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膝盖疼痛、腱鞘炎、肩痛、头痛、眼睛疲劳……只需自己动动手,便可以缓解身体不适症状,改善骨骼歪曲!
现在,每三人中便有一人为头痛、肩酸、腰痛等慢性疾病而烦恼。很多时候,医生的诊断结果不是"这属于年龄增长现象”"这是心因性疾病”,就是"原因不明”。实际上,大部分疼痛都是由"骨骼歪曲”造成的。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动手消除骨骼歪曲的切身体验,按症状介绍消除骨骼歪曲的方法、检验骨骼是否歪曲的方法。只要按照本书介绍的方法动动手,就能改善骨骼歪曲!
吉田邦夫
1943年出生于东京。一般社团法人静冈县疗术师协会会长。向日葵健整院院长。从一般社团法人全国疗术研究财团中央研究所、日本整体专业学院毕业后,于1995年成立了向日葵健整院。他以“理解患者痛苦的治疗师”为宗旨,用自己开发的治疗方法(BRM疗法)治疗了逾5万个病例。另外,应医生、医疗相关人士、各专家的要求,已经开展BRM疗法研讨会(主办?skill up by advance)逾300次,现在正着手准备创立BRM协会(暂定名)。
若生凯,出生于中国东北,却生长在日本,属于日籍华人,现就读于医学院。汉语、日语都十分流利,又是医学专业生,平时就喜爱翻译日文书籍。现已翻译出版三本图书。
Part 1 骨骼歪曲需要动手治疗
骨骼不平衡导致疼痛……………………………10
骨骼决定个人的健康、外貌、体型
骨骼是神经的进出要道
骶骨是全身骨骼的“中心”
骨骼不平衡从骨盆开始
骨骼平衡被破坏后带来的影响
骨骼歪曲需要改善………………………………17
(脊椎骨的)骨骼歪曲若加重1mm,身体就会有很大差异
顽固的疼痛可能会逐渐减轻
为什么疼痛会缓解………………………………21
恢复了骨的自然节律
体验一下骨节律…………………………………24
感受一下颅骨的骨节律
是轻轻地按压皮肤的感觉
我是这样帮助患者解除疾病困扰的
专栏:脊柱是从一出生就是“S”形
Part 2 检查骨骼的平衡
检查骨盆…………………………………………42
让患者仰卧,对其骨盆进行检查
双人配合,做骨骼平衡测试
骨骼对称检查①检查骨盆水平面对称度
骨骼对称检查②检查骨盆是否有前后移位
骨骼对称检查③检查双脚自然张开的角度
骨骼对称检查④检查髋关节和膝盖的伸展度
检查骨盆和脊柱…………………………………49
让患者俯卧,对其骨盆和脊柱进行检查
确认患者骨盆是否对称、脊柱是否歪曲 49
双人配合,做骨盆对称度检查
骨盆对称检查①检查骨盆水平面对称度
骨盆对称检查②检查脊柱对称度(侧弯)
骨盆对称检查③检查脊柱对称度(自然弯曲)
制作骨骼对称检查记录表………………………56
Part 3 根据不同症状改善骨骼歪曲
治疗时力度要适中………………………………60
治疗时力度适中,让患者精神放松
腰 痛…………………………………………63
慢性腰痛的原因是骨盆歪曲
腰扭伤的原因在髋关节
双人配合,改善腰痛
自我改善腰痛
坐骨神经痛………………………………………79
双人配合,改善坐骨神经痛
自我改善坐骨神经痛
腰扭伤……………………………………………84
双人配合,改善腰扭伤
自我改善腰扭伤
膝关节痛…………………………………………90
骨盆歪曲导致膝关节负重增加
自我改善膝关节痛
自我改善膝关节痛
脚踝扭伤…………………………………………100
扭伤后骨骼容易错位
双人配合,改善脚踝扭伤
自我改善脚踝扭伤
肘关节痛、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弹响指……105
尺桡关节脱位有共通的原因
专栏:桡骨损伤对上肢带骨正常发挥功能有很大影响
双人配合,改善肘关节痛、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弹响指
自我改善肘关节痛、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弹响指
肩痛(冰冻肩、肩周炎)………………………112
润滑肩胛骨,让其更好地工作
双人配合,改善肩痛
自我改善肩痛
头痛、眩晕、眼部疲劳…………………………119
原发性头痛与继发性头痛
矫正颅骨、治疗头痛
双人配合,改善头痛、眩晕
自我改善头痛、眩晕
双人配合,改善眼部疲劳
颞下颌关节痛……………………………………125
左右颞下颌关节不会同时开始活动
改善颞下颌关节痛
面部歪斜…………………………………………127
下颌骨歪曲导致下唇歪斜
矫正面部歪斜
鼻塞、额窦积脓…………………………………130
颅骨歪曲导致鼻塞
消除鼻塞、额窦积脓
附录A 脊柱(椎骨)歪曲后出现的典型症状……132
人体骨骼系统由200 多块骨头和大约360 个关节构成。所有骨头均由肌腱、韧带、肌肉连接在一起,其实,骨头之间的连接并不是很坚固。所有关节都具有柔韧性,能够应对来自外界很强的冲击力。但是,如果身体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坐、立、行、走),使得身体受力不均匀,那么骨骼的平衡就会被破坏。骨骼平衡一旦被破坏,骨盆就会开始歪曲。引起骨盆歪曲的最主要原因是坐姿。提重物或激烈运动时,一般不会破坏骨骼的平衡。骨骼不平衡多是由长期持续的不良姿势造成的。长时间跷二郎腿、盘腿坐、鸭子式坐姿、侧身坐等,会导致骨盆重心倾斜,造成骨盆歪曲。而且,长时间开车也容易造成骨盆歪曲。开自动挡汽车时,右腿伸直,左腿弯曲,所以骨盆容易扭曲。由于多数座椅靠背都是弧形,导致腰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久而久之腰部的负担慢慢加重,也会造成骨盆歪曲。
对于女性来说,骨盆的变形歪曲不仅会对分娩造成很大影响,还会造成X 型腿、O 型腿、膝盖痛或髋关节痛等。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担忧,会非常关注报纸或电视上关于疾病的治疗或预防等方面的报道。还有许多为家人及自己身体的病痛而苦恼的人,常去书店翻阅医学或养生方面的书籍,希望得到一些帮助。
我和骨骼病人打了近20年的交道。
这类人有一个共性,即颅骨等处的骨骼可能处于歪曲状态。
一旦骨骼可恢复到原有形态,很多症状会明显改善。骨骼形态得到改善后,多数患者都看到了希望,仿佛在黑暗的隧道里看到了光明。
