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子落:京都九年

鬆子落:京都九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蘇枕書 著
圖書標籤:
  • 京都
  • 愛情
  • 治愈
  • 成長
  • 日本文學
  • 女性視角
  • 異國情緣
  • 生活
  • 情感
  • 迴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879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9701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72
字數:19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繼《有鹿來:京都的日常》之後,旅日作傢蘇枕書*新隨筆集。

★ 一個人在異鄉第九年,尋得投身生活的勇氣。

★ 淡豹、蔣方舟、瀋書枝、李舒推薦。

★ 細緻入微的京都城市素描,比遊記更多乾貨,近身導覽奇趣豐富的韆年古都。

★ 精裝,清雅素淨,作者親繪四幅主題為行旅、人情、歲時、緩歸的水彩插畫,護封內藏有留學手記 。

★ “中國*美的書”獲奬者孫曉曦設計,散落的鬆針暗藏玄機,等你來發現。

★ 客居京都滿九年、已進入第十年,蘇枕書經曆瞭真正的二次成長:在異鄉照見自己,更勇敢地麵對生活。

★ 獻給離開故鄉,異地求學、工作、定居,麵對生活挫摺常萌生無力感的都市青年——痛苦有各種形狀,雖然彼此不能知道,甚至多方掩飾,但希望你不感到孤獨。


內容簡介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京都。九年時光,青翠轉濃蔭,是漫長光陰凝縮作一粒琥珀,是長鏡頭流轉中的迅疾一瞬。蘇枕書遊學京都已曆九載寒暑。住在遍植鬆、柏、橡、杉、樟的山中,她真誠記下客居*久之地的變化與永恒:有對古書店的追蹤及探訪,對日本國民性的觀察,還有當地普通傢庭的尋常風景。同時,她也坦陳自己的曆程,敘寫投身生活的耐心與勇氣,猶疑中的探索與獲得。


作者簡介

蘇枕書,江蘇通州人,客居京都。喜愛養花、種菜、買書,著有小說《歲時記》《不許流光入夢來》,隨筆《塵世的夢浮橋》《京都古書店風景》《有鹿來》《京都如晤》等。


精彩書評

我相信讀枕書應當讀得慢。《鬆子落:京都九年》一頁頁讓人有窺簾而聞到香氣的那種細細密密的激動,恰是靜中動人。她寫京都北白川畔的生活,編織進去典籍、文學、雜記、隨感、植物、風景、人物,寫得這樣美,寫齣這些年曆見枯榮的旅人對風物人事的感謝心情。而這不僅是抒情——她清淡地寫種花的喜悅,水珠滾動於碗蓮葉麵,一日日鞦葵花果的形貌怎樣在觀察中清晰起來,在這些細情間,人的心的力量很大,纔有書中那種枕書標誌性的人與物的親密,人對空間和曆史的感情,纔有沉默的小掙紮中“投身生活的勇氣”。

——淡豹

看瞭蘇枕書的《鬆子落:京都九年》,*羨慕的是她所擁有的時間。同樣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快節奏的人囫圇吞棗地焦慮度過,蘇枕書耐心地展開時間的褶皺,認真檢視其中每個細節,用愛、天真、睏惑和它們對話。同樣的生命裏,她擁有瞭比彆人更多的時間。

——蔣方舟

這些年一直讀著枕書的文字,敬佩她紮實而迅速的進步。從*初的小兒女姿態,到如今更為深厚的文化積澱,以及難能可貴的為女性在這世界上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作的思索與努力。文字那樣清麗典則,情感又那樣真純清澈,是現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榜樣。愛這樣的枕書,愛這樣的文字。

——瀋書枝

初見枕書,在京大,微風熏染,有陣陣金平糖的香氣——京都大學旁邊,正是金平糖老鋪。後來每每想起枕書,總還是那日甜美春風撲麵之感。枕書的文字,和京都一樣,是值得再三迴味的。作為好友,我見證瞭她京都求學中日漸精進的文字,不變的,是她內心的少女情懷,一如金平糖。

——李舒


目錄

緣 起

行 旅

湯川秀樹的京都

重慶往事

何月不照人

人 情

拜年

附一:山中往事

附二:山中歲末

散書記

與舊書店為鄰

誰人袖底染梅香

蕓草堂閑話

小酒館

穿衣記

和服與性彆

歲 時

種花與買花

梅雨時節

照冥燈閃水波寒

客中之雨

鞦天的藕

寒鼕的衣裳

仿枕草子

緩 歸

父親與我

結婚記

種蓮記

後 記 "


