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门径详说

学史门径详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吕思勉,张耕华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97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081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0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国学感兴趣的读者,青年学生,领导干部

本书价值:吕思勉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史学家,一生的文史研究和学术成果,都以自学为基础,靠自学而达成。与许多纯以史学研究为职业的学者不同,吕先生的终身职业是教师,一生五十余年,自小学、中学,再入大学,始终未离开过学校的课堂讲台。因有此两层关系,吕先生所谈的读书和治学方法,既得自自己治学的亲身体会,又能顾及一般青年学生的实际状况,这与一般随便开列书目或泛泛而论方法的大不相同了。

本书态度:真正的学者,乃是社会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宝物,而亦即是其祥瑞。我愿世之有志于学问者,勉励为真正的学者。如何可为真正的学者?绝去名利之念而已。显以为名者,或阴以为利;即不然,而名亦就是一种利;所以简而言之,还只有一个利字。……然则学问欲求有成,亦在严义利之辨而已。(吕思勉)


内容简介

吕思勉先生自学成才,著作等身,是近代不多见的贯通经、史、子、集的史学大家;数十年的教学经历,又使他对教授中华文史颇具心得。本书汇编吕先生于不同场合谈书论学的文章近二十篇,既有习读古代典籍的方法指导,又有其数十年历史研究的经验总结;方法简捷而实用,见解精到却不艰深,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是帮助我辈跨入史学研究殿堂的门径和阶梯。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等,江苏常州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一生著述达一千余万字,涉及史学、文学、经学、文字学、文化思想、民族学等多个领域,著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国民族史》《经子解题》,以及十多种教材和文史通俗读物。

张耕华,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历史哲学引论》《人类的祥瑞——吕思勉传》《史学大师——吕思勉》等。长年致力于吕思勉先生遗稿和旧作的整理工作,经手整理出版的吕著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遗文集》《吕著史学与史籍》《吕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近代史》《为学十六法》等。2015年主持整理出版《吕思勉全集》(26册,1300余万字)。


精彩书评

谭其骧:近世承学之士,或腹笥虽富而著书不多;或著书虽多而仅纂辑成编,能如先生(吕思勉)之于书几无所不读,虽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述作累数百万言,淹博而多所创获者,吾未闻有第二人。

严耕望: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黄永年:吕先生所用的“二十四史”……版本实在太普通,是当时比较价廉易得的图书集成局扁铅字有光纸印线装小本。但打开来一看,实在使我吃了一惊,原来全部从头到尾都动过笔。过去学者动笔点校书虽是常事,能点校整部“二十四史”的便不多了,即使有,也无非是用朱笔断句,或对好的文句加圈点。可吕先生这部“二十四史”不一样,是用红笔加了各种符号,人名加方括号,有用的重要史料圈句,名物制度在词旁加三角,不仅纪、传如此加,志也加,很少人读的天文志、律历志也加,连卷后所附殿本考证也加。

周振鹤:为了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吕先生首先重视的是追求历史的真实,因为没有真实的历史面貌的复原,便谈不上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了达到求真的目的,他将寻常所见的二十四史多次阅读,将包含在其中的史料以新的体系重新条理,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得出了一些惊人的结论。


