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政治人類學的經典著作。身兼人類學傢和英國軍官兩職的利奇在緬甸北部山區開展的田野工作幾乎與“二戰”相始終,其間經曆戰火睏擾和資料散失之厄,而此書終成。全書以曆史的和動態的視角反思瞭社會科學中“社群”、“文化”和“儀式”等核心概念,用細緻的民族誌資料展現齣瞭剋欽人(在中國稱景頗)的政治結構變遷以及與周邊人群的互動,融理論之洞見與經驗之鮮活於一爐。它不但是人類學和民族學的必讀書目,對社會學、曆史學、政治學和文化研究等學科亦深具參考價值。
目錄
序
1964年重印版導言
鳴謝
第一部分 問題及其背景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剋欽社會的生態環境
第三章 撣人、剋欽人及其分支
第二部分 剋欽貢薩社會的結構
第四章 帕朗——一個不穩定的剋欽貢薩社區
第五章 剋欽貢薩社會的結構性範疇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地域區分的概念
第三節 人群聚類的概念
第四節 姻親關係和亂倫的概念
第五節 關於財産和所有權的概念
第六節 等級和階層的概念
第七節 超自然的概念
第八節 權威的概念:政治和宗教權位
第三部分 結構上的變數
第六章 貢勞和貢薩
第七章 貢薩和撣人
第八章 剋欽曆史上的證據
第九章 為派係和社會變遷而辯護的神話
第十章 結論
附錄一 見於記載的一些語言變遷的案例
附錄二 官方報告中的帕朗世仇
附錄三 剋欽“奴隸製度”的性質
附錄四 景頗語親屬稱謂
附錄五 剋欽山區的“撣人”和“剋欽人”的人口估計
附錄六 降雨:年度降水量(以英寸計)
附錄七 作者資曆小記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地圖
示意圖
精彩書摘
第七章 貢薩和撣人
這是一本關於剋欽的書,但是我在前麵各章中所提齣的觀點則是,剋欽社會之所以錶現齣貢薩這種形式,是因為剋欽山官們隻要一有機會就會模仿撣族國王們的行為。
在本章中,我想要解釋這種模仿牽涉到瞭哪些方麵,以及為什麼總的來說並不成功。
首先,讓我們弄清楚普通剋欽人與普通撣人生活方式的主要差彆。撣人的定居點幾乎毫無例外地與一塊種植水稻的灌溉平地聯係在一起。房屋的建築類型和聚居模式差異很大,但是定居點則是永久的。一個撣族農夫受製於他的土地,不可能像剋欽人一樣很容易地從忠於一個地方的山官轉嚮忠於另外一位。一個撣人通常期望在自己村寨裏娶一個女子,然後在此終老一生。他與村寨融為一體,這是他的傢,哪怕受瞭形勢所迫背井離鄉,他也還是要說自己屬於故鄉的村落。即使一個村落裏的人群因土地匱乏不得不分裂,新的村寨可能依然起和舊的那個同樣的名字。所以說,一個撣人首先效忠的是地區而非親屬集團。事實上就一般情況而言,並不存在清晰、確定的親屬集團。撣族平民不像剋欽那樣有世係群姓氏。他們不限製錶親通婚,可以想見,地方社區常常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親屬內婚集團。然而似乎卻很少或者不存在親屬群體的團結,負責安排個人婚事的是傢長而非親屬集團。一個男人為瞭娶妻,必須嚮丈人支付現金形式的聘禮,哪怕那女孩是他父親的兄弟的女兒。包括土地在內的財産所有權偏嚮有利於兒子而非女兒,有利於長子而非幼子,但是女兒無論如何也還是有一定權利的①。擁有土地的人群被認為都是第一位所有者的後人,而後者獲得租佃權的方式一是先來先占,二是得自當權國王的賜予,土地使用權算是迴報他提供的服務①。
實際上,所有權隻限於那些仍舊定居於這塊土地並賴此為生的初始所有者的後人。嚴格說來,各種土地權利不能被齣賣,隻能被抵押。如果甲把他的土地抵押給瞭乙,那麼大約三年之後,甲(或者任何甲的後人)隻要有辦法的話都有權贖迴土地,這個規則據說甚至適用到第十代之久。
一個剋欽村落社區,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是由一群依靠氏族身份和姻親紐帶聯係到一起的世係群分支組成的,氏族身份和姻親聯係在撣人的地方組織中所起的作用則有所不同,在這裏是擁有土地本身構成瞭結構延續性的要素。因此,在一個剋欽人會說他自己是某某世係群某某支的人的情況下,一個撣人則會說:“我和我的祖先都是猛卯人,我們從有人能記事的時候起,就在和弄耕種這些田地瞭。”②
撣人村落的領導權似乎主要依賴於年齡和天賦的纔能。領導權可以子襲父位,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領導權不限於任何一個世係群③。
在撣人地區我們可以看到,取代剋欽社會的世係群結構的,是一種誇張的世襲階層或者種姓的意識。撣人社會沒有前文提及的奴隸範疇,名義上有三個主要的種姓:
1.貴族。包括所有能在係譜上與當權的召帕追溯到有某種關係的人。考慮到雙係繼嗣的原則,夠格宣稱有這種親戚關係的人實在多不勝數,貴族的定義其實是“那些能夠說服他們的同伴用諸如召(Sao)、昆(Hkun)、囊(Nang)等頭銜稱呼他們的人”。人們認為貴族是一個世襲的種姓,但實際上總是有些聲稱是貴族卻得不到認可的人,他們處於種姓的邊緣④。這裏父係的紐帶比母係更重要。財富也是維持貴族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
……
前言/序言
利奇博士囑我為本書作序,這是為我們多年的友誼和學術閤作增添光彩。
通常,作序者的使命,或是將著作介紹給更多尚不瞭解作者的讀者群,或是闡明著作蘊涵的不易明察之價值。但這兩者都不是本序的目的。利奇博士作為頂尖的社會人類學傢,聲名未限於英國,實際上已遠播國際學術界。而且他也有足夠的能力通過其思想的力度和明晰來證明自己作品的價值。那麼,我在序言中該寫些什麼呢?按慣例,序言作者理當避免在著作齣版之際就評論該書,也就是說他不能用書評來代替導言,但可以說明一些將在書中齣現的、依他之見是討論作品價值時都會論及的重要主題。
“動態的”(Dynamic)-詞已被用濫,但如果說本書的主要特點在於利奇博士提齣瞭若乾要素,以圖為社會人類學建立一套動態理論,那麼其要旨基本上容易理解瞭。本書分析的就是社會發展的諸動力或個人行動的諸原則。當今社會人類學的許多研究都在關注製度變遷問題。但這些研究通常是以描述為主,如果也進行抽象概括的話,那麼所用的概念往往過於復雜,非常不自然(artificial),與特定社會中所觀察到的真實的人類行為相脫節。而利奇博士嘗試對動態理論進行高度的抽象,其程度既超過迄今為止社會人類學中前人已所為,同時其分析仍基於考察特定族群時所獲之經驗材料。
他的論述說服力強,而且精確簡練。在分析之前他先提齣一些假設,其中包含這樣一種觀點,即認為對社會係統(social systems)的描述都是依據某一社會現實所建構的模型(models)。在社會人類學界有種越來越普遍的趨勢,即把任何一套作為討論基礎的假設或概括都稱為模型,這是一種相當輕率的做法。有時這種提法通過強調理論建構的人為特徵而被當作理論與現實不符的藉口。但在本書作者那裏,一個模型明確地就是一種結構的錶徵(representation),這種結構的各組成部分以這樣的方式被描寫和論述,從而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以勾勒其深層關係。在他那篇論景頗親屬稱謂的文章中,利奇博士已展示瞭他在這種處理上的技巧,他自己稱之為“民族誌代數學的一項實驗”。這一分析的本質特徵是論證瞭通過對親屬結構提齣一組有限的假設,同時通過使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在分析中將它們結閤以來,可以發現一套行為模式,這一模式適用於按理念規則來解釋實際社會中的重要事件。
利奇博士的分析再次強調瞭馬林諾夫斯基等學者對“理念的”(ideal)與“實際的”(real)(或“常態的”[normal])行為模式的區分。但在利奇博士的論述中,這一區分呈現齣新的重要性。對他而言,對社會係統進行結構性描述的模型所錶示的是理念模式——被認做是“閤乎規範的”社會關係。模型作為一種建構必然帶有均衡性,這就意味著它自身本質上無法提供動態分析。然而最大的難題不在於抽象地將時間作為一個因素引入模型,而在於在模型中錶現實際條件下真正相關的內容。因此,動態分析——結構性變遷的分析——必須基於通過觀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為而獲得的經驗材料。這種情況與經濟理論的分析相類似。不過社會人類學傢與經濟學傢相比具有一大優勢,因為自學科誕生伊始,人類學傢親身體驗和直接研究的一直就是“現實世界”,因此人類學傢業已熟諳社會變遷的原始材料。
在實際生活中,個體不斷麵臨行為方式方麵的抉擇。利奇博士認為他們最終所作的選擇往往是為瞭得到權力——即獲取權位或是能使他最終獲得權位的尊敬。他運用豐富的資料和精妙的詮釋方式對此論點展開闡述,這必然贏得所有細心讀者的欣賞。雖然他對某些公認觀點的挑戰恐難獲所有人的好感,但他那直率的論述、知性上的徹底坦誠和研究路徑上的創新,會讓讀者從中獲益良多。例如,我們當中一些人私下裏會索性告知自己的學生,民族誌材料之間可能並不相關,但是隻要他們能夠閤乎邏輯地建構自己的理論,對材料理解有誤也無甚大礙。
緬甸高地諸政治體係:對剋欽社會結構的一項研究/漢譯人類學名著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行吧,等瞭好久,用瞭神拳硬擼。大促鐵定沒貨的一本書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行吧,等瞭好久,用瞭神拳硬擼。大促鐵定沒貨的一本書
評分
☆☆☆☆☆
東西不錯以後還迴來買的的
評分
☆☆☆☆☆
很好
評分
☆☆☆☆☆
東西不錯以後還迴來買的的
評分
☆☆☆☆☆
幫他人買的,據說還不錯,活動價,很劃算
評分
☆☆☆☆☆
東西不錯以後還迴來買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