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

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瑪裏琳·裏奇曼(Marilyn Lichtman) 著,張園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32154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635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4
字數:377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將提供該領域中全部的常識與基礎,什麼是質性研究?如何成為一名質性研究者?*常用的質性研究方法有哪些?質性研究的關鍵要素是什麼?如果你對質性研究很熟悉,《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將深入思考質性研究與教育者的未來。如何利用社交媒體進行質性研究?如何通過質性研究訓練,提高我們的創造力和審辯思維?如何在知識激增的信息時代,理解數據背後的深意?

作者簡介

  瑪裏琳·裏奇曼,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教育研究與教學評估教授。她是社會化媒體及互聯網應用達人,並成為美國*早使用在綫教育形式講授質性研究方法的推動者。她同時也是全球諸多學校、私人企業及政府部門的谘詢顧問。

目錄

第一部分 傳統與影響
第1章 質性研究領域介紹及概覽
定義和範例
背景和曆史
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本比較
混閤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的關鍵因素
其他問題
第2章 學習如何成為一名質性研究者
基本觀點
你想成為一名質性研究者嗎
質性研究的話題和問題
著手開始
第3章 質性研究領域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倫理行為:定義和背景
與倫理行為相關的主要原則
標準的問題
一般科學團體所認為的不當行為
質性研究領域中的不當行為
質性研究者所要麵對的特殊問題
研究弱勢參與者
製定和執行標準
麵對審查委員會可能遇到的問題
第4章 設計自己的研究:五種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民族誌:研究文化
紮根理論:將理論置於環境中
我們的生活經驗:作為哲學和方法的現象學探究
個案研究:研究特彆案例
敘事研究方法
第5章 設計自己的研究:其他研究方法
混閤方法
自傳式民族誌
女性主義研究和女性主義理論
後現代主義和批判理論研究
質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選擇一種研究方法或取徑

第二部分 收集、組織和分析資料
第6章 社交媒體、網絡和技術
什麼是社交媒體或社會網站
技術的進步
硬件種類
隱私、倫理道德和知情同意
使用工具的方法
第7章 開始質性研究
二十問
我的博士生活
第8章 反思性和主觀性
個人旅程
自我的角色
反思性
自我覺知和成長
第9章 文獻綜述的作用與功能
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和新研究之間的連接
文獻綜述的重要性
質性研究中的理論
文獻綜述的來源
文獻綜述的步驟
該領域中的例子
處理信息的實用建議
第10章 通過訪談瞭解他人
個人訪談
深度訪談
焦點小組訪談
在綫訪談
關於訪談的一些特殊問題
麵對麵訪談清單
第11章 通過觀察和其他技術瞭解他人
在自然場景中觀察
已有材料、你的材料與即將撰寫的材料
圖像和視覺信息

第三部分 整閤
第12章 從材料中獲取意義
介紹
什麼是質性研究的材料
什麼時候開始分析資料
獲取意義:主題或敘事
對中心主題進行分析
敘事分析
質性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分析技術或步驟
怎樣轉錄資料
如何知道什麼時候結束分析
哲學立場
用電腦進行資料分析
其他問題
第13章 如何錶達你的觀點
第一步
撰寫和呈現質性研究報告的指導大綱
撰寫質性研究選題報告
第14章 判斷與評價
個人標準
他人的觀點
第15章 思考未來
充分發揮創造力
敢於冒險
對質性研究學位論文的探索
確定是否“足夠好”
趕上知識激增的步伐
獲得信息的更多途徑
政治與質性研究
持續成長,但保持懷疑態度
社交媒體——在此停留
新的概念
廣泛接受
理論與實踐
質性研究刊物
後記
專業詞匯錶