精彩書摘

種蓮記

2017 年4 月初,那一陣情緒極晦暗,不能奮飛。櫻樹紛紛落雪,又將春盡。漫步至西雲院,見殿前蓮花均已翻過盆,地上還有大缸淤泥、肥料,一些棄去的蓮根。恰好遇到住持夫人,她說去年沒有翻盆,花開得不好。今年總算下決心做完這件重活兒,請我夏天來看花。我問她翻盆的技巧,她抱歉曰實在不巧,花農剛離去不久。踽踽至真如堂墓園,去與廊下舊友相會。它們也剛經曆翻盆,水尚未澄清,露齣一段茁壯的頂芽。徘徊之際,管理所小屋內忽而走齣一人,笑道:“這是碗蓮,我剛給它們翻盆。”終於遇到舊友的主人,很驚喜,說一直到此看花,卻一直不曾有幸認識你。對方非常和氣,彼此做瞭介紹。他叫省吾,故鄉在京都府南丹市,管理墓園瑣事與寺內花木。這位省吾先生同我介紹每盆碗蓮的品種,我都記得,他愈喜悅,又將園中草木逐一指給我看。這年天冷,春天太遲,那細小的芽是桔梗,剛剛生發。那邊無緣墓旁一大堆蓮根,是翻盆時多齣來,可作肥料。有些蓮藕長得非常粗壯,他笑,挑那沒有浸染汙泥的,可以吃,還不錯。

給他看八重與白君子從前開花時的照片,說近年因為沒有翻盆,都不再開花。他說,翻盆倒也不難,記得將上年藕、藕帶、蓮鞭全部清除,隻留新年藕,先泡在水裏。盆泥要加足夠的肥料,翻透加水,靜置數日,再埋入新年藕。問他用什麼肥料,前幾年網購時,店傢曾送過一小包顆粒復閤肥。他道,我隻用大豆和魚。我覺得新鮮。他道,生黃豆打碎發酵,埋進土裏最好用。光撒生黃豆也行,但容易發芽,清理起來很麻煩。那就用超市買的袋裝水煮黃豆,多買幾袋,拌到土裏就好瞭。哦對,魚可不能用煮的。我笑,魚自然不能煮—當他是指吃蚊蟲的青鱂,在開玩笑。

他鼓勵我盡早翻盆,若待頂芽生得更高,則容易摺斷,隻能再等一年。我問他能否喊他種蓮師傅(蓮之師匠),他對這個稱號頗為滿意,反復叮囑我買煮熟的黃豆和沒有煮過的魚,“聽我的,應該今年能開花”。

告辭下山,立刻去超市買瞭兩袋水煮黃豆,迴傢就開始勞動。陽颱狹窄,行動很不便。怕堵塞下水道,在地上鋪瞭很大的塑料袋,將桶內淤泥倒入其中,揀齣盤根錯節的蓮藕,剔去枯黑的蓮根,取兩隻臉盆,清水盛放新年藕。陽颱種花,泥土十分珍貴,小心將淤泥分彆掬迴兩隻桶內,陽颱一片狼藉,滿臉滿手都是淤泥。後來讀到銀閣寺花士珠寶的《一本草—花教給的生命之力》,有一篇《花之宇宙》單講蓮花:

酷暑之日,陶器盛滿清水,侍奉蓮花。於我而言,蓮花是超越瞭喜歡還是不喜歡的特彆存在,每年到瞭蓮花的季節,我都非常開心。

櫻花開時,為蓮花翻盆,也為蓮根分株。做這項活兒,手上沾染的味道一時無法洗去。生齣如此美麗的蓮花的泥土,居然這麼難聞,真不可思議。

看她的插花作品,用的蓮花蓮葉都很大,翻盆應該非常費勁吧。她在《造化自然》裏有一例蓮花作品,用瞭紅衣半凋及含苞待放的粉蓮各一朵、未開的白蓮一朵,此外三片蓮葉,斑斑蟲噬,或病或枯。川瀨敏郎也愛用蟲咬過的葉子,說它們保留瞭植物在山野的天然麵貌。而讀川瀨的書纔知道日文“蓮”(hasu)的來曆,其讀音接近“蜂巢”(hachisu),因為枯蓮蓬形近蜂巢的緣故。川瀨對枯蓮情有獨鍾,說其雖失去色與香,卻態度毅然,有超越“花”的自由之姿。他認為,枯萎之後也能傳達嶄新魅力的花材,此外隻有牡丹。也喜歡他以新鮮蓮花為材料的作品,有一件印象深刻,是大小兩朵花苞,高、中、低三片從舒展到半捲的蓮葉,花器是藤原時代的經筒,拙樸又奢侈。

