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醫傢黃元禦,是一位對傳統中醫學理論具有深刻理解,又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著名中醫學者。他一生撰著瞭大量中醫藥專著,而以《四聖心源》具有代錶性。《白文譯注<四聖心源>》綜閤反映瞭他對中醫原理的理解和領悟,其中有些獨到的闡述,顯示瞭他的見解是綜閤瞭《易經》《黃庭經》《周易參同契》等儒傢、道傢的理論而得來的,這也說明他在中國古代經典文化方麵具有深厚的底蘊。因為眾多讀者的喜愛,包括《四聖心源》在內的黃氏眾多醫書目前已經多有齣版,但是由於書中有些字詞句的認識和理解對一般讀者來說難免存在一些障礙,因此在參考藉鑒此前學者整理齣版黃氏醫書成果的基礎上,對《四聖心源》-書,包括所能收集到的有關黃氏醫書的序文、跋文在內,全部做瞭注釋和語譯,注釋力求簡練,譯文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本著信、達、雅綜閤運用的基本原則,力求語義暢通易懂。這樣,對於古文基礎差一些的中醫學子以及社會上廣大的中醫愛好者,應該能提供一些理解及臨床實用上的便利。
目錄
自敘
陽湖張琦序
丹徒趙剋宣序
丹徒趙剋宜序
長沙徐樹銘序
湘潭歐陽兆熊序
長沙黃濟序
完顔崇實序
吳郡顧復初序
江夏彭崧毓序
吳縣曹元恒序
捲一·天人解
陰陽變化
五行生剋
髒腑生成
氣血原本
精神化生
形體結聚
五官開竅
五氣分主
五味根原
五情緣起
精華滋生
糟粕傳導
經脈起止
奇經部次
營氣運行
衛氣齣入
捲二·六氣解
六氣名目
六氣從化
六氣偏見
本氣衰旺
厥陰風木
少陰君火
少陽相火
太陰濕土
陽明燥金
太陽寒水
六氣治法
捲三·脈法解
寸口脈法
寸口人迎脈法
三部九候脈法
髒腑脈象
四時脈體
真髒脈義
浮沉大小
二十四脈
浮沉
遲數
滑澀
大小
長短
緩緊
石芤
促結
弦牢
濡弱
散伏
動代
捲四·勞傷解
中氣
陰陽
陰虛
陽虛
陰脫
陽脫
精神
神驚
精遺
氣血
氣滯
氣積
血瘀
血脫
衄血
吐血
便血
溺血
捲五·雜病解上
鼓脹根原
氣鼓
水脹
噎膈根原
反胃根原
消渴根原
顛狂根原
痰飲根原
咳嗽根原
肺癰根原
捲六·雜病解中
腹痛根原
腰痛根原
奔豚根原
瘕疝根原
積聚根原
蛔蟲根原
便堅根原
泄利根原
痢疾根原
淋瀝根原
捲七·雜病解下
中風根原
曆節根原
痙病根原
濕病根原
黃疸根原
榖疸
酒疸
……
捲八·七竅解
捲九·瘡瘍解
捲十·婦人解
黃先生醫書八種後跋
方名索引
精彩書摘
《白文譯注<四聖心源>》:
【原文】
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謂六府。肝、心、脾、肺、腎、心包,是謂六藏。六藏六府,是生十二經。經有手足不同,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是謂手之三陽經。陽明胃、太陽膀胱、少陽膽,是謂足之三陽經。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是謂足之三陰經。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主,是謂手之三陰經。
手之三陽,自手走頭。手陽明,自次指,齣閤榖,循臂上廉,上頸,入下齒,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手太陽,自小指,從手外側,循臂下廉,上頸,至目內眥。手少陽,自名指,循手錶,齣臂外,上頸,至目銳眥。三經皆自臂外而走頭,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足之三陽,自頭走足。足陽明行身之前,自鼻之交頞,循喉嚨,入缺盆,下乳,挾臍,循脛外,人大指次指。足太陽行身之後,自目內眥,上額,交巔,下項,挾脊,抵腰,貫臀,入膕中,齣外踝,至小指。足少陽行身之側,自目銳眥,從耳後,下頸,入缺盆,下胸,循脅,從膝外廉,齣外踝,入名指。三經皆自腿外而走足,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譯文】
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稱為六腑。肝、心、脾、肺、腎、心包,叫作六髒。在六髒、六腑的基礎上就有瞭十二經。經脈有手足的不同,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是為手之三陽經。陽明胃、太陽膀胱、少陽膽,是為足之三陽經。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是為足之三陰經。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包,是為手之三陰經。
手之三陽經脈,自手走嚮頭。手陽明經脈,自次指,齣閤榖,循臂上廉,上頸,入下齒,左側者嚮右延伸,右側者嚮左延伸,上挾鼻孔。
手太陽經脈,自小指,從手外側,循臂下廉,上頸,至目內眥。
手少陽經脈,自無名指,循手背側,齣臂外,上頸,至目銳眥。
手三陽經皆自臂外而走嚮頭,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足之三陽經脈,自頭部走嚮足。足陽明經脈行身之前,自鼻到交頞,循喉嚨,人缺盆,下乳,挾臍,循脛外,人大趾與次趾之間。
足太陽經脈行身之後,自目內眥,上額,交巔,下項,挾脊,抵腰,貫臀,入胭中,齣外踝,至小趾。
足少陽經脈行身之側,自目銳眥,從耳後,下頸,入缺盆,下胸,循脅,從膝外廉,齣外踝,入無名趾。
足三陽經皆自腿外側而從頭走嚮足,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
白文譯注《四聖心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