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所有想让户外环境成为教学资源的人们,我们期望孩子们可以用身体的劳作和感知来让知识内化,并且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真实生活的功课。
本书是朴门书目中非常经典的一本将朴门活动与儿童教育相关联的书,包括建立可食花园、教孩子种植食物、食品安全和食品经济、人类及地球的健康、朴门永续和可持续性。本书可以拆分为许多主题:朴门永续指导下的学校花园设计指南、自然教育活动组织手册、学校花园维护策略、教案分享。
卡罗琳?纳托尔
教育学硕士,澳洲昆士兰大学
朴门永续设计课程(PDC)
珍妮特?米林顿
教育学硕士,新南威尔士大学
教育学硕士,悉尼大学
朴门永续认证证书
帅 莱
北京大学景观与设计学院硕士,景观设计师,朴门永续认证成员,自然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席小艾种帅小莱”(微信号:xxazsxc)创始人、耘野工作室(微信号:yunyestudio)创始人,致力于儿童版朴门与教学景观的研究与实践,参与并主持多个校园景观设计、自然教育及社区营造活动。
刘易楠
自然名“树”(微信号:lynshuzhi),环境教育从业者,擅长体验式学习教学,朴门永续认证成员。在福州市多所重点小学担任户外花园课程指导老师,有丰富的夏冬令营策划与实施经验。期待与同行者一起推动户外教室,助力学校的学科融合。
刘云帆
北京大学景观与设计学院硕士,景观设计师,朴门永续认证成员,耘野工作室(yunyestudio)创始人。朴门永续爱好者与实践者,多次探访巴厘岛、泰国等地,学习朴门设计、自然建筑,了解当地可持续教育发展情况,参与多个体验型农场设计项目(联系方式:yunye2016@126.com)。
目 录
前 言
引 言
Part I
老校园的新愿景
学校花园简史
学校花园的复兴
学校花园的价值
户外的教与学
Part II
背景介绍:我的学校花园经验
如何启动一个学校花园项目
户外教学管理
学校花园和朴门永续设计: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花园
学校花园案例:英国经验
花园的使用即花园的维护
Part III
户外教室规划
户外探索式教学
Part IV
关联课程设置
教师工作坊:将学校花园与课程体系连接
Part V
头脑风暴
结 论
注 释
参考文献
关于本书
尽管这本书是为全日制学校的教师所写,但我们努力吸引所有在工作中要与孩子相处的人来阅读。
我们提供的信息用于教学目的的开发和户外教室的使用。这是一系列可选择的方案,而非特定的要求。
我们的目的是基于新的计划和新的资源来拓展思维和实践。
这里没有关于植物的大篇幅的知识。这些信息从其他途径获取会更为便利。
书中的某些想法往往是天马行空的,但我们认为在某些层面上是可行的。
我们意识到每个校园社区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以贯之的方案。
我们希望那些设计和建构教学环境的教师们能从户外获取灵感。
这是一本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书籍,它不仅仅关注科学教育,更深刻地触及了儿童心理健康和社区联结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对屏幕时间过度依赖的背景下,能让孩子们重新与泥土、植物和自然的节奏建立联系,是极其宝贵的。书中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同时也非常现实地指出了在学校环境中推广花园项目可能遇到的行政障碍和人际关系挑战,并提供了成熟的沟通策略来化解这些问题。我尤其欣赏它鼓励将花园作为“社区客厅”的理念。书中提到了如何组织“丰收节”邀请社区老人来分享园艺经验,如何让学生们将自己种植的作物捐赠给当地的食物银行。这些活动有效地打破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壁垒,让花园成为一个连接不同代际、不同背景人群的桥梁。它教会我们的,远不止是园艺技巧,更是一种构建和谐、互助社区的生活哲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知道,我们正在推行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更健康、更有机的生活方式。
评分对于我这种深知城市学校空间局限性的教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对“小空间大利用”的极致挖掘。我们学校的户外区域不过是一小块被水泥覆盖的空地,我一直苦恼如何才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有意义的户外活动。《户外教室——学校花园手册》里关于垂直绿化、容器园艺以及利用临时性种植单元的介绍,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如何利用墙面空间进行香草和蔬菜的种植,这不仅节省了地面空间,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细致地探讨了安全与无障碍设计,确保每一个孩子,无论身体状况如何,都能参与到花园的活动中去。比如,它建议抬高某些种植床的高度,方便坐轮椅的孩子操作。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写者深厚的教育同理心。读完后,我不再觉得空间是限制,反而成了一种激发创意的挑战。这本书成功地将“不可能”变成了“我们如何做到”,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将零散的想法组织成了一个可执行、可操作的整体方案。
评分这本《户外教室——学校花园手册》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传统课堂之外拓展孩子们学习空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它简直就是一本及时雨。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如何设计和维护一个普通花园的指南,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的视野远比我想象的要开阔得多。书中关于如何将花园融入不同学科教学的案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比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种点花草”,而是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种植过程中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土壤的化学构成,甚至是如何利用植物的生长速度来引入基础的代数概念。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感官花园”的章节,它强调了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嗅闻、观察和倾听来学习,而不是仅仅依赖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这种全身心的沉浸式体验,无疑能极大地激发那些对传统学习方式感到枯燥的学生的好奇心。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将蝴蝶生态引入历史课程的活动,通过观察蝴蝶的迁徙习性,引申到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贸易路线,这种跨学科的巧妙结合,让我忍不住想要立刻去实践。整本书的结构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即便是没有太多园艺经验的老师,也能很快上手,构建起属于自己学校的“活的自然实验室”。它真正做到了将教育的边界从教室的四壁之内,扩展到了广阔的天地之间。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户外教室——学校花园手册》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避免了那种枯燥的行政报告腔调,而是采用了非常生动、富有激情的笔调,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跟经验丰富的导师面对面交流的感觉。书中的“失败案例分析”部分尤其精彩,作者没有回避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气候突变等“意外”,而是将其转化为宝贵的学习契机,教导读者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和长期规划。这种坦诚和务实,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伴生种植来防治蚜虫,而不是依赖化学喷雾,这完全符合我们对绿色、健康教育环境的追求。此外,书中附带的资源清单和评估工具非常实用,它不仅告诉你“做什么”,还提供了“如何衡量效果”的量化标准,这对于需要向学校董事会汇报项目成效的管理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面性、前瞻性和极强的可操作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如何建花园”的书,更是一本“如何用花园进行全人教育”的指南,值得每一位教育者珍藏和反复研读。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丝怀疑态度的。市面上的“教育工具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概念大于实践,读起来华而不实。但《户外教室——学校花园手册》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试图将花园打造成一个高大上的“生态教育基地”,而是极其务实地关注了“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书中对预算有限的学校如何利用回收材料来制作种植箱、如何组织家长和社区志愿者进行维护的详尽建议,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接地气。我最欣赏的是它关于“学生主导式学习”的理念。它不是让老师去“教”学生如何在花园里工作,而是鼓励老师设计项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难题。例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水资源管理”的项目,学生需要自行设计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并监测其在不同天气下的效率。这个过程中的挫折、修正和最终的成功,远比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能深刻地影响他们。这种将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融入日常实践的方法,对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手册,不如说是一份充满智慧的“行动蓝图”,它教会我们如何真正地赋权给孩子。
评分给孩子买的。
评分给孩子买的。
评分不错,实用
评分有趣实用的参考书。
评分看上去很不错
评分不错,实用
评分有趣实用的参考书。
评分有趣实用的参考书。
评分价格有点贵,不太适合小朋友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