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8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领域内都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本书的论述过程中也引用了不少实例和数据图表说明,便于读者理解。他们在第二版(即本书)中特别加入了与劳动力市场歧视相关的内容,也根据当下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学术研究的进展,对其他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拓展和修改。在结构框架上,本书既提供了统一的演绎思路,也在各个章节的布局上遵循相同的逻辑框架,因此读者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相关章节或按照特定顺序阅读,也可以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理解不完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此外,他们在此版本中还对每一章节增加了一节练习题,供读者学习巩固。整体上来看,本书结构循序渐进,对于有专业背景的读者和想要入门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错的专业读物。
大多数劳动经济学教科书很少关注实际的劳动力市场,它们大都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在完美市场中失业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这是市场上**一本关注非完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教科书,并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分析劳动力市场各种制度的运作方式。本修订本增加了一个新的章劳动力市场歧视章节,书中还有很多定量分析的例子和课后习题,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数据和编程的应用也可以使作者的关键观点一目了然。本书验证了许多非完美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对雇员和雇主的影响,包括*低工资、就业保护立法、失业金、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工作时间规定、教育和移民政策、工资税、劳动条件改善等,从影响效果的角度衡量了这些制度对劳动力市场中的个体和企业的影响,解释了当下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关注点的变化方向和原因,适合研究生和博士生使用。
提托·博埃里(Tito Boeri),米兰博科尼大学劳动经济学教授,兼任鲁道夫德贝内代蒂基金会(Fondazione Rodolfo debenedetti)科学总监。
扬·范·乌尔斯(Jan van Ours),荷兰蒂尔堡大学劳动经济学教授,墨尔本大学经济学教授研究员。
这本书非常有用……其中讨论的很多话题都和公共政策、法律和经济学相关,甚至涉及国际经济问题。因为各个章节在某种程度上相互独立,所以将其中的个别章节作为人力资源或人事经济学的扩展课程也非常方便。这样做会带来很多好处。
——Peter Cappelli,《经济文献杂志》
理解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作用,虽然困难重重但不可或缺。好的制度可以缓解不完全劳动力市场的许多负面效应。但遗憾的是,坏的制度常常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本书通过简单的理论和丰富的论据,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些问题。本书绝非陈腔滥调,能使读者进一步理解制度的作用。
——Olivier Blanchard, 麻省理工学院
借助于最先进的理论模型和经验证据,作者们呈现了劳动力市场的相关讨论。他们将制度视为对不完全市场的反应,而非其原因。这个观点在劳动经济学教科书中比较新颖,不过也早该进行类似的讨论了。
——Alan B. Krueger, 普林斯顿大学
1 概述
1.1 一些关键定义
1.2 保留工资和工作价值
1.3 劳动力市场制度
1.4 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改革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简单的静态框架
2 最低工资
2.1 跨国比较
2.2 理论
2.3 经验证据
2.4 政策问题
2.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2.6 为什么存在最低工资制?
延伸阅读建议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再论最低工资
3 工会和集体谈判
3.1 度量与跨国比较
3.2 理论
3.3 经验证据
3.4 政策问题
3.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3.6 为什么存在工会?
延伸阅读建议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再论工会
4 反歧视立法
4.1 度量与跨国比较
4.2 理论
4.3 经验证据
4.4 政策问题
4.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4.6 为什么存在反歧视立法?
延伸阅读建议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歧视
5 工作时间管理
5.1 度量与跨国比较
5.2 理论
5.3 经验证据
5.4 政策问题
5.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5.6 为什么存在工作时间规定?
延伸阅读建议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
6 提前退休计划
6.1 度量与跨国比较
6.2 理论
6.3 经验证据
6.4 政策问题
6.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6.6 为什么存在提前退休计划?
延伸阅读建议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最优退休年龄
7 家庭政策
7.1 度量与跨国比较
7.2 理论
7.3 经验证据
7.4 政策问题
7.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7.6 为什么存在家庭政策?
延伸阅读建议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家庭政策
8 教育与培训
8.1 度量与跨国比较
8.2 理论
8.3 经验证据
8.4 政策问题
8.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8.6 为什么政府会补贴教育和培训?
延伸阅读建议
复习题与练习
附录:教育与培训
9 移民政策
9.1 度量与跨国比较
9.2 理论
9.3 经验证据
9.4 政策问题
9.5 与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9.6 为什么存在移民政策?
