视线。
基于种种情况,大家认为应当由我来做这项工作。
……
卡尔维诺经典:论童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老卡的都买了,这个也不例外,正好读读随笔,相当不错。
评分
☆☆☆☆☆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第一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评分
☆☆☆☆☆
卡尔维诺这套我都买了,出一本买一本
评分
☆☆☆☆☆
和盛夏一起姗姗而至的,还有各大电商年中庆时下的一单书?--卡尔维诺的这些,实在沉不住气等不到双十一,终于还是现在新鲜剁手了……[捂脸] 从借阅《意大利童话》开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追卡尔维诺,在感慨自己“然后叹借(购)者之用心专”时,更多地依旧是感愧自己“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愉快]
评分
☆☆☆☆☆
在最近于巴黎举行的古怪收藏展上(藏品有牛颈铃、通博拉彩券、瓶盖、陶笛、火车票、陀螺、厕纸包装纸、德国占领时期的通敌勋章、青蛙标本等),收藏沙子的橱窗是最不引人注意,同时也是最为神秘的,尽管它们被安静地封闭在玻璃瓶中,却似乎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要讲述。
评分
☆☆☆☆☆
卡尔维诺经典系列,新出的第三本了,不错不错。。
评分
☆☆☆☆☆
卡尔维诺的新书,虽然人已离去,但越来越多的作品被翻译过来,真的是读者的福气。
评分
☆☆☆☆☆
的确可以从《圣约翰之路》里看到一些贯穿卡尔维诺创作的隐喻和向度,把它和之后的任意一本作品联系到一起。因为对老电影不熟所以《一个观众的自传》看得颇不得要领。《一场战争的回忆》和《通往蜘蛛巢的小径》大概可以对照着看。《可爱的垃圾桶》《昏暗中》二刷后再来补充。
评分
☆☆☆☆☆
1927年后,由于国民党顽固坚持反共和“剿共”战争,引致国内政局的长期动荡。国民党各实力派之间的混战、对抗和日本对华不断的侵略,更加剧了政局的动荡,严重消耗了国民党,使其领导的国家政权机构长期处于虚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