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怎么工作--无人机

武器怎么工作--无人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坤 编
图书标签:
  • 无人机
  • 军事科技
  • 武器原理
  • 航空航天
  • 科技
  • 科普
  • 军事
  • 工程技术
  • 现代战争
  • 国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55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30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武器怎么工作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59
字数:20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军事爱好者阅读收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到无人机发展的大致历程,更能丰富对无人机的基本认知。
1、以介绍无人机如何工作为主要内容,侧重于无人机知识的科普传播。内容分为无人机百科知识和知名无人机深度鉴赏两个部分。
2、百科知识部分,立足于普及无人机知识,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内容更为丰富,涉及到无人机的发展、工作方式等内容,可读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
3、深度鉴赏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讲各种机型,而是根据以下两点原则进行选择:一是经典无人机,有谈资,讲历史,讲战例;二是新型无人机,有亮点,讲设计、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4、文中以贴士的形式穿插一些小知识,丰富版面形式,增加知识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器怎么工作”系列图书中的一本。
分上、下两篇从无人机百科知识和著名无人机深度鉴赏两个方面,以简练的语言和一目了然的结构图片讲解无人机的发展过程、飞行原理、战场使用等知识;遴选各国具代表性的无人机,围绕无人机的性能,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相关战例、事件,以及技术变革及创新。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军事爱好者阅读收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到无人机发展的大致历程,更能丰富对无人机的基本认知。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认识无人机
什么是无人机/2
无人机的分类/5
早期无人机/8
无人机有哪些优势/12
无人机实际仍是“有人驾驶”吗/15
被称作“靶机”的飞机是什么/18
新出现的无人飞行器类型/20
无人机如何起飞/23
作为无人机“眼睛”的导航系统/27
无人机用于火炮目标指示和战场监视/28
无人机实时战术侦察/30
配合卫星高空战略侦察/33
攻击型无人飞行器/36
无人攻击机能携带哪些武器/40
短程海军无人飞行器/42
陆上无人机和水下无人机/45
微型无人机/50
技术领先的以色列无人机/53
美军使用无人机的经验/56
如何应对无人机侦察/62
下篇 经典无人机
美国“蚊蚋-750”无人机/66
美国MQ-1“捕食者”无人机/68
美国RQ-4“全球鹰”无人机/70
美国RQ-5“猎手”无人机/72
美国MQ-8“火力侦察兵”无人机/74
美国MQ-9“死神”无人机/76
美国RQ-11“大乌鸦”无人机/79
美国RQ-14“龙眼”无人机/82
美国RQ-20“美洲狮”无人机/84
美国“幻影眼”无人机/86
美国“扫描鹰”无人机/88
美国A160“蜂鸟”无人机/91
美国“火鸟”无人机/93
美国X-47B隐形无人攻击机/95
以色列“云雀”系列微型无人机/99
以色列“赫尔墨斯”450无人机/102
以色列“赫尔墨斯”900无人机/104
以色列“统治者”无人机/106
以色列“航空星”无人机/108
以色列“侦察兵”无人机/110
以色列“苍鹭”无人机/112
以色列“搜索者”无人机/115
以色列“哈比”无人机/117
以色列“哈洛普”无人机/120
以色列“黑豹”无人机/123
俄罗斯“鳐鱼”无人机/126
法国“神经元”无人机/130
法国“雀鹰”无人机/133
法国“巡逻者”无人机/135
法国“塔拉里昂”无人机/138
英国“螳螂”无人机/141
英国“雷神”无人机/144
意大利“天空-X”无人机/148
意大利P.1HH“锤头”无人机/150
德国“月神”X-2000无人机/153
德国“阿拉丁”无人机/156
欧洲“梭鱼”无人机/158