例如,正坐(日本人平时在自家或去别人家做客时喜欢跪着)久了脚会发麻。同理,骨骼歪曲容易压迫神经、血管和肌肉。神经受压迫后,会出现一些神经末梢受刺激的症状。(神经受到压迫,就会间接地被牵拉,神经末梢和肌肉是连接的,神经一旦被牵拉,就会刺激到神经末梢,使得肌肉有相应表现,如出现麻痹等。)正坐久了导致的麻痹,可以很快恢复。但是,长时间骨骼歪曲容易对关节造成伤害,也会对神经末梢造成长久的刺激。近年来,从有智力障碍的孩子身上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即颅骨歪曲。
但是,在现代医学的骨科治疗领域里,只将骨折、骨裂(中国将骨裂归为裂纹骨折,即骨折的一种,而日本是分开的)、重度脊柱侧弯症等列为主要治疗对象,骨骼歪曲还未被正式列入治疗范畴。“骨骼歪曲导致身体功能障碍”一说目前还无法被定为一种病因。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去医院就诊,得到的解释大多是“年龄因素、肌力下降、精神因素、先天因素等”。当医生做出以上诊断后,患者反而会更加不安。
其实,骨头里有一种骨节律,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节律来纠正骨骼的歪曲,即BRM(Bone Rhythm Moment )疗法。详细内容会在书中进行介绍。
在此非常感谢为本书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许多人。
衷心希望本书能为大家恢复健康带来一点帮助。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内容却着实让我惊艳。我一直认为,很多身体的不适,特别是那些难以言喻的酸痛和僵硬,都与我们骨骼的排列和受力方式有关。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刨根问底”的好奇心。它没有像许多健康类书籍那样,直接给出各种“矫正动作”,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带我认识了骨骼系统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书中关于“生物力学”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身体不是孤立的部件,而是一个精密协调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衡,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运动链”的解释感到有趣,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身体的很多动作,都是由一连串骨骼和肌肉协同完成的,而任何一个环节的“卡顿”,都会影响到整个运动的流畅性。虽然书中没有提供具体的“矫正方法”,但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理性地去分析自己的体态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哪里疼就揉哪里”的盲目尝试者,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身体的“逻辑”。我正在尝试将书中提到的概念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和感受我的身体是如何运动的,以及如何让骨骼更健康地工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有点硬核,但实际上读起来却意外地吸引人。我一直对运动和健康类的书籍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的书,而不是仅仅给出“怎么做”的指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没有直接抛出一堆矫正动作,而是从骨骼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出发,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骨骼会形成特定的形态,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不正”。书中关于脊柱的描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用了“生命之柱”来形容,详细介绍了脊柱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生物力线”的讨论,理解了人体是如何通过骨骼来分散和承受压力的,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某些姿势会导致身体某一部分受力过大,从而引起疼痛或变形。虽然书中并没有提供具体的“矫正方案”,但它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能感觉到,如果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之后去尝试任何矫正方法,都会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而且标注也很清晰,对于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骨骼健康指南”,它教会我如何“读懂”自己的身体,并从根源上理解不良体态的成因,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灵丹妙药”。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饱受颈椎不适的困扰,试过各种按摩、理疗,效果都只是暂时的。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对这本书的推荐,说它能“了解骨骼矫正”,抱着一丝希望买了下来。