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5篇,经过专家审阅、作者的修改打磨,择优选用了25篇编入此书。李宇明教授特为本书赐稿一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若干思考》。文章从留学生培养目标、教学语言、留学生资源的利用等宏观角度,提出了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知华友华的、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世界公民,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教育理念、教育主权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把留学生的身份由“外宾”转变为“学生”,这是教育观念上的巨大变化,但还不够,须把他们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文章展示了新时期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新思维、新视野、新做法和新途径,虽未提及预科教育,却处处显示出对预科教育的指导意义,因此特作为开篇,放在了首位。其余论文基本围绕来华预科教育的方方面面展开。
内页插图
目录
开篇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李宇明
学科认识与教学模式研究
汉语预科教育再认识 赵金铭
汉语预科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 李泉
预科阶段文科专业汉语教学的三个问题 翟艳 韩玉国
北京大学留学生预科教育 刘立新
融合多维学习观念建构预科汉语教学模式 胡勇
探究IBDP对军事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陈瑜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培养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
于梦露
外军来华留学生汉语入学水平标准调研报告
郭望皓 孟艳丽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刘弘
作文自动评分系统述评及展望 殷晓君
课程、教材与教法研究
预科高级阅读与写作课教学设计 徐晶凝
留学生预科科技汉语教材评估方案设计 许涓
基于内容教学法的预科专业汉语教学法研究 别红樱
影视专业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中的专业汉语课程初探——
以北京电影学院汉语进修班教学实践为例 刘北北
基础汉语写作教学方法的新探索——以预科生的看图作文教学为例
宋刚 李耘达
来华汉语初学者汉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 雷水莲 沈育刚
主题演讲课与来华预科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张一萍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非预设事件的处理策略——以口语课堂为例
杨莉莉 马春燕
篇章连接成分“一般来说”: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考察
李胜梅
学习者研究
北语预科生学习汉语的动机类型与学习行为关系初探
刘思维
来华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满足度研究
——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汉语授课)来华留学生为例
刘婷雁
Oxford学习策略量表在来华预科生中的应用研究
曹冲
从跨文化适应角度谈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
黄峥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策略研究
于萌 郭薇
基于特定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儒家文化词汇教学研究
何国锦 杨嘉文
前言/序言
2015年11月,全国来华预科教育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原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来华事务部李彦光主任,赵金铭、鲁健骥、崔永华等专家领导出席。对于首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来华预科教育研讨会,各相关高校及教师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停滞多年的预科教育,留下了太多共同关注的问题,此次会议为预科教育搭建了专门化、集中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收到了热烈反响。
这次会议的前会举行了“预科教育工作坊”,北语预科教育学院的别红樱老师就“文科专业汉语综合课”进行了教学演示,特邀专家鲁健骥教授、崔永华教授做了点评。之后,专家和与会代表就“预科专业汉语教什么、怎么教”一系列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第二天大会的深入研讨进行了预热。
2015年11月21日8点30分,开幕式在热烈、隆重的气氛中举行。原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出席并致辞,他指出,中国留学生教育始于预科教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汉语预科教育也将迎来新的任务、机遇和挑战,面对来华教育的新形势,预科教育必须改革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国家留学基金委来华事务部李彦光主任认为,预科教育是保障来华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做好预科教育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明年的预科教育将开展一系列调研。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志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考试与教育测量研究所所长王佶雯教授也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翟艳教授主持。
在大会报告中,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做了“汉语预科教育再认识”的主旨发言。赵先生梳理了预科教育的历史,并澄清了汉语预科教育的特点、性质、任务等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就汉语预科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北京大学徐晶凝老师、同济大学许涓老师和北京语言大学韩玉国老师分别就预科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科技汉语教材评估和文科专业汉语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报告。分会场主题研讨中,与会代表围绕“预科教育宏观研究”“预科课程、教材与教法研究”“预科生习得与测试研究”“预科生国别化教学、文化与管理研究”等四大主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和交流。本次会议问题集中,探讨了当前汉语预科教育中面临的各方面问题,研讨气氛相当热烈。
在闭幕式上,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张旺熹教授发表了讲话。与会代表也纷纷发表感言,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顺应了新时期预科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加强国内外汉语预科教育的研究和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召开得及时,研讨得深入,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5篇,经过专家审阅、作者的修改打磨,择优选用了25篇编入此书。李宇明教授特为本书赐稿一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若干思考》。文章从留学生培养目标、教学语言、留学生资源的利用等宏观角度,提出了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知华友华的、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世界公民,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教育理念、教育主权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把留学生的身份由“外宾”转变为“学生”,这是教育观念上的巨大变化,但还不够,须把他们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文章展示了新时期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新思维、新视野、新做法和新途径,虽未提及预科教育,却处处显示出对预科教育的指导意义,因此特作为开篇,放在了首位。其余论文基本围绕来华预科教育的方方面面展开。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论丛》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持续攀升,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求学之路。然而,跨文化交流的障碍、语言能力的差异、学术体系的陌生以及生活环境的适应,都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重视。 本书《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论丛》正是聚焦于这一重要领域,深入探讨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心此项事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本书汇集了多位资深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预科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学生管理、文化适应、质量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维度,力求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全面展现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复杂图景。 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当前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更是对未来该领域发展方向的一次积极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呈现,能够引发更多同行对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深度思考,推动研究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促进教育实践向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贡献力量。 第一篇: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背景 第一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基础 本章将追溯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梳理其在教育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支撑。我们将深入探讨预科教育作为一种过渡性教育模式的核心功能,分析其在促进留学生学术能力、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本章还将考察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留学生预科教育方面的经验借鉴,为理解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科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框架。 第二章: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背景下预科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宏大叙事中,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扮演着何种角色?本章将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包括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等。