前言/序言

“武器怎么工作”系列图书以介绍武器如何工作为主要内容,兼顾百科知识与深度鉴赏两个方面,侧重于武器知识的科普传播。
武器百科知识部分,以简练的语言和一目了然的结构图片讲解武器知识,涉及武器结构、操控和发射原理等内容,可读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著名武器的深度鉴赏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讲各种武器型号,而是根据以下两点原则进行选择:一是经典武器,有谈资,讲历史,讲战例;二是最新武器,有亮点,讲设计、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本书是“武器怎么工作”系列图书的一本。上篇讲解了人机的发展过程、飞行原理、战场使用等知识,下篇则围绕世界上人机强国所研制的多款人机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加以介绍,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军事爱好者阅读收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到人机发展的大致历程,更能丰富对人机的基本认知。
潜行于天际的幽灵:现代战争的革新者 在21世纪的军事科技浪潮中,一项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构想中的技术,如今已成为塑造战场格局、定义未来冲突的关键力量——它便是无人机。从最初的概念验证,到如今渗透至各个军事领域的“空中幽灵”,无人机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技术的飞跃史,更是一次对传统作战模式的深刻颠覆。本书将深入探索无人机技术的核心原理、演进脉络及其在现代军事体系中的广泛应用,揭示这一革新性力量如何重塑战术、战略乃至地缘政治的均衡。 第一章:飞翔的眼睛——无人机技术的基础解析 无人机,顾名思义,是一种无需飞行员在机上操控的航空器。其本质是集成先进的传感器、通信系统、导航设备以及强大的计算能力的飞行平台。本章将首先剖析无人机得以实现自主或远程操控的基石技术。 空气动力学与结构设计: 无论是翼展数米的固定翼无人机,还是小巧灵活的多旋翼无人机,其飞行性能都离不开精妙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我们将探讨不同构型无人机的升力、阻力、推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以及它们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复合材料、轻质合金等先进材料的应用,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大幅减轻无人机自重,延长续航能力。 动力系统与能源: 燃油发动机、电动机、混合动力系统,不同类型的动力系统赋予了无人机不同的任务能力和续航时长。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动力系统的原理、优劣势,以及能量密度不断提升的电池技术对无人机小型化、长航时化的重要影响。 导航与定位系统: 精准的导航是无人机执行任务的关键。GPS/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等技术的集成,如何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和自主导航。我们将讨论这些系统在面对信号干扰、GPS失效等极端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通信与控制链路: 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稳定可靠的通信链路是实现远程操控和数据传输的生命线。加密技术、跳频技术、抗干扰技术等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何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实时性。数据链的带宽、延迟等关键指标,如何影响无人机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传感器技术: 无人机最核心的功能之一便是“侦察”。光学相机、红外相机、合成孔径雷达(SAR)、电子情报(ELINT)探测器等各类先进传感器,如何赋予无人机“看透”战场的能力,获取海量的情报信息。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传感器的成像原理、探测范围以及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应用场景。 第二章:从概念到现实——无人机的历史演进 无人机的概念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探索与创新。本章将回顾无人机从早期军事实验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漫长而辉煌的道路。 早期探索与理论雏形: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军事思想家提出远程遥控飞行器的设想。我们将追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早期尝试性的无人机项目,尽管它们的技术水平有限,但已展现出未来军事发展的潜力。 冷战时期的技术积累: 冷战期间,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催生了许多尖端科技的突破,无人机技术也受益其中。靶机、侦察无人机等在实战和训练中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苏联的“图-123”等侦察无人机,美国的“德哈维兰海猫”等靶机,都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湾战争的里程碑: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无人机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先锋”和“侦察兵”等战术侦察无人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成功执行了大量侦察、监视和目标指示任务,以极低的成本和风险,提供了高价值的情报,充分证明了无人机的军事价值。 “9·11”后的快速发展: “9·11”事件后,反恐战争的兴起,为无人机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捕食者”、“全球鹰”等大型察打一体化无人机的出现,不仅能够进行长时间的战场监视,还能携带武器执行精确打击任务,彻底改变了战场态势。 民用领域的蓬勃发展: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无人机技术也开始向民用领域渗透。摄影、测绘、农业、物流、搜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和普及。 