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周群英,王士芬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1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439205
版次:4
商品編碼:1224206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6
字數:6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是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的基礎上精心修改、補充完善而成。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共分三篇,第1篇為微生物學基礎,介紹微生物的個體、群體特徵及特徵識彆;生理生化特性;生長特徵、遺傳變異等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基本原理;重點關注對環境工程極有意義的古菌、極端環境微生物;介紹現代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技術在環境保護與環境工程中的應用。第2篇為微生物生態與環境生態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介紹在環境與工程中各種生物處理方法的微生物機理,重點介紹關係水體富營養化的硝化、反硝化、除磷機理新概念和新工藝選擇;應用微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中發現的問題;介紹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絮凝劑、沉澱劑及微生物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第3篇為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其內容反映基礎性、可操作性、綜閤性和實用性。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及時反映和應用前沿邊緣學科的新技術,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是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和給水排水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微生物學專業學生及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環境問題與微生物的作用
第二節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一、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二、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的研究任務
第三節 微生物的概述
一、微生物的分類和命名
二、病毒和類病毒
三、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
四、微生物的特點
思考題

第一篇 微生物學基礎
第一章 非細胞結構的超微生物——病毒
第一節 病毒的一般特徵及其分類
一、病毒的特點
二、病毒的分類
三、類病毒和朊病毒
第二節 病毒的形態和結構
一、病毒的形態和大小
二、病毒的化學組成及結構
第三節 病毒的繁殖
一、病毒的繁殖過程
二、噬菌體的溶原性
第四節 病毒的測定與培養
一、病毒的測定
二、病毒的培養特徵
三、病毒的培養基
四、病毒的培養
第五節 病毒對物理、化學因素的抵抗力及汙水處理過程對病毒的去除效果
一、病毒對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二、病毒對化學因素的抵抗力
三、病毒對抗生素的抵抗力
四、病毒的存活時間和汙水處理過程對病毒的去除效果
第六節 病毒的危害、對策與應用
一、病毒的危害與對策
二、病毒的應用
思考題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節 古菌域
一、古菌的特點
二、古菌的分類
三、古菌研究對環境工程的意義
第二節 細菌域
一、細菌的個體形態與大小
二、細菌的細胞結構
三、細菌的培養特徵
四、細菌的物理化學特性
五、細菌的物理化學性質與汙(廢)水生物處理的關係
第三節 藍細菌
一、藍細菌的形態與大小
二、藍細菌的細胞結構及其功能
三、藍細菌的繁殖
四、藍細菌的生境
五、藍細菌的代謝
六、藍細菌的分類
七、藍細菌與人類及環境的關係
第四節 放綫菌
一、放綫菌的形態、大小和結構
二、放綫菌的菌落形態
三、放綫菌的繁殖
四、放綫菌的分類
第五節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立剋次氏體
二、支原體
三、衣原體
四、螺鏇體
思考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節 原生動物
一、原生動物的一般特徵
二、原生動物的分類及各綱簡介
三、原生動物的胞囊
第二節 微型後生動物
一、輪蟲
二、綫蟲
三、寡毛類動物
四、甲殼動物
五、苔蘚蟲、擬水螅
第三節 藻類
一、藻類的一般特徵
二、藻類的分類及各門特徵簡介
三、藻類的分布及用途
第四節 真菌
一、酵母菌
二、黴菌
三、傘菌
思考題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第一節 微生物的酶
一、酶的組成
二、酶蛋白的結構
三、酶的活性中心
四、酶的分類與命名
五、酶的催化特性
六、影響酶促反應速率(或酶活力)的因素
第二節 微生物的營養
一、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及營養類型
三、碳氮磷比
四、微生物的培養基
五、營養物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方式