精彩書摘

  互聯網工具
  互聯網一旦流行,那些創造性的人開發各種有效工具隻是時間問題。開始時,網絡瀏覽器隻是為瞭檢索信息。第二代瀏覽器Web2.0開發齣來之後,設計者們又開發瞭各種工具,有些_[具我會在下麵提及。但是很可能在本書齣版的時候,有些工具已經被廢棄,被其他新開發的工具所取代。你可能對這些工具都很熟悉,也經常使用。但是,你可能從未想過如何將這些工具用於質性研究——作為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或者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去研究。
  盡管Web2.0不是使用技術的工具,但它能幫助分享信息及在綫閤作等網絡應用。使用Web2.0建立的網站能幫助用戶檢索信息,並提供諸如更大的存儲空間和軟件使用等功能。用戶可以在社群媒體對話中彼此交流與閤作。Web2.0在2004年由蒂姆·奧賴利(Tim O'Rcilly)第一次提齣,它允許進行軟件開發,終結瞭用戶需使用不同網站獲取不同功能的情況。2010年在柏林(Insights Qualitativos,2010)召開的會議討論瞭質性研究用於在綫社團、焦點小組、博客、民族誌和社交媒體平颱的方式。網絡瀏覽器Web3.0目前正在研發。這個新版本有望更簡單、更快捷地搜索影片,你也可以設想它會成為個人助理。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有些可怕,據說你使用的網絡越多,你的瀏覽器就越瞭解你,也更能針對你的需要。也許從本書中也能看到這種跡象。我知道亞馬遜似乎瞭解我喜歡什麼書,因為我已經買過或者找過很多書。正如我所說的,這個Web3.0的版本也不會是完美的。
  這些工具是怎麼來的呢?他們是由各種各樣的人開發的。有些人有創意,但沒有技術能力,所以必須有軟件開發商來支持他們。用來稱呼這些工具的術語叫應用程序(APP),代錶應用軟件。應用程序的設計是為瞭幫助用戶滿足某些特殊需求。應用程序的類型和數量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增加。應用程序可以下載到智能手機、電腦和平闆電腦或者其他手持設備上。
  由於應用程序的範圍太廣,用有意義的方式組織這些工具相對有些睏難。有些應用程序太新,我都沒機會使用。就絕大部分而言,這些應用程序都是方便用戶、免費或廉價的,能給人提供彼此互動的方法,可以共享彼此的信息或者找到彼此。因此,這些應用程序都有某些部分能被質性研究者所用,研究者利用它們探索新的領域。
  最近齣現瞭雲計算。雲計算(始於2007年)使用戶能夠通過網絡(使用雲方式)使用諸如文字處理之類的共同應用。你可以在榖歌上免費試用。雲端服務(iCloud,始於2011年)是一個存儲並可以進入的空間,你可以在裏麵存放照片、音樂、書籍和從蘋果公司的設備上下載的文件。蘋果公司總裁喬布斯直到2011年10月去世,都在努力通過采用雲端服務提高蘋果公司在互聯網中的地位。這個特點使用戶能夠“將互聯網智慧融人蘋果設備”(Manjoo,2011,p.G5)。
  還有一類工具的設計的概念是要通過麵部特徵來識彆人。你可能有些朋友或傢人失去瞭聯係,麵部識彆軟件能幫你找到他們。這些影像可以從哪裏獲得呢?有些人會直接在臉書上貼照片,也有人用照片分享或幻燈片分享技術。YouTube上有很多照片。
  麵部識彆軟件是一個應用軟件,能通過數字影像或視頻圖像識彆人。2011年,臉書在網站平颱上增加瞭這個軟件,引起瞭大量關於侵犯隱私的負麵迴應。
  ……

前言/序言

  自17世紀第一批移民在普利茅斯岩落戶開始,在中學提供免費的公共教育一直是美國的目標。自那時起,教育不僅是每個獨立州的責任,也是當地學區的責任。因為有瞭托馬斯·傑斐遜的幫助,纔創造瞭公立學校係統。19世紀末,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免費的公共教育。隨著20世紀70年代人權運動的開展,美國聯邦政府在學校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但如今,學校卻麵臨校園暴力、濫用毒品和酒精、成績下降,特彆是少數族裔成績不良等諸多挑戰。
  多年以前,我以一名一年級老師的身份開始從事教育工作。之後我離開課堂,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閱讀障礙者診療所(reading clinic)工作。正是因為後來的工作經曆,我開始考慮對學生進行研究。盡管我的教育訓練、教育背景以及研究經曆都齣自量化研究,但是幾年以後,我卻開始進入質性研究領域,因為我意識到對於學校以及教育的諸多方麵我都不甚瞭解。其中一些我感興趣的問題是無法簡單地通過實驗和測量來迴答的。我意識到,質性研究應該在教育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本書討論的主要是質性研究。
  如果你是一個學教育的學生,你有責任,也應該有機會去影響我們的學校。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找齣需要研究的問題。質性研究策略能夠給你提供機會深度審視這些問題,並且清晰地瞭解某一特定情境中正在發生的情況,知道如何改變纔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質性研究之所以特彆吸引我,是因為它能帶給我統計和數字所無法産生的洞察力。我希望你能同的嘗試。此外,社交媒體和互聯網也激發研究者去思考更多的東西:網絡學習文化,真實性和保密性以及隱私等問題;使用雲計算的新的信息分類方式等。推特催生齣來的政治運動和各類人群也有待研究。
  我並不想誤導你們,然而,很多教育學院依然期望你能精通科學的方法。不過,從你讀到這本書開始,你就需要考慮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瞭。早期情況
  盡管人類學傢和社會學傢使用質性研究方法已有一百多年,但最初涉獵這種方法的教育領域研究者卻是受到自然科學和心理學領域的影響。在波格丹和比剋倫(Bogdan,Biklen,1992)關於教育研究的基礎一書中的第一章,對這段曆史的描述有很多細節,還附有很多有趣的照片。這些方法本質上仍然傾嚮於量化研究,使用瞭假設檢驗和概括的方法。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類學傢纔真正開始在教育領域發揮作用(Spradley,1979)。有研究者(Lincoln & Guba,1985)認為,應該在自然場景而非實驗室中進行研究,他們稱之為自然主義探究(naturalistic inquiry)。但是最初教育研究的模式本質上還是實驗性的。學生還是要精通行為科學和統計方法。大部分研究課程和項目都被科學方法所主宰。
  我曾經說過,質性研究在教育領域是新生事物,但到2011年已經有瞭很大改變。20世紀90年代的學者、齣版社、學術刊物和政府機構都開始認真地對待質性研究。《質性研究手冊》(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1994)就是開路先鋒。佐治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在1992年舉行瞭第一次質性研究興趣小組(QUIG)會議。他們還建立瞭一個郵件群發係統(Listserv),至今仍十分活躍。
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方法的邏輯:教育科學中的質性研究(第3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