第三章:战场上的多面手——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多元应用 无人机不再仅仅是“飞行的照相机”,它们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在陆、海、空、天等各个维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侦察与监视(ISR): 这是无人机最经典的应用。从高空长时间滞空的大型侦察无人机,到低空近距离侦察的小型战术无人机,它们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地收集战场情报,为指挥官提供决策依据。ISR任务包括目标识别、战场态势感知、电子侦察、通信信号截获等。 精确打击: 现代无人机,特别是察打一体化无人机,能够携带精确制导弹药,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其优势在于能够规避高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同时提高打击的效率和精度。从反坦克导弹到激光制导炸弹,无人机正在成为执行反恐、反叛乱等任务的重要平台。 通信中继与指挥节点: 在复杂地形或通信受阻的区域,无人机可以作为临时的通信中继站,扩大通信范围,保障友军之间的信息畅通。它们还可以充当临时的空中指挥节点,为地面部队提供指挥和控制支持。 电子战与情报收集: 无人机可以携带先进的电子战设备,对敌方雷达、通信系统等进行干扰或压制。同时,它们还能收集敌方电子信号情报,为己方提供重要的电子战支援。 物流运输与支援: 在战区,无人机正在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后勤运输任务,为前线部队运送弹药、药品、食物等补给品,尤其是在危险或难以抵达的区域。 特种作战与渗透: 小型、隐蔽性强的无人机可以用于执行渗透侦察、目标指示、甚至是直接的特种作战任务。它们能够悄无声息地进入敌方区域,完成侦察或破坏任务。 反无人机作战: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普及,对抗无人机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以及其他专门设计的反无人机无人机,正在成为新的战场焦点。 第四章:无人机的未来展望——智能化、自主化与网络化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并未止步,未来的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自主化和网络化,它们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开启新的作战模式。 人工智能与自主决策: AI技术的进步将赋予无人机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独立分析信息、规划任务、规避危险,甚至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作战效率和反应速度。 集群协同与蜂群战术: 未来,大量的无人机将能够像蜂群一样协同作战,通过智能化的指挥和通信系统,进行大规模的编队飞行、协同侦察、协同攻击。这种“蜂群战术”将对传统防御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隐身与反侦测技术: 隐身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无人机,使其更难被雷达和光学传感器发现。同时,反电子侦测技术也将不断升级,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中保持隐蔽和通信畅通。 无人机母舰与无人系统集成: 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无人地面车辆等其他无人系统的集成,将形成更加强大的“无人系统家族”。无人机母舰将成为这些无人系统的重要载体和指挥平台。 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未来的战争将是人与智能机器协同作战的时代。无人机将作为人类士兵的“延伸”,执行危险的任务,提供决策支持,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人机协同作战模式。 伦理与法律挑战: 随着无人机能力的不断增强,其在军事应用中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关于自主武器的控制、战争责任的界定、以及对平民的保护,都需要国际社会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规范。 结语 无人机,这群潜行于天际的幽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现代战争的面貌。它们是技术革新的产物,是信息时代军事发展的缩影,更是未来战场不可或缺的力量。理解无人机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广泛应用,对于把握未来军事科技的脉搏,洞察全球安全格局的演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这一改变世界的军事革新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武器怎么工作——无人机》这本书的书名,以及“武器”这个词,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那些能够精确打击目标的飞行器,以及与之相关的军事技术。我期待的,是能够读到关于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具体应用,比如侦察、监视、攻击等方面的详细案例,甚至是一些关于无人机隐身技术、反制措施或者电子战能力的探讨。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在探讨无人机作为一种“工具”的广泛社会影响,而“武器”的概念,更多地被放大到了其潜在的、或者更广泛的意义上。书中并没有过多地描绘无人机作为一种“杀伤性武器”的具体运作原理,例如武器系统的集成、瞄准算法的精确度、或者弹药的种类与效果。相反,它把更多的篇幅放在了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比如农业、测绘、灾难救援,甚至是对社会管理和个人隐私带来的影响。作者更倾向于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分析无人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宏观趋势和潜在的社会变革,而不是深入到某个具体武器系统的技术剖析。即便提及军事应用,也更多是侧重于其作为一种“信息收集”或“态势感知”的工具,而非直接的攻击平台。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对“武器”这个词的理解,有了一种全新的,或者说更广义的认知。

