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著
圖書標籤:
  • 教師資格證
  • 美術
  • 中學
  • 中公
  • 教材
  • 考試
  • 2018
  • 學科知識
  • 教學能力
  • 高級中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4691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1430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2
字數:492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近年來,教師資格考試在題目設置、考查形式、考查角度等方麵更加多樣化,考試的難度增大。為幫助廣大考生準確把握教師資格考試的考查重點,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圖書研發團隊不斷研究考試,精心推齣《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中公版)》一書。本書緊扣考試大綱和真題特點,優化圖書內容,提供多項增值服務,提高課程品質。相信各位考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順利通過考試,圓夢三尺講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是依據考試大綱,在細緻透徹研究曆年真題的基礎上編寫的。本書共包括四個部分,分彆為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學科知識部分包括五章,分彆為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基礎知識、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美術教學基本理論;教學設計部分包括三章,分彆為教學設計基礎知識、教學目標與重難點、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範例;教學實施部分包括四章,分彆為教學實施概述、美術教學模式、美術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美術學習方式;教學評價部分包括兩章,分彆為教學評價與教學反思。本書文前設有應試攻略(考情分析+題型解讀)、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幫助考生快速瞭解考情。正文部分還設有【考點聚焦】【知識拓展】【真題再現】【考題預測】等闆塊,幫考生洞悉考點;此外,本章有【能力提升訓練】,考生可用來自測是否掌握本章內容。本書真題還帶有二維碼高清視頻講解,掃封麵二維碼還有豐富贈品哦!

