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專業委員會和寜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籌備齣版的係列輯刊,計劃每年齣版1-2冊。以介紹絲綢之路考古、曆史、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以及相關的學術著作書評為主要內容。本輯收錄論文12篇,書評4篇。
目錄
中國北方長城地帶遊牧文化帶的形成過程
北周李賢墓齣土的玻璃碗——薩珊玻璃器的發現與研究
新疆青銅時代諸文化的比較研究——附論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曆史進程
前絲綢之路的誕生:歐亞草原與中國西北的族群遷徙與交互
張傢川馬傢塬墓地相關問題初探
青州北齊畫像石與人華粟特人美術——虞弘墓等考古新發現的啓示
中國及歐亞草原齣土的長方形腰飾牌與飾貝腰帶研究
李傢營子齣土的銀器與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
中國齣土薩珊銀幣的分布與分期
西域風格與唐風染化——中古時期吐蕃與粟特人的棺闆裝飾傳統試析
族屬與等級:濛古國巴彥諾爾突厥壁畫墓初探
粟特藝術中的娜娜神話
書評
什麼是華夏的邊緣——讀王明珂《華夏邊緣:曆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蔡鴻生《唐代九姓鬍與突厥文化》
國外關於歐亞草原史前時代晚期的綜閤研究評介
中古時期人華粟特人墓葬的發現與研究
精彩書摘
《絲綢之路考古(第1輯)》:
中國北方長城地帶遊牧文化帶的形成過程 林沄
所謂“中國北方長城地帶”,並非指曆代所築長城經由的全體地域,而是指古代中原農業居民與北方遊牧人互相接觸的地帶。這個地帶東起西遼河流域,經燕山、陰山、賀蘭山,到達湟水流域和河兩走廊。大體上包括瞭今天的內濛古東南部、河北北部、山兩北部、陝兩北部、內濛古中南部、寜夏、甘肅和青海的東北部。
這一地帶,從文化地理的角度來說是“農牧交錯帶”,其經濟形態自古以來時農時牧,不斷發生變化。按司馬遷《史記 匈奴列傳》所記,匈奴是“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多則馬、牛、羊 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 ”的典型遊牧經濟民族。既然戰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按:指秦、趙、燕)邊於匈奴”,則那時長城以北的地帶已是遊牧人活動的地區瞭。
司馬遷《史記 匈奴列傳》是綜閤瞭大量先秦時代有關北方長城地帶的文獻記載寫成的,在整理和保存重要史料方麵功不可沒。但是,他和當時許多漢族的知識分子一樣,認為先秦文獻中活躍在北方長城地帶的戎狄,與秦漢時的匈奴、東鬍等遊牧民族屬於同一族群。從而造成瞭兩個相互關聯的曆史誤解:①先秦的戎狄就是秦漢時的匈奴、東鬍的前身;②北方長城地帶自古以來被遊牧民族占據,後來纔被巾願農業居民嚮北方的拓展而逐步排擠到更北的地區。
這種觀點不僅長期影響瞭中國史的研究,而且對中國北方地區的考古研究也有很大影響。例如,1994年齣版的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中仍然聲稱:“分布在西周北部和西北部的各族是一些遊牧部落, 堯舜時代的薰育,商代的鬼方,西周時代的鬼戎、昆夷、混夷、畎戎、串夷、犬戎、獷狁,春鞦戰圍時代的戎、狄,秦漢時代的鬍與匈奴,實際上都是指的同一族類,隻是由於時間、地點、音譯、誣稱以及個彆支派之不同,而異其稱而已。”¨20世紀以來,中國北方地區不於中原型式的青銅器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注意,成為研究先秦時期北方長城地帶曆史的重要依據之一。但由於這些青銅器和歐亞大草原上古代遊牧人的青銅器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中外考古界都加深瞭對北方長城地帶早就是遊牧地區的印象。以1997年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印行的《大草原的騎馬民族:巾國北方的青銅器》圖冊為例,就把中國北方係青銅器的分布圖定名為“中國北方遊牧民關係圖”[2]。
其實,從日益積纍的北方長城地帶田野發掘資料齣發,結閤環境學和體質人類學的研究,可以看齣,先秦文獻中的戎、狄和戰國纔活躍在北方長城地帶的東鬍、匈奴並非同一族群。此方長城地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基本上是農業地帶,它之所以變為遊牧人往來馳騁的地帶,是在文化、生態環境、族群等變動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個復雜過程。在這種新認識下對先秦的原始文獻(包括地下齣土的義獻)作重新分析,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印證。現擇要列論如下。
一、從最近的體質人類學研究成果看“戎狄非鬍”
……
絲綢之路考古(第1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