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劳动力市场对2008—2009年经济大衰退的反应中学到了什么?我们是否应该根据这些新的进展来修正我们教授劳动经济学的方式?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问题在我们专业里很少被提及。尽管很多学者表示“时代不同了”或者“今非昔比”,但至今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创新。一切看起来和以前一模一样。
毫无疑问,正是发端于劳动力市场外的一场危机,严重地影响了众多按劳取酬的市场。工作消亡数量超过3000万。最近五年来,世界范围内青壮年失业率仍在升高。在美国,失业率在一年半内从经济高峰到低谷差不多翻了一倍:每季度约有100工作消失。与此同时,失业对产出下降的反应,不同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德国,尽管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失业率实际上降低了,导致GDP累计下降7%,差不多是美国的两倍。由于经济衰退是全球性的,这给了我们评估劳动力市场对外部冲击做出不同反应的机会。从中有许多值得汲取的东西:即使考虑了不同国家产出下降变异的情形下,这种差异仍非常惊人,如图1.1。相同幅度GDP的下降在某些国家伴随着巨量的失业率上升,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失业率从经济高峰到低谷则几乎不变。
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大衰退期间发展起来的宏观劳动力市场相关理论,考察图1.1,人们试图将不同国家失业对产出变化反应的巨大差异完全归因于劳动力市场制度。大量文献和政策报告考察了大衰退前劳动力市场制度对经济表现的影响。这部分文献在本书第一版最初的章节中总结过,针对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给出了丰富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见解,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思考方式。该理论的灵感来自跨国界的分析。其重点放在大西洋两岸就业和失业表现的比较: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政策报告———经合组织(OECD)1994年由G7国家(七个当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所组成的政府间组织)递交的报告,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到1994年,该报告试图解释欧洲国家糟糕的就业/失业表现与美国“就业奇迹”之间的对比。该篇报告以及许多后续的跨国研究所提供的关键信息是欧洲存在着制度“刚性”,从而阻止了劳动力市场像美国那样在私人部门中大量创造工作岗位。很多学者沿着相同路径,分析所谓的“欧洲硬化症”的不同表现,可参见Bean (1994), Alogoskoufis et al. (1995), Snower and de la Dehesa (1996),Nickell (1997),Nick- ell and Layard (1999),Blanchard and Wolfers (2000),,Nickell et al. (2005)和 Blanchard (2006)等人的研究。
根据这种制度性观点,正是欧洲这种严格的劳动力保护立法提供了确凿证据解释大西洋两岸劳动力市场对2008—2009年全球性经济衰退做出的不对称的反应。高昂的解雇代价往往与较低的劳动力市场易变性相联系,这意味着在衰退期间,失业率增长会减缓。然而,在一些有着严格的就业保护法的国家,如西班牙,这期间却经历了失业最大幅度的增加。西班牙的产出下降只有“灵活安全之国”丹麦的一半,在丹麦,雇主的解雇成本相当低廉,失业补贴(UB)却相当慷慨,这两者的结合被认为是导致经济衰退时失业相对大幅增加的原因。然而,丹麦在大衰退期却经历了比西班牙低得多的失业率增加(见图1.1)。
所以人们应该超越这些跨国界劳动力市场制度分析来理解这些不对称和几乎空前的变化。首先,必须承认劳动力市场制度的非一致性。国家管理部门允许国内劳动力市场制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即使不考虑行业或地区间的差异,最低工资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也是不同的。即使当管理部门不允许存在国内差异时,它们往往也不强求一致。通常存在着大量的非正规部门,对于它们的管理大多数是弱强制的或根本就不是强制的。因此,国家层面的某项制度可能掩饰了国内的显著差异,同时,比如说,同一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和“灵活”部分的共存可能会涉及它们两者之间重要的相互作用。西班牙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增长的一个解释就是其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双重结构体,既有灵活的短期合同,也有大量固定的长期合同。这种双重性可能增强了劳动力市场对不利经济状态的反应,这种情况恰恰出现在那些正规合同中具有最强就业保护条款的国家。
另一个劳动力市场对大衰退作出不对称反应背后的关键因素可能是导致全球产出下降的冲击本身。特别是,人们应该探究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金融市场是危机的源头并于2008年秋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后蔓延成全球性危机。直到2009年,金融市场和银行部门经历了信用崩盘。如此全球性的信用崩盘在经济下行而不是复苏过程中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整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应对金融冲击的一个不同表现可能有助于解释2008—2009年间大西洋两岸失业上升的差异,如图1.2右边所示。在几个季度内,先前曾几乎是欧盟国家平均失业水平一半的美国失业率,上升至超过欧洲水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大西洋两岸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同。