目錄

第一部分學科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史前美術(2)
考點梳理(2)
一、史前美術概述(2)
二、陶器(2)
三、石器、玉器(4)
四、早期繪畫(4)
五、建築藝術(4)
第二節先秦美術(5)
考點梳理(5)
一、青銅器藝術(5)
二、繪畫藝術(6)
三、書法篆刻(7)
第三節秦漢美術(8)
考點梳理(8)
一、繪畫藝術(8)
二、雕塑藝術(9)
三、瓦當工藝(11)
四、青銅工藝(12)
五、書法藝術(12)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美術(13)
考點梳理(13)
一、繪畫藝術(13)
二、書法藝術(17)
三、石窟藝術(19)
第五節隋唐美術(21)
考點梳理(21)
一、繪畫藝術(22)
二、書法藝術(28)
三、雕塑藝術(29)
四、建築藝術(30)
五、工藝美術(30)
第六節五代宋元美術(31)
考點梳理(31)
一、五代繪畫藝術(31)
二、兩宋繪畫藝術(34)
三、元代繪畫藝術(43)
四、五代宋元書法藝術(46)
五、宋元陶瓷工藝(48)
六、五代宋元建築(48)
第七節明清美術(48)
考點梳理(48)
一、繪畫藝術(48)
二、書法藝術(57)
三、壁畫、版畫與年畫(57)
四、明清建築與雕塑(57)
五、明清工藝美術(58)
第八節近現代美術(59)
考點梳理(59)
一、晚清中國畫藝術(59)
二、近現代中國畫藝術(60)
三、近現代油畫藝術(65)
四、魯迅與新興木刻運動(66)
五、月份牌畫、連環畫與漫畫(66)
第九節中國民間美術(68)
考點梳理(68)
一、剪紙(68)
二、年畫(68)
三、刺綉(69)
四、蠟染(70)
五、編織(70)
六、泥塑(70)
七、麵塑(71)
八、風箏(71)
九、皮影戲(71)
十、臉譜(72)
十一、竹刻(72)
能力提升訓練(72)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74)
考點聚焦(74)
第一節原始美術及古代美術(74)
考點梳理(74)
一、原始美術(74)
二、古代美術(76)
第二節歐洲中世紀美術(88)
考點梳理(88)
一、早期基督教美術(89)
二、拜占庭美術(89)
三、羅馬式美術(90)
四、哥特式美術(91)
第三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93)
考點梳理(93)
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93)
二、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美術(102)
三、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美術(104)
第四節17、18世紀歐洲美術(106)
考點梳理(106)
一、17世紀美術(106)
二、18世紀美術(112)
第五節19世紀美術(115)
考點梳理(115)
一、新古典主義美術(115)
二、浪漫主義美術(118)
三、現實主義美術(120)
四、印象主義與後印象主義美術(124)
第六節西方現代美術(128)
考點梳理(12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128)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37)
三、現代雕塑(140)
四、現代主義建築和後現代主義建築(142)
能力提升訓練(14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47)
考點聚焦(147)
第一節美術基本理論(147)
考點梳理(147)
一、美術的概念(147)
二、美術的特徵(147)
三、美術的分類(148)
四、美術的語言(155)
五、美術的功能(156)
第二節美術技法理論(156)
考點梳理(156)
一、色彩(156)
二、透視(157)
三、素描(158)
四、解剖(160)
第三節美術創作與欣賞(164)
考點梳理(164)
一、美術的創作思想(164)
二、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164)
能力提升訓練(16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67)
考點聚焦(167)
第一節前言(167)
考點梳理(167)
一、課程性質(167)
二、課程基本理念(169)
三、課程設計思路(170)
第二節課程目標(172)
考點梳理(172)
第三節內容標準(173)
考點梳理(173)
一、模塊A:美術鑒賞(173)
二、模塊B:繪畫·雕塑(174)
三、模塊C:設計·工藝(175)
四、模塊D:書法·篆刻(176)
五、模塊E:現代媒體藝術(178)
第四節實施建議(179)
考點梳理(179)
一、教學建議(179)
二、評價建議(181)
三、教科書編寫建議(182)
四、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182)
能力提升訓練(183)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5)
考點聚焦(185)
第一節美術課程的價值與目標(185)
考點梳理(185)
一、美術課程的價值(185)
二、美術課程的目標(186)
第二節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187)
考點梳理(187)
一、生理特徵(187)
二、心理特徵(187)
三、人際交往特徵(188)
第三節美術教師的基本素質(188)
考點梳理(188)
一、美術教師的角色(188)
二、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188)
第四節美術教學資源(190)
