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传统文化丛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大师讲传统文化丛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梁启超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49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620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师讲传统文化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近代第一部系统阐明历史理论的著作,由“中国历史研究法”“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三部分构成。《中国历史研究法》论述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就建立新史学提出主张。《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是对《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修补及修正。《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重点讲述如何做专史。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zui显著。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李鸿章传》《王安石传》等。

目录

目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
自序 3
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5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12
第三章 史之改造 36
第四章 说史料 46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78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121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 153
第一 史学应用归纳研究法的最大效率如何 155

第二 历史里头是否有因果律 156

第三 历史现象是否为进化的 159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163
绪论 165
总论 167
第一章 史的目的 167
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 176
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194


分论一 人的专史 204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204

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相 209

第三章 做传的方法 219

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 226

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 235

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 262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297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297

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 300

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304

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 310

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 349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曰中国史。

今宜将此定义分析说明:

一、活动之体相。人类为生存而活动,亦为活动而生存。活动休止,则人道或几乎息矣。凡活动,以能活动者为体,以所活动者为相。史也者,综合彼参与活动之种种体与其活动所表现之种种相,而成一有结构的叙述者也。是故非活动的事项,例如天象、地形等属于自然界现象者,皆非史的范围。反之,凡活动的事项,人类情感、理智、意志所产生者,皆活动之相,即皆史的范围也。此所谓相者,复可细分为二:一曰活动之产品,二曰活动之情态。产品者,活动之过去相,因活动而得此结果者也。情态者,活动之现在相,结果之所从出也。产品者,譬犹海中生物,经无数个体一期间协合之嬗化而产出一珊瑚岛,此珊瑚岛实经种种活动情态而始成,而今则既僵矣,情态不复可得见。凡史迹皆人类过去活动之僵迹也,史家能事乃在将僵迹变为活化,因其结果以推得其情态,使过去时代之现在相再现于今日也。

二、人类社会之赓续活动。不曰“人”之活动,而曰“人类社会”之活动者,一个人或一般人之食息、生殖、争斗、忆念、谈话等等不得谓非活动也,然未必皆为史迹。史迹也者,无论为一个人独力所造,或一般人协力所造,要之必以社会为范围,必其活动力之运用贯注能影响及于全社会,最少亦及于社会之一部,然后足以当史之成分。质言之,则史也者,人类全体或其大多数之共业所构成,故其性质非单独的而社会的也。复次,言活动而必申之以“赓续”者,个人之生命极短,人类社会之生命极长,社会常为螺旋形的向上发展,隐然若悬一目的以为指归。此目的地辽远无垠,一时代之人之所进行,譬犹涉涂万里者之仅蹞一步耳。于是前代之人恒以其未完之业遗诸后代,后代袭其遗产而继长增高焉。如是递遗递袭,积数千年、数万年,虽到达尚邈无其期,要之与目的地之距离必日近一日。含生之所以进化,循斯轨也。史也者,则所以叙累代人相续作业之情状者也。准此以谈,则凡人类活动在空际含孤立性,在时际含偶现性、断灭性者,皆非史的范围。其在空际有周偏性,在时际有连续性者,乃史的范围也。

三、活动之总成绩及其因果关系。活动必有成绩然后可记,不待言也。然成绩云者,非一个人一事业成功失败之谓,实乃簿录全社会之作业而计其总和。质言之,即算总帐也。是故成绩有彰显而易见者,譬犹澍雨降而麦苗茁,烈风过而林木摧。历史上大圣哲、大英雄之出现,大战争、大革命之经过,是其类也。亦有微细而难见者,譬犹退潮刷江岸而成淤滩,宿茶浸陶壶而留陈渍,虽聪察者犹不之觉,然其所演生之迹,乃不可磨灭。一社会一时代之共同心理、共同习惯,不能确指其为何时何人所造,而匹夫匹妇日用饮食之活动皆与有力焉,是其类也。吾所谓总成绩者,即指此两类之总和也。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之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其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然因果关系至复赜而难理,一果或出数因,一因或产数果,或潜伏而易代乃显,或反动而别证始明,故史家以为难焉。

