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丛书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奥] 阿德勒 著,欧阳瑾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0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78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800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2
字数:218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运用个体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旨在帮助普通人正确理解人性,更好的处理日常关系,养活生活行为中的错误。

★找到与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方法。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从“人类的行为”与“性格研究”两个方面对人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通俗地阐述了“个体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指出了理解人性的重要意义。作者在书中结合临床经验与实际病例,一方面阐释了我们人类与世界、社会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这些原理如何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一方面也指出了不正确的个体行为会破坏社会和群居生活的和谐,从而让我们在逐步理解人性本质的过程中,了解到辨别和纠正自身错误、不断完善自我并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方法和重要性,是我们一览“个体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生命的意义》(又名《自卑与chao越》)《洞察人性》《渴望chao越》《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感》等。

目录

上编 人类的行为

第一章 精神……………………………………………………… 2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 2

第二节 精神器官的功能 ………………………………… 3

第三节 精神生活的目的性(目的论) ………………… 4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 11

第一节 绝对真理 ……………………………………… 11

第二节 共同生活的必要性 …………………………… 12

第三节 安全感与适应性 ……………………………… 14

第四节 社会感 ………………………………………… 16

第三章 儿童与社会 …………………………………………… 18

第一节 婴儿的处境 …………………………………… 18

第二节 困难的影响 …………………………………… 21

第三节 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 ………………………… 26

第四章 我们生存的世界……………………………………… 28

第一节 宇宙的结构 …………………………………… 28

第二节 宇宙观形成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 30

第三节 幻想 …………………………………………… 39

第四节 梦境:概述 …………………………………… 41

第五节 移情与同感 …………………………………… 42

第六节 催眠与暗示 …………………………………… 44

第五章 自卑感与赏识追求 …………………………………… 50

第一节 儿童时期的情况 ……………………………… 50

第二节 自卑感的补偿机制:对赏识与优越感的追求 … 53

第三节 人生曲线图与宇宙观 ………………………… 60

第六章 人生准备……………………………………………… 70

第一节 玩耍 …………………………………………… 70

第二节 注意力与注意力不集中 ……………………… 72

第三节 过失犯罪与健忘 ……………………………… 75

第四节 潜意识 ………………………………………… 76

第五节 梦境 …………………………………………… 84

第六节 天赋 …………………………………………… 93

第七章 性别 …………………………………………………… 96

第一节 两性现象与劳动分工 ………………………… 96

第二节 男性在如今的文化当中处于优势地位 ……… 98

第三节 所谓的女性劣势 ……………………………… 104

第四节 不做女人 ……………………………………… 108

第五节 两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 118

第六节 改革尝试 ……………………………………… 120

第八章 家庭系统排列………………………………………… 122

下编 性格研究

第一章 总论 …………………………………………………… 132

第一节 性格的本质与起源 …………………………… 132

第二节 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 137

第三节 性格发展的方向 ……………………………… 140

第四节 心理学旧流派 ………………………………… 147

第五节 气质与内分泌腺 ……………………………… 149

第六节 要点重述 ……………………………………… 155

第二章 攻击型的性格特质 …………………………………… 158

第一节 虚荣心与野心 ………………………………… 158

第二节 嫉恨 …………………………………………… 185

第三节 忌妒 …………………………………………… 187

第四节 贪婪 …………………………………………… 190

第五节 仇恨 …………………………………………… 192

第三章 非进攻型的性格特质………………………………… 196

第一节 孤僻 …………………………………………… 196

第二节 焦虑 …………………………………………… 198

第三节 懦弱 …………………………………………… 202

第四节 粗野本能:适应性降低的表现形式 ………… 210

第四章 性格的其他表现 ……………………………… 214

第一节 快乐 …………………………………………… 214

第二节 思维过程与表达方式 ………………………… 216

第三节 小学生式的不成熟 …………………………… 216

第四节 迂腐之人与有原则者 ………………………… 217

第五节 唯唯诺诺 ……………………………………… 218

第六节 专横 …………………………………………… 222

第七节 情绪与气质 …………………………………… 223

第八节 倒霉 …………………………………………… 224

第九节 宗教狂热 ……………………………………… 225

第五章 情感与情绪 …………………………………………… 227

第一节 分裂性情感 …………………………………… 228

第二节 结合性情感 …………………………………… 236

附 录

教育概述………………………………………………………… 240

结论……………………………………………………………… 245


精彩书摘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我们认为,只有能够运动、活着的生物才具有思想。思想与自由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关联。那些根基牢靠的生物,没有必要具有思想。如果给一株深深地扎根于地下的树木赋予情感与思维,那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啊!想一想,认为一株植物或许能够忍受某种无法逃避的痛苦,或者能够预知日后无法避免的事情,该是多么的荒诞啊!想一想,倘若认为一株植物具有思维能力、拥有自由的心智,同时又认为植物无法利用自身的意志是一种必然的定论,该是多么的荒谬啊!在这种情况下,这株植物的意志与思维能力必然都是毫无意义的。

