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君

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黎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名家
  • 中国古代史
  • 君主
  • 历史人物
  • 传记
  • 文化
  • 史学
  • 名著
  • 古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82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50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0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自商代以降至清代二十四位古代名君的传记。他们或开辟鸿业,建章立制,垂训后人;或励精图治,谋国靖边,柔服远人;或刚愎自用,疏于治国,身死国灭,等等。这些君王的成败得失,都值得后人思考借鉴。

这二十四篇传记均由相关人物研究领域的名家执笔,考辨翔实,详尽浅易,寓评于述,还原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肖黎,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专著有《司马迁评传》《知天命集》《虎坊桥随笔》等;主编《中国历史学四十年》《我的史学观》等


目录

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孙晓春

为振兴商朝而迁都的盘庚………………孙晓春

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陈维礼

西周的开国之君周武王姬发……………陈维礼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姜小白… ………高晓莉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张义德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柳维本

西汉王朝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李桂海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臧 嵘

旷世奸雄王莽……………………………舒绍昌

东汉王朝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赵忠文

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宋武帝刘裕………王同策

北魏的改革家魏孝文帝拓跋宏…………司马卒

杰出的封建君主唐太宗李世民…………… 瞿林东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胡 戟

由皇帝到囚徒的南唐后主李煜…………… 曹月堂

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宋太祖赵匡胤… … 王瑞来

力图革新的政治家金世宗完颜雍………… 王宏志

“一代天骄”元太祖铁木真………………… 陈高华

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明太祖朱元璋……… 陈梧桐

促进明王朝巩固和发展的明成祖朱棣……… 陈梧桐

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清康熙帝玄烨………… 闻性真

倡导改革的清雍正帝胤禛… ………………… 冯尔康

自称文治武功第一人的清乾隆帝弘历……… 左步青


精彩书摘

  “一代天骄”元太祖铁木真
  元太祖个人小档案
  姓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国号:大蒙古国
  尊号:成吉思汗
  所处时代:金朝
  生卒年:116—17年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漠北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
  在位:106—17年
  主要成就: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南攻西夏和金,西征中亚
  轶事典故:十三翼之战
  死亡地: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东南)
  庙号:太祖
  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陵寝:不儿罕山起辇谷
  继位人:拖雷(监国)
  最得意:创立大蒙古国
  最失意:父亲被毒死
  13世纪初,在北方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就是大蒙古国的缔造者。他的活动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世纪的蒙古草原
  位于亚洲北部的蒙古草原,历来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地方。在这里相继出现过匈奴、鲜卑、突厥、回纥、黠戛斯等政权,他们的活动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影响。9—10世纪,当回纥、黠戛斯相继衰落以后,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经常为争夺牧地和牲畜发生激烈的冲突。蒙古就是其中的一个部落。
  蒙古部落在唐代是室韦部落联盟的组成部分,史书上称之为蒙兀室韦。当时他们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以东的兴安岭中。后来逐渐向西迁徙,到1世纪初,已经游牧于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的源头,成为漠北的一支强大势力。当时蒙古草原上比较强大的部落,有克烈、篾儿乞、塔塔儿、乃蛮、弘吉剌等。克烈部位于蒙古之西,占据了蒙古草原的腹心地带。这个部落人数众多,势力强大,很早就信奉景教(基督教的一派,又称聂斯脱里教)。篾儿乞部位于蒙古的西北,以勇悍善战闻名。塔塔儿部游牧于蒙古之东,有营帐七万,分为六部,它占有呼伦贝尔湖周围富饶的草原。乃蛮部则在克烈与篾儿乞之西,位于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领土广大,畜群众多。乃蛮部也信奉景教。弘吉刺部居地在塔塔儿部的东北,势力较弱,他们与蒙古部落的关系最为密切。
  上述这些部落的成员主要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牲畜既是游牧民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的基本生活资料。此外,他们也从事狩猎和采集,用以弥补生活资料的不足。在游牧民中间,已经出现了适应游牧经济需要的简陋的手工业,主要是以牲畜产品为原料的家庭手工业,也有少数专业的工匠。在有些部落中,已经开始经营农业,当然规模是很有限的。
  ……

