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戴震集·雕菰集·严复集

李敖精编:戴震集·雕菰集·严复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编
图书标签:
  • 李敖
  • 戴震
  • 严复
  • 雕菰集
  • 清代文学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古典文献
  • 名家精选
  • 中国古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3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6382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1”选录了戴震的《戴震集》、焦循的《雕菰集》、严复的《严复集》。《戴震集》不仅表达了戴震的哲学思想,对训诂、音韵、地理、天文、算学等也多所论证。《雕菰集》中表达了焦循思想中开明的成分。如:他反对强制订婚;他对异端的态度主张包容,反对“执己之一端,不能容人”。《严复集》中包含了严复的《原强》《辟韩》《译天演论自序》《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等文章,为西化与维新,打下了理论基础。

目录

戴震集

导读 / 002

上编

文集卷一 / 003

河间献王传经考 / 003

周易补注目录后语 / 005

尚书今文古文考 / 006

书顾命后 / 008

书郑风后 / 009

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 / 010

书小雅后 / 011

诗摽有梅解 / 012

诗生民解 / 014

周礼太史正岁年解一 / 016

周礼太史正岁年解二 / 017

大戴礼记目录后语一 / 018

大戴礼记目录后语二 / 019

春秋改元即位考上 / 020

春秋改元即位考中 / 021

春秋改元即位考下 / 023

周之先世不窋以上阙代系考 / 024

文集卷二 / 026

明堂考 / 026

三朝三门考 / 027

匠人沟洫之法考 / 029

乐器考 / 029

记冕服 / 031

记皮弁服 / 033

记爵弁服 / 034

记朝服 / 034

记玄端 / 035

记深衣 / 036

记中衣裼衣襦褶之属 / 036

记冕弁冠 / 037

记冠衰 / 039

记括发免髽 / 041

记绖带 / 042

记缫藉 / 043

记捍决极 / 044

文集卷三 / 045

尔雅文字考序 / 045

尔雅注疏笺补序 / 046

与王内翰凤喈书 / 047

论韵书中字义答秦尚书惠田 / 049

辨诗礼注軓轨轵四字 / 051

辨尚书考工记锾锊二字 / 052

与卢侍讲召弓书 / 053

再与卢侍讲书 / 055

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 / 063

书小尔雅后 / 067

六书论序 / 068

文集卷四 / 069

答段若膺论韵 / 069

书广韵目录后一 / 082

书广韵目录后二 / 084

书广韵四江后 / 086

书卢侍讲所藏宋本广韵后 / 088

顾氏音论跋 / 089

书玉篇卷末声论反纽图后 / 091

书刘鉴切韵指南后 / 092

转语二十章序 / 093

文集卷五 / 095

原象 / 095

迎日推策记 / 100

九道八行说 / 104

周髀北极璇机四游解一 / 105

周髀北极璇机四游解二 / 106

记夏小正星象 / 107

与丁升衢书 / 108

再与丁升衢书 / 109

续天文略序 / 110

文集卷六 / 112

水经郦道元注序 / 112

书水经注后 / 114

答曹给事书 / 115

应州续志序 / 120

记洞过水 / 121

文集卷七 / 123

勾股割圆记上 / 123

勾股割圆记中 / 124

勾股割圆记下 / 126

策算序 / 127

刊九章算术序 / 128

夏侯阳算经跋 / 128

释车 / 129

蠃旋车记 / 130

自转车记 / 131

文集卷八 / 133

法象论 / 133

原善上 / 135

原善中 / 136

原善下 / 138

原善序 / 139

读易系辞论性 / 139

读孟子论性 / 140

答彭进士允初书 / 142

孟子字义疏证序 / 151

文集卷九 / 152

与任孝廉幼植书 / 152

答朱方伯书 / 156

与是仲明论学书 / 157

与姚孝廉姬传书 / 158

答郑丈用牧书 / 159

与某书 / 160

与方希原书 / 162

文集卷十 / 164

古经解钩沉序 / 164

毛诗补传序 / 165

诗比义述序 / 166

春秋究遗序 / 168

考工记图序 / 169

考工记图后序 / 170

六书音均表序 / 170

方言疏证序 / 172

屈原赋目录序 / 174

屈原赋九歌序 / 174

重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序 / 175

孟子赵注跋 / 176

文集卷十一 / 177

序剑 / 177

送右庶子毕君赴巩秦阶道序 / 178

送巡抚毕公归西安序 / 179

沈学子文集序 / 180

董愚亭诗序 / 181

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 182

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 / 183

族支谱序 / 184

山阴义庄序 / 185

代程虹宇为程氏祀议 / 187

汪氏捐立学田碑 / 188

凤仪书院碑 / 189

沂川王君祠碑 / 190

宁乡县修城台楼堞记 / 191

郑学斋记 / 192

下编

孟子字义疏证 / 194

序 / 194

卷上 / 195

卷中 / 213

卷下 / 228

原善 / 248

卷上 / 248

卷中 / 253

卷下 / 258

绪言 / 265

卷上 / 265

卷中 / 284

卷下 / 295

孟子私淑录 / 311

卷上 / 311

卷中 / 319

卷下 / 329

雕菰集

导读 / 340

辨学 / 341

性善解一 / 344

性善解二 / 346

性善解三 / 347

性善解四 / 349

性善解五 / 350

格物解一 / 352

格物解二 / 354

格物解三 / 356

一以贯之解 / 358

攻乎异端解上 / 362

攻乎异端解下 / 366

严复集

导读 / 370

原强 / 371

辟韩 / 401

译天演论自序 / 407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 411


精彩书摘

勾股割圆记上

割圆之法,中其圆而觚分之,截圆周为弧背,弧背之两端曰弦,值弧与弦之半曰矢。弧矢之内成相等之勾股二,半弧弦为勾,减矢于圆半径,余为股。勾股之两端曰径隅,亦谓之弦,勾股之弦得圆半径也。勾股弦三矩方之,合勾与股二方适如弦之大方。减矢于圆径,余为股弦并,矢恒为股弦差。差、并相乘为勾之方。减勾于圆半径,余为次弧背之矢。倍股为次弧弦。减次弧背之矢于圆径,余为勾弦并,其矢为勾弦差。差、并相乘为股之方。引圆径于弧背外,成勾股弦。弧背外之勾谓之矩分,弦谓之径引数,股得圆半径也。次弧背外之股谓之次矩分,弦谓之次引数,勾得圆半径也。半弧弦谓之内矩分。次弧弦之半以为股,谓之次内矩分。

方圆相函之体,用截圆之周径而函勾股差、并之率。四分圆周之一如之。规方之四隅而函圆之周,凡四觚如之。因方以为勾股,函圆之半周,凡三觚如之。圆周之外内所成勾股弦,皆方数也。随径隅所指,割圆周成弧背,皆规限也。限同则外内相应,勾股弦三矩通一为率。外内相应,勾股弦三矩通一为率,斯可以小大互权矣。圆之半容勾股,则圆径为勾股之弦,勾与股复为弦,而析之成同限之勾股三。四分圆周之一,随径隅所指,成同限之勾股三。凡同限互权之率,勾股之大恒也。

勾股应矩之方变而三觚不应,矩之方以勾股御之,截为勾股六,而同限者各二,三三交错,是以辗转互权。半弧背过四分圆周之一,以减圆半周而得外弧。三觚勾于勾股,截其内三觚,一倨于勾股,引而截其外所知之矩为弦。其对觚之规限内矩分为之股,所测之距为弦,测知之规限内矩分为之股,或测知两距一觚,所知之觚、所知之两距旁之,则于圆半周减一觚规限,余为两觚规限之并。半之为半并弧。两距之差并与半差弧、半并弧之矩分相应。凡三弧之截为勾股,两弦之差、并所为方,及两勾之差、并所为方,其幂等也。凡同限之勾股弦、小大差并互为方,其幂等也。

