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龍榆生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334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783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56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詞學大師龍榆生作品

  版畫插圖版古詩詞讀本

  古詩詞愛好者的必備


內容簡介

  《唐五代詞選注》是詞學大師龍榆生的詞學研究代錶作之一。本書選錄自唐迄五代37位作者,收詞237首,大體上囊括瞭這一曆史時期重要詞人有代錶性的作品為幫助一般的讀者更好地理解詞的內容和藝術特點,與《唐宋名傢詞選》不同的是,選注者在本書中增加瞭對每首詞的通俗易懂的注釋,點明題旨,間或加以言簡意賅、深入淺齣的內容分析,同時還保留瞭《唐宋名傢詞選》對每首詞的韻位一一標注的特點,既可供讀者初步瞭解詞的格律,也可供古典文學研究者參考,不失為一部很有特色的唐五代詞選讀本。


作者簡介

  龍榆生(1902—1966),江西萬載人。現代詞學大師,與夏承燾、唐圭璋、詹安泰並稱“民國四大詞人”。1928年起,先後任教於上海暨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及上海音樂學院等院校。一生緻力於詞學研究,曾主編《詞學季刊》《同聲月刊》。著有《中國韻文史》《詞學十講》《唐宋詞格律》《唐宋名傢詞選》等。

目錄

唐五代詞導論1


王維

陽關麯一首13

李白

清平調辭三首16

菩薩蠻一首20

憶秦娥一首23

清平樂一首26

元結

欸乃麯三首28

張鬆齡

漁父一首31

張誌和

漁歌子一首33

章颱柳一首34

柳氏

章颱柳一首35



韋應物

三颱一首36

調笑二首37

顧況

漁父引一首40

竹枝一首41

王建

三颱一首42

調笑令三首43

戴叔倫

轉應麯一首46

劉禹锡

竹枝詞九首47

楊柳枝五首55

浪淘沙三首58

瀟湘神二首60

竹枝一首62

拋球樂一首63

憶江南二首63

白居易

竹枝二首66



浪淘沙一首67

憶江南三首68

長相思一首71

花非花一首72

溫庭筠

菩薩蠻七首74

更漏子二首81

楊柳枝二首83

酒泉子一首84

定西蕃二首85

河瀆神二首87

玉鬍蝶一首89

夢江南二首90

河傳一首91

荷葉杯二首93

皇甫鬆

浪淘沙一首94

摘得新一首95

夢江南二首95

采蓮子二首97

竹枝六首99



拋球樂一首102

杜牧

八六子一首103

司空圖

酒泉子一首105

生查子一首107

浣溪沙一首108

韋莊

浣溪沙二首109

菩薩蠻二首111

歸國遙二首113

應天長一首114

荷葉杯二首115

清平樂二首117

謁金門一首118

天仙子二首119

上行杯一首121

女冠子二首121

酒泉子一首123

思帝鄉一首124



木蘭花一首125

小重山一首127

薛昭蘊

浣溪沙二首129

小重山一首130

牛嶠

望江怨一首132

定西蕃一首133

江城子一首133

張泌

臨江仙一首135

南歌子一首136

河瀆神一首137

毛文锡

醉花間一首138

應天長一首139

牛希濟

生查子一首141

歐陽炯

南鄉子五首142

江城子一首144



西江月一首145

定風波一首145

木蘭花一首147

和凝

漁父一首148

江城子二首149

顧夐

河傳一首151

訴衷情一首152

浣溪沙二首152

荷葉杯一首154

醉公子一首155

孫光憲

浣溪沙一首157

菩薩蠻一首158

河瀆神一首159

酒泉子一首159

八拍蠻一首160

竹枝一首161

上行杯一首162

謁金門一首163



楊柳枝一首163

漁歌子一首164

魏承班

玉樓春一首166

鹿虔

臨江仙一首167

閻選

臨江仙一首168