运动与精神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严格的推论关系。这一点,构成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区别。因此,在精神生活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与运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才行。一切与位置变换相关的问题,都要求思想能够预见到,并且要求思想能够积累经验、形成记忆,以便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这个问题。那样的话,我们从一开始就能够确定,精神生活的发展与运动相关,而伴随思想而来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也都受到了生物自由运动能力的制约。这种能动性会刺激、促进和要求精神生活始终都得到不断的强化。想象一下,倘若能够预测出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精神生活是静止不动的。“自由本身即能造就伟人,强迫只会扼杀与毁灭。”

......



前言/序言

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无疑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既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和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心理学家,对后世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870年2月7日,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尽管家境富裕,从小生活舒适安逸,但由于体弱多病,并且自认为长相丑陋,因此阿德勒认为自己的童年是很不幸福的。5岁时的一场大病,加上一个弟弟的死亡,使得他从小就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中学毕业后,阿德勒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并且接受了良好的医学培训。在后来的实习与行医期间,阿德勒读到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书,便写了一篇捍卫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于是,弗洛伊德便在1902年邀请他加入了维也纳的“精神分析小组”,并让他担任这一组织的主席。但不久之后,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两人之间的分歧便日渐显露出来,因此到了1911年,阿德勒便辞去了“精神分析小组”主席一职,随后又退出该小组,另起炉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协会”。

尽管阿德勒是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破茧而出,并且开创出了自己的学说,但探讨“个体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这两种理论之间的差异,却属于非常专业的心理学范畴,显然并不是普通读者追求的方向。但在目前竞争压力巨大、社会发展变化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普通读者了解“个体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将它们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并且据此而调整好自身的状态,让每个人的努力始终都保持在有益于人生(也包括有益于社会)的层面上,无疑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轻松,也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已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且会据此而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过,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相同,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也不相同,所以,研究心理过程应当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历为对象。这一点,也正是阿德勒将其心理学称为“个体心理学”的原因所在。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强调人们的行为各有其目的,认为未来比过去重要得多。他认为,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会用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人生目标。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长大之后都必然会面对所谓的人生三大问题,即社会问题、职业问题、爱情和婚姻问题。尽管许多的专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分类都存有异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一理论所重视的社会因素和个人经验正是其他心理学流派所欠缺的方面。比如,阿德勒认为,人天生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会受社会驱力所推动,因而他更重视社会兴趣,相信社会可促进人格的发展。再如,阿德勒认为,一个人满足性本能的方式决定于他的生活方式,而并非是与此相反,即并非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于他满足性本能的方式。我们认为,这些方面都有别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也更接近于现实情况。

此外,在教育领域,阿德勒强调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儿童,或者将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遗传;在心理治疗领域,阿德勒主张医生应当与患者面对面,友好而坦诚地进行交流;在爱情和婚姻领域,阿德勒提倡人们积极改善婚姻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建议人们去结束一段姻缘。这些主张,非但符合阿德勒所处时代的社会主流思想,也很契合如今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从而证明了这一心理学流派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也正是我们推出阿德勒这几本心理学著作并系统地来介绍“个体心理学”的原因所在。

自然,阿德勒及其“个体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远不止于我们所提到的这些。他提出的许多概念和方法都已逐渐渗透到心理学主流体系中。比如,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概念已经被整个心理学体系所吸纳,而他提倡的社区治疗、家庭治疗和合作治疗等心理疗法,也已经被全社会普遍接受。

我们相信,结合自身现实与社会现实系统地了解这些方面,对如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所裨益。因此,我们精心选取了阿德勒的一部分作品翻译出来,以便普通读者也能够一览这位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大师的作品。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从“人类的行为”与“性格研究”两个方面对人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通俗地阐述了“个体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指出了理解人性的重要意义。作者在书中结合临床经验与实际病例,一方面阐释了我们人类与世界、社会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这些原理如何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一方面也指出了不正确的个体行为会破坏社会和群居生活的和谐,从而让我们在逐步理解人性本质的过程中,了解到辨别和纠正自身错误、不断完善自我并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方法和重要性,是我们一览“个体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经典之作。当然,由于译者并非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在翻

译过程中出现谬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定居美国4年之后,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在讲学途中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英国苏格兰的亚伯丁。《纽约先驱论坛》为他发了一则讣告,如此评价道:“阿德勒,自卑情结之父,拒绝成为精神分析的某个零件。他既有点像科学家弗洛伊德,又和预

言家荣格相似。他就是他,一个传播福音的人。”在我们看来,阿德勒开创的“个体心理学”,他提出并践行的诸多理论与疗法,就是他传播给整个人类的福音。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丛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丛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丛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