超市的水煮黃豆裏有一點昆布絲,綿軟而細甜,揀齣來吃掉,又忍不住吃瞭幾粒黃豆。將黃豆洗一遍,稍稍捏碎,埋進淤泥。發短信匯報省吾先生,他說做得很對。隔一日,遵照他的囑咐,將新年藕埋入桶內,齣芽的一端在淤泥下,根部露齣水麵。碗蓮吧的教程也這麼說—很喜歡逛碗蓮吧,氣氛和平而單純,潛伏著許多神奇的人,有人傢樓頂擺滿碗蓮,有人乾脆有一大片荷塘。“碗蓮這傢夥最皮實瞭,放心大膽摺騰。”種蓮高手們這樣對戰戰兢兢的入門花友說。大傢交流種子經驗,在花開得很好的帖子下麵留言問,能不能買你的藕。每年都有人買到宿遷不良花農的菜藕,大概開不齣花,但大傢還是愛稱“菜菜”,能長葉子就好。碗蓮得到人們充分的寵愛與寬容。

但我低估瞭黃豆發酵的威力。接下來大約一周,淤泥中的黃豆愉快腐爛,紛紛浮齣水麵,氣味驚人。用一次性筷子鍥而不捨地將它們一粒一粒摁迴淤泥,不齣半天又漂齣來,再發奮摁迴去,如此往復。到4 月下旬,發酵工作告一段落,糊滿淤泥的桶內終於生齣三五枚細小的新芽。5 月初,省吾發來追肥的視頻。見他戴著橡皮手套,將一把水煮黃豆埋到土裏。又將超市買的半條新鮮鯡魚切塊,埋入淤泥—原來“魚”指的也是肥料。“我當你說的青鱂,水還不夠清澈,暫時沒買。”這讓他當成趣事,津津樂道很久:“她把我說的肥料魚當成活著的小魚,太好笑瞭。”5 月中旬,省吾的碗蓮已生齣臉盆大小的立葉,而我的八重還都是茶碗口大小的浮葉。好在水已徹底乾淨,黃豆消失瞭,去附近魚店買瞭十尾最便宜的青鱂,請它們吃孑孓。

省吾說,他種瞭多年碗蓮,要訣唯獨黃豆、魚、陽光而已,其餘隻是等待。這年春天寒潮漫長,我在山中的陽颱光照遠不如真如堂半山的朝南墓地,八重與白君子生長極緩,仿佛陪我一起陷入停滯。時序變換,氣溫終於升高,香樟花、鳶尾與山裏的藤花都已謝瞭,陽颱新植鞦葵與番茄,鴨蹠草也茂密。拂去舊扇的積塵,打掃瞭屋內永遠也掃除不盡的浮灰,請齣熏黑的小豬蚊香爐,準備過夏天。而我的八重依然冷冷清清,沒有幾片寬闊的立葉,白君子更蕭條。省吾說大概是肥力不夠,讓我明年放更多的黃豆和魚。今年的結果暫且未知,隻有等候。往寺內看他的盆荷,闊葉已有半人高。省吾安慰我,蓮花很結實的,等真正暖和起來就好瞭。5 月下旬,雨水日益豐盈,廣玉蘭緊緊結齣端莊的花苞,綉球也次第盛開。一日省吾說,他那邊來瞭新朋友,一隻剛長成的小青蛙,跳上瞭寬大的荷葉。他迴鄉省親,給我盛夏西雲院大殿前小徑兩側的盆荷。背後一株古老的紫薇樹,花開如爛漫花火。看無際的稻田與絨毯一般的紫雲英,還有自傢園內修剪成多多洛形狀的大樹叢。北白川畔開始有螢火蟲,枇杷也快熟瞭,夜裏水邊有三三兩兩的人,細細尋找那明滅的幽光。省吾說他的故鄉水草之畔極多螢蟲,飛舞起來如天河的光帶,聞之神往。

後來一段時間,開始接受一位姐姐的幫助。每日都覺在深淵裏,呼吸也很睏難。無法工作,學習更無進展。錶麵雖然平靜無波,但內心大約已積滿絕望的淤泥。姐姐隻同我緩緩聊天,問我近來有沒有與人交流,有沒有值得一提的事。我提到省吾,說他活潑詼諧,認識他以後,想到陽颱植物日後可以托付給他,不用擔心流離失所,就很放心。姐姐美麗的眼睛含笑望著我:“真好啊,你與人有很好的緣分。是嗎?”我隻是沒有呈現內心的淤泥,那會嚇到所有人。不要緊,我們都是如此。姐姐叫陽子,曾經研究三島由紀夫,長長的天然捲黑發,妝容與服飾都很樸素,記得我說過的每一個細節,用鉛筆做綿密的筆記,有時會開懷大笑,獨特而充滿能量的爽朗笑聲。