一个简单的实证计算就可以解释这种差异,即股票市场市值占GDP的比重。尽管这种以股票市场市值变动来衡量的金融冲击的大小看起来非常类似于按时间和规模来测定,但让人吃惊的是它反映了金融深化水平的巨大差异。当美国股市市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0%时,该比率在欧洲只有75%左右。类似的比较可以通过考察大西洋两岸私人部门的信贷量来进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一场大衰退来理解劳动力制度和宏观经济冲击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只需稍长一点记忆就足够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度方面的研究文献重点关注的是几十年来欧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差异。然而,事实上被认为要为欧洲糟糕的就业表现负责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在大约30—4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而劳动力市场的命运却是另一番景象。重新审视图1.2,沿左下角的时间轴来考察。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图中前两条垂直线),欧洲的失业率才开始超过美国,并且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另一次全球性冲击(利率高企)后,大西洋两岸的失业率才出现显著差异。互联网危机(2001年)减小了这一差距;大衰退则消除了差距。造成20世纪90年代欧洲失业问题的同一“刚性制度”却被美国学术界奉为欧洲成功故事背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1964年美国政策制定者Robert Myers(1964)在一篇报告中表示“他正嫉妒地关注着欧洲朋友们怎么做”,并且邀请大家关注一下大西洋彼岸的制度:“忽略欧洲最近在控制失业方面的成功是短视的。”此后又过了45年,经历了大衰退之后美国才又有了对于欧洲制度的推崇。这一次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著名的《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2009年11月12日)说道:
德国的“就业奇迹”在这个国家并没有得到重视———但它确实是真实而显著的……德国是带着强有力的就业保护法进入大衰退的。这种制度以“短时工作计划”作为补充,给那些减少工人工作时间而不是将他们解雇的雇主提供补贴。这些措施虽然不能避免令人厌恶的衰退,但使德国以非常少的工作损失度过了衰退。
毕竟大衰退告诉我们劳动力市场制度非常重要,它们需要被认真对待。理解它们如何运作极其重要。我们需要了解制度的细节,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识别出其最重要的部分,从而揭示它们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了解这些制度在经济衰退下如何运作也相当重要。这些制度会对称地作用于经济周期吗?它们是如何与来自产品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冲击相互作用的?谁受这些制度的影响最大,谁得到了这些制度的保护或惩罚?它们涉及哪种类型的再分配?
大衰退前许多制度方面的研究文献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公正地对待劳动力市场制度。它通常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制度一开始就存在。制度常被描述成扭曲市场机制运作和阻碍获得有效产出的东西。根据这些文献的假设,如果政府能够清除这些制度,应当立即这样做。这冒犯了公民理性以及他们民主选举的政府的理性,在该政府中大部分这样的制度还存在着。
本书的目的是在引入劳动经济学的关键概念和框架的同时对劳动力市场制度提供综合性的处理。在这一章我们首先提供一些定义,这些定义对理解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讨论与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劳动力市场相当不同的市场———竞争性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通常作为主要参考出现在标准教材中。超越竞争性劳动力市场范畴去构建不完全劳动力市场,对恰如其分地理解劳动力市场制度存在的原因非常关键。同时,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与来自其他市场的冲击一起也可用来解释这些制度变革的压力以及为什么制度变革通常是非对称的。最好在开始就明白本书中所涵盖的制度是不断变化的。不同于我们生活的国家具有固有的特征,如泰晤士河或者阿尔卑斯山,制度的变化是相当频繁的,且往往是难以预料的频繁。我们将在第1.4节讨论这些内容,专门分析制度变革。
在2008—2009年大衰退时期,哪种劳动力市场制度在遏制失业方面做得更好?增加累进税对就业是好事吗?比较“积极的”和“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有意义吗?谁从就业立法保护上实际受益而谁实际受损?为什么最低工资往往根据年龄划分?在货币工会里实行分散议价制度更好还是集中议价制度更好?移民是否应当获得社会福利?政府是否应当管理工作时间?平等就业机会立法能否减少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和少数群体的歧视?当前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忽略了这些政策问题。尽管在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但这些教科书在结构组织上把制度归入每章的最后一段或是关于制度的最后一章。通常这些书最开始描述劳动供给(包括人力资本理论)、劳动需求和两个曲线交点处的竞争均衡;随后重点讲述如工资形成和工会、补偿性工资差异和没有合适的制度框架下的失业这些专题。书里几乎没有关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资料。通常劳动力市场政策只是被偶尔提到,而劳动力市场制度经常没有得到系统地探讨。当考虑这些制度时,通常参考美国的制度状况和竞争性劳动力市场———这种制度下任何类型的政策措施都是扭曲的。
