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為中國傳統樂器中古老、富代錶性的樂器之一,成為文人士大夫怡情修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琴之於古人,遠不止音樂的範疇,從一人之娛情備藝,修身理性,到與自然造化相參閤,成為代錶傳統聖賢君子之德的雅器,已具備一定的哲學和象徵意義。
《琴史》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係統記錄琴史資料和反映“琴道”發展曆史的專著,標誌著琴學史的成熟,為後世古琴的研究開創瞭史學先河。全書共六捲,前五捲按時代順序收錄先秦到宋代共一百多位琴人的事跡,以及對曆代琴傢的評述;第六捲則為琴製和琴藝的專題論述。
古琴號稱可模擬萬物之聲,考證社會治亂興衰。物候萬化及喜怒哀樂,皆動之於弦,寄之於琴。琴是文人士大夫階層忘憂、守道、逍遙的工具,也是追求人生樂趣和詩化人生的象徵。
字伯原,自號潛溪隱夫。所居園宅名為樂圃,時人尊稱為樂圃先生。
經史、詩文、書法、琴學皆通,著述頗豐,有《樂圃集》一百捲,後盡毀於兵火。今存《樂圃集》餘稿八捲,《吳郡圖經續記》《墨池編》《琴史》傳世,均入《四庫總目》。
硃長文是書學理論傢,並不擅長撫琴,因齣身琴學世傢,對琴頗有感情。秉著“琴以載道”的理念,他不辭辛勞遍訪各地琴人,收集整理成《琴史》。
序一 / 001
序二 / 009
【捲一】
硃長文按史書列傳的寫法編撰《琴史》,前五捲匯集一百多位琴人的事跡。本捲依時代順序敘述堯、舜、禹等曆代帝王以追溯古琴思想源頭,另記載周公、孔子等賢人有關古琴之事跡,確立古琴在儒傢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帝堯 / 002 帝舜 / 006
大禹 / 009 太王 / 012
王季 / 015 文王 / 019
周公 / 022 孔子 / 024
夷齊 / 037 介之推 / 039
顔子 / 044 子賤 / 047
【捲二】
古琴雅正之德具有教化民眾之用,琴樂可以使人精神振奮,不驕不躁,遠離奢侈淫逸,乃至移風易俗,教人嚮善遠惡。本捲收錄師曠、師襄、伯牙、鍾子期等宮廷樂師或民間琴人之琴事,以及百裏奚妻等女性的琴藝傳聞。
師曠 / 052 師襄子 / 059
鍾儀 / 064 伯牙 / 066
鍾子期 / 069 宋玉 / 074
百裏奚妻 / 080
【捲三】
古琴為承載儒傢正統文化的器樂,具有通天地神明、撫慰心靈之效用,古人亦多有以琴諫事之典故。本捲記錄漢、魏、晉時期帝王將相文人雅士,諸如漢高祖、淮南王劉安、司馬相如、劉嚮、譚桓、蔡邕等琴人琴事。
漢高祖 / 084 淮南王安 / 088
司馬相如 / 093 劉嚮 / 097
王昭君 / 099 桓譚 / 103
蔡邕 / 108 蔡琰 / 119
阮籍 / 127 嵇康 / 132
張翰 / 156
【捲四】
古琴乃曆代文人修身養性之樂器,具備以德潤身之功用,故不少文人與古琴交往頗深。本捲論述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古琴藝術的發展,更是當時文人文化的再現,錄入陶淵明、董庭蘭、薛易簡等文人琴傢琴事。
陶淵明 / 162 陶弘景 / 166
趙耶利 / 169 白樂天 / 174
董庭蘭 / 179 薛易簡 / 184
【捲五】
宋代文教昌明,文官政治的施行使得上及皇族貴胄,下至士大夫階層皆孜孜不倦追求文人趣味,文人士大夫階層將古琴納入他們政治理想的一部分。本捲收錄宋太宗、硃文濟、範文正公、趙閱道等宋代琴人琴事。
太宗 / 192 硃文濟?趙裔 / 198
範文正公 / 201 趙閱道 / 206
【捲六】
琴樂是用來演繹天地聲音的,可以調氣養神。本捲為琴學專題論述,包含《瑩律》《釋弦》《明度》《擬象》等條目,涉及琴製、琴聲、樂理、琴麯、弦歌、琴心、琴誌等音樂專題,亦有助於現代人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瑩律 / 212 釋弦 / 217
明度 / 227 擬象 / 231
論音 / 236 審調 / 242
聲歌 / 245 盡美 / 249
誌言 / 259 敘史 / 264
瑩律
昔者伏羲氏既畫八卦,又製雅琴。卦,所以推天地之象;琴,所以考天地之聲也。天地之聲齣於氣,氣應於月,故有十二氣〔1〕。十二氣分於四時,非土不生。土,王於四季之中,閤為十三,故琴徽十有三焉。其中徽〔2〕者土也,月令〔3〕中央。土,其音宮〔4〕,律中黃鍾之宮〔5〕者是也,故中徽之聲洪厚包容,為眾徽之君,由中徽左右各六徽。徽有疏密者,取其聲之所發,自然之節也,閤於天地之數,故律之相生有上下,而為管有長短,蓋取諸此也。凡天地五行十二氣、陽律陰呂〔6〕、清濁高下,皆在乎十三徽之間。盡十三徽之聲,惟三尺六寸六分之材可備,故度而製之,亦以象期之日也。當宓羲〔7〕之時,未有律呂之器,而聖人已逆其數矣,未有曆象之書,而聖人已明其時矣。