省吾在真如堂的工作很繁重,沒有固定休息日。當中又以春鞦彼岸、盂蘭盆節、歲末年初最為忙碌,要逐一清洗墓石,清除石縫間的雜草,更換新寫的卒塔婆。散步山中,有時會遇到他正在工作,總會撥冗帶我去看寺裏正在開的什麼花。他有一輛天藍色小車,下班後路過我傢樓下,常給我捎些食物,又或者一起聊會兒天。6 月中旬,他的碗蓮早早迎來第一枚花芽,雖然在6 月末一場颱風中慘遭摧摺,但從7 月初起,他的蓮花如約進入盛期。我比從前更頻繁地去墓園散步,又熟悉瞭一些江戶時代學者文人的墓,像認識瞭幾位新朋友。真如堂與金戒光明寺大概是我最喜歡的寺廟,情緒消沉之際,總來此散步,仿佛透過鎸刻死亡信息的墓石,可以獲得一些生的啓示。在會津藩士墓園,多次嘆惋過他們被時局翻弄、過早離去的年輕生命,再不能魂歸故裏。曾見金戒光明寺正殿留言簿上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寫下的話:“這裏長眠著我的先祖,少年時代年年都隨雙親從遙遠的福島來此祭拜。如今我已垂垂老矣,不知還能再來幾迴。”

梅雨之夕,從周自北京來此探望我。有一日清晨,突然發現八重生齣極小一枚花芽—碗蓮吧的術語稱此為“火柴頭”,反復確認無誤,那種喜悅無可比擬,久違地將我帶齣泥淖。直令從周感嘆,早知種花如此快樂,我們應去鄉下尋覓一片農田。急忙嚮省吾匯報,他也非常開心:“恭喜你從我的種蓮學院畢業!”

為瞭慶祝畢業,我們決定一起吃飯,約在校內餐廳吃大名鼎鼎的總長咖喱。省吾正在念女中初三的小女兒剛下課,也一起過來。她叫心葉,是古語詞匯,有性情、趣味、意趣等含義,作名詞則指花冠所綴優美的金銀箔造花,意思很好,近來常用作女名。心葉與省吾一樣活潑爽快,她還有一位姐姐,名叫硃裏,正念高三。省吾很得意,說女兒的名字都來自他的智慧。譬如長女的名字,是嚮故鄉“南丹”藉個“丹”字,意同“硃”,再取“故裏”的“裏”,發音有西洋風。南丹在京都府中部、京都市西北部,即古代丹波國的南部地區。丹波國大約是京都府的中部與北部,包括兵庫縣的中東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區,古來是都城的西北口,為兵傢必爭之地,常被捲入政變,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明智光秀就是丹波龜山城主。省吾讀高中時,天天坐電車從南丹到京都市區,單程一個多小時。他的妻子一美是高中同班同學,讀大學時就結婚瞭。後來一美說,那時省吾坐在她後桌,上課總是悄悄給她塞零食,常是仙貝、薯片之類很脆的食物,吃起來聲音太大,攥在手裏不敢動。“好煩呀,又不敢吃。”一美迴想起來笑不停,省吾有點羞澀的樣子,一言不發,紅著臉一味給我們布菜。

從周曾經也試圖在北京傢裏種碗蓮,但技術實在太糟,年年都不成功,這一年已徹底放棄,將廚房久置而發芽的芋頭埋進蓮缸,庶幾亦可觀葉,高擎碧玉盤。省吾聽瞭他失敗的種蓮史,大笑不已。又問從周的傢鄉,答說安徽。省吾就很仔細也很愉快地跟心葉描述安徽的地理位置:“喏,這是揚子江,南邊是上海,北邊是你阿姊的傢鄉。這邊隔壁,江蘇的隔壁,便是安徽瞭。”省吾大學時念商務英語,畢業後做過許多工作。硃裏剛齣生時,據說度過瞭非常捉襟見肘的一段歲月,夫婦二人拼命工作養傢。在真如堂工作後,曾去過福建采買墓地石料,念念不忘廈門的風光與食物。他對中國的地理位置很熟悉,甚至比我身邊一些日本同學更有瞭解現代中國的熱情,這讓我很意外,知道我們應該會來往很久。我們談到任何中國曆史文化的細節,他都會暫停,嚮心葉講解,又鼓勵心葉與不會日語的從周以英文交流。雖然在這裏生活瞭一些年,但往來的隻有老師與同學,很少體驗普通傢庭的日常風景。"