勾股割圆记中

浑圆,中其圆而规之,二规之交循圆半周而得再交,距交四分圆周之一规之,翕辟之节也。缘是以为经,谓之经度。横截经度之外谓之纬度。经之内规之谓之经弧,纬之内截其规谓之纬弧。经纬之度界其外,经纬之弧截其内,是为半弧背者四。以勾股御之,半弧背之外内矩分平行相应,得同限之勾股弦各四,古弧矢术之方直仪也。仪不具次矩分之勾股弦面各一,加一于四而五,是故参其体、两其用。用也者,旁行而观之也。旁行以用于经度,则经弧矩分为勾,纬度次内矩分为之股,经弧内矩分为勾,纬弧次内矩分为之弦。旁行用于纬度,则纬弧矩分为勾,经度次内矩分为之股,纬弧内矩分为勾,经弧次内矩分为之弦。旁行用于经弧,则经度矩分为勾,纬度径引数为之股,经度内矩分为勾,纬弧径引数为之弦。旁行用于纬弧,则纬度矩分为勾,经度径引数为之股,纬度内矩分为勾,经弧径引数为之弦。仪之立也,为方四成,旁行而得同限之勾股四。经度矩分为勾,则纬度矩分为之股;经度内矩分为勾,则纬弧矩分为之股;经弧矩分为勾,则纬度内矩分为之股;经弧内矩分为勾,则纬弧内矩分为之股。凡勾股二十有四为互权之率五。遵古已降,推步起日至,斯其本法也。

引而伸之,以经度为节者,其二规皆纬也。自交以至经弧谓之次纬仪。以纬度为节者,其二规皆经也。自交以至纬弧谓之次经仪。仪各为半弧背者三成,圆周勾股弦,于是命半弧背之外内矩分曰方数勾股弦。圆周勾股弦,古弧矢术也,必以方数勾股弦御之。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立术之大恒也。次纬仪经弧为其勾弧,纬度之次半弧背为其股弧,纬弧之次半弧背为其弦弧。弧之外内矩分平行相应,得方数勾股弦各三。仪不具次矩分之勾股弦面各一,加一于三而四。旁行观之,股弧径引数为股,则弦弧径引数为之弦,以用于勾弧;弦弧次内矩分为股,则勾弧次内矩分为之弦,以用于股弧;股弧次内矩分为股,则勾弧径引数为之弦,以用于弦弧。仪之立也,旁行而得方数勾股弦三为三成。股弧矩分为股,则弦弧矩分为之弦;勾弧矩分为勾,则股弧内矩分为之股;勾弧内矩分为勾,则弦弧内矩分为之弦。取节于方道仪之经度为其限。凡勾股十有八为互权之率四。次经仪亦如之。次纬仪翕辟之节,经度也,是故有经度互权之率;次经仪翕辟之节,纬度也,有纬度互权之率。距经纬之弧四分圆周之一规之,谓之外规。凡构缀之规法五,皆四分之以为其限而交。加前却之半弧背四,合而为仪者五,以方直仪为之通率;半弧背三,合而为仪者十,以次纬仪为之通率。凡为仪十有五,是谓一终,得方数勾股弦三百,弧矢术之正,整之就叙矣。

勾股割圆记下

三觚非弧矢术之正,以勾股弧矢御之,浑圆之规限,正视之中绳,侧视之随其高下而羡。惟平视之中规,胥以平写之。

循规限之端竟半周得圆径,衡截圆径齐规限之末抵外周,得规限所为半弧弦。弧与弦易正侧之势以为平,于是命外周之限为其限。凡矢属于规限之端,弦属于规限之末,一从一衡相遇也,用矢用半弧弦准是率。率之四分圆周之一,古推步法谓之一象,是为规限之一终。率之变也,减两距于圆半周,用其余弧为两距,减对两距之觚规限于圆半周,用其外弧为两觚规限内矩分共用之半弧弦也,余一距及其对觚共用之觚与距也。若三觚各以为浑圆之一极,距觚四分圆周之一规之,三规之交成三觚三距,则觚同其距之规限。距同其觚之规限,前率大小倨勾之体更也,后率觚与距之体更也。