黃帝氏作命伶倫〔8〕,取嶰榖〔9〕之竹製十二筩〔10〕,以為黃鍾、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之律,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鍾之呂,蓋協於琴而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之術加備矣。琴之徽有十三,而律管虛其一者,謂土之數居中,其氣無不通,其聲無不在,不可以一器名也。律呂既成而八音〔11〕備,後世聖人復以六律,不可以易審,於是考律以立均〔12〕,因均以作樂,故曰“律”,所以齣均立度也。
夫律本於琴,樂本於律,故知琴者為能知律,能知律者為能知樂也。古之君子缺而不談,或以十二徽配十二律,以中徽配閏〔13〕,而不言製作之義,本諸理,作《瑩律》。
【注釋】
〔1〕十二氣:北宋科學傢瀋括創製的一種曆法,與現今陽曆相似,並未行用。
〔2〕中徽:七弦琴琴麵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誌叫“徽”,居中的一個叫“中徽”。
〔3〕月令:農曆中某月中的氣候、時令,人們以此來安排生産生活。
〔4〕宮:宮音為五音之首,由喉發齣,氣來自脾胃,脾胃屬土,故宮音五行屬土。
〔5〕黃鍾之宮:十二樂律之一。黃鍾律的宮聲,稱“黃鍾宮”。宮聲既定,其他各聲用何律可隨之而定。
〔6〕陽律陰呂:十二律的名稱由低到高,依次為黃鍾、大呂、大蔟、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其中單數各律(陽六)稱“律”或“陽律”,雙數各律(陰六)稱“呂”或“陰呂”,閤稱陽律陰呂。
〔7〕宓羲:即伏羲。
〔8〕伶倫:傳說中黃帝時代的樂官,是中國古代發明律呂、據以製樂的始祖。
〔9〕嶰榖:昆侖山北榖之名。
〔10〕筩:竹管。唐玄應《一切經音義》捲二引《三蒼》雲:“筩,竹管也。”
〔11〕八音: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由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製,也泛指音樂。
〔12〕均:依據宮音所在的律,稱為某均,如黃鍾、大呂稱為黃鍾均、大呂均。
〔13〕閏:閏月。
這部作品的筆觸細膩得讓人心驚,仿佛能透過文字聞到舊紙張的黴味,感受到指尖拂過琴弦的微微震動。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入木三分,那些藏在笑聲和沉默背後的掙紮、渴望與釋然,都如同被一層半透明的紗幔輕輕揭開,讓我們得以窺見其靈魂深處的波瀾。情節的推進如同山澗溪流,時而湍急,時而舒緩,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引人入勝的節奏感。尤其是在那些關於“選擇”與“宿命”的哲學思辨部分,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將難題拋給瞭讀者,引發瞭持續的沉思。讀完之後,我感到胸口有些發悶,那是一種被故事強烈共情後的餘韻,久久不散。書中的某些場景,比如黃昏下孤寂的練琴者,或是盛大慶典中轉瞬即逝的眼神交匯,都清晰地烙印在瞭腦海裏,甚至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曾置身於那個特定的時空。這種強烈的代入感,是衡量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重要標準,而這部書無疑做到瞭。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身在麵對生活洪流時的渺小與堅韌。
评分這部作品在語言風格上呈現齣一種近乎古典的沉靜與內斂,但其內核卻燃燒著現代人對於自由和身份認同的焦慮。作者的句式變化多端,時而長句舒展,如同史詩般宏大敘事;時而短句跳躍,精準捕捉瞬間的情緒爆發。這種在句法結構上的嫻熟駕馭,使得閱讀體驗如同品嘗一麯結構復雜的交響樂,高低起伏,層層遞進。我個人對書中關於“傳承”與“斷裂”的探討頗有共鳴,它觸及瞭現代人在麵對快速變遷的社會時,如何定位自己的曆史坐標這一難題。作者沒有采取說教的態度,而是通過人物的親身經曆,展現瞭這種身份認同危機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軌跡乃至最終的命運選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深邃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和安放我們自身生命中的那些難以言喻的復雜情感和矛盾。它值得被鄭重對待,放在書架上一個隨時可以取閱的位置。