在此基础上,本章将深入阐述预科教育在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包括为高质量留学生源的吸引和留存奠定基础,以及如何通过预科教育培养出既能胜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习,又能成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优秀人才。 第三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跨文化适应视角研究 跨文化适应是来华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关键。本章将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出发,分析留学生在来华初期可能面临的文化冲击、文化失落、文化焦虑等现象。我们将探讨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留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师生关系以及与当地学生的交流。本章将提出促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策略,包括语言和文化培训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跨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等,以期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第二篇: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 第四章:来华留学生预科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本章将聚焦于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我们将详细剖析当前预科课程的构成,包括汉语语言课程、学术汉语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中国国情文化课程等。本章将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专业背景的留学生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弹性的课程模块。同时,我们将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如何将最新的学术前沿、社会发展动态融入课程,以及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五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汉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创新 汉语是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本章将重点探讨预科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与挑战,包括如何处理不同母语背景留学生的语音、语法差异,如何有效地教授学术汉语以及商务汉语。本章将系统介绍多种有效的汉语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并分享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例如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如何设计具有文化元素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六章:专业基础课程与学术能力培养的衔接研究 除了汉语学习,预科教育还肩负着为留学生打下专业基础、提升学术能力的重任。本章将探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原则,如何根据不同学科门类(如理工科、文科、商科等)的特点,为留学生提供适应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入门级知识和技能。本章还将深入研究学术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包括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培养、课堂报告与演讲技巧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旨在帮助留学生顺利过渡到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第七章:中国国情文化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效果评估 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文化,是来华留学生能否在中国顺利学习和生活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国国情文化课程的设置要点,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等内容。本章将分析如何设计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避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鲜活的案例、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让留学生真切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本章还将探讨如何对国情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课程能够真正帮助留学生建立积极的文化认知。 第三篇: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管理与保障体系 第八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管理模式与学生服务体系构建 高效的管理和完善的学生服务是预科教育成功的基石。本章将分析当前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在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同时,本章将重点探讨如何构建全方位、人性化的学生服务体系,包括入学指导、签证办理、住宿安排、医疗保险、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本章还将分享优秀院校在学生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九章:预科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供优质预科教育的根本保障。本章将探讨预科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特点,包括对外汉语教师、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等。本章将深入分析预科教育教师所需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如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同时,本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系统的培训、专业发展机会、激励机制等,建设一支稳定、专业、充满活力的预科教育师资队伍。 第十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本章将从多个维度探讨质量保障的内涵,包括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师资质量、管理质量、学生满意度等。本章将分析当前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在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挑战,并提出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议,例如建立完善的评估反馈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制定行业标准等,以期实现预科教育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 第十一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导向 本章将梳理与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地方性政策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本章将分析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预科教育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影响,例如在招生标准、办学资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同时,本章也将探讨未来政策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政策红利,推动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第四篇: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 第十二章:国内外优秀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机构的案例分析 本章将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机构,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展示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特色活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对比研究,为其他院校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促进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第十三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中的技术应用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章将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例如用于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在线互动、语言测评等方面。本章还将讨论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预科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第十四章: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评估与发展趋势预测 本章将对当前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对未来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教学模式的数字化与人性化融合、学生服务的精细化与个性化、以及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紧密衔接等。本章还将探讨如何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体系,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第十五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新格局 本章将对全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新格局的战略构想。这包括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教育理念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预科教育模式。本章将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资源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未来发展勾画蓝图,展望其在全球人才流动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结语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且充满挑战的事业。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为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贡献绵薄之力。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将迎来更加光明和充满活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