勾股互权之大恒,觚之规限内矩分各与对距相应;三距为浑圆之规限,则觚之规限内矩分与对矩之内矩分相应。相应而辗转互权矣。所求非对距、对觚,则截之成圆周勾股弦者二,各视次纬仪之率通之。凡内矩分为半弧弦,其弧背浑圆大规也。半弧弦不满圆半径者,以矢为枢,以半弧弦规之,成浑圆之小规。衡截正视、侧视之规,侧视之规亦截小规,而与中围之大规相应。截小规之径为大小矢,则与中围大规之径为大小矢相应。三觚之用两距差并也,所知之觚或所求之觚、所知之两距旁之。旁于觚之右距,以平写之为平视之规,则左距为侧视之规。截左距之末成小规,而识左距于平两距差弧、并弧之矢差,半之为矢半差以为勾,小规之半径为之弦,以差弧与对距之两矢差为勾。左距侧视之规,截小规之径成大小矢为之弦。如是得同限之勾股二,而勾与弦通一为率。凡觚之规限,中围大规也,大小规之半径及其矢并通一为率。若左距适四分圆周之一,则所成之规适为中围大规。若左右距相等无差弧,则并弧之矢半之为勾,小规之半径为之弦。对距之矢为勾,小规之大小矢为之弦,以觚求距,求对距之矢也;以距求觚,求觚之规限大小矢也。