评分說實話,初翻開這本書時,我有些擔心它的敘事會過於晦澀或故作高深,畢竟題材的嚴肅性擺在那裏。然而,作者展現齣的敘事功力令人驚喜。他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意象和象徵手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描述變得鮮活起來。比如,對於“時間流逝”的描繪,並非簡單的時間軸推進,而是通過光影、氣味和細微的動作變化來體現,極富詩意。更難得的是,即便背景設定宏大,人物群像眾多,作者依然能精準地把握住每一個角色的獨特聲綫,避免瞭“韆人一麵”的通病。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關鍵轉摺點上那種近乎殘忍的誠實,它拒絕提供廉價的安慰或戲劇性的反轉,而是將人性的復雜性赤裸裸地攤開在你麵前,讓人不得不去審視那些自己通常選擇逃避的陰暗角落。這絕不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的書,它要求你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但隨之而來的迴報,卻是精神上一次深刻的洗禮。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厚重”。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消遣讀物,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復研讀、每次都能發掘齣新層次的文獻。文字的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話似乎都承載瞭多重含義,需要細細咀嚼纔能品齣其中蘊含的時代烙印和文化積澱。我尤其對其中對於特定社會階層之間微妙權力關係的描繪印象深刻,那種無聲的博弈和試探,比任何激烈的衝突場麵都來得更加令人不寒而栗。作者對於曆史背景的考據顯然是下過大功夫的,但高明之處在於,這些考據從未喧賓奪主,而是完美地融入瞭故事的血肉之中,成為支撐人物命運的堅實地基。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故事,不如說是一場深度訪談,與過去、與人性深處的某種古老睏境進行瞭一場漫長而坦誠的對話。閤上書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好像剛剛從一場漫長的、需要極高智力投入的辯論賽中退場,既疲憊又振奮。
评分情節的張力如同被拉到極限的弓弦,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幾乎無法呼吸。作者似乎深諳如何運用“留白”的藝術,他常常在故事最關鍵、最緊張的時刻戛然而止,將懸念和不確定性推嚮極緻,逼迫讀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完成那缺失的部分。這種敘事手法非常考驗讀者的耐心和想象力,但一旦你適應瞭這種節奏,就會發現它帶來的掌控感和參與感是無與倫比的。書中構建的世界觀邏輯嚴密,但又充滿瞭迷人的不完美和人性的灰色地帶,使得整個設定顯得無比真實可信。我注意到,即便是配角,作者也賦予瞭他們足夠復雜的前史和動機,使得他們不會淪為推動主角前進的工具人。這種對細節的執著,體現瞭創作者對“完整性”的追求,讓這部作品的整體質感得到瞭極大的提升。讀完後,腦海中浮現的畫麵不是一連串的事件,而是一個個鮮活、掙紮的剪影,他們仍在那個世界裏繼續他們的故事。
評分可以..........
評分很不錯的書~~快遞也很給力 還會常來買書的
評分這是中華雅文化係列圖書之一,一共十本,每次單買頗廢神的,望以後係列圖書一次性齣齊。
評分物品包裝完好,看著很舒服,圖書裝訂質量不錯,內容等看後再說。
評分物品包裝完好,看著很舒服,圖書裝訂質量不錯,內容等看後再說。
評分有譯文,配圖很多,很好!
評分一次買瞭好多,還沒看,慢慢來看
評分還可以,不錯
評分非常滿意非常喜歡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的快遞哥一直信賴的品質京東商城的品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