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哥来信
最美不过“尝”到时间的气息
(汪涵)
“离离山间树,灼灼陌上花。骤雨息人迹,犬吠见农家。蓬草引门径,粗陶盛烟茶。老妇笑问客,何来话桑麻。”时常希冀自己能有一颗更细密的心,去体察生命精微处蕴藏的所有秘密,这其中自然包括美的本质和生老病死的进程。没有什么比得上四季更迭如此妥帖的安排,它像极了老手艺人重规袭矩的劳作和人们周而复始的呼吸。二十四节气,就是天地四季嘘噏的韵律。
节,既是时间的段落,也是生活的礼度。
气,当讲精神,又说景象。
我们中国人乡土时代的生活精气神,就藏在节气里,藏在与万物吐纳的韵律里。这韵律是我们与天地神明之间最默契的节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春打六九头”开始,我们就要“咬春”。到了惊蛰,“炒虫”寓情让庄稼免受灾害。芒种的日子,不忘闲来信手而为地煮梅子。过了大暑,南方又要吃醪糟去去湿浊之气。暮秋时节,喝起寒露菊花酒,补上霜降萝卜牛肉。冬藏之后,藏不住的是大门前挂着的腌肉,更不用说大寒的八宝饭了。《浮生六记》曾言:“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你看节气美食那烟火热闹的一派胜景,又把这二十四节气唱出了歌来。仿佛成了天地韵律中的变奏,让时间更有了人情味。
故曰,人生美意,不过“尝”到时间的气息。
我第一次见晓林和相辉的作品是在佛山,有巧思,有情趣,自然心生欢喜。
寥寥数字以作序,愿世间仍有节气之韵,人们常念美食之情。
我是一个对传统美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绘味二十四节气”这个名字,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味蕾”。我一直觉得,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与饮食息息相关的指南。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时令食材,也有其应季的烹饪方式。我想象书中一定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节气美食,比如春天的嫩芽、夏天的瓜果、秋天的谷物、冬天的根茎,以及那些在特定节日里才会出现的传统点心和菜肴。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列出食材和菜名,更能深入地探讨这些食物背后的文化渊源,比如某个节气的某个菜品,它为什么会在那个时节流行?它又承载了怎样的家庭记忆和地方特色?是否还有一些濒临失传的节气美食,这本书能够重新发掘并介绍给读者?我更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用的烹饪技巧和食谱,让我能够在家中也尝试制作出带有浓郁节气风味的菜肴。如果书中还能配上精美的插图,描绘出食物诱人的色泽和口感,那将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这本书的“绘味”二字,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厨房里的美食灵感宝库,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不时不食”的东方智慧。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读者,我被《念想:绘味二十四节气》这个书名深深吸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指导着农耕生产,更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传统节日、习俗和仪式。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每个节气所对应的民俗活动。例如,在清明时节,人们如何祭祖扫墓,又有哪些与春天相关的游玩习俗?在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吃粽子,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民间传说和习俗?在重阳节,登高望远和饮菊花酒的意义又在哪里?我特别想知道,在一些相对不那么广为人知的节气,比如谷雨、小满、霜降等,是否也有独特的民俗活动或者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如果书中能够将这些民俗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甚至配上复原的场景插图,那将是极具吸引力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魅力,感受那份根植于土地的文化传承,让我对“念想”二字有了更丰富的解读,那是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那是一种淡淡的水墨风格,笔触细腻,色彩柔和,仿佛能闻到纸张本身的清香。封面上的图案,隐约勾勒出四季流转的意境,没有过于具象的描绘,却能勾起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时节变化的种种联想。我猜想,书的内容也一定充满了诗意和雅致,如同封面所传达的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与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某个节气,人们会有怎样的饮食习惯,会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或者有哪些适合在这个时节进行的户外活动。我曾读过一些关于节气类的书籍,但往往流于表面,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节气名称和日期,而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去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自然、顺应天时,并将这种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名字《念想:绘味二十四节气》也让我浮想联翩,“念想”二字,既包含了对过往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而“绘味”更是点睛之笔,让我联想到书中或许有精美的插画,将节气的特色与风味生动地展现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感受那份属于中国人独有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艺术和审美有着一定追求的读者,而《念想:绘味二十四节气》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书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这里的“绘”,不仅仅是指绘画,也可能包含了对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的细腻描摹,以及对传统工艺、服饰、建筑等视觉元素的呈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精美的插画、摄影或者艺术化的文字,展现二十四节气之美。例如,在立春时节,书中是否会有描绘初春嫩芽破土而出的生机勃勃的画面?在夏至,是否会有捕捉夏日浓烈阳光和繁盛景色的艺术表达?在秋分,是否会有渲染出层林尽染、硕果累累的意境?我更期待书中能展现与节气相关的传统艺术形式,比如剪纸、年画、陶瓷、刺绣等,以及这些艺术形式是如何将节气的意象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如果书中还能探讨不同地域在表现节气时所呈现出的不同艺术特色,那将更具深度。这本书的“绘味”二字,让我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一本集艺术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读物,让我从视觉上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韵味。
评分作为一名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品质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书籍所传达的生活哲学和智慧。《念想:绘味二十四节气》这个名字,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节气本身,更是一种关于如何感知时间、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我希望书中能够传递一种“慢下来”的生活理念,教我们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拾起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去感受微小的变化,去体会时间的流逝。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不同节气里调整生活作息、养生保健的建议?比如,在哪个节气适合开始进行某种运动,在哪个节气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或滋补?我更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来提升生活幸福感的描写。例如,如何在雨水节气里欣赏雨景,如何在白露节气里感受露水的清凉,又如何在冬至里体验日照最短的静谧。这本书的“念想”二字,让我觉得它是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对自然本真的渴望。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启发人心的读物,引导我用更细腻、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去体验生活,去感受每一个节气带来的独特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