八拍蠻一首169

尹鶚

菩薩蠻一首170

金浮圖一首171

毛熙震

清平樂一首173

菩薩蠻一首173

漁歌子二首175

巫山一段雲一首177

南鄉子九首177

馮延巳

鵲踏枝四首183



采桑子三首186

酒泉子一首188

清平樂一首190

醉花間一首191

應天長二首192

謁金門二首194

歸自謠二首195

長命女一首196

喜遷鶯一首197

拋球樂二首198

三颱令三首199

點絳唇一首202

李璟

攤破浣溪沙二首203

李煜

虞美人二首206

望江南二首208

清平樂一首210

喜遷鶯一首211

烏夜啼二首212

破陣子一首214



浪淘沙二首216

菩薩蠻一首219

臨江仙一首220

一斛珠一首221

無名氏

鳳歸雲二首223

洞仙歌一首225

破陣子一首227

菩薩蠻五首228

西江月三首231

浣溪沙二首233

臨江仙一首234

望江南二首235

生查子一首237

雀踏枝一首237

送徵衣一首238

彆仙子一首239


精彩書摘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①河傳:唐南呂宮麯。相傳有《水調河傳》,隋煬帝將往江都(揚州)時所作。據王灼說,隋代的《河傳》早就失傳瞭,晚唐、五代詞人所作,用的都是唐代新聲。詳見《碧雞漫誌》捲四。
  ②翠蛾:用黛描過的眉毛。
  ③蕩子:古代婦人把遠行不歸的丈夫叫作“蕩子”。《古詩十九首》:“蕩子行不歸,空房難獨守。”
  ④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南若耶山下,北流入鏡湖。相傳為西施浣紗所在地。
  題旨
  描寫少婦思念丈夫的感傷情態。上片寫孤獨無聊中所感觸,下片從彆後追憶彆時情景。
  標韻
  “上”“望”葉兩仄,“遙”“消”“朝”“潮”葉四平,“遠”“晚”“斷”葉三仄,“溪”“西”“堤”“嘶”葉四平。
  荷葉杯二首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注釋
  ①荷葉杯:唐教坊麯名。
  題旨
  刻畫荷花神態。
  標韻
  “冷”“影”葉兩仄,“塘”“涼”葉兩平,“亂”“斷”葉兩仄。
  鏡水夜來鞦月,如雪,采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
  ……

前言/序言

  唐五代詞導論

  一、詞的特徵和它的由來

  詞是依附隋、唐以來的新興麯調,照著它的節拍來填上文詞的新體抒情詩,是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緊密結閤的特種藝術形式。它本來叫作“麯子詞”(見歐陽炯《花間集》序),或徑稱“雜麯子”(例如敦煌發現的《雲謠集雜麯子》),或稱“今麯子”(見王灼《碧雞漫誌》捲一),這都錶明它和音樂的依存關係。它的長短參差的句法和錯綜變化的韻式,都得經受音律的嚴格限製和長期陶冶。因而作者所想錶達的起伏變化的感情,必得與某一麯調的聲情恰相適應。所以詞是“填”的,而不是自由創作的(當然也有例外。南宋薑夔的自度麯,是“先率意為長短句而後協以律”的),一般叫作“倚聲填詞”。“聲”是指各個麯調的音節,是由這個樂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來決定它的形式,在輕重緩急的節奏上構成一個統一體,反過來影響歌詞作者,必須選擇適當的麯調,運用適當的手法,纔能恰如其分地錶達各種喜、怒、哀、樂的不同情感。它是沿著樂府詩“由樂定詞”(元稹《樂府古題序》)的路綫嚮前發展的。

  我們要瞭解詞的發生和發展,就得首先瞭解它所依的“聲”之所從來;而這“聲”之所從來,以及滋養它的土壤氣候,又和當時的政治經濟情況分割不開。《舊唐書·音樂誌三》說:“自開元已來,歌者雜用鬍夷裏巷之麯。”這“鬍夷裏巷之麯”,又大多數被同時所特設的教坊所采用。據崔令欽《教坊記》所載教坊麯名至325調之多。單就調名的意義來看,除一部分是外來的,如《蘇幕遮》《龜茲樂》《菩薩蠻》《望月婆羅門》之類,其餘大多數都是民間的創作。而這許多雜麯,又一般受到燕樂的影響。而燕樂的由來,卻又以外來成分居多。郭茂倩說:

  隋自開皇初,文帝(楊堅)置七部樂:一曰西涼(今甘肅武威)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麗(今朝鮮)伎,四曰天竺(今印度)伎,五曰安國(今中亞的布哈拉)伎,六曰龜茲(今新疆庫車)伎,七曰文康(疑即康國)伎。至大業中,煬帝(楊廣)乃立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今中亞的撒馬爾罕)、疏勒(今甘肅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樂器工衣,於是大備。唐武德(高祖李淵年號)初,因隋舊製,用九部樂。太宗(李世民)增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樂,又造宴樂而去禮畢麯;其著令者十部:一曰宴樂,二曰清商,三曰西涼,四曰天竺,五曰高麗,六曰龜茲,七曰安國,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國,而總謂之燕樂。聲辭繁雜,不可勝紀。(《樂府詩集》捲七九“近代麯辭”)為什麼唐樂除清商號稱“九代遺聲”外,其餘全是外來的呢?我們知道唐朝建國的李淵,原是隴西人,為北涼王李嵩的後裔。他傢世代做著北魏和北周的官吏。唐承隋後,又是繼承北朝的係統來統一中國的。隋高祖(楊堅)曾大罵:“梁樂,亡國之音,奈何遣我用耶?”(《隋書》捲一四《音樂誌》)惡梁樂而喜鬍聲,這是北朝的習慣。在周武帝(宇文邕)時,有龜茲人蘇祗婆跟著突厥皇後來到瞭北周。他是一個善彈鬍琵琶的音樂傢,而且精通樂理。隋時鄭譯把他所傳來的琵琶七調加以改造,以符閤中國固有的七聲,這樣在音樂理論上開始瞭一個新的係統。一直沿用到隋、唐、五代和北宋,所有教坊樂,都是從這個以鬍琵琶為主的燕樂係統發展而來的。我們再看敦煌發現的唐寫本琵琶譜,還保存著《傾杯樂》、《西江月》、《心事子》、《伊州》、《水鼓子》、《鬍相問》、《長沙女引》(疑為“長命女引”之訛)、《撒金砂》等麯調;而且有的注明“慢麯子”和“急麯子”;《傾杯樂》一調更分“慢麯子”“重頭尾”“急麯子”等九段。從這裏可以看齣唐、五代詞所依的“聲”,就是這個燕樂係統的雜麯,而各個麯調的聲情是有急、有慢的。

  由於唐太宗在掃平群雄之後,迅速實行瞭所謂均田製,一般農民都得到瞭耕地;水利和交通事業也都有瞭很大的發展,促進瞭農村經濟的欣欣嚮榮。手工業和商業隨著興盛起來,使各大都市頓呈繁榮氣象。大唐帝國的威力,在隋朝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嚮外發展,東到高麗、百濟、新羅,西到高昌、龜茲、於闐、疏勒,南到南詔等地,很快就全成瞭唐帝國的屬領。由於軍事上和經濟上的頻繁接觸,導緻文化上的交流;於是印度、波斯等國的音樂舞蹈,除在周、隋間早有輸入之外,又都不斷地經由西域傳來中國。這樣就為創作新文化尤其是音樂藝術,提供瞭各方麵的優越條件。自唐高宗(李治)以至明皇(李隆基)的開元年間,無論經濟、文化等等,都達到瞭全盛時代。加上明皇喜歌舞、精音樂,既在西京(長安)置左、右教坊,培養歌舞人纔;又選拔一部分優秀人物送進梨園,親自教習,叫作“皇帝梨園弟子”。同時西域創造的大套舞麯,如《伊州》、《涼州》、《甘州》、《霓裳羽衣》(原名《婆羅門》)等,都陸續進獻到瞭長安。這樣吸取古今中外的精華,消融變化,使樂壇麵貌為之一新。民間歌麯也就跟著風起雲湧,造成“百花齊放”的局麵。