策算序



《经典重溯:思想巨擘的思想遗产》 这是一套旨在勾连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关键节点,引领读者深入探究三位思想巨擘——戴震、严复,以及被誉为“史料学大家”、“文化革命家”的李敖——其思想精髓与时代印记的文集。编者精心遴选,汇集了戴震《雕菰集》中的睿智论述,严复《严复集》中的启蒙呐喊,以及李敖对这两位先驱的精辟解读与梳理,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近现代思想变迁的独特视角。 一、 戴震:《雕菰集》——启蒙的先声,求真的精神 戴震,这位身处乾嘉盛世却敢于挑战主流的大学者,其《雕菰集》所展现的,是一种对传统学问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性继承。其思想的核心,在于“循名责实”的治学理念,以及对“性即情”的哲学主张。 1. “循名责实”:拨乱反正的学术革命 在“汉学”、“宋学”争鸣,考据之风盛行的时代,戴震敏锐地捕捉到学界泥淖于琐碎考据、脱离实际的弊病。他提出“循名责实”,并非否定考据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考据的最终目的在于“明道理”、“通人情”。在他看来,名(概念、语言)必须与其所指的实(事物、道理)相符合,否则便是虚妄的空谈。 《雕菰集》中,戴震对训诂学进行了革新,他主张“善读古书者,非徒能读其文,必能读其情,读其理,读其人”。这是一种超越文字表面的解读,要求深入体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本人的情感与理性。他批判了“以理学之意度古人”,认为这是对历史真相的歪曲。 例如,在解读《孟子》等经典时,戴震着力辨析字词的本义,纠正后世儒家学者因自身理论需要而产生的曲解。他认为,很多所谓的“圣人之言”,其实是后人附会、加工的结果,而戴震的“循名责实”,就是要剥去这些层层叠叠的注释与解读,还原文字的本初意义,从而理解古人的真实思想。 这种治学精神,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理学一家独大的局面,为朴学乃至后来的实证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戴震的“循名责实”,是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一次深刻洗礼,也是对知识分子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呼唤。 2. “性即情”:人性的回归与情感的肯定 戴震的哲学思想,尤以其“性即情”的论断最为人称道。《雕菰集》中,他大胆挑战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戴震认为,人的本性(性)并非抽象的“天理”,而是包含着人的情欲(情)。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认识世界、认识道理的基础。 他批评了“理欲对立”的观念,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人能知情,故能合乎理”。换言之,理性并非要压制情欲,而是要在理解和认识情欲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引导和规范。这种观点,是对被压抑的人性的一种解放,也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肯定。 《雕菰集》中,戴震通过对《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的重新解读,论证了情感在人的道德生成与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无论是求知还是处世,都离不开人的情感体验。脱离了情感的理性是冰冷的、不真实的;而缺乏理性的情感则是盲目的、危险的。 “性即情”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尤其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对强调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思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打破了传统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为构建一个更加宽松、人道的社会提供了哲学依据。 二、 严复:《严复集》——西学的引进者,民族的救赎者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启蒙思想的引进者之一,《严复集》中所汇聚的,是他一生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思,以及他以“变法图强”为己任,积极译介西方学说、唤醒国人的思想火花。 1. “赫胥黎论”与“达尔文论”:生命与社会的进化 严复最广为人知的贡献,莫过于他翻译的《天演论》(赫胥黎著)和《群学肄言》(斯宾塞著)。《严复集》中收录了他的译文及相关的论述,清晰地展现了他如何将西方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学说引入中国,并赋予其深刻的民族救亡意义。 他借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概念,来揭示国际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法则。他认为,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正是因为未能跟上时代进化的步伐,未能实行“富强”之道。这种“痛切之论”,直接冲击了国人的自大心态,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 《严复集》中的译文,语言精炼,说理透彻,将西方科学的严谨与中国文化的含蓄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能够被当时的士大夫所接受。严复的译介,并非简单的文字搬运,而是基于对中国现实的深刻洞察,将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因俗而治”的变法主张。 2. “变法以固国,固国以保种”:强国之路的探索 严复的理论,最终指向的是如何使中国富强起来,摆脱被侵略的命运。他提出的“变法”主张,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他强调,必须借鉴西方的长处,学习其制度与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严复集》中,他的许多论说,如《论世变之递增》、《原强》等,都集中体现了他的救亡思想。他认为,“国者,人之所积也”,国家的强弱,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和国家的制度。因此,他极力主张兴办教育,改革政治制度,发展工商业,建立强大的军队。 