考點梳理(190)
一、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90)
二、教學資源的整閤(192)
第五節現代教育技術與美術教學(193)
考點梳理(193)
一、教學媒體的概念與類型(193)
二、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194)
能力提升訓練(195)
第二部分教學設計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98)
考點聚焦(198)
第一節教學設計的含義及特點(198)
考點梳理(198)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198)
二、教學設計的特點(198)
第二節教學設計的依據及原則(200)
考點梳理(200)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200)
二、教學設計的原則(201)
第三節教學設計的要素和過程(202)
考點梳理(202)
一、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202)
二、教學準備(202)
三、教學過程(203)
能力提升訓練(20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8)
考點聚焦(208)
第一節教學目標概述(208)
考點梳理(208)
一、三維目標的含義(208)
二、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210)
三、“九大模塊”的教學目標(210)
第二節教學重難點(216)
考點梳理(216)
一、教學重點(216)
二、教學難點(216)
三、“九大模塊”的教學重難點(217)
能力提升訓練(223)
範例一(225)
範例二(229)
範例三(232)
第三部分教學實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38)
考點聚焦(238)
第一節教學實施的含義與方法(238)
考點梳理(238)
一、教學實施與教學設計的關係(238)
二、教學實施的方法(239)
第二節教學實施的組織形式及原則(239)
考點梳理(239)
一、教學實施的組織形式(239)
二、教學實施的原則(240)
能力提升訓練(242)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3)
考點聚焦(243)
第一節教學模式概述(243)
考點梳理(243)
一、教學模式概述(243)
二、教學模式的特點(243)
第二節美術教學模式(244)
考點梳理(244)
一、個彆教學模式(244)
二、講授教學模式(244)
三、掌握學習教學模式(245)
四、範例教學模式(245)
五、發現教學模式(245)
六、引導教學模式(246)
七、小組研究教學模式(246)
八、後現代主義教育下的美術教學模式(246)
能力提升訓練(24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8)
考點聚焦(248)
第一節美術教學策略(248)
考點梳理(248)
一、導入的策略(249)
二、提問的策略(249)
三、提高學習興趣的策略(250)
四、體現教學機智的策略(250)
第二節美術教學方法(251)
考點梳理(251)
一、教學方法概述(251)
二、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252)
三、以語言信息為主的方法(252)
四、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253)
五、以實踐練習為主的方法(255)
六、以鑒賞活動為主的方法(256)
七、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257)
能力提升訓練(258)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59)
考點聚焦(259)
第一節自主學習(259)
考點梳理(259)
一、自主學習的含義(259)
二、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259)
第二節探究學習(261)
考點梳理(261)
一、探究學習的含義(261)
二、探究學習的教學指導(261)
第三節閤作學習(263)
考點梳理(263)
一、閤作學習的含義(263)
二、閤作學習的教學指導(263)
第四節接受學習(264)
考點梳理(264)
一、接受學習的含義(264)
二、接受學習的教學指導(265)
能力提升訓練(266)
第四部分教學評價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68)
考點聚焦(268)
第一節美術教學評價概述(268)
考點梳理(268)
一、美術教學評價的含義(268)
二、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268)
三、美術教學評價的分類(269)
第二節美術教學評價的應用(272)
考點梳理(272)
一、提倡多主體評價(272)
二、注重錶現性評價(274)
三、注重質性評價,提倡成長記錄評定(274)
四、采用多種評價方式(274)
五、應用檔案袋評價(275)
六、美術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276)
第三節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與作業評價(278)
考點梳理(278)
一、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評價(278)
二、學生作業的評價(280)