四、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隰之有畔,不致泛滥失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例如《资治通鉴》,其著书本意专以供帝王之读,故凡帝王应有之史的智识无不备,非彼所需,则从摈阙。此诚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今日之史,其读者为何许人耶?既以民治主义立国,人人皆以国民一分子之资格立于国中,又以人类一分子之资格立于世界,共感于过去的智识之万不可缺,然后史之需求生焉。质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而已。史家目的,在使国民察知现代之生活与过去未来之生活息息相关,而因以增加生活之兴味,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念先民辛勤未竟之业,则矍然思所以继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观其失败之迹与夫恶因恶果之递嬗,则知耻知惧;察吾遗传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矫之也。夫如此,然后能将历史纳入现在生活界,使生密切之联锁。夫如此,则史之目的乃为社会一般人而作,非为某权力阶级或某智识阶级而作,昭昭然也。

今人韦尔思有言:“距今二百年前,世界未有一著述足称为史者。”看英人韦尔思H.G.Wells所著《史纲》(Outline of History)初版第二四七页。夫中外古今书籍之以史名者亦多矣,何以谓竟无一史?则今世之史的观念有以异于古所云也。我国二千年来史学,视他国为独昌。虽然,彼其体例多属千馀年前学者之所创。彼时所需要之史,与今不同。彼时学问未分科,凡百智识皆恃史以为之记载,故史之范围广漠无垠,积年愈久,为书愈多,驯至为一人毕生精力所不能殚读。吾侪居今日而读旧史,正所谓“披沙拣金,往往见宝”。离沙无金,固也。然数斗之沙,得金一颗,为事既已甚劳,况拣金之术,非尽人而能,苟误其涂,则取沙弃金,在所不免。不幸而中国现在历史的教育,乃正类是。吾昔在友家见一八岁学童,其父面试以元、明两代帝王世次及在位年数,童对客偻数,一无漏讹。倘此童而以他朝同一之事项质客(我)者,客惟有忸怩结舌而已。吾既叹异此童之慧敏,转念以如此慧敏之脑而役以此等一无价值之劳动,其冤酷乃真无极也。不宁惟是,旧史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不载。试举其例:如巴、蜀、滇、黔诸地,自古本为中华民族文化所未被,其次第同化之迹,治史者所亟欲闻也。而古代史上有两大役,实兹事之关键。其在巴、蜀方面,为战国时秦司马错之定蜀。其在滇、黔方面,为三国时蜀诸葛亮之平蛮。然而《史记》之叙述前事,仅得十一字。《三国志》之叙述后事,仅得六十四字《史记》叙秦定蜀事,仅《秦本纪》中有“六年,蜀侯煇反,司马错定之”十一字。《三国志》叙蜀平蛮事,仅《后主传》中有“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凡四十四字。又《诸葛亮传》中有“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凡二十字。此两役可谓史上极重要之事实,然正史所纪乃简略至此,使非有《战国策》、《华阳国志》等稍补其阙,则此西南徼两片大地何以能与中原民族发生关系,吾侪将瞢无所知矣。。其简略不太甚耶?又如隋唐间佛教发达,其结果令全国思想界及社会情状生一大变化,此共见之事实也。然而偏读《隋书》、新旧《唐书》,此种印象竟丝毫不能印入吾脑也。如元、明间杂剧小说为我文学界辟一新纪元,亦共见之事实也。然而偏读《兀史》、《明史》,此间消息乃竟未透漏一二也。又如汉之攘匈奴,唐之征突厥,皆间接予西方史迹以莫大之影响;明时欧人之“航海觅地热”,其影响之及于我者亦至钜;此参稽彼我年代事实而可见者。然而偏读汉、唐、明诸史,其能导吾以入于此种智识之涂径者乃甚稀也。由此观之,彼旧史者,一方面因范围太滥,卷帙浩繁,使一般学子望洋而叹;一方面又因范围太狭,事实阙略,不能予吾侪以圆满的印象。是故今日而欲得一理想的中国史以供现代中国人之资鉴者,非经新史家一番努力焉不可也。

今欲成一适合于现代中国人所需要之中国史,其重要项目,例如:

中华民族是否中国之原住民,抑移住民?

中华民族由几许民族混合而成?其混合醇化之迹何如?

中华民族最初之活动,以中国何部分之地为本据?何时代发展至某部分,何时代又发展至某部分?最近是否仍进行发展,抑已停顿?

外来蛮族,例如匈奴、突厥等,其与我共争此土者凡几?其来历何如?其纷争结果影响于我文化者何如?我文化之影响于彼者又何如?

世界他部分之文化民族,例如印度、欧洲等,其与我接触交通之迹何如?其影响于我文化者何如?我文化之影响于彼者又何如?

中华民族之政治组织,分治、合治交迭推移之迹何如?

统治异民族及被统治于异民族,其成败之迹何如?

阶级制度,贵族、平民、奴隶之别何时发生,何时消灭?其影响于政治者何如?

