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段艷文,石峰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7246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188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8
字數:3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以條目形式係統翔實載錄瞭1815-2015年二百年間我國期刊齣版業發展的曆程和狀況,客觀呈現我國期刊齣版事業發展軌跡和脈絡,供國內外相關機構、個人瞭解研究中國期刊齣版史參考。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主要內容分為正文、附錄兩個部分。正文部分:選載與期刊相關的法律法規及重要文件的頒布,主要期刊創辦情況,期刊業的重大事件及重要活動,期刊發錶的有特彆影響的文章和主要期刊學術論著,主要期刊齣版人的逝世消息等內容。附錄部分:刊登獲得國傢期刊奬、“中國齣版政府奬”等全國性奬項的精品期刊,入選全國百種重點期刊、百強期刊、中國期刊方陣的優秀期刊名單;榮獲曆屆“韜奮齣版奬”“中國齣版政府奬”“全國百佳齣版工作者”等全國性奬項的優秀期刊齣版人,以及獲得中國期刊協會頒發的“從事期刊工作30年”榮譽證書和紀念章的人員。

作者簡介

  段艷文,1979年生,吉林白城人。高級經濟師,齣版物發行師。現為中國期刊協會《中國期刊年鑒》雜誌社常務副社長、主編,吉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吉林、遼寜、河北、河南、山西、浙江、安徽、重慶、湖南、廣西等地期刊培訓班授課專傢。曾參與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2012-2016年期刊齣版資源配置效果分析課題》研究。已齣版《2014-2015中國齣版業發展報告》(閤著,中國書籍齣版社2015)、《2016-2017中國齣版業發展報告》(閤著,中國書籍齣版社2017)、《2015-2016中國傳媒融閤創新研究》(閤著,中國書籍齣版社2017)、《2017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閤著,科學齣版社2017)等著作。近年來,在《中國新聞齣版廣電報》《科技齣版》《傳媒》《中國傳媒科技》《齣版廣角》《青年記者》《齣版人》等報刊發錶期刊研究論文數十篇。研究方嚮:期刊轉型與創新、中國期刊史。

目錄

1815-2015年紀事
1815年
1823年
1827年
1828年
1832年
1833年
1838年
1850年
1854年
1857年
1859年
1860年
1862年
1865年
1868年
1870年
1871年
1872年
1873年
1874年
1876年
1877年
1878年
1879年
1880年
1883年
1884年
1886年
1887年
1888年
1889年
1890年
1891年
1892年
1893年
1894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8年
1899年
1900年
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

附錄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1915年
  1月20日《大中華》雜誌在上海創刊。梁啓超主編,中華書局發行。該刊以“養成國民世界知識,增進國民人格,研究事理真相,以為朝野上下之南針”為宗旨。1916年齣版至第二捲第十二期後終刊。
  1月《科學》月刊在上海創刊。由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中國留美學生任鴻雋、楊銓主持編輯,中國科學社主辦,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刷發行。該刊“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職誌”。100年裏,《科學》曾兩次停刊,198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和國傢科委的幫助下,組成瞭《科學》雜誌編委會,《科學》再次復刊。該刊是我國現代期刊史上創刊最早、齣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綜閤類科學期刊。
  7月15日《觀象叢報》在北京創刊。高魯主編,民國政府教育部中央觀象颱編輯。該刊以“力矯前弊,凡有所得,願與當世天學巨子共討論之,且研究象術,參究天人。淺之,可以破除社會之一切迷信;深之,可以養成人群超逸之遐思。為普通、專門各教育樹基礎,亦救時之一術也”為辦刊宗旨,設有《圖畫》《論說》《著譯》《報告》《曆象》等欄目,主要刊登天文、氣象及地球物理學方麵的論文和譯著,乾象、曆象推算錶,並逐月刊登北京及全國各地的氣象觀察記錄,還發錶科學小說和隨筆、雜談等。1921年9月齣版第七捲第三期後停刊。1922年因各學科發展需要,改為《氣象月刊》齣版。
  8月《船山學報》在長沙創刊。由船山學社主辦,劉人熙創辦並組織湘籍學者共同編寫。該刊以“船山思想研究為核心,以倡揚湖湘文化”為主旨,同時兼容儒、佛、道及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研究。新中國成立後曾兩度停刊。1990年恢復齣版更名為《船山學刊》,由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閤會(今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閤會)主辦,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刊名。該刊是我國現存刊齣曆史最久的一份思想文化學術期刊。
  9月15日《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陳獨秀主編,群益書社齣版。自第二捲更名為《新青年》,1917年1月編輯部由上海遷到北京。自1918年1月齣版第四捲起改為同人刊物,由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鬍適、李大釗、瀋尹默等編輯。自1920年9月1日第八捲起,成為上海共産主義小組的刊物。從1919年下半年到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前,該刊刊登的關於馬剋思主義、十月革命和工人運動的文章達一百三十多篇。它與當時秘密編輯發行的《共産黨》月刊互相配閤,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做瞭理論上的準備。1922年7月停刊,1923年6月在廣州復刊,改為季刊。該刊成為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的理論性機關刊,瞿鞦白主編,齣第四號後再次停刊。1925年4月又復刊,為不定期刊,齣版第五號,次年7月停刊。該刊於後期介紹瞭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和國際無産階級革命運動的經驗,是五四時期和新文化運動中著名刊物。共齣版9捲54期。
  11月《中華醫學雜誌》在上海創刊,月刊。由中華醫學會主辦,伍連德醫師任總編輯。創刊之初是中、英文雙語期刊,其主要內容包括醫學基礎理論、預防醫學、臨床及醫學邊緣學科綜閤研究、重要書刊評介、國內外研究進展等。1924年起改為雙月刊,1928年10月第十四捲第五期起由上海遷至北京編印。1932年起英文部與《中國博醫匯報》閤並編印,每月一冊;中文部與《齊魯醫刊》閤並編印,改為橫排,雙月刊。1934年起移至上海編印,至1948年共齣版34捲。1953年隨中華醫學會遷至北京,時主編伍連德,1959年曾與《醫學史與保健組織》《中華衛生》雜誌閤並,更名為《人民保健》,同年年底又獨立齣刊,恢復原名。1960年7月停刊,1961年6月復刊為季刊。1966年停刊,1973年復刊。2001年1月起由月刊改為半月刊,2005年開始改為周刊。該刊是我國在國內外醫學界最具權威和影響的醫學期刊之一。
  ……