能力提升訓練(281)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83)
考點聚焦(283)
第一節教學反思的內容與分類(283)
考點梳理(283)
一、教學反思的內容(283)
二、教學反思的分類(284)
第二節教學反思的原則與意義(285)
考點梳理(285)
一、教學反思的原則(285)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286)
第三節教學反思的過程與方法(286)
考點梳理(286)
一、教學反思的過程(286)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287)
能力提升訓練(287)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289)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92)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學科知識
  學科知識部分是高中美術教師資格考試中的重要知識點,在曆年考試中占有較大的比例,約占總分值的33%。學科知識部分共分為五章內容,分彆講述瞭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基礎知識、《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美術教學基本理論。從總體上看,此部分通常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等形式齣現,考查考生對所學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建議考生在備考時,可進行適量補充閱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記多思考。
  瞭解中國不同曆史時期美術門類的主要成就,如陶器、石器、青銅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工藝美術、書法篆刻、民間美術、建築藝術等。
  1.本節知識在曆年考試中大多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2.在曆年的考試中,中國美術發展的基本脈絡、書畫傢及代錶作、主要流派及各時期美術門類的主要成就是考查重點。考生尤其需要識記各時期對美術發展起到推動和轉摺作用的名傢及其風格、各種藝術形式的代錶作品及其含義,還需要通過欣賞古今美術作品辨彆齣其作者以及朝代。
  3.瞭解民間藝術的發展脈絡、重要發源地、重要人物及作品。
  第一節史前美術
  一、史前美術概述
  史前時代,由於當時人們以石器作為主要的生産工具,所以在考古學上又叫石器時代,屬於社會發展史上的原始社會階段。石器時代的美術是我國美術的起源和萌芽時期,這個時期美術的明顯特徵是藝術與實用的結閤。按石器製作的程度不同,石器時代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是使用打製石器,人們利用自然的石塊進行打獵和防禦野獸。新石器時代是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主要錶現在陶器、玉器、岩畫等工藝品上。新石器時代共分六期:齊傢期、馬廠期、辛店期、寺窪期、沙井期、仰韶期。石器時代工藝美術發展的最重要標誌是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玉器。
  二、陶器
  陶器是用陶土作為坯胎,用火燒製而成的器物。窯溫一般在700~800攝氏度。根據陶土質地分為紅陶、黑陶、白陶和灰陶。用彩繪原料裝飾過的陶器,稱為彩陶。
  陶器的發明和磨製石器的應用,並列為新石器時代的兩大標誌。陶器依照用途可分為飲食器、炊煮器和儲藏器。這一時期陶器的特點是:從造型上看,實用性與藝術性緊密結閤;從裝飾上看,紋樣內容豐富,錶現手法多樣以及構成方式靈活。陶器中最有代錶性的是仰韶文化(黃河中遊)、馬傢窯文化(黃河上遊)的彩陶和龍山文化(黃河中下遊)的黑陶。彩陶和黑陶代錶著我國古代美術創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術上、造型上都為青銅器的齣現做瞭準備。
  (一)仰韶文化彩陶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器形與紋飾,按照時間、地域的差異,可分為數十種類型,其中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
  1.半坡類型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彩陶主要分布於甘肅東部和陝西關中地區。器型以捲唇盆和圓底的盆、鉢以及小口細頸大腹壺、直口鼓腹尖底瓶為典型,造型比較簡單。半坡彩陶的紋飾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編織紋等。動物紋以魚、蛙、鹿及鳥為裝飾對象,尤以人麵魚紋、魚紋、魚鳥結閤紋多見;幾何紋有寬帶紋、三角紋、麯摺紋、斜綫紋等;編織紋有綫紋、籃紋、繩紋等。另外,在彩陶鉢口沿的黑色寬帶紋上飾有各種符號,可能代錶著各種特殊的意義或是某種特定的記號。代錶作品有人麵魚紋彩陶盆、三魚紋彩陶盆等。
  2.廟底溝類型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分布區域為甘肅、青海、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器型仍以盆、鉢、瓶為主,另外還齣現瞭甕、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麯壁、小底,形體多呈倒三角形,給人以挺秀、飽滿、輕盈而又穩定的感覺。廟底溝彩陶的紋飾有:植物紋,多呈鏇花紋、葉狀紋;動物紋,較少見,有蛙、鳥等形象;編織紋,有綫紋、籃紋、繩紋;幾何紋,主要是由圓點、鈎葉、弧綫、三角和麯綫等組成的帶狀花紋。代錶作品有鸛魚石斧彩陶缸。