  有瞭這樣豐富的新聲麯調,也就為“倚聲填詞”創造瞭發展條件。但那些舞麯,原是有聲無詞的;而且《涼州排遍》多到二十四段,《霓裳羽衣》也有十二段。王灼就曾說過:“後世就大麯填詞者,類從省略。”(《碧雞漫誌》捲三)我們且看郭茂倩所采唐人大麯,是怎樣配上歌詞去唱的。《伊州歌》有唱詞十段,第三段是截取瀋佺期《雜詩》的上半首:“聞道黃花(本集‘花’作‘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裏月,偏照(本集作‘長在’)漢傢營。”(《樂府詩集》捲七九)《水調歌》有唱詞十一段,第七段(入破第二)用的就是杜甫《贈花卿》七言絕句:“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麯隻應天上去(本集‘去’作‘有’),人間能得幾迴聞?”(同上)也有截取李嶠《汾陰行》的結尾“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隻今汾水上,惟有年年鞦雁飛”(《碧雞漫誌》捲四),作為《水調歌》中一段歌詞的。這可看齣“就大麯填詞”,在唐人也很少;隻是由樂工雜采一些詩人們所寫的五、七言詩,依其情調所近,勉強湊閤著去唱而已。

  我們看瞭“旗亭畫壁”的故事,更證以王灼的說法:“唐時古意亦未全喪,《竹枝》《浪淘沙》《拋球樂》《楊柳枝》,乃詩中絕句,而定為歌麯。”(《碧雞漫誌》捲一)也可看齣在燕樂麯調興起之後,和它配閤起來演唱的歌詞,由五、七言詩轉到長短句的詞,是有一個過渡辦法的。北宋瀋括說:

  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麯也。古樂府皆有聲,有辭,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今管弦中之纏聲,亦其遺法也。唐人乃以詞填入麯中,不復用和聲。(《夢溪筆談》捲五《樂律一》)

  這裏所說的“和聲”,又叫作“泛聲”。南宋硃熹說:

  古樂府隻是詩,中間卻添許多泛聲。後來怕失瞭那泛聲,逐一添個實字,遂成長短句;今麯子便是。(《硃子語類》一四)

  這兩段話,都說明五、七言詩所以遞嬗為長短句詞的基本原因,是在音樂關係方麵。

  漢、魏、六朝樂府,已有由彌補聲辭混雜的缺點進而演成長短句歌詞的趨勢。例如瀋約《宋書·樂誌》所載《東門行》、《西門行》等古詞,以及梁武帝(蕭衍)的《江南弄》等,都受到瞭麯調的製約,逐漸變成長短參差的句式。但是在燕樂雜麯繁興之後,為什麼不朝這個方嚮發展,反而采用唐代流行的五、七言律、絕詩,湊閤著繁復的新興麯調,顛三倒四地去唱,有如王維的《陽關麯》,“必三疊而後成音”呢?詞和某些樂府詩,走的都是“由樂定詞”的路綫。但是唐、五代的長短句詞,卻不同於漢、魏、六朝的樂府詩。雖然一樣的句式有長短,而詞的長短句中,每一個字都受著平、仄聲的嚴格限製,這卻是齊、梁以來“聲律論”逐漸嚴格應用到文學形式上去的結果。所以吾人研究詞的發生和發展,不但要瞭解它和隋、唐新興音樂的密切關係,同時也要瞭解它和五、七言近體律、絕詩的關係。詞所依的“聲”,是燕樂盛行以後包括“鬍夷裏巷之麯”在內的新聲;而它所以能夠和參差復雜的新興麯調緊密結閤之故,又是和五、七言近體詩的講究平仄聲韻,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我們明白瞭這一點,就可以瞭解唐人把某些“詩中絕句而定為歌麯”,和《花間》《尊前》等詞總集兼收《竹枝》《楊柳枝》《浪淘沙》等七言絕句詩的道理。

  隻有勞動人民和曾受壓迫的知識分子,是最富於創造性的。這批無名英雄不但創造瞭許多動人的樂麯,有如《教坊記》所采,留給後來詞傢以豐富的養料;而且在“倚聲填詞”的嘗試方麵,專傢們也是遠遠落後於這批無名英雄的。我們隻要看看《教坊記》所收雜麯,大多是開元以前或即開元年間的創作;而依照這些雜麯的節拍來填詞的,除瞭一些詼諧小麯,如中宗(李顯)時瀋佺期等當筵奏過《迴波樂》以相嘲弄獻媚外,連真僞難辨的李白所寫《菩薩蠻》《憶秦娥》等,也隻寥寥可數。但從敦煌麯所保留的作品中,卻可以看齣有一部分可能齣於開元間的無名作者之手。《雲謠集雜麯子》中也已有瞭許多長調。從語言風格和思想感情上來看,可能有些是很早的作品。而這些長調,直到晚唐、五代,專傢們卻還是絕少嘗試的。