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非常扎实,不像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健康书籍。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骨骼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特别是对于我关心的颈椎和胸椎部分,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书中没有直接给出“颈椎矫正操”,而是从人体的整体结构出发,解释了颈椎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肩部、胸椎甚至骨盆的异常。这让我茅塞顿开,原来颈椎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身体力学失衡的结果。书中关于“代偿”的概念让我印象深刻,我明白了我的身体为了维持平衡,会在其他部位过度用力,最终导致了颈椎的负担加重。虽然书中没有提供具体的“矫正动作”,但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的身体。我开始意识到,与其盲目地去“矫正”颈椎,不如先去调整那些导致颈椎失衡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引导我思考,让我能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我还在研究书中关于“肌肉链”的部分,感觉这对于理解身体的联动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最近接触了一些关于体态的讨论,偶然听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是能“了解骨骼矫正”。我虽然不是专业的,但一直觉得自己站姿有点歪,坐久了腰酸背痛的,所以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书的装帧挺朴实的,拿到手里感觉很有分量,沉甸甸的。打开第一页,就看到了一些人体骨骼的插图,虽然我看不懂太专业的术语,但能大致了解到我们身体的结构,特别是脊柱,真是太奇妙了。书中一开始就讲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会伤害到骨骼的习惯,比如跷二郎腿、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等,听起来都特别熟悉,感觉自己好像天天都在“慢性自杀”。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骨盆前倾”和“骨盆后倾”的部分,因为我一直分不清自己是哪种情况,读完后,感觉对自己的体态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教我怎么“矫正”,但至少让我明白了问题可能出在哪里,以及哪些行为是需要避免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还算比较平实,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的感觉,很多地方都用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读起来不会觉得很吃力,即使是像我这样没什么医学基础的读者,也能理解个大概。我还在思考书中提到的“核心肌群”的重要性,感觉这部分内容很关键,但还需要慢慢消化,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认识到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内容和精美的插图所吸引。我一直对人体运动和姿势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我们身体的很多不适都与不良姿势有关。这本书虽然叫做“了解骨骼矫正”,但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体工程学和生物力学的科普读物。它从最基础的骨骼结构讲起,详细介绍了各个骨骼的名称、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重力线”和“压力分布”的讲解,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站立或坐着的时候,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受力点。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矫正”,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让你去理解骨骼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它会分析不同体态下脊柱所承受的压力,以及为什么某些体态更容易导致腰背疼痛。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骨骼健康的知识,比如为什么保持正确的坐姿很重要,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对骨骼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所有的内容,但这本书已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自身体态的认知。我感觉,了解了骨骼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去“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