史海钩沉:探寻文明的基石与变革的脉动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浩渺的时空,深入考察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那些至关重要、决定走向的关键节点。我们关注的并非仅仅是帝王的功绩或王朝的兴衰,而是探究驱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深层力量——社会结构、思想范式的演进、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以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早期制度的奠基 我们将从史前文明的遗迹开始,审视人类如何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农耕,这一转变如何催生了最早的社会分层与权力集中。重点剖析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与城市国家形态,埃及尼罗河畔的王权神授观念及其对庞大工程的组织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着重探讨的是“制度的诞生”——法律的雏形(如汉谟拉比法典)、灌溉体系的管理,以及祭司与世俗统治者权力分配的早期模型。这些模式虽然古老,却构成了后续所有复杂社会组织的基础蓝图。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古代东方,特别是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规划之谜,以及中华文明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我们不满足于描述神话传说,而是力求从考古学和文献的交叉印证中,重构早期国家如何通过礼仪、祭祀和对自然力量的解释权来确立统治合法性。 第二部分:古典时代的思想风暴与帝国构建 古典时代是人类智慧集中爆发的时期。本书将重点梳理古希腊城邦民主的理论基础与其实际运作的张力。我们深入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剖析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方法论,探讨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语汇。同时,我们将不回避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如对奴隶和妇女的排斥。 紧接着,视角转向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希腊化”文化传播的媒介。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对中东、小亚细亚乃至印度北部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区域性帝国整合提供了范例。 在东方,波斯帝国的“王中之王”模式及其高效的行省制度和驿传系统,展示了“大一统”管理经验的成熟。这种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能力,为后世的中央集权帝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我们探讨的不是某位君主的英明,而是支撑帝国运转的官僚体系和财政汲取机制。 第三部分:技术、贸易与全球网络的初步形成 历史的进步往往由技术驱动。本部分将详细考察关键技术在不同文明间的传播与应用。例如,冶铁技术的普及如何改变了农业生产力与战争形态;造纸术和指南针等技术发明如何为知识的积累和远洋航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本书将宏观审视古代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贾往来的通道,更是疾病、宗教、技术和艺术交流的复杂网络。我们分析了罗马帝国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如何影响了其货币政策,以及中亚草原民族在连接东西方贸易中的关键枢纽作用。这一部分旨在揭示,即便是古代,世界也已通过贸易紧密相连,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态。 第四部分:宗教与意识形态的重塑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寻求超越世俗的解释。本章探讨了主要世界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兴起,它们如何提供了一套超越地域和血缘的社会粘合剂。 我们分析了这些宗教教义如何被不同社会所“地方化”和“政治化”,成为君权神授的补充,或是反对现有统治秩序的旗帜。例如,早期基督教如何从底层信仰发展为可以颠覆和重塑罗马帝国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意识形态力量。宗教的传播,标志着人类开始构建更具包容性和普适性的身份认同体系。 第五部分:制度的衰变、创新与文明的循环 最后,我们将探讨强大帝国的衰落机制,这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而是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体现: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阶层固化、过度依赖军事征服带来的财政透支、以及未能及时吸收或应对技术和思想创新的僵化。 我们还将考察在旧有帝国体系崩溃后,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如何萌芽。例如,中世纪早期欧洲庄园制度的兴起,与其说是倒退,不如说是在权力真空下,地方性、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的适应性重构。 通过对这些跨越时空的观察,本书期望读者能够理解:历史并非简单的英雄叙事,而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组织自身、如何应对环境挑战、以及如何在连续性中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宏大实验记录。我们探寻的是驱动文明演化、形成多元世界格局的深层动力学原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拿到手里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封面采取的是一种复古的国画风格,水墨晕染间勾勒出古代宫殿的轮廓,再配上“名家说史”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立刻就激起了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浓厚兴趣。我特别喜欢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惫。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精美的插图,虽然不是那种非常写实的绘画,但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神态和场景的氛围,比如在讲到唐太宗的时候,配上一幅描绘贞观之治盛世景象的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恢宏与壮阔。文字内容的呈现上也很有讲究,章节标题设置得既有吸引力,又能直接点明该章节的主题,比如“千古一帝的权力游戏”之类,让人一看就想深入探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达,更像是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重享受,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这在我接触过的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

评分

刚拿到这本《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君》,还没来得及细读,只是大概翻了翻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头。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叙事风格相当地“接地气”,不像许多历史著作那样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却又感觉遥远的古代君王,拉近到了我们身边。比如,书中对于秦始皇的解读,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焚书坑儒的暴君形象上,而是深入剖析了他统一六国的政治智慧、对度量衡的统一带来的长远影响,甚至还谈及了他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和鲜活。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你面前,呷一口茶,娓娓道来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往事,时不时还会用些俚语或者比喻,让你在会心一笑中,对那些帝王的功过是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对于我这样并非专业历史学者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汉武帝那部分的论述,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太过深远,真想知道名家们是如何解读他的帝王心术和战略眼光的,看看与我之前读过的某些版本有何不同。

评分

我一直觉得,评价一位古代君主,不能仅仅看他是否建立了多么伟大的功业,更要看他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智慧、担当和胸怀。这本《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君》,光看书名就让我觉得它在这一点上做足了功课。我更关注的是,这些“名家”们是如何定义“名君”的?是功绩卓著,还是德行昭彰?是雄才大略,还是仁政爱民?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些君主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他们是如何克服的,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他们的个人品格是如何被塑造和考验的。我希望读到的是那些能够启发我思考,让我学习到一些治国理政的智慧,甚至是对人生有启迪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和成就。比如,书中关于哪个君王是如何化解内部矛盾,又或者如何在外交上取得优势的分析,如果能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那我绝对会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角度非常新颖,它并没有采取传统史书那种宏大叙事的模式,而是从一个更加微观,或者说更加“人本”的角度去切入。比如,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某位君主颁布了什么法令,而是会从这个法令对当时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入手,再反推到君主的治国理念。或者,它会从君主的家庭关系、甚至是一段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出发,来解释他后来的一些重大决策。这种“由小见大”的处理方式,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那些帝王的思维模式和治国逻辑。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如何处理那些“非主流”的君王,那些在历史上可能没有留下浓墨重彩一笔,但却有着自己独特之处的君主。总觉得,了解历史,不应该只关注那些“最大化”的人物,那些“夹缝中”的智慧和经验,可能才更能展现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

我是一位对中国古代历史充满好奇的上班族,平时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也放松身心。之前读过不少关于帝王将相的书,但很多都侧重于军事策略或者政治斗争,读起来总觉得有些枯燥乏味,不够“人性化”。这本《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君》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在梳理历史事件的同时,更注重挖掘这些君主在个人情感、决策过程中的挣扎与思考。比如,书中提到某个君王在面临重大抉择时,是如何权衡利弊,又是如何听取或者忽略身边人的建议,这让我觉得这些历史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只是他们的肩上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于几位“争议性”君主的解读,比如商纣王,他究竟是残暴昏君,还是被后世妖魔化的牺牲品?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本书应该会有独到之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