本书的新颖性在于从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不完全劳动力市场(即偏离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运行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不同,不完全劳动力市场允许雇主和雇员享有租金,因此一份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这种市场上工人失去一份工作或是企业解雇一个雇员的代价很大,而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涉及这类事情的雇员和雇主并不会遭受任何损失。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也以存在多种劳动力市场制度(即,影响工人和雇主个人行为的法律和程序系统)为特征。由政治程序产生的制度的目的在于(1)增加经济效率和(2)实现一些再分配目标。通过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可以追求效率,这些不完全性除了限制市场规模的交易成本和摩擦之外,还包括过度的垄断力量,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与社会习俗或工作匹配过程相关的外部性。再分配为这些制度提供了合理性,即使是在没有市场不完全性时也一样。在不完全市场中,有时可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实现再分配,正如存在像最低工资或就业补贴这种能抵消过度垄断力量的制度的情况。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出现效率和公平之间传统的取舍关系。实际上,这些制度引起的再分配可能不会促进一个更平等的社会或代表中位数选民的利益。在劳动力市场制度的设计上经常有政策失灵,这些设计给予一些追求特定利益的压力集团不成比例的代表权。
本书也考虑了一些很少孤立运作的制度。因此,从实证的角度,本书不仅通过各种制度对就业、失业和工资的直接影响,而且通过因其他制度所导致的间接影响来研究这些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例如,失业补贴制度慷慨度的变化通过减少搜寻强度和增加求职者的保留工资直接影响失业,同时通过增加工会的议价能力和效率工资水平间接影响失业。附带一句,这种相互影响为一些制度的存在提供了第三种合理性:设计它们是为了抵消或补充其他制度的影响。这种环境下也可能出现政策失灵,这是因为产生扭曲的制度很少被改革。通常政治程序创造了扭曲链条和制度集群,因而一些制度被用来抵消其他制度的不良影响。
我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精确定义制度和在相关维度上度量制度上(例如,获取失业补贴资格、补贴水平和提供补贴的最大持续期),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描述制度运行方式的准确性和它所追求的目标对于刻画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尽可能提供了所有OECD成员国的制度随时间演变的统计信息。与通常的看法相反,这些制度实际上随时间推移呈现显著变化。我们也讨论了政策施行的相关问题。
本书在文献中的地位
正如之前提到过的,现有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只花一章或少数几章来讨论制度问题。Ehrenberg和Smith(2006)、Kaufman和Hotchkiss(2006)、McConnell等人(2008)、Borjas(2009)以及Laing(2011)就是几个例子。
这些章节只是简要介绍了与劳动力市场制度存在有关的关键扭曲,并没有试图去考察在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下这些制度是怎样运行的。
一些专业书籍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因为它们并不是教科书,所以它们并没有系统地涵盖制度的差异,也没有提供完整的框架。一个局部例外是Layard等人(1991),然而它局限于对失业的分析。另一个局部例外是Manning(2003):它提供了一个买方垄断各方面的清晰的综述。然而,除了工会和最低工资,它并没有详细论及制度。最后,Cahuc和Zylberberg(2004)提供了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是它没有提供统一的框架,并且无论如何这本书是为研究生准备的。
在制度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方面有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在过去20年里因为更广泛的微观数据的使用而变得丰富,但当前的教科书并没有提供对这些丰富的实证文献的综述。我们在每一章介绍关于该章所研究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文献的主要研究结果,力求填补这一空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介绍在该主题上写作的所有文献。我们集中于那些在我们看来与现实世界的劳动力市场更相关的研究结果和问题。
虽然我们讨论了制度为什么存在,但是我们没有提供全面涵盖劳动力市 劳动经济学: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视角(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劳动经济学: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视角(第二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劳动经济学: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视角(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劳动经济学: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视角(第二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