  (二)馬傢窯文化彩陶
  馬傢窯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肅、青海地區的一個分支,有石嶺下、馬傢窯、半山和馬廠四個類型,器型仍以盆、鉢、罐、壺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紋飾有:人物紋,見青海大通縣上孫傢寨齣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動物紋,有蝌蚪紋、蛙形紋;最具有時代特徵的為漩渦紋和波浪紋,紋飾鏇轉、起伏,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代錶作品有舞蹈紋彩陶盆。
  (三)龍山文化黑陶
  黑陶是繼彩陶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製陶業齣現的又一個高峰,其分布區域以山東和蘇北地區為主。黑陶的器型較彩陶明顯增多,主要有罐、盆、盂、鬲、瓶、豆、鬻、杯、鼎等。黑陶的造型較彩陶有所見長,設計新穎巧妙,樣式繁多,獨具風格。黑陶有黑、光、薄、棱、鼻五個特點,代錶作品為蛋殼黑陶高柄杯。
  三、石器、玉器
  (一)石器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工藝具有以下特徵:普遍齣現磨製石器,器型規整、定型;復閤工具開始齣現;流行石鏟、石鐮等農業生産工具;齣現作為祭祀禮器的生産工具以及其他石器裝飾品。高度發達的石器磨製技術不僅促進瞭石製裝飾品的發展,還推動瞭玉器工藝的齣現。
  (二)玉器
  約在7000年前,生活在長江下遊的河姆渡人把玉石有意識地製成瞭裝飾品,中國的玉器由此誕生。東北遼河、華北黃河和華南長江中下遊三大流域是玉器工藝最集中的發源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等為代錶的玉器製作已相當興盛。如內濛古紅山文化的碧玉龍、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權力的象徵)。
  四、早期繪畫
  (一)岩畫
  岩畫是用礦物質顔料塗繪或用石器磨刻、鑿雕於山岩、洞窟內壁上的遠古繪畫品種。岩畫錶現內容一般為各種簡括的形象和符號,手法古拙,富於神秘氣息,可稱人類錶現自我和創造力的最原始形式。
  中國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岩畫的國傢,也是世界上岩畫遺跡最豐富的國傢之一。原始社會的岩畫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的陰山山脈、賀蘭山山脈和內濛古草原的岩石上。當時人們以狩獵和采集為主,所以畫麵內容也以動物和狩獵場麵居多,還有舞蹈場麵、祈禱場麵、人/獸畫像等。早期岩畫風格豪放粗獷,有很強的感染力。在所有題材中,動物鑿刻得最具風采,其手法簡練,形象完整,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誇張,令人印象深刻。
  (二)地畫
  1982年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發現瞭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地畫,這是我國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築繪畫作品。
  五、建築藝術
  舊石器時代的先民們普遍住在天然石洞裏。以定居農業為主的新石器時代,是我國古代建築的萌生時期。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同,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麵建築;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流行地麵建築與乾欄式建築(下層用柱子架空,上層住人)。南方乾欄式建築主要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
  第二節先秦美術
  先秦美術包括夏、商、周(西周、春鞦、戰國)三代美術,其中春鞦以前屬奴隸社會,戰國進入封建社會。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青銅冶鑄、製陶、玉石骨牙雕刻、髹漆及紡織等手工業的技藝日益精湛。為瞭維護奴隸主貴族及新興封建貴族的統治,滿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工藝美術及雕塑、繪畫、書法、建築等均獲巨大發展,其中以青銅器的藝術成就最為突齣,故有“青銅時代”之稱。
  一、青銅器藝術
  (一)青銅器的起源與鑄造
  青銅是紅銅加锡的閤金。與紅銅相比,青銅具有熔點低、硬度大等優點。中國的青銅器起源於黃河流域,到夏商周時期它既是生活用具和生産工具,也是王權神授的象徵,另外青銅的使用還促進瞭各個地區間的交流。中國的青銅器到商周時期的鑄造工藝已經達到比較成熟的水平,齣現瞭塊範鑄造和失蠟法等成熟的青銅鑄造技術。
  (二)青銅禮器
  青銅禮器是商周統治集團用於祭祀、喪葬、朝聘、徵伐、宴飲、賞賜、婚冠等場閤的青銅器,按照用途可分為日用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等。它們按照當時的貴族身份等級製作使用,由器種、形製、大小、組閤關係,“藏禮於器”,體現嚴格的社會等級秩序。最高等級是天子九鼎。
  鍾鼎是青銅禮器的主要代錶。鍾是青銅樂器中最貴重的打擊器,通常按不同音階組成編鍾。鼎是炊器中最重要的煮肉的鍋,它在廟堂之上象徵著最高的權力。“鍾鳴鼎食”是商周貴族生活的形象寫照。
  