评分

当我翻开《武器怎么工作——无人机》这本书时,我原本抱着一种近乎“工程师”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那些悬停在空中的机器,究竟是如何实现精准制导、如何克服气象障碍、又如何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下保持通讯的。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让你读完后,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机械结构图、电子线路板,甚至是飞控算法的模拟动画。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些我以为会占据核心篇幅的技术细节。它并没有详细讲解空气动力学原理如何应用于无人机设计,也没有深入分析陀螺仪、加速度计等核心传感器的工作机制。甚至连最基本的无人机动力系统(比如电动马达或内燃机)的详细介绍,都显得相当概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不在于“如何制造”或“如何操作”一架无人机。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找到关于“武器”这一关键词的直接技术阐述,比如武器挂载、弹药发射、目标识别算法等,但同样,这些内容也显得非常零散,或者只是作为一种社会影响的引子被提及。它更多的是在讲述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出现”和“被使用”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所带来的涟漪效应。比如,在军事部分,它提及了无人机在侦察和监视中的作用,但并未深入到其侦察设备的具体参数或者电子对抗措施的细节。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关于无人机“存在”的书,而非关于无人机“运转”的书。

评分

拿到《武器怎么工作——无人机》这本书,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够让我深入了解无人机运作机制的“操作手册”或“技术指南”。我希望能够看到关于无人机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导航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方面的详细解析。例如,它会如何解释螺旋桨的推力如何与升力相互作用,GPS信号是如何被接收和处理的,或者无线电遥控指令是如何被解码并转化为飞行动作的。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它并没有去拆解无人机的机械结构,也没有深入探讨其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书中所提及的“工作”,更像是一种“社会功能”的解读,而非“技术运作”的展示。它更多地关注的是无人机在不同领域,“如何被使用”以及“带来了什么结果”,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精准播种和施肥,在灾难现场如何进行搜救和物资投递,或者在城市管理中如何进行环境监测和交通疏导。对于“武器”这个词,书中并没有集中篇幅去解释其作为军事装备的具体技术细节,例如武器挂载、弹药类型、射击精度等。而是更侧重于从一个社会学或经济学的角度,去探讨无人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宏观影响和未来趋势。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武器怎么工作——无人机》,但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它似乎并没有我期望中那种深入剖析无人机攻击原理、技术细节或者作战战术的“硬核”内容。相反,它更像是一本从宏观视角出发,探讨无人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读物。书中并没有详细解释集成电路是如何工作的,或者遥控信号是如何穿越数公里的。取而代之的是,它着重描绘了无人机带来的社会变革,从最初的军事应用,逐步延伸到农业、摄影、物流,甚至是灾难救援等民用领域。作者似乎更关注的是“为什么”无人机如此重要,而不是“如何”运作。它引导读者思考,这些空中“眼睛”和“手臂”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效率,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和伦理困境。这本书的内容更偏向于对趋势的观察和对未来的预测,而非技术手册。我原本期待的是一种技术性的讲解,但它提供的是一种更具哲学性、社会学性的解读。书中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但这些案例更多的是为了说明无人机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场景和潜在影响,而非对其具体技术的拆解。例如,在介绍农业无人机时,它会描述无人机如何监测作物生长、精准喷洒农药,从而提高产量,但并不会深入到传感器类型、飞行控制算法等层面。这种取向让我有些意外,但也引发了我对无人机技术背后更广阔意义的思考。

评分

阅读《武器怎么工作——无人机》这本书,我最初的设想是,它会像一本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详细讲解无人机从基础的物理原理到复杂的控制算法,再到各种类型的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设计和应用。我期待能够理解到,为什么无人机能够如此稳定地悬停,如何在复杂天气下保持航行,以及其通信系统是如何对抗干扰的。然而,这本书的实际内容,却出乎我的意料。它并没有深入到无人机的“如何运作”这个层面,也就是技术层面的讲解。无论是关于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还是关于飞控芯片的工作流程,亦或是关于传感器阵列的集成方式,书中都鲜有提及。反而,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无人机“影响”的书。它着重描绘了无人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工具,如何在各个领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甚至是伦理层面的思考。关于“武器”的范畴,书中也并没有过多地停留在其军事用途的具象层面,比如无人机作为攻击平台的具体配置和操作细节。它更倾向于将无人机视为一种“赋能”的工具,其“武器”的含义,更多地被扩展到了其能够赋予使用者的一种“能力”或“优势”的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