目录

编者的话 金针度人,启迪后学

第1 讲 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起

一 少时得益于父母师友

二 我学习历史的经过

三 社会科学是史学的根基

四 职业青年的治学环境

第2 讲 整理旧籍的方法

一 古今研究旧籍的不同

二 旧籍分四类

三 如何整理经

四 如何整理子

五 如何整理集

六 如何整理史

七 入手当从目录学始

第3 讲 论读经之法

一 经、子不同及先经后子

二 经学变迁

三 治经当从汉人之书入

四 治经当分清今古文家数

五 经学入门书目

六 经、传皆可信

七 治经三法

第4 讲 论读子之法

一 诸子的学术源流

二 读子书之方法

三 诸子学的重要性

四 诸子学与中国文学

五 治诸子可分家而不可分人

第5 讲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一 初学之书不在多

二 读旧史入手处

三 治古史的前提

四 初读求速不求解

第6 讲 治古史之特殊方法

一 当以治经、子的方法治古史

二 治经、子的门径

三 以治经、子法读古史举例

四 治古史当知史籍的起源

五 疑古与证古

第7 讲 乙部举要

一 史部的分类与重新估价

二 正史的重要性:全面和直接

三 正史的由来和前四史

四 正史的注释、补和重修

五 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

六 关于别史

七 国史简单参考书目

第8 讲 读书的方法

一 学问在于空间,不在于纸上

二 精研或博涉

三 治学的程序

四 先精读后略读,再两者并用

第9 讲 孤岛青年何以报国

一 潜心治学也是报国的一种方式

二 青年为学应深通、深入

三 先读科学书,后读古书

第10 讲 怎样读中国历史

一 读史与今日之需

二 读中国历史的三大门槛

三 读史三法

第11 讲 研究历史的方法

一 具有现代科学的常识是研究历史的首要条件

二 预知史学的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次要条件

三 研究出社会的法则是史学的最大任务

四 史家与读史

第12 讲 作史的方法

一 作史三步骤:搜辑、考订和编纂

二 作史的具体方法

第13 讲 怎样读历史教科书

一 先知历史轮廓,不过求详细

二 中国史的分期

三 学历史也可“由今及古”

四 习题当启发思想、不责记忆

第14 讲 怎样学习国文

一 国文的复杂性

二 三种国文与基本国文

三 国文的发展流变

四 当前国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正的方法

五 基本的国文应为一般人学习的工具

六 过去选本的毛病及今日选本的准则

七 看、读、作是学好国文的基本功

第15 讲 如何教授中国国文课

一 国文与文学不可混

二 国文、白话与中学国文教学

三 中学国文教学原则:求其解勿责其作

四 中学国文教学法:多读、多问、多引导

第16 讲 论大学国文系散文教学之法

一 散文的源流

二 散文教学的方法

第17 讲 怎样学习中国文字

一 文字的缘起与演变

二 文字学习须依时从学

三 文字学的入门书

附录一 吕思勉为学自述

附录二 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

后记


精彩书摘

阅读之初,仍宜以编年史为首务,就《通鉴》一类的书中,任择一种,用走马观花之法,匆匆阅读一过。此但求知各时代的大势,不必过求精细。……正史材料,太觉零碎,非已有主见的人,读之实不易得益,所以不必早读。

人家说我正史读过遍数很多,其实不然,我于前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读得最多,都曾读过四遍,《后汉书》《新唐书》《辽史》《金史》《元史》三遍,其余都只读两遍而已。

正史之中,以(前)四史为最要。吾人读史,固当先读编年,后读正史,而四史则须先看。因为四史历代研究的人很多,并且以后的正史,多半都是因袭四史,所以四史差不多是后世历史的渊源,成了治史的常识和最普通的学问。

儒家之《荀》,墨家之《墨》,法家之《管》《韩》,道家之《老》《庄》,杂家之《吕览》《淮南》,实诸子书中最精要者;苟能先熟此八书,则其余子部之书,皆可迎刃而解;而判别其是非真伪,亦昭昭然白黑分矣。

作史必先搜集材料,材料既多,势必互有异同,互相重复,故必依一定之条理,将其编排,则同一之材料,自然汇合到一处,重复者可去,异同者亦不待考校而是非自见;其仍不能判,即可两说并存矣。条理如何,初无一定,要必依其事之性质,实即其事所自具也。

——吕思勉

编者的话 金针度人,启迪后学

编完了这部书稿,笔者有不少体会和感慨,很想与读者诸君做点交流。近百年来,论读书、治学方法的书和文章,不知凡几。而吕先生谈读书、治学,却有与他人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两点当引起读者诸君的重视。

其一,吕先生最反对把读书、治学视为敲门砖。他说,把读书、治学视为敲门砖,那是科举时代的态度,后来科举虽然废除,但这种态度始终没有改变。“凡所讲习,都视为敲门砖,对于本身并无诚意。如此,自然说不上有兴趣,更说不上有热心,什么有用的好学问,在这态度下都断送了。”(《学制刍议续篇》,原刊1946 年《改造杂志》第2 期;现收入《吕思勉全集》第十二册)现时代的读书人,再也不能把读书、治学视为敲门砖,不当唯以一己之身家衣食计,而“多思有所藉手以自效于社会国家”,况且“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昔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中确有至理。知此理,则阅历所及,随处可与所治的学问相发明。青年学生的读书治学,“正不必竞竞于故纸堆中讨生活”。