畫意與匠心:中學美術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本書旨在為廣大緻力於中學美術教育的同仁提供一個深入理解和實踐美術教學的全新視角。我們不滿足於僅僅羅列知識點或傳授技巧,而是力求引導讀者在藝術的海洋中遨遊,在教學的殿堂中耕耘,最終培養齣具有深厚藝術素養和創新精神的下一代。本書的齣發點是“教中學,學中教”,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閤,為有誌於在中學生涯中播撒藝術種子,點燃創意火花的教育者們量身打造。 第一篇:藝術的根基——美術史論與審美鑒賞 美術教育的基石在於對藝術史的深刻理解和對藝術作品的敏銳鑒賞。本篇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維度,迴溯人類文明的藝術長河。 東方藝術的韻味與西畫的精髓: 我們將從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精神齣發,探討水墨畫、書法、園林藝術等獨特審美追求,以及它們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與轉化。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西方藝術史,從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與建築,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再到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現當代藝術的多元探索,勾勒齣西方藝術發展的脈絡。我們不僅關注大師名作,更注重挖掘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藝術作品背後的文化內涵、社會背景和思想觀念。講解方式將避免枯燥的年錶式敘述,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讓曆史“活”起來。例如,在講解文藝復興時,我們會深入剖析達芬奇的《濛娜麗莎》為何能超越時代,米開朗琪羅的《大衛》為何能成為力量與美的象徵,以及拉斐爾如何以其獨特的和諧與色彩徵服世界。我們還會探討不同文明之間藝術的交流與碰撞,以及這些交流如何豐富瞭人類的藝術寶庫。 多元視角的審美解讀: 審美並非單一的標準,而是多元的、動態的。本書將鼓勵讀者運用多種視角來解讀藝術作品,包括形式美法則(點、綫、麵、色彩、構圖等)、風格分析(寫實、抽象、錶現、象徵等)、情感體驗(作品引發的共鳴、聯想)以及文化語境(藝術作品與社會、曆史、哲學、宗教的關係)。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示範如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同一件作品,激發他們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例如,麵對一幅抽象畫,我們會探討如何引導學生關注其色彩的情感錶達、綫條的動感張力,以及作者可能試圖傳達的某種精神狀態,而非簡單地評價其“像不像”。同時,我們也會關注當代藝術中的跨界融閤現象,如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數字藝術等,探討它們對傳統審美觀念的挑戰與拓展,以及如何將其引入中學美術課堂,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除瞭繪畫,中國擁有豐富多彩的傳統工藝美術,如陶瓷、刺綉、剪紙、木雕、漆器等。這些工藝美術不僅承載著民族的智慧和審美情趣,也蘊含著豐富的技術實踐。本篇將深入介紹這些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製作技藝及其文化價值,並探討如何將其與中學美術教學相結閤,讓學生在親手實踐中感受傳統藝術的生命力。我們會提供具體的工藝美術作品介紹,分析其造型特點、裝飾手法以及所蘊含的象徵意義。例如,在介紹剪紙時,我們會探討不同地域剪紙風格的差異,以及剪紙如何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反映人們的生活習俗和情感寄托。在探討如何將其引入課堂時,我們會給齣具體的設計思路和教學活動建議,例如,設計一個以“傢鄉記憶”為主題的剪紙創作,或者組織一次關於陶瓷繪畫的體驗課。 第二篇:教學的智慧——美術教學論與課程設計 深厚的藝術功底是基礎,而精湛的教學技藝則是連接藝術與學生的橋梁。本篇將聚焦中學美術教學的核心環節,提供係統性的理論指導和可操作的實踐方法。 美術課程理念的演進與當下實踐: 我們將梳理中學美術課程理念的發展曆程,從傳統的技法傳授,到強調審美體驗,再到如今注重學生主體性、創新能力和文化傳承的綜閤性課程。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深入探討當前課程標準的要求,分析新時代美術教育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將最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例如,如何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活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閤作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我們會引用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分析其背後的理念和方法。 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優質的教學內容是成功教學的保證。本篇將詳細介紹如何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年齡特點,選擇和組織美術教學內容。我們將涵蓋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攝影、版畫、動畫等多個領域,並提供不同主題的教學設計思路,如“色彩的情感語言”、“光影的魔術”、“建築的秩序與美感”、“創意設計的思維遊戲”等。我們會強調內容的係統性、趣味性和實踐性,避免簡單堆砌知識點。例如,在設計一個關於“色彩的情感語言”的課程時,我們會引導學生從印象派大師莫奈如何運用色彩錶達光影變化,到當代藝術傢如何用色彩傳遞強烈的情感,再到學生自己嘗試用色彩去錶達喜怒哀樂,形成完整的學習閉環。 教學方法的創新與運用: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本篇將介紹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法、項目式學習、閤作學習、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學法等,並重點講解如何在中學美術課堂中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我們會鼓勵教師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嘗試情境創設,例如,通過播放一段電影片段,引導學生分析其構圖和色彩運用,從而引入相關的繪畫技法講解。我們還會強調如何運用提問技巧,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他們自主探索。例如,在講解透視原理時,我們可以提問:“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遠處的景物會變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發現規律。 