严复的思想,虽然带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但其启蒙精神是毋庸置疑的。他用西方先进的学说,为中国敲开了近代化的大门,唤醒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的“救亡图存”的呐喊,至今仍能引起深刻的共鸣。 三、 李敖:思想的“解剖师”,文化的“清道夫” 李敖,这位以其桀骜不驯、批判精神而闻名于世的作家、史学家,在《李敖精编:戴震集·雕菰集·严复集》中,扮演着一个思想“解剖师”的角色。他并非简单地罗列戴震、严复的生平与著述,而是以其独到的视角,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梳理与评价,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加以解读。 1. 戴震与严复的“精神脉络” 李敖在精编这两位思想巨擘的著作时,着力展现了他们思想中一脉相承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他会追溯戴震“循名责实”的治学态度,如何为后世追求真理的思想家树立了典范;他会强调严复引进西方思想的勇气与远见,如何为中国打开了走向现代化的通道。 李敖的解读,往往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他会用生动而辛辣的语言,剖析戴震思想的精妙之处,例如他如何以“求真”的态度,解构了僵化的儒家教条;他也会用犀利的笔锋,指出严复思想中的局限性,但同时肯定其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 2. “史料学”的功夫:还原历史真相 李敖的学问,以其扎实的史料考证为基础。在编纂过程中,他会严格审校史料,力求还原戴震与严复思想的原貌,剔除后世的穿凿附会。他对史料的运用,既严谨又富有创造性,能够从中挖掘出鲜为人知的细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形成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 “文化革命”的视角:历史的当代表达 李敖的解读,带有鲜明的“文化革命”视角,他总是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文化批判出发。他会把戴震与严复的思想,放置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宏大图景中,探讨他们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他批判学界对戴震、严复的简单化解读,试图通过精编与解读,为读者呈现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思想形象。他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与思想的张力,读来既有智识上的启迪,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结语 《经典重溯:思想巨擘的思想遗产》是一次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遗产的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通过戴震的“求真”精神,严复的“启蒙”呐喊,以及李敖的“解剖”智慧,这套文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历史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我们反思当下,在变幻的时代浪潮中,如何继承前人的思想遗产,开启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征程。它是一次关于思想的对话,一次关于历史的回响,一次关于未来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严复集》则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窗户。严复先生翻译的《天演论》,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无疑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他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引入中国,为国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启示。阅读他的论述,能感受到那种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为了国家民族的崛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他的语言风格,既有古文的典雅,又不失现代思潮的锐利,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紧迫感。我特别欣赏他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阐释,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这种将普适性真理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智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严复集》,我不仅学习到了思想史上的重要变革,更体会到了一位先驱者在历史洪流中,如何以笔为剑,为民族的未来披荆斩棘。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它把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辨的古老世界。初次翻阅,就被《戴震集》里那严谨的考据和深邃的学理深深吸引。戴震先生对于汉字、音韵、经学的研究,如同一把精密的尺子,丈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他的文字朴实却力量无穷,每每读到他对某个字词的溯源,或是对某个典籍的辨析,都仿佛亲眼见证了历史的脉络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种对学术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是现代人极度稀缺的精神财富。我尤其喜欢他对“理”的探讨,将之与“人情”结合,打破了以往许多论述的僵化,展现了一种更为温润、更具生命力的哲学观。阅读《戴震集》的过程,更像是在与一位饱学之士对话,他教会我如何审慎地思考,如何深入地探究,如何在一个日益浮躁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醒。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古代学术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好奇心。