其二,读书治学,当先读现代科学之书,次读传统的旧书典籍。说起读书、治学,总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典籍。在现代史学家中,像吕先生那样,对传统典籍花大功夫做过系统研读的,先生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先生因多遍通读“二十四史”而为学界传为美谈,被后辈学者视为史界的传奇人物。其实,吕先生的旧书固然读得多,而新书新报读得也很多,他在新科学、新学说的学习、研读上所下的功夫并不少。先生教青年读书,总告诫要“先读现在的科学书,而古书且置为缓图为顺序”。他最反对的是不察名实而无条件地迷信古书,这样的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了。他曾说:读书的为利为害,全看你能不能综核名实,如不能综核名实,难免会被古书所误,尤其是社会历史方面的书。所以,读书的“先后缓急,却不可不审其次序。对于现代的科学,先已知其大概,然后在常识完备的条件下,了解古书,自然是有益的。若其常识不完具,退化了好几世纪,而还自以为是,那就不免要生今返古,与以耳食无异了”。

以上所述,可说是青年学生在读旧籍之前须有的两点准备,这实在是吕先生对青年朋友的谆谆告诫。另外,我们知道吕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史学家,一生的文史研究和学术成果,都以自学为基础,靠自学而达成。与许多纯以史学研究为职业的学者不同,吕先生的终身职业是教师,一生五十余年,自小学、中学,再入大学,始终未离开过学校的课堂讲台。因有此两层关系,吕先生所谈的读书和治学方法,既得自自己治学的亲身体会,又能顾及一般青年学生的实际状况,而与一般随便开列书目或泛泛而论方法的大不相同了。正如吕先生所说,他所说的读书治学之方法,都是“极浅近之语,所谓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

吕先生所谈的读书、治学方法,看似平实无奇,实是非真有研究、真有体会者不能道,就读书方法而言,有两点很值得读者注意:其一,读传统典籍,宜先读编年,缓读正史。这是因为编年类的史书,最便于把握历史的大概和时代的大势,进而可读典志类的史书,如此,对历代的理乱兴衰、典章经制已能通知大略之后,再来读正史。正史卷帙繁多,材料割裂零散,初学者未能通知历史之大略,正史“实不能读,强读之亦无益”。不过,正史虽可缓读,却不可不读,尤其是正史中的“前四史”,即使是非专门治史的人也当读,这是因为前四史“关涉范围极广”,可宝的资料极多,且文字优美,“读了决不冤枉”。

其二,初读书治学者,宜先博览,后精深。吕先生说,精深与博览,原是治学的两种路数,或两种方法。前一种是深入于一事中,范围较窄,而用力较深。后一种则范围较广,而用功较浅。前者造就的是专家,后者则养成通才。固然,走哪一条路,由于各人性之所近,然其实是不可偏废的。学问之家,或主精研,或主博涉,不过就其所注重者而言,决不是精研之家,可以蔽聪塞明,于一个窄小的范围以外,一无所知,亦不是博涉之家,一味贪多务得,而一切不能深入。然而,对初学者来说,“求学的初步,总以博涉为贵”。因为青年学生的人格尚未固定,性情还可塑造,初学之时,心思要空灵,眼光要远大,境界要恢廓,自当宜博览处入手。至于具体地怎么读经部之书,怎么读子部、集部之书,怎样学习国文,怎样教授历史,以及整理旧籍和治学的方法,这都是吕先生之所擅长,说来如数家珍。

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云:“鸳鸯绣出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人言治学方法的,便把这两句诗改为“金针线迹分明在,但把鸳鸯仔细看”,此即所谓“金针度人,启迪后学”,为青年朋友的读书、治学指示一点门径,这是半个多世纪前吕先生写这些文章的愿望,也是今日笔者编撰这本书的目的。

张耕华


前言/序言


学史门径详说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学史门径详说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史门径详说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学史门径详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普及型读物。

评分

好!!!!!!!!!!!!!

评分

普及型读物。

评分

好书,很值得一看,写得很详细

评分

618活动入手,书好,京东快递也好!大赞!

评分

京东配送快 价格便宜

评分

不错,挺好的一本书,很值得认真阅读,无论是研究还是学习都有帮助!

评分

包装好,送货快,质量好

评分

有啟發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学史门径详说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