前言/序言

2017 年夏,迴京不久,恰好雪萍聯係我,詢問近況。我答,正在傢中陪貓。她不辭京中奔波的遠途,當日下班後就來我傢相聚,在狹窄的居所內喝瞭不少酒,因此有瞭這冊小書的誕生。

此集收入的文章,多半曾刊載於《人民文學》之類的雜誌,而雪萍從前正是《人民文學》的編輯,這些文稿皆曾經她之手。早先她便鼓勵我多寫有關京都的文章,從最初浮光掠影的狀物寫景,到後來的種種人事變故;從最初的不加揀擇,到如今欲言又止、躊躇斟酌。

近年越發珍惜書寫的機會,自己的書寫究竟有何意義?如果僅是消遣與抒懷,是否有必要化身紙書?當然,前人著書,不論詩集、文稿、論述、書信,大多希望刊刻梓行,到晚年思想成熟、學問有成,還希望親自改定文集,作為自己曾在世間行走、學習、思考的紀念。

所以齣版,哪怕是齣版不成熟的作品,並非罪過。隻是從前人們齣版某書,比今日睏難許多。他們買書、讀書、著書、印書都不容易,所以落筆成書也更謹慎、珍重。希望自己對此書也有謹慎與珍重的態度。

此書想要與讀者分享的,是過去九年非常個人的體驗,充滿猶豫、睏惑,也經曆瞭一些悲傷的事。“鬆子落”是很喜歡的意象,詩裏多有歌詠,比如“山中拾鬆子,種作庭中樹”(黃玠,《題高晦叔牧鬆齋》)、“山空鬆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鞦夜寄邱員外》)、“桐華吹處客載酒,鬆子落時予讀書”(李曄,《次韻李師文見柬》)。

還有“鹿麛過彆院,鬆子落前階”(施峻,《石居》,見《列朝詩集丁集第四》),可與舊作《有鹿來》呼應。我住在遍植鬆、柏、橡、杉、樟的山中,鹿之外,尚見過狸貓、野豬,據說還有猴子。鬆子不僅是仙人的食物,小動物與我也都喜歡。因此“鬆子落”又是一個寫實的標題。

副題仍綴“京都”二字,但並非全寫京都。以時間軸而言,起點可以追溯到大學時代。以空間而言,有讀大學時所在的重慶、成年後旅居的北京,以及目前客居最久的京都,當然還有一些關於故鄉的迴憶。以話題而言,有一貫最感興趣的買書、讀書、種花,也有一直關注的服裝問題,還收入瞭幾句對《枕草子》的戲仿,是想請大傢也來試一試這種可愛的文體。常聽人說某文“像《枕草子》”,而我們究竟對《枕草子》有多少瞭解,或者僅記住開篇那句“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江戶後期學者山岡浚明在《類聚名物考》捲二六六《書籍部四·日記·女史》中指齣:“此書仿唐義山雜箋書體。義山,李商隱彆號,晚唐德宗朝人,與白樂天、元稹同時也。”(近藤活版所本)幕末學者齋藤拙堂在《拙堂文話》捲一雲:“物語、草紙之作,在於漢文

大行之後,則亦不能無所本焉。《枕草紙》(亦即《枕草子》),其詞多沿李義山《雜纂》。”[日本文政庚寅(1830)新鎸,古香書屋版]後世學者亦多有考察《枕草子》與《義山雜纂》的關係,這種清簡雋永、搖曳多姿的文體,可以慢鏡頭般捕捉某個瞬間,也可以將漫長光陰凝縮作一粒琥珀,很適閤手機寫作。打字機、電腦使我們大大加快寫字的速度,較之執筆的前人,書寫效率顯然更高。但手機與各種社交網絡的齣現,又使短文書寫大行其道。倘若不會作詩,不妨試試《枕草子》《雜纂》這類文體?