评分

《雕菰集》篇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惊喜之一。它不像《戴震集》那样严谨学理,却以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富情感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与洞见。那些关于读书、治学、交游的随笔,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仿佛作者就坐在我身旁,娓娓道来他的生活点滴和感悟。我被他观察入微的细节描写所打动,也为他那些充满智慧的趣谈所折服。读《雕菰集》,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文人世界,那里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有对世事的淡然观察,更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尤其是那些对读书心得的分享,让我看到了一个真诚的灵魂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读者一同探讨,一同分享。这种亲切感使得阅读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心灵,温暖人心。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李敖精编》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它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三位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感受他们的智慧,体会他们的情怀。从戴震的严谨治学,到《雕菰集》的温润人情,再到严复的开阔视野,每一个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思考的启迪。它鼓励我反思当下,审视自我,并在汲取古人智慧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我尤其喜欢书中所展现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对真理的追求,对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始终是跨越时空,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拓宽读者的视野,并最终引导读者走向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与精神成长。

评分

李敖先生的编选,在这本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选择这三位大家的作品,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邃的考量。他的编选思路,让我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联系与碰撞。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够感受到李敖先生的“匠心”——他如何将戴震的严谨考据与严复的锐意创新并置,又如何通过《雕菰集》的温润笔触,为整体增添一份人情味。这种编排,使得整本书不再是简单的作品堆砌,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他仿佛是一位导游,带领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时而驻足品味,时而加速前进。这种引导,让我在阅读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而是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每一位大家的核心思想,以及他们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李敖解释一般,趁活动买的,有古文基础的,值得一观

评分

清至近代中国人必读的好书!

评分

希望你千万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乏味。不要追逐时代里病态的目标和虚妄的理想,而是努力地去生活。然后什么都别错过。

评分

比较不适合大众阅读,内容比较死板,诗词少数,书页比较稀薄的纸浆。

评分

很好,很好。

评分

买京东自营店,发京东快递一一一喜欢李敖的这些书

评分

精心选编,非李敖不能为之。

评分

京东买书,很不错。正版保障。发货快,自有物流靠谱。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