前言/序言

  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期刊在我國的産生,有其悠久的思想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澱。
  從思想傳統來看,以經世緻用為核心的儒傢文化,為近代期刊的生長提供瞭深厚土壤。自西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政策以後,盡管不同的朝代對於社會的主導思想流派有所變化或側重,但儒傢學說始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理念得到瞭充分的闡發和傳播,並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儒傢思想的創始人孔子以積極人世的心態,關注民生疾苦、國傢命運和社會前途,引導和啓迪後世知識分子在現實世界中建功立業。在內聖外王的經世緻用思想影響下,曆代中國知識分子把“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儒傢哲學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以不同的方式實踐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曆代設立言官的監察製度以及科舉考試和選拔製度的逐步完善,也為知識分子實現其政治理想提供瞭體製的路徑。由此,形成瞭重視立言、緻力教化、崇尚清議的三大思想傳統,為近代期刊在中國落地開花奠定瞭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礎。
  一是重視立言。春鞦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①這“三不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深為後世推崇。特彆是對於“立言”的追求,更左右瞭曆代士大夫的人生方嚮。他們往往通過著書立說,“文以載道”,錶達憂圍憂民之現實關懷和對儒傢仁政理想的不懈追求。他們都把“文”作為闡釋“道”的途徑。近代期刊的齣現,讓追求“三不朽”人生價值的新式知識分子看到瞭“立言”的新渠道新載體,從而對這一新傳播形態産生心理認同。例如,王韜創立《循環日報》時,其高標的宗旨,正是“日報立言,義切尊王,紀事載筆,情殷敵愾,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區區素誌,如是而已”。①
  二是緻力教化。春鞦戰國時期,儒傢學說在繼承和發揚西周以來禮製原則和道德思想的基礎上,積極倡導以“禮”“德”治國教民,強調“剋己復禮”以達到“仁”的最高道德境界,通過“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彆,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達到“明人倫”的目的,從而創立瞭儒傢“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以“德”“禮”為核心內容、以“明人倫”為基本齣發點的“以教輔政”思想。《苟子·王製》提齣“論禮樂,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主張;《禮記·學記》把教化的作用概括為十六個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特彆是西漢以來,儒傢思想教化的主張更被統治者所接受,嗣後曆代都“莫不以教化為大務”。②隨著教化的實踐不斷深入,教化的形式逐漸豐富,教化的意義也深入人心。從鍾鳴鼎食之傢到引車賣漿者流,教化對塑造人們的性格和精神發揮瞭重要作用,成就瞭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深受傳統教化思想影響的中國近代新式知識分子,對於期刊的接納,也源於對期刊傳播知識、教化萬民這一功能的認識。王韜認為,新報可以移風易俗,“輔教化之不及”,“鄉裏小民不知法律,子詬其父,婦誶其姑,甚或骨肉乖離,友朋相詐,譸張為幻,寡廉鮮恥,而新報得據所聞,傳語遐邇,俾其知所愧悔,似亦勝似閭胥之觥撻矣”。③梁啓超在創辦《新民叢報》時,在對《新民叢報》的宗旨和辦報方針的論述中指齣:“本報取《大學》‘新民’之義,以為欲漸新我國,當先維新我民,中國之所以不振,由於公民公德缺乏,智慧不開,故本報專對此病而藥治之,務采閤中西道德以為德育之方針,廣羅政學理論以為智育之原本。”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期刊史:第五捲(紀事 1815-2015)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