學情分析與個性化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不同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本篇將指導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學情分析,瞭解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潛在能力和學習需求,並在此基礎上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觀察、交流、測試等多種方式瞭解學生,以及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差異化的教學策略。例如,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可以提供更具挑戰性的拓展任務;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我們可以提供更細緻的指導和更多的練習機會。 教學評價的設計與實施: 評價不僅是為瞭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是為瞭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反思。本篇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教學評價方法,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錶現性評價等,並提供具體的評價工具和實施建議。我們將強調評價的多元化和科學性,鼓勵教師將評價與教學過程緊密結閤,關注學生的進步和能力的提升,而非僅僅分數。例如,除瞭傳統的作業評價,還可以采用作品集展示、課堂錶現、小組閤作評價等多種方式,全麵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三篇:實踐的溫度——課堂管理與創新 成功的教學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氛圍和積極的互動。本篇將聚焦課堂管理與創新,幫助教師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學習環境。 和諧課堂的構建: 良好的師生關係和班級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本篇將提供實用的課堂管理策略,包括如何建立規則、有效溝通、處理課堂突發情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等,幫助教師構建一個和諧、積極、尊重的學習環境。我們會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鼓勵和有效的溝通,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例如,在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時,我們會引導教師采取中立、客觀的態度,鼓勵學生換位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信息化手段的融閤與創新: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篇將探討如何將信息化手段,如多媒體課件、在綫學習平颱、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有效地融入中學美術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應用案例,例如,利用VR技術帶領學生“走進”盧浮宮,近距離欣賞達芬奇的《濛娜麗莎》;利用在綫平颱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分享和互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豐富的藝術史資料和製作過程。 跨學科的融閤與拓展: 美術與科學、曆史、文學、音樂等學科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係。本篇將鼓勵教師打破學科壁壘,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閤,設計具有創新性的跨學科教學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升他們的綜閤素養。例如,可以設計一個“從古埃及壁畫看古代文明”的主題項目,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瞭解古代埃及的曆史、文化和宗教;或者組織一次“音樂與色彩的對話”,讓學生根據音樂的情感和節奏創作相應的色彩繪畫。 藝術實踐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藝術創作是中學美術教學的核心環節。本篇將為教師提供組織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的指導,包括繪畫、素描、色彩、版畫、雕塑、設計、攝影、手工製作等。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實踐,並在實踐過程中給予有效的技術指導和評價。我們會強調過程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勇於嘗試和探索,即使作品不完美,也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結語: 本書的編撰,源於我們對中學美術教育事業的深厚熱愛和不懈追求。我們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擁有點亮學生藝術夢想的潛能。願本書能成為您在美術教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為您提供靈感、智慧和力量,共同為培養更多熱愛藝術、富有創造力、具備人文情懷的新一代貢獻力量。我們期望本書的讀者能夠從中汲取養分,不斷反思和創新,讓中學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孕育藝術種子、激發無限創意的沃土。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工具書”屬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激發學習熱情方麵起到的微妙作用。坦白講,美術知識的學習過程有時會比較枯燥,尤其是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西方藝術史脈絡。然而,這本書的配圖質量極高,色彩還原度很好,而且很多關鍵的圖例都做瞭標注和細節放大,這使得學習過程變得非常直觀和愉悅。當你在閱讀關於印象派光影處理的章節時,直接就能看到那些細膩的筆觸和色彩的疊加效果,這極大地增強瞭感性認識,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可見”和“可感”。此外,書中對教學案例的描述也很有畫麵感,仿佛真的站在瞭那個教室裏,聽著老師的講解,這讓抽象的教學法理論瞬間鮮活瞭起來。對於我們這些熱愛藝術、渴望成為老師的人來說,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是抵抗學習倦怠的良藥。它不僅僅是一本應試手冊,更像是一本精美的、能喚醒你對美術教學熱情的專業畫冊兼教學指南,讓人在緊張的備考中,依然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所在。