  參差復雜的新興麯調,如果不經過許多無名英雄的大膽嘗試,要想把它的“聲”和“詞”配閤得十分恰當,是絕對辦不到的。我們隻要看看敦煌麯詞中同一調名,而句式長短,往往有很大的齣入;就是《花間集》中的專傢作品,也有同樣的情形。把同一麯調的歌詞,構成普遍遵守的定格,這是經過許多專傢不斷加工提煉的結果。我們讀唐、五代詞,常遇到同一調名而字句多有差異的情況,這緣由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二、唐、五代詞的發展和它的主要內容

  長短句歌詞的發展,實際在明皇朝已具備瞭多方麵的優越條件。但由於“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麯》”(白易居《長恨歌》),逼使沉酣歌舞的李三郎(明皇)倉皇逃往成都;“梨園子弟散如煙”(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乃至最負盛名的音樂傢李龜年,也流落到瞭江南。詩人和樂傢的接觸機會,到這時已是很少的瞭。剛在萌芽中的新體歌詞,受到這個重大挫抑,就不免要縮瞭迴去。直到安史亂平之後,社會秩序有瞭一些恢復;商業經濟由於手工業的發達和國內外的貿易頻繁而有瞭長足的進展,造成瞭許多繁華的都市,形成瞭廣大的市民階層。為瞭適應這些商業都市的要求,各種紅樓酒肆、聲色歌舞之場,促成瞭新興歌麯的迅速發展。一時詩人自韋應物、王建、戴叔倫以至白居易、劉禹锡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這個影響,開始依麯拍為句來填詞。到瞭晚唐的溫庭筠,因瞭他的“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舊唐書》捲一四一下),更是符閤這個商業都市的生活條件和社會需要;所以他的寫作就特彆的多,成為後來花間詞派“開山作祖”。

  這“倚聲填詞”的風氣一開,它那種子也就藉著氣候土壤的有利條件而迅速滋長起來。自唐末以至五代,中原地區迭經戰火,不論農村經濟和商業經濟,都受到瞭嚴重的破壞。隻有西蜀、南唐卻還保持著相當的安定。詞的種子,也就選擇瞭這兩塊沃壤,嚮這兩個地方茁壯生長起來。

  西蜀自王建、孟知祥兩建王朝,藉著“成都天府之土”和手工業如織錦業等的特彆發達,在商業經濟上一直保持著繁榮都市的麵貌。而且它是個“四塞之國”,可以關起門來,搞它的獨立王朝,過著“歌舞升平”的日子。這樣也就吸引瞭許多文士,如韋莊之流,投靠到這個小王朝來;同時把歌詞種子也帶到瞭西蜀。我們看瞭近年發現的王建墓中許多浮雕伎樂,就可以想象這些統治階級和上層社會是怎樣的留連歌舞,而這個新體歌詞又是怎樣的為這批人所喜愛,從而大大地發揚起來。後蜀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共收瞭溫庭筠、皇甫鬆、韋莊等十八傢的作品。據歐陽炯所寫的序文,當時“綺筵公子,綉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縴縴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這說明瞭《花間集》中的許多作品,究竟是為誰服務的問題。溫庭筠把他自己寫的詞集題作《金荃》,王世貞說是“取其香而弱”(《藝苑卮言》詞評),也是為瞭它是迎閤市民階層的心理,寫給歌女們,敲起紅牙闆去唱的。所以除瞭欣賞它的藝術性外,很難找齣它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來。但《花間集》中也有不少題材,反映瞭自開元以來一般厭惡嚮外發動侵略戰爭和因商業經濟特彆發展、從而影響到兩性間的生活苦痛,這還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有的作傢飽經喪亂流離之痛,把所有難言之隱,托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戀上古詩詞·版畫插圖版:唐五代詞選注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