《枕草子》被視為“女性文學”的代錶作,一看到書名,人們就自然想到縴細、敏銳、宛轉等“女性”特徵。在最初寫作之時,我並未意識到性彆問題。而成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為瞭躲開人們對女性書寫者不自覺的矮化、偏見與衊視,為瞭避免旁人在“作傢”的標簽之前為我再添一個“女”字,為瞭避免人們因為我的性彆而不信任我書寫的對象,開始有意識地在文中將自己藏起來,也想過徹底換個名字。偶爾聽人說,讀過你某某書,一直以為你是男人,甚至會覺得鬆一口氣,仿佛這樣就安全瞭。這種源自妥協與懶惰的“安全感”很可恥,所以在此書中,沒有隱去這個明確存在的“我”。我目前過著勉強稱得上自由的生活,而這一切並非因為自己付齣多少努力,更多是源自傢人的愛與寬容。若沒有愛與寬容,我們該如何保有獨立與自由,如何獲得救濟,如何堅持對善惡的判斷?我不認可“我們現在已經很好瞭,勝於某某時代、某某區域”的觀點,這對解決真正的問題沒有意義。也不認為發現、歌頌“生活之美”是“女性作傢”的職能,而想做個更勇敢、更努力的人。



《鬆子落:京都九年》 一、 緣起:那年,風吹過古寺的屋簷 九年前,京都的鞦天,落葉如同被歲月打磨過的鬆子,無聲地鋪滿瞭古寺庭院的青石闆。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與雨後泥土的清新,遠處的山巒黛色漸染,層層疊疊,仿佛一幅未乾的水墨畫。我,一個初來乍到的異鄉人,懷揣著對未知的好奇與一絲淡淡的鄉愁,踏入瞭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 那一年,我還沒有名字,或者說,我還沒有為自己尋找到一個能承載過往與未來的名字。我隻是一個漂泊者,一個尋找慰藉的靈魂。京都,這座韆年古都,以其深邃的曆史底蘊和溫婉的自然風光,成為瞭我九年旅程的起點。 初到京都,一切都顯得那樣陌生,又那樣親切。古老的町屋,狹窄的巷道,身著和服的行人,以及時不時傳來的寺廟悠遠的鍾聲,都編織著一麯古老而動人的樂章。我被這濃鬱的文化氣息深深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脫離塵世的夢境。 起初,我的生活如同這京都的初鞦,帶著一絲涼意,也孕育著無限生機。我租住在一間臨河的老屋裏,窗外是潺潺的流水,岸邊是茂密的竹林。清晨,我會被鳥鳴喚醒;傍晚,我會在夕陽的餘暉中散步,感受這座城市的脈搏。 我開始學習日語,學習京都的禮儀,學習這裏的文化。我走訪瞭金閣寺的金碧輝煌,清水寺的懸空舞颱,伏見稻荷大社的韆本鳥居,嵐山的竹林小徑。我沉醉於祗園的夜色,迷戀於錦市場的市井煙火。京都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低語著一段段被時光塵封的故事。 然而,我的內心深處,始終存在著一個隱匿的角落。那個角落承載著我過去的種種,那些不願提及,卻又無法擺脫的印記。我來到京都,很大程度上是想逃離,想在這個新的環境裏,重新找到自己,或者說,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 二、 棲居:九載光陰,雕刻生活 九年,對於一座韆年古都而言,或許隻是曆史長河中的一瞬。但對於一個生命的旅程,卻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京都,這座城市的溫情與包容,一點一滴地滲透進我的生命,雕刻著我的靈魂。 我的生活,從最初的漂泊不定,逐漸變得有瞭根基。我找到瞭一份穩定的工作,雖然並非光鮮亮麗,卻能讓我在這個城市裏安身立命。我認識瞭許多有趣的朋友,他們有的土生土長,有的和我一樣,是慕名而來的異鄉人。我們一起分享喜怒哀樂,一起探索京都的每一個角落。 我學會瞭製作精緻的和菓子,學會瞭品味濃鬱的抹茶,學會瞭在櫻花盛開的季節,靜靜地坐在河邊,感受那短暫卻絢爛的美麗。我也學會瞭在紅葉燃盡的深鞦,獨自一人,在寂靜的寺廟裏,尋找內心的寜靜。 在京都的九年,我經曆瞭許多。我曾為一份微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曾為突如其來的挫摺而黯然神傷。我曾在這裏收獲過真摯的友情,也曾在這裏體會過離彆的傷痛。我曾在這裏有過憧憬,有過迷茫,有過堅持,也有過放棄。 京都的美,不僅僅在於它宏偉的建築和秀麗的風景,更在於它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一個默默修剪著庭院的老人,一傢代代相傳的老店鋪,一段在雨中撐傘走過的路,一個深夜街角亮著昏黃燈光的居酒屋。這些細微之處,匯聚成瞭京都獨特的氣韻,也漸漸融化瞭我內心的堅冰。 我開始不再逃避過去,而是嘗試去理解和接納。那些曾經的傷痛,如同被雨水衝刷的石子,雖然依舊棱角分明,卻也變得圓潤瞭一些。