第三節 微生物的能量代謝
一、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産能
二、生物氧化類型與産能代謝
三、3種生物氧化類型比較(以葡萄糖為例)
四、其他代謝途徑
五、微生物發光機製與其應用
第四節 微生物的閤成代謝
一、産甲烷菌的閤成代謝
二、化能自養微生物的閤成代謝
三、光閤作用
四、異養微生物的閤成代謝
思考題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生存因子
第一節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一、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概念
二、研究微生物生長的方法
三、細菌生長麯綫在汙(廢)水生物處理中的應用
四、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方法
第二節 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一、溫度
二、pH
三、氧化還原電位
四、溶解氧
五、太陽輻射
六、活度與滲透壓
七、錶麵張力
第三節 影響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不利因素
一、紫外輻射和電離輻射對微生物的影響
二、超聲波對微生物的影響
三、重金屬對微生物的影響
四、極端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
五、極端pH對微生物的影響
六、乾燥對微生物的影響
七、一些有機物對微生物的影響
八、抗生素對微生物的影響
第四節 微生物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
一、競爭關係
一、原始閤作關係
三、共生關係
四、偏害關係
五、捕食關係
六、寄生關係
第五節 菌種的退化、復壯與保藏
一、菌種的退化和復壯
一、菌種的保藏
思考題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微生物的遺傳
一、遺傳和變異的物質基礎——DNA
二、DNA的結構與復製
三、DNA的變性和復性
四、RNA
五、遺傳密碼
六、微生物生長與蛋白質閤成
七、微生物的細胞分裂
第二節 微生物的變異
一、變異的實質——基因突變
二、突變的類型
第三節 基因重組
一、雜交
二、轉化
三、轉導
第四節 突變體的檢測與篩選
一、突變體的檢測
二、突變體的篩選
第五節 分子遺傳學新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一、遺傳工程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二、基因工程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三、PCR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四、分子遺傳學的綜閤技術用於環境微生物鑒定和種群動態分析
思考題
……

第二篇 微生物生態與環境生態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第三篇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前言/序言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三版)自2008年齣版以來,經過瞭6年的教學實踐,又得到一次曆練,通過廣大師生的使用,使其在環境工程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中發揮一定作用。
  雖然本教材是源於幾十年的科研與教學實踐的總結、濃縮和提煉,又在教學中經受瞭多年的教學考驗,使其逐漸成熟與完善。但是,由於近十幾年國內外在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方麵的科學研究有很大進展,新的概念和新的科學技術不斷湧現。為使本教材更好地適應蓬勃發展的環境學科教學的需要,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編者對第三版教材進行瞭修訂。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四版)采用“紙質教材+數字課程”的形式,其框架、章節與第三版基本相同。修訂的重點是對各章節內容進行更新和完善。
  具體修改內容有:
  1.緒論更新,增加插圖。
  2.第一篇中各章都適當修改和更新。在第二章第二節細菌域中增加瞭絲狀細菌的插圖,個體形態的識彆與比較;以及厭氧氨氧化細菌細胞結構和厭氧氨氧化體的介紹;第四節放綫菌增加瞭菌落形態插圖等。第三章增加瞭若乾原生動物插圖。第四章全麵修改,增加瞭發光細菌插圖和內容介紹。
  3.第二篇修改重點在第八章和第十章,第八章側重在機理,第十章側重在應用,兩章內容是密切聯係,前呼後虛的。介紹瞭近十幾年來國內外研究氮循環中微生物作用的新進展,微生物的作用原理及應用的新技術。對硝化和反硝化與氧的關係的研究,打破瞭過去的傳統概念:氨隻能在好氧條件下進行硝化作用,硝酸和亞硝酸隻能在厭氧條件下進行反硝化作用。從而設計齣適應該理論的各種處理工藝。如劃分區域控製溶解氧的A/O、A2/O的處理工藝,以及利用時空變化控製溶解氧的SBR和MSBR的處理工藝。目前,新概念和新技術已經深入到活性汙泥內部結構及其生態的研究。研究發現,在實際運行時,微環境中存在好氧氨氧化和厭氧氨氧化、有厭氧反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反硝化除磷等等的現象,還發現瞭新的微生物資源——厭氧氨氧化菌。從此,拓寬瞭科研人員的思路,促進瞭科學研究,並研製瞭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處理工藝。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4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