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丛书好家长伴童年》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强。本套书面对教育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书中讨论的近百个问题,都是家长们经常碰到的教育问题,十分典型,针对性很强。
二是可读性强。本套书通过案例引入,就事论理分析。每个案例由一两个故事组成,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读来十分亲切。案例分析则由点及面,剖析此类问题产生的症结,帮助读者更为深入地认识教育问题。
三是具有可操作性。从问题导向到案例分析,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为此,本套书在每个案例分析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为家长出点子、支实招,供家长从孩子实际出发,参考选择,尝试运用。
本套书案例鲜活,分析理性,对策实用,能帮助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科学地陪伴孩子成长。
本套书以问题为纲,分为幼小衔接、生理成长、生活自理、学习适应、个性发展、社会适应、小初衔接等方面, 就学校教育中发现的一些共性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致力于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章幼小衔接
孩子上小学了,家长很焦虑,怎么办?……3
孩子不愿去学校上学怎么办?……6
如何做到让孩子上学不迟到?……11
小学里没有专门的午睡时间怎么办?……16
家长错过了放学接孩子的时间怎么办?……21
孩子上小学要带哪些日常物品?……25
家长如何和老师沟通?……30
第二章生理成长
孩子不爱吃饭,偏食怎么办?……37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异性的身体?……41
如何防止孩子出现性早熟?……45
如何预防孩子近视?……49
怎样陪伴孩子锻炼身体?……53
第三章生活自理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63
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怎么办?……67
孩子不会系鞋带怎么办?……71
孩子总是不经意地咬指甲怎么办?……75
孩子不会劳动、不爱劳动怎么办?……80
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84
第四章学习适应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91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专注力?……94
如何辅导孩子做作业?……97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书?……99
如何进行亲子阅读?……102
如何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106
如何引导孩子利用电子产品促进学习?……109
第五章个性发展
孩子不自信怎么办?……115
孩子任性不听话怎么办?……119
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怎么办?……121
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125
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128
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132
如何为孩子发展兴趣提供平台?……135
第六章社会适应
孩子与同学产生纠纷了怎么办?……143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147
孩子有喜欢的异性了,该不该管?……151
如何安慰竞选班干部失败的孩子?……155
如何应对孩子的谎言?……159
孩子没有礼貌怎么办?……163
写在前面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社会教育主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外部成长的环境,学校教育主要为孩子提供一个促进成长的公共平台。对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孩子来说,所接受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区域共享、比较一致的。而家庭教育则带有每个家庭的鲜明印记,是个性化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怎样,家庭教育是关键。
身为奋战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感觉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感受到家长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无奈和焦虑,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几乎天天在开展家庭教育,我们几乎天天在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但是,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多变的社会中,家长们很难淡定,总是焦虑着急。不少家长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花了很多的力气,孩子并没有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的源于家长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握不准,有的源于当前社会环境和舆论的影响,有的源于家长对自己要求不够……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办法依靠他人,没有办法等待外界环境改变后再来培养好孩子,只有靠家长自己,靠家长不断提高陪伴孩子成长的智慧,靠家长掌握陪伴孩子的科学方法。
基于此,我们组织了一批长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树立了当前小学阶段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1-3年级和4-6年级两个学段,编写了这套“好家长”丛书。丛书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以及小学生学习成长的要求,从幼小衔接、生理生长、生活自理、学习适应、个性发展、社会适应、小初衔接等方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以供家长参考。
本套书由汪培新和许宏总体负责,小学1—3分册由汪培新任主编,由虞碧云、江汶、黄红、叶彬、陈莺、余力等老师共同撰写。小学4—6年级分册由许宏任主编,由张鑫华、何铭之、周沁、傅超楠、吴嘉楠、章桂芳等老师共同撰写。
由于撰写者都为小学一线教师,理论功底不深,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诚请同行、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了,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空洞的育儿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跟你拉家常,句句都带着温度和智慧。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叙事流畅自然,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儿童心理的洞察非常精准,很多我平时在和孩子相处中遇到的困惑,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偶尔的小脾气,书里提供了一个非常温和且有效的引导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压制。这种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很用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非常舒适,即便是需要反复咀悦的段落,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对于小学阶段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份及时的雨露,能让你在育儿的迷雾中找到方向。它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转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将复杂的教育理念拆解成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场景,让家长们能够迅速找到共鸣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高质量陪伴”的章节,作者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真正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心意的专注度。这对我这个工作繁忙的职场妈妈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总觉得愧疚于陪伴时间少,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模式,哪怕只有十分钟,也要做到完全沉浸其中,放下手机,用心倾听。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行为特点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很多时候我以为孩子是故意捣乱,读完才明白,那其实是他们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这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情绪,让我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平实、亲切的,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读起来就像一位邻家的阿姨在分享她的育儿秘诀,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
评分我向来对育儿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书读起来都像是在编造一个完美家庭的童话。但这一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敢于直面育儿过程中的挫败感和矛盾,不回避教育的艰难。书中有些段落描述了作者自己也曾犯过的错误,这种坦诚让我倍感亲切,因为它说明了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试错的过程,没有人是天生的圣人。特别是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一点,书里介绍的几个小技巧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周末和孩子一起实践了其中一个,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主动要求多读一会儿。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扎实,但所有的理论都落脚于日常实践,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便是第一次接触教育理论的家长也能轻松理解并运用。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而不是一本理论参考书,指导性极强。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熨帖”。它就像给初为人父母的心灵做了一次细致的SPA。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善于捕捉那些微小却关键的亲子互动瞬间。书中对“规则建立”和“情绪疏导”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片面强调某一方,而是倡导一种动态的、互相尊重的家庭沟通模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亲子冲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的智慧,她总能引导读者看到冲突背后的需求,而不是只盯着表面的行为。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小学阶段”的家长看的,我认为它对所有希望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成年人都有启发。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足够支撑反复阅读,每一次重读,可能都会因为自己心境的变化而有新的领悟。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有价值的家庭教育读物之一,它让我对“好家长”这个角色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关注“教”的过程,更着重于“养”的心境。我注意到,书中多次强调了家长自我成长的必要性,认为一个内心平和、自我接纳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这提醒了我,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其实是自己情绪管理失当的投射。书中关于如何设定家庭规则的部分,也做得非常细致和人性化,它教我们如何设定既有界限又充满弹性的规则,而不是一刀切的死板命令。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描述了如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家长的评判。这种培养孩子自主性和责任感的教育方式,绝对是面向未来的。整体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它更像是一笔对未来家庭关系的投资,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未来规划更加清晰和坚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