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天外“求索”文库: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新途径》共8章,系统梳理了拼音文字阅读障碍研究百年发展历程,介绍了阅读障碍检测理论与模型,阐述了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理论依据及检测程序,并分析了汉语阅读障碍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此外探讨了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两种能力的潜在关系及其表现特征,成分模型与差异模型检测、亚类型鉴定理论与实践对比分析以及阅读障碍儿童语言表现特征及个体差异。该研究丰富的理论文献和新研究资料对我国阅读习得与阅读障碍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白丽茹,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为阅读习得与阅读障碍、外语教育与教学。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理论探究
第1章 阅读障碍研究百年发展历程简述
1.1 引言
1.2 阅读障碍研究发展历程
1.2.1 人类对大脑两半球功能认识阶段(1800-1877)
1.2.2 获得性词盲研究阶段(18781895)
1.2.3 先天性词盲研究阶段(1896-1929)
1.2.4 阅读障碍研究整合阶段(1930-1979)
1.2.5 阅读障碍研究发展阶段(1980-)
1.3 阅读障碍生物/认知/行为缺陷研究
1.3.1 阅读障碍语音缺陷假说
1.3.2 阅读障碍脑功能缺陷研究
1.3.3 阅读障碍遗传基因研究
1.4 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
1.4.1 视觉一听觉缺陷模型
1.4.2 知觉一语言缺陷模型
1.4.3 获得性阅读障碍模型
1.4.4 阅读加工的功能模型
1.4.5 语音核心变量差异模型
1.5 小结
第2章 阅读障碍检测理论与检测模型探究
2.1 引言
2.2 阅读障碍检测的差异模型
2.2.1 阅读障碍的差异定义
2.2.2 阅读障碍的差异检测模型
2.2.3 智力测验与阅读障碍检测
2.3 阅读障碍检测的PASS模型
2.3.1 PASS理论阐释
2.3.2 DN:CAS认知评估系统
2.3.3 PASS理论与阅读障碍研究
2.3.4 PASS理论研究在中国
2.4 阅读障碍检测的干预一反应模型
2.4.1 干预一反应模型的主要用途
2.4.2 干预一反应模型核心特征
2.4.3 干预一反应模型干预程序
2.4.4 干预一反应模型研究现状
2.5 小结
第3章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理论阐释
3.1 引言
3.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理论基础
3.2.1 简单阅读观理论阐释
3.2.2 简单阅读观理论功能及其应用
3.3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操作原理
3.3.1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
3.3.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标准
3.4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理论检验
3.4.1 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定量评估
3.4.2 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定性评估
3.5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实证检验
3.5.1 语音意识技能干预训练研究
……
下篇: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附录:
精彩书摘
《天外“求索”文库: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新途径》:
3)音位意识:音位意识是语音意识范畴内一个更加具体的术语,是指将单词中元音和辅音切分出来并将其融合成单词所具有的一种语音意识技能(Gillon,2004)。音位是语言中能区别两个词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一组语音特征的集合体,在语流中融合成音节(Richards et al.,2000)。
音位意识在儿童阅读习得和阅读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解码书面单词以及了解字母一音位对应规则,学习者就必须了解书写体系原理,其先决条件是口语单词的产出原理,即初学阅读者必须首先了解单词是由单个音位构成的,而非每个单词作为一个不可分隔的语音单位。音位意识分为浅层音位意识和深层音位意识两种表现形式:浅层音位意识通常在学龄前发展起来,其检测任务强调押韵意识技能和头韵意识技能;深层音位意识通常在一年级儿童接触阅读教学后发展起来,其检测任务包括音位操作、音位切分、音位计数、音位融合等技能,音位切分技能和音位融合技能是学习阅读的两个必要条件,大多数儿童音位融合技能发展早于音位切分技能发展(Stanovich,1986; Torgesen et al.,1994)。
……
前言/序言
本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阅读障碍的‘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理论与实证研究”(09YJA740085)最终研究成果。值此书出版之际,本书作者真诚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金资助,使得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和按时完成;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锐意进取、精益求精、鼎力合作、雷厉风行的学术态度和工作作风:感谢无私给予本书作者学术指导及资源共享的各位专家和学者;感谢测试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感谢测试学校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感谢对此研究做出开拓性贡献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由于本书作者初涉阅读发展与阅读障碍研究领域,加之才疏学浅以及时间和精力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诸多缺点和不足,乃至不成熟抑或幼稚的观点和见解,本书作者恳请该研究领域前辈、专家及学者给予批评指正。
发展性阅读障碍(以下简称阅读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主要学习障碍之一,发生在不同语言、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智力水平和不同性别的个体,对个体认知、情感、自我意识、教育机会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已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己成为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特殊教育、神经语言学,神经生理学、病理语言学、遗传学等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研究表明,阅读障碍不是语音意识和基本认知能力发展滞后,而是一种永久性的缺陷,传统课堂教学对这类儿童不起作用。因此,及早对学龄儿童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补救是矫正和治疗阅读障碍的最佳策略,具有重大社会、经济和教育意义。
阅读障碍检测在阅读障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检测不仅仅是识别过程,还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检测可以监控儿童阅读发展状况,有助于确定最有效的干预策略。阅读障碍检测应该采用科学合理和综合性的理论模型,因为理论模型可以指导实验研究在理论框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阐释,还可以为实施干预补救提供直接的指导性信息。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和完善的理论模型,研究者对阅读过程中包含哪些成分、各成分之间关系如何等问题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就很难将各项测验结果相互联系起来,甚至对相同案例也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论,致使不该接受干预补救的儿童被纳入阅读障碍者之列,而本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儿童被排除在干预补救之外,其结果势必影响儿童学业成绩乃至就业机会,甚至造成教育资源及财力的巨大浪费。
目前,在阅读障碍研究领域研究者普遍采用“智商一成绩差异模型”(以下简称“差异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该检测模型基于如下假设:个体阅读潜能与其实际阅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阅读潜能主要通过智力水平进行预测。如果个体智商达到或超过正常水平而阅读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则表明实际阅读能力和阅读潜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个体被视为患有特定阅读障碍。
天外“求索”文库: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新途径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