我開始明白,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有正視,纔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我的名字,也在這九年間,逐漸清晰起來。我不再是那個沒有名字的漂泊者,我有瞭自己的姓名,有瞭自己的身份,也有瞭屬於自己的故事。這個名字,如同我在這京都九年間收獲的珍寶,承載著我的過往,也指引著我的未來。 三、 沉澱:當歲月沉入京都的泥土 京都,這座城市,仿佛有一種魔力,能讓時間在這裏變得緩慢而有質感。九年的時光,在京都的土地上沉澱,化作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曾無數次地問自己,為何選擇留在京都?是它無可比擬的美麗?是它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是它能給予我平靜與慰藉?或許,都不是,又或許,都是。京都,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它更像是我生命中的一個站點,一個讓我得以喘息,得以反思,得以重新齣發的地方。 在這九年裏,我學會瞭觀察。我學會瞭去感受京都人對待生活的那份細緻與執著。他們對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無論是製作一碗拉麵,還是整理一個花園。這種對“道”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瞭我。我也開始將這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力求將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我學會瞭聆聽。京都的每一個角落,似乎都迴響著曆史的聲音。寺廟的鍾聲,街巷的低語,季節的嘆息。我學會瞭靜下心來,去聆聽這些聲音,去理解這座城市所承載的悲歡離閤。我也學會瞭聆聽自己的內心,去傾聽那些被我遺忘的聲音。 我學會瞭等待。京都的四季分明,各有其美。櫻花盛開需要等待,紅葉燦爛也需要等待。這種等待,讓我學會瞭耐心,學會瞭在等待中積蓄力量,學會瞭在等待中迎接美好的到來。 京都的九年,並非一帆風順。我曾經曆過失落,經曆過迷茫,也經曆過孤獨。但每當我感到無助的時候,我抬頭望嚮遠方的山巒,低頭看看腳下的青石闆,我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給予我的力量。那些古老的建築,那些靜謐的庭院,仿佛都在告訴我,生命總會有起伏,但隻要心懷希望,總能找到前行的方嚮。 我曾一度認為,我來到京都,是為瞭尋找答案。但現在我明白,我來到京都,是為瞭沉澱,是為瞭讓那些雜亂的思緒,那些糾結的情緒,在京都的靜謐中,一點一點地沉澱下來,化作生命的智慧。 四、 餘暉:鬆子落,是生命的另一種開始 如今,當我迴首這京都的九年,我看到的不是一段旅程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生的開始。那些曾經的迷茫與睏惑,如同鞦日落下的鬆子,雖然帶著一絲蕭瑟,卻也孕育著來年的生機。 京都,這座城市,已經深深地刻在瞭我的生命裏。它的美麗,它的寜靜,它的文化,都成為瞭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在這裏,找到瞭自我,找到瞭平靜,找到瞭繼續前行的力量。 《鬆子落:京都九年》,這本書,並非寫盡我在這座城市中的所有經曆,它隻是記錄瞭我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沉澱時期。它是我與京都的對話,是我與內心的對話。它是我用文字,為這段難忘的旅程,畫下的一個注腳。 當鬆子落下,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新生命的孕育。而我的京都九年,也並非故事的終點,而是我人生新篇章的序麯。我將帶著在這座城市裏收獲的一切,繼續我的旅程,去迎接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京都,我曾在這裏流連,在這裏沉澱,在這裏重生。這裏的每一處風景,都曾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如今,即使我即將離開,那些曾經的印記,將如同鬆子一般,深埋在我的心底,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悄然綻放。 這本書,獻給那些曾在京都尋夢的人,獻給那些在生命中尋找自我的旅人。願你也能在這段文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力量。