国内各种团体,例如家族团体、地方团体、宗教团体、职业团体等,其盛衰兴废何如?影响于政治者何如?

民治主义基础之有无?其久不发育之故安在?

法律因革损益之迹何如?其效力之及于社会者何如?

经济基件,衣食住等之状况自初民时代以迄今日,其进化之大势何如?

农工商业更迭代嬗以占经济之主位,其推移之迹何如?

经济制度,例如货币之使用,所有权之保护,救济政策之施行等等,其变迁何如?其影响于经济状况者何如?

人口增殖移转之状况何如?影响于经济者何如?

与外国交通后所生经济之变动何如?

中国语言文字之特质何在?其变迁何如?其影响于文化者何如?

民族之根本思想何在?其各时代思潮蜕变之迹何如?

宗教信仰之情状及其变迁何如?

文化之继承及传播,其所用教育方式何如?其变迁及得失何如?

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工艺、科学等,各时代进展之迹何如?其价值何如?

各时代所受外国文化之影响何如?我文化之曾贡献或将贡献于世界者何如?

上所论列不过略举纲领,未云详尽也。要之、现代之史必注目于此等事项,校其总成绩以求其因果,然后史之为物乃与吾侪之生活不生距离,而读史者乃能亲切而有味。举要言之,则中国史之主的如下:

第一,说明中国民族成立发展之迹而推求其所以能保存盛大之故,且察其有无衰败之征。

第二,说明历史上曾活动于中国境内者几何族,我族与他族调和冲突之迹何如?其所产结果何如?

第三,说明中国民族所产文化以何为基本,其与世界他部分文化相互之影响何如?

第四,说明中国民族在人类全体上之位置及其特性,与其将来对于人类所应负之责任。遵斯轨也,庶可语于史矣。


前言/序言

自序

中国历史可读耶?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乃至其他别史、杂史等,都计不下数万卷,幼童习焉,白首而不能殚,在昔犹苦之,况于百学待治之今日,学子精力能有几者?中国历史可不读耶?然则此数万卷者以之覆瓿,以之当薪,举凡数千年来我祖宗活动之迹足徵于文献者,认为一无价值而永屏诸人类文化产物之圈外,非惟吾侪为人子孙者所不忍,抑亦全人类所不许也。既不可不读而又不可读,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读之,然后出其所读者以供人之读。是故新史之作,可谓我学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近今史学之进步有两特征,其一,为客观的资料之整理。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或不认。举从前弃置散佚之迹,钩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枉施也。其二,为主观的观念之革新。以史为人类活态之再现,而非其僵迹之展览。为全社会之业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谱录。如此,然后历史与吾侪生活相密接,读之能亲切有味。如此,然后能使读者领会团体生活之意义,以助成其为一国民为一世界人之资格也。欧美近百数十年之史学界全向于此两种方向以行,今虽仅见其进,未见其止,顾所成就则既斐然矣。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学者任研治其一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大。启超不自揆,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所积丛残之稿亦既盈尺。顾不敢自信,迁延不以问诸世。客岁在天津南开大学任课外讲演,乃裒理旧业,益以新知,以与同学商榷。一学期终,得《中国历史研究法》一卷,凡十万言。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吾治史所持之器,大略在是。吾发心殚三四年之力,用此方法以创造一新史。吾之稿本,将悉以各学校之巡迥讲演成之。其第二卷为《五千年史势鸟瞰》,以今春在北京清华学校讲焉。第三卷以下以时代为次,更俟续布也。顾兹事体大,原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为力,况学殖浅薄如启超者,重以讲堂匆匆开演,讲义随讲随布,曾未获稍加研勘,则其纰缪舛误矛盾漏略之多又岂俟论。区区此稿,本宜坚鐍之,以俟他日之改定。既而覆思吾研究之结果虽未必有价值,其或者因吾之研究以引起世人之研究焉,因世人之研究以是正吾之研究焉,则其所得不已多耶?故贸然刊布,而字之曰《史稿》。孟子曰:“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吾之此书,非敢有以与人也,将以取诸人而已。愿读者鉴兹微尚,痛予别裁,或纠其大端之谬,或绳其小节之疏,或著论箴驳,或通函诲责,俾得自知其失而自改之,由稿本蜕变以成定本,则片言之锡,皆吾师也。

十一年一月十八日,启超自述。



大师讲传统文化丛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师讲传统文化丛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师讲传统文化丛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大师讲传统文化丛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大师讲传统文化丛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