评分

這本書的知識點覆蓋麵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絕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藝術史上的名詞和年代,而是深入到瞭“為什麼”和“怎麼樣”的核心層麵。比如在討論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審美意境時,它沒有停留在“氣韻生動”這樣的口號上,而是細緻地剖析瞭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比如道傢與儒傢思想對構圖和留白的影響,這一點對於提升應試者的理論深度至關重要。再比如,涉及到現代藝術的教學,書中對當代藝術傢的作品分析,也保持瞭一種非常客觀和審慎的態度,避免瞭成人化解讀的陷阱,而是聚焦於如何將這些前沿的、有時略顯晦澀的作品,轉化為高中生可以理解和欣賞的教學內容。我尤其欣賞它在“教學能力”部分的處理,不同於一些隻提供標準答案的教輔,這本書更像是提供瞭一套“思維工具箱”,它教你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教案,如何設計互動環節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甚至細緻到如何應對課堂上的突發狀況。這種注重“方法論”的講解,遠比死記硬背知識點來得更實用,它培養的是未來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不是一個行走的藝術詞典。

评分

在題型設置和難度梯度方麵,這本書的處理方式相當老辣,充分展現瞭齣題者的思路。它不僅僅包含瞭大量的選擇題和簡答題來考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在新穎的案例分析題上花瞭大心思。這些案例往往非常貼近真實的高中美術課堂情境,比如提供一段學生對某幅現代藝術作品的錯誤理解,要求你用專業的理論去糾正並引導,這對於考察臨場應變和專業素養的結閤度非常關鍵。我做完第一套模擬捲後,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能幫你找到自己的知識盲區,而且它給齣的解析詳盡到令人發指的地步——不僅告訴你答案是什麼,更會解釋為什麼其他選項是錯的,並且會鏈接到相關的理論知識點在哪裏。這種深度的解析,比單純提供答案要價值韆倍。它不是簡單地讓你熟悉題型,而是訓練你的“答題思維”,讓你在考試時,即使遇到從未見過的陌生題目,也能憑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清晰的邏輯推理,找到最接近標準答案的路徑。這種培養策略,對於衝擊高分至關重要。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那種沉穩的色調和清晰的排版,讓人一上手就能感覺到它散發齣的專業氣息。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力度,印著“中公版”的標誌,一看就知道是名門正派齣品,讓人對內容質量有瞭初步的信心。我特意翻閱瞭目錄部分,那種層級分明的結構,簡直是為備考者量身定做的導航圖。從基礎的美術史論到具體的教學設計案例,知識點的劃分得井井有條,沒有絲毫的含糊不清。尤其是那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編排思路,比如在講解某個藝術流派時,緊接著就給齣瞭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活動設計建議,這種無縫銜接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我記得上次考教資,就是因為資料太零散,學起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這次拿到這本,光是梳理知識框架就已經感覺穩紮穩打多瞭。內頁紙張的質感也處理得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即便是長時間研讀那些復雜的藝術理論和教育學原理,也能保持相對舒適的狀態。總的來說,從外到內的用心程度,都體現瞭中公在教育類圖書齣版上的深厚功力,讓人對接下來的復習充滿瞭期待。

评分

說實在話,市麵上那麼多教資資料,很多都感覺是幾年前的老舊內容換個封麵就拿齣來賣瞭,但這本書在時效性上做得非常到位,特彆是在對近些年藝術教育改革方嚮的把握上,明顯領先瞭一步。比如關於核心素養的融入,它不是敷衍地在每章開頭貼上幾句口號,而是將素養目標分解到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中,讓你清晰地看到如何將“審美與錶達”、“理解與鑒賞”這些宏大的目標,落實到一堂具體的油畫或書法課上。這種與時俱進的專業性,讓我相信它提供的案例和模擬題是緊跟最新考綱的。我之前在準備教綜部分時,經常被那些教育法規和心理學理論繞暈,但這本書裏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內容,卻是緊緊圍繞著美術學科的特性來展開的,比如如何處理好“技法訓練”與“創意培養”之間的平衡,這比那些泛泛而談的教材要高效得多。它真正做到瞭“為美術而教”,而不是把美術當成一個載體去硬塞其他學科的知識。那種針對性,是普通綜閤類教輔無法比擬的優越感。

評分

名師推薦,職場充電。棒棒噠。

評分

圖書質量還可以吧,快遞也可以

評分

紙質很好,是正版,發貨很快,物流很快,好評

評分

還沒看,希望挺好的。一次過。噢耶

評分

圖書質量還可以,價位也還可以吧

評分

這次一定會過的,現在都不在當當買書瞭,京東物流太快瞭

評分

非常感謝商傢,十分有用!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很好,很快。希望下次可以還來。

評分

書已經收到瞭 挺好的 物流也特彆快 喜歡 棒棒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