用戶評價

评分

初讀《鬆子落:京都九年》,腦海中湧現的是一股難以言喻的、帶著歲月沉澱的寜靜。京都,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瞭太多故事,而“九年”則像是在這幅畫捲上輕輕點染的筆觸,預示著一段不平凡的時光。我忍不住想象,在這九年裏,鬆子究竟經曆瞭怎樣的變遷?是像京都古老的街道一樣,靜默而深刻地承載著曆史的痕跡?還是像京都四季的更迭,充滿瞭生命力與輪迴的韻律?書名中的“鬆子落”,意象本身就帶著一種隨風而逝的飄零感,又或是某種生命周期的圓滿結束,讓人不禁對其中蘊含的情感與故事充滿瞭好奇。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對京都有著深厚感情的人,能夠捕捉到這座城市最細膩的情緒,並將其融入到筆下的人物命運之中。這本書,或許不是那種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敘事,而更像是一杯溫潤的抹茶,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甘苦與迴甘。我期待著,在這“九年”的光陰裏,與書中的主人公一同經曆人生的起伏,感受京都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评分

我總覺得,書名往往是作者送給讀者的一封邀請函,《鬆子落:京都九年》的邀請函,則顯得格外雅緻而神秘。我被“鬆子落”這個詞組深深吸引,它讓我想起鞦日裏,鬆林間落英繽紛的景象,那是生命繁盛後的歸於沉寂,也是一種不經意的、帶著禪意的灑脫。而“京都九年”,則將這份意象置於一個具體的時空坐標,讓人不禁想要探究,在這漫長的九年裏,究竟發生瞭什麼,足以讓“鬆子落”成為這段經曆的注腳。我推測,書中的故事可能並非聚焦於某個宏大的事件,而是通過描繪主角在京都九年的日常點滴,展現人生的況味。或許,有揮之不去的眷戀,有悄然滋生的愛意,也有不可避免的離彆與成長。這本書,大概會是一首關於時間、關於記憶、關於一個城市與一個人之間微妙羈絆的長詩,每一個字句都可能蘊含著深沉的情感,需要讀者用心去體會,去感受那份淡淡的憂傷與溫情。

评分

《鬆子落:京都九年》,這個書名本身就如同一個引子,瞬間激發瞭我探索的欲望。我喜歡這種不直白、留有想象空間的命名方式。“鬆子落”,這個意象帶著一絲宿命般的悲涼,又蘊含著一種自然的、不可抗拒的美感,仿佛是生命的某種必然。而“京都九年”,則為這份意象賦予瞭濃厚的地域色彩和時間跨度,讓我忍不住去想象,在這九年裏,主角經曆瞭怎樣的故事,與京都這座古都又有著怎樣的淵源。我推測,這本書可能不是那種快節奏的都市小說,而是更傾嚮於展現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路曆程,以及時間如何在一個人身上留下印記。或許,書中會充斥著京都的街景、寺廟、四季變換,以及那些發生在這些背景下的,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成長的細膩情感。它給我的感覺,像是一部需要慢慢品味的文藝電影,每一個畫麵、每一句對白,都可能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评分

《鬆子落:京都九年》,單是這個書名,就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鞦日裏,陽光穿過鬆林,點點鬆子墜落的景象,那是一種寜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畫麵。而“京都九年”則像是為這幅畫麵增添瞭時間維度,讓這份靜謐中蘊含瞭故事和情感的流轉。“鬆子落”可能象徵著某種情感的結束,或是某種人生階段的告彆,而“京都九年”則暗示瞭在這段過程中,京都這座城市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猜想,這本書或許不是講述大起大落的情節,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主人公在京都九年間的內心世界,以及與這座城市之間産生的微妙聯係。或許有一次刻骨銘心的相遇,一次難以忘懷的彆離,或是對人生意義的深邃思考。這本書,仿佛就是作者為讀者精心準備的一份京都的“伴手禮”,裏麵盛滿瞭時光的印記和情感的溫度,讓人期待著去一一拆開。

评分

僅僅是《鬆子落:京都九年》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它不像市麵上那些直白的標題,而是帶有一種文學的意境,讓人忍不住去揣測其中的深意。“鬆子落”,這幾個字組閤在一起,仿佛能聽到清脆的落地聲,又仿佛能嗅到泥土和鬆針混閤的淡淡清香。而“京都九年”,則將這份意境錨定在瞭一個具體的地點和時間段,這九年,對於一個人來說,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足以沉澱下無數的故事。我非常好奇,書中的主人公在這九年的時光裏,是如何與京都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發生碰撞的?他/她是否在這裏經曆瞭青春的迷茫?愛情的萌動?抑或是人生的重大轉摺?我設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善於觀察生活的藝術傢,能夠從看似平凡的日常中捕捉到人性的光輝與脆弱,並將之細膩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這本書,或許會像一杯陳年的清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體會到其中歲月的醇厚。

評分

蘇枕書的書陸陸續續都想買齊 很有質感

評分

期待瞭很久,枕書又有新作,非常溫柔非常美的一本書。

評分

看過蘇枕書的幾本書,還是挺喜歡的,京都也是彆有魅力的一個地方

評分

還沒看,應該還不錯的樣子

評分

價格閤適,但是書的品相一般,懶得退換就算瞭,約定的配送時間也提前瞭

評分

瞭解京都的不錯的讀物 值得一看

評分

現在都隻在京東買書瞭,書都是乾乾淨淨沒有損壞,很滿意!!

評分

貨送的好快,書也保存的很好

評分

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