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智库与美国政治转变的关系,以此阐明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华盛顿智库
2. 作品中的观点经历了岁月的考验,证明了其在智库学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1.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些故事,告诉读者华盛顿智库的活动是否能够产生智慧.如何产生智慧,以及公民是否应该就此相信这些智库对公共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本书更多地关注华盛顿智库发展的历史背景,现今智库运作的政治体系,以及华盛顿的政策研究机构在美国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趋势的混合作用下的演变。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人开始对智库的研究与建议产生极大的热情,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等一批智库逐渐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影响力,以至于成为美国政治体系的新分支。本书生动深入地探讨了美国内部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趋势,政党纪律的衰落、国会资历规则的终结、总统执政权力的日益独立、电视的发展及营销技巧的完善等多方面因素都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政策话语。智库凭借其自身的可靠性和政策建议,产生了更具客观性和政治洞察力的政策思想,从而为华盛顿政治思想斗争提供了必要的秩序,也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戴维·M.里奇(David M. Ricci)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和美国学研究,出版过多部学术论著,如《政治科学的悲剧:政治、学识与民主》(The Tragedy of 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s, Scholarship, and Democracy)、《社群权力与民主理论:政治分析的逻辑》(Community Power & Democratic Theory: The Logic of Political Analysis)等。他在撰写本书期间还是华盛顿布鲁金斯的访问学者以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受梅隆基金资助的研究员。
序言 / i
第一章导言:正确认识智库 / 001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与道德失调
第二章从知识到政治 / 033
第三章道德的不确定性 / 057
第二部分思想营销与政治转型
第四章电视、报纸与新闻 / 103
第五章政治转变 / 129
第六章新华盛顿 / 158
第三部分新政治体系
第七章智库的兴起 / 189
第八章思想政治学 / 234
第九章智慧的故事 / 267
附录1索引 / 307
附录2人名对照表 / 321
附录3机构名称对照表 / 333
目前华盛顿智库的繁荣发展独具特色,超出了美国人对于发生在华盛顿周围所有事情的期待与憧憬。华盛顿智库的发展过程复杂,没有人可以站在完全客观的角度描述,因此读者应该记住,本书中的观点来自一名政治学家。与历史学家或者其他学者可能采用的方法相比,笔者研究华盛顿智库的方法与当今政治学中知识的不确定性有关。如果不是1968年的一系列动乱事件,如马丁?路德?金与肯尼迪遇刺、芝加哥暴动等,政治学家还以为他们对美国政治了如指掌。一些机构(比如国会)有规律地运转;一些机构(通常是为人所熟知的利益集团)也已经施加了一定的政治压力;一些事件(比如总统竞选)不出意外地进行着;一些历史性问题(比如民权问题)时不时被提上议程;偶尔出现的外交危机在明显的国力对比下也不出意料地得到解除。
但是这些日子已经过去,美国的公共生活现在看起来复杂而不可预测。比如,绝大多数美国选民都反对总统罗纳德?里根的保守政策。然而对于这位总统,美国人都很喜欢,投票把他两次送入白宫。这意味着在当今的美国政治中受欢迎比做事情更重要吗?20世纪80年代,联邦政府的支出以及税收政策得到公众意见的支持。但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警告称,预算赤字将摧毁整个国民经济。为什么选民忽视了经济学家的意见呢?各个政党对于经济学家的态度又是如何?如今共和党与民主党拥有的成员与资金都是空前的,但为何它们团结各自议员、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反而不如从前了呢?
……
这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以极其敏锐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美国政治舞台。书的开篇就以一种令人振奋的叙事方式,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华盛顿形象,它不再是我们固有印象中那个陈旧、固步自封的政治中心,而是充满了活力与创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驱动力。从宏观的政策走向到微观的政治运作,都展现出了作者扎实的功底。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巧妙地将历史的脉络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让我们看到这个“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厚的根源。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些曾经被边缘化的声音如何逐渐汇聚,又如何影响着决策的制定。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对未来政治发展的深刻洞察,让我对美国政治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思考。读完第一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进一步展开他的论述,这部作品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野,让我以更广阔的维度去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的政治体系。
评分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智识之旅!作者在叙述“美国政治的转变”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他并没有采用枯燥的政治学理论堆砌,而是将复杂的政治现象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美国政治迷宫中穿梭。从新一代政治人物的崛起,到他们如何挑战传统的政治范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戏剧性。作者的笔触犀利而精准,能够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叙事框架下进行解读。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不同政治派系之间张力的描绘,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张力中寻找平衡与突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走向何方”。它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读完这本书,我对美国政治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系统和完整的认知,让我对未来的政治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让人欲罢不能。作者在探讨“智库的兴起”时,并没有将它们孤立出来,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美国政治转变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种“联动”式的叙述方式,使得我对智库的认识不再是表面的,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它们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动态关系。我被作者对智库内部运作的细致描绘所吸引,尤其是关于它们如何进行政策研究、如何进行游说以及如何影响媒体舆论的分析。这些细节的披露,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加复杂的智库世界。作者并没有回避智库可能存在的弊端,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进行了探讨,这让我对书中的信息更加信服。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层层剥洋葱,每一次深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深刻的见解。它让我意识到,想要真正理解美国政治的走向,就必须关注那些隐藏在幕后,却又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机构。
评分坦白说,我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智库”这个概念的认识仅限于一些新闻报道中的提及,感觉它们是远离大众、只服务于少数精英的机构。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且富有说服力的方式,揭示了智库在美国政治决策过程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智库的功能,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是如何通过研究、倡议和人脉网络,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政策的制定和政治议程的设置。这种影响之深远,有时甚至超出了我们对传统政治力量的想象。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智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它们如何争夺话语权,又如何塑造公众舆论。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智库内部运作机制的细致描绘,包括它们的研究方法、资金来源以及与政府、企业、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解智库的运作,是理解当代美国政治绕不开的关键一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政治生态的全新维度,极具启发性。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思想火花的著作!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探讨了“美国政治的转变”以及“智库的兴起”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主题。他并没有使用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政治议题呈现给读者。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新一代政治人物的刻画,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活力、创新以及对传统的挑战,都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作者对智库的深入剖析,也让我对这些机构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够具体感知其影响力的存在。书中对智库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如何塑造舆论的分析,都极具启发性。我被作者的叙事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数和活力的政治舞台,亲眼见证着历